好書試閱

Section 1
中心思想:做甚麼,像甚麼

任何人走到一個新位階,都是因為前一段人生的累積。就好像念完了高中可以上大學,或是做過學徒之後足以當上師傅。你做了前面的工作和職務,讓你能夠換到下一個公司或是在同一個單位往上升遷。
我之所以能夠走到味全龍領隊這一步,靠的是我生涯前段的累積。這段時期,我所處的階段仍在解碼領導者的角色及測試更有效率的帶隊方式,從無到有的第一章,就在類比轉成數位的零與一之間完成,它也成了我永遠的十字架: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信仰。
而第二章則是利他思維,爬上那個位置,不是重點,而是如何待在高點而不墜。幫助別人,不是為了當老大,也不是當老大之後才要負責任,而是一種來自庭訓的自然而然。但成就別人,不等於完全犧牲自己,畢竟我在領導上並不是以慈善奉獻為志業,割肉餵鷹的狗血並不是領導統御的核心。怎麼找到平衡,而不是全身投入單一方的天平,就是領隊密碼的第二重點。
至於第三章則是在編寫領導通才履歷表:單一而直線的編年方式不適合我,同時而全面開展的水平串聯才是我最自在的發揮。我曾在同一時間斜槓了十一種不同的角色,這些身分都給我了各自的視角和限制,我也因為這樣的多角化而長出了長短不一的觸角,讓我更容易和不同的環境及職務接軌,並融合出新品種的我,也成了我在用才和選才時的重要原則。
第四章回顧了年輕的自己,看到生涯故事的起點,也讓我意識到年輕的四大本錢,只要保持空杯心態,持續小步快跑,大膽試錯,不停迭代,好讓自己的認知能夠再度升級,若是遇上了拖棚的歹戲或是沒有必要的過場,就照樣按下人生的快轉鍵去跳過。這樣就有機會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職涯及人生。


Password 1. 從零到一的十字架
內容摘要:新創品牌從無到有的阻礙和克服的心法

【提問】
如果,你在找工作的時候,有以下這兩家公司同時和你聯絡,希望你能考慮去他們那裡上班,你會選擇哪一家?
A企業是一家不到五個人的小公司,其實才剛剛起步沒多久,它屬於科技領域的新創產業,感覺起來很有前景,但未來的發展沒人說得準。
B企業則是超過兩百人規模的大公司,同樣是在科技領域,但它已經開業了二十年,不只業界知名而且業務穩定,最近還有擴大營業項目的計畫。
聰明的你當然會先反問我,這要看你應徵的職位是什麼?然後哪一家薪資條件比較好?甚至公司的距離遠近也會是考量因素之一。那我就把條件說明白一些:你要應徵的是高階主管,而這兩家公司從月薪、獎金、福利到辦公室位置都幾乎沒有差別,這時你會怎麼選擇?
換句話說,你是想要在A企業當開國元老,還是去B企業做治世能臣?

鑲在我骨子裡的十字架
這樣的問題,每一個人做答時的考量都會有所不同,從個人的興趣個性、職涯經驗到技能包組合,都會影響其選擇的結果。最終選擇哪一個企業也並沒有絕對的對錯,這只是一種個人的取捨,並沒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而我自己的答案,則是會直覺地選擇到A企業去當開國元老。
在解釋為什麼我會這麼選之前,我得先要坦承一件事:
我對於全新而未知的事物有著強烈的興趣和探索熱愛,而每當我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時,接下來我可以選擇繼續往同一個方向走下去,也可以選擇往一個不同的方向去探險,此時的我,總是會忍不住想要轉彎。
這個在十字路口的轉彎,並不是一百八十度,而是九十度。也就是說,我雖然轉了彎,但並不是迴轉。我並不是去走回頭路,也不是徹底放棄了先前的路線,或是反其道而行;正確地來說,我其實是在現有的發展路線之上,創造了另一個加值方向的新機會。過去這一路的發展和努力,讓我能夠走到如今的這個十字路口,也讓我有了轉向的可能性。
這個十字路口的選擇,正是我職場生涯的寫照,它也成了具有象徵意義的縮影,變成鑲在我骨子裡的十字架。
所謂十字架,指的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承擔。我若是信奉一個價值觀,我就會全心的投入,而在實踐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阻抗和困難,我就是出力去扛起來。就算有什麼意料之外的責任和包袱,也是一個接著一個地揹起來繼續走下去。
旁人看來,在我個人職涯的道路上,我就像是揹著一個信仰的十字架在前進,這不是世間的宗教,只是我專注的焦點。這樣的十字架,你可以說它成了我個人的標記,也可以說它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

