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金剛經 頓生覺悟
凡探明珠,不於合蒲之淵,
不得驪龍之夜光也。——西晉.葛洪
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發著芳香的氣息,帶來了生活的歡樂和幸福。黃鶯隱蔽在荔枝樹的枝頭,用牠那圓潤、甜蜜的歌聲喚醒人們的希望;成群的畫眉像迎親隊似的蹲在新州江邊竹林的枝頭。惠能挑著乾柴迎著春風逕往筠城走。
今天的買主是金台寺的老和尚,惠能把柴挑進寺裡的伙房。老和尚見柴乾價平,便叫惠能後天再挑來。惠能把一小袋米掛在扁擔頭,喝了一碗茶便步出廚房。聽聞遠處有和尚的念經聲,於是便循聲前往。但見大雄寶殿內十多個和尚正坐在蒲團上,喃喃誦經。他聽著聽著,似懂非懂,但甚覺新鮮。在回家的路上,他想著一句經文:「應無所住,行於布施。」(《金剛經.妙行無住分第四》)布施易明,但什麼叫做「應無所住」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一早,他告訴龍妺,要交柴到金台寺去,所以要到下午後才能進山。
惠能挑著柴直入金台寺,正好碰上和尚做功課,他把柴放在殿前,獨個兒佇立在殿外的石柱旁靜聽和尚們念經,他越聽越覺得精神振奮,因為他又明白了一些事理。
老和尚見惠能挑著柴逕往伙房走,老遠便高聲叫道:「喂,賣柴仔,叫你明天才挑來,怎麼今天就挑來了?」
「大和尚,我想聽大師們念經,所以就挑來了!」
「和尚天天念經,你就天天挑柴來?真豈有此理!不要錢嗎?」老和尚生氣了。
惠能放下柴擔,走到老和尚跟前,恭恭敬敬作揖道:「請大師息怒!在下冒犯大師,請恕罪,你要的柴,明天挑來,好嗎?」老和尚拂袖離去。惠能挑起柴往外走。
「小兄弟,柴我買了,請跟我來。」惠能這兩天來的言行舉止,均被來此掛單的一位長者所注意。惠能把柴疊放在禪房的一個角落裡。
「小兄弟,多少錢?」
「不要錢,兩升米足矣。」
「為何不要錢?」
「有了錢,還得去買米,故乾脆收米算了。」
「為何兩升米足矣!」
「一家兩口,還有幾隻雞鴨。日搵日食,知足者常樂,兩升足矣!」
「為何歡喜聽和尚念經?」
「經裡的很多道理,我越聽越興奮,它給我解決了好些心中的難題,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我有一句經文百思不得其解,故今天一早,就挑柴來了。本想求教於老和尚的,但今天卻冒犯了他。」
「你說給我聽聽。」「『應無住所,行於布施』。布施易明,但什麼叫『應無所住』,則百思不得其解。我不識文字請長老為我釋疑。」說完雙手作揖,向長者拜了三拜。
「不讓心停留在任何地方,不讓任何事物纏住了自己的心。」
惠能大悟,高興地向長者拜了三拜:「多謝長老開我茅塞。」
「小兄弟啊!《金剛經》最寶貴的就是『無住』這兩個字,佛法的三藏十二部歸納起來,就是『以無住本,立一切法』。」
「冒犯大師,《金剛經》是什麼經,能告訴小人嗎?」
老者見他雖然衣衫襤褸,卻乾淨無垢,雖貌不驚人,卻目光如炬。便說:「小兄弟,剛才和尚們誦的經就是《金剛經》了,若不嫌重複,我誦一遍給你聽,如何?」老者誠懇地微笑著徵詢意見。
「在下求之不得,請先受在下一拜。」說完雙膝下跪,連磕了三個響頭。
老者虔誠地沐浴、更衣、漱口,然後向惠能讀誦《金剛經》。惠能越聽越感到有一股生命的暖流,從心靈深處源源湧出,打開了無邊無際的智慧的寶藏,因而糾纏在腦子裡的好多難題,漸漸得到解決,他感到無限的喜悅。是什麼力量使自己突然覺悟,彷彿世界上的一切都好起來了,一切人看來都那麼善良,哪怕是乞丐、奴婢,甚至強盜。每一朵花彷彿都在向自己招手微笑,不管是寺裡的梅花或是山間的野花。惠能判若兩人,他渾身熱氣騰騰,他的眼前現出了彩虹,他的心也笑了,亮了,他進入了新的前所未有的美夢般的境界。他實在太高興了,竟把自己也忘記得一乾二淨,貿然地向長者叩頭便拜:「多謝老禪師啟蒙,請收弟子為徒吧!」
老者仰天大笑:「老朽自信不夠格,哪能收徒呢?」
「老禪師啟蒙,沒齒難忘,為何不能收徒呢?」
「老朽對《金剛經》只知其皮毛,故不夠格收徒。再者,老朽尚未剃髮受戒。」
「長老過謙了吧!是不是在下無此福分?」
「非也。當今世上透徹《金剛經》的精髓者,惟有蘄州(今湖北省內)黃梅縣東禪寺五祖弘忍大師。」
「東禪寺離此多遠?」惠能拱手問道。
「數千里路,要行兩三個月啊!」
「弘忍大師收徒弟嗎?」其情真,其意切。
「收,當然收。光是東禪寺就有千多弟子。我也去東禪寺聽過五祖講經。」老者見他態度如此誠懇,便問道:「小兄弟,你有志於學佛麼?」「當然有,學佛能解救自己,解救眾生,我是多麼的想去學啊!」他高興地說著,但當想到自己身世時,便不好意思地搔著頭,「可我有三難:一是不識文字,二是家境貧困,三是老母在堂。唉!我是與佛無緣的。」他現出非常苦惱的樣子。
他那感情上的變化,老者均看在眼裡,便拍著他的肩膀說:「小兄弟,世上無難事,追求真理的人是不怕困難的。我看你資質聰慧,很有善根,假如能夠深入學習佛法,前途無量啊!」
「怎樣才能深入學習佛法呢?長老教我。」
「西晉葛洪說過一段話。他說:『凡探明珠,不到合蒲之淵,不得驪龍之夜光也;采(採)美玉,不於荊山之岫,不得連城之尺壁也。』就是說,承師問道,必得其人。他就是五祖