從零到一vs.從一到一百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如果要你選擇,你會想要在一家新創的小公司當開國元老,還是直接加入一個已經有兩百名員工的大公司?
我選擇了前者,是因為我喜歡創建的工作,不愛單純的守成。即使我已經成功創建過公司,但我依舊熱愛那創業的過程,如果有機會協助他人創業,我也會重新挽起袖子,充滿熱情地跳下去一起做。那就是我骨子裡鑲著的十字架印記:只要我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在持續往前直走的守成,以及向右向左轉去創造新的可能之間,我都會選擇後者。
若是用數字來比喻的話,從無到有地創建一家新公司,就像是「從零到一」。而加入一家成熟的企業,做一個治世的能臣,則像是「從一到一百」。
從零到一,是我認為這世上最艱難,但也是最有收獲的一段路。對任何白手起家的創業家來說,成功創業之前的過程,都像是在黑暗的隧道裡伏低著身軀前行。這樣的隧道不只很黑,伸手不見五指,而且還很狹窄,很低矮,地面很滑,一不小心就會跌倒,加上左彎右拐地一堆分叉口,走錯了就會迷路回不來,可說處處都是危機。
決定走進這條隧道的人,只能彎曲著膝蓋,用手摸著濕滑的地面往前慢慢地走,在試著摸索出方向的同時,也得小心額頭不要撞上突出的石頭。
畢竟創業就是在尋找未知的可能性,對於網路產業的新創企業更是如此。當你有一個原創的想法,想要成為業界未曾見過的獨角獸時,外界潛在的威脅卻是這麼多,你能夠參照的前例就是這麼少,隨時你都有可能會滑一大跤,意外地一頭撞上牆,或是做了錯誤的決策而走錯了接下來的方向,這些挑戰,在在都讓你創業成功的機會變得這麼小。
很多創業家們都堅信著自己能夠挺過這一段路,找到成功的出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很多人在中間受了傷,迷了路,甚至放棄了往回走,選擇退出這個看似沒有盡頭,又沒有希望的隧道。
所謂的「從零到一」,就是在面對這「無中生有」的這一段路,那「無」就是指在隧道中無窮的黑暗,想要創業的人們只能撐住,直到遠遠地看見有光的那一刻。
就現實的工作來說,所謂的「從零到一」,就是從公司登記開始的一切柴米油鹽:無論是找辦公室的地點,還是買辦公室的傢俱等等細瑣的庶務工作,還是產品的設計、服務及發布等核心業務工作,以及籌資、募資和分發薪資的財務工作,再到客戶開發及管理這樣後端的勤務工作,做為創辦人的我都得親力親為。就像是在暗房裡,從沒有具體方向的模糊當中,一點一滴地把藍圖給顯影出來。
像是雪豹科技,就是從四個人共用一張桌子開始。那時我們在基隆路上的遠雄商務中心租了一個小空間,就從那裡為起點開始一路成長,在搬了三次家之後,雪豹搬進了臺北101的83樓,也是101大樓辦公出租空間當中最高的一層,那時公司員工已經超過了兩百人,開發出十幾項不同的業務。公司在壯大的過程當中也同時培養了將近千名網路產業的人才,他們開枝散葉,而今到了各個不同的領域繼續他們個人的發展。
從這個角度來說,雪豹就像是臺灣互聯網領域的黃埔軍校,而這樣的位階,也是在移動互聯網發展初期才有機會參與和創造出來的特別機緣。
對雪豹來說,那段只有四個人一張桌子的日子,就是「從零到一」。在成功創業之後,當然得要繼續發展公司,持續壯大,而在這「從一到一百」的過程當中,要面對的問題一樣不少,挑戰也非常艱鉅。
只是在我看來,想要平地起高樓,最硬的工作還是往下打椿做地基,那是從外觀上看不到的累積。若是創業沒有成功,這一層的努力也就永遠埋沒了。在完成了第一層的工作之後,接下來公司想要從一走到一百雖然也不容易,但公司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可說是萬事俱備。這時我的角色和作用就算發揮得再出色,最多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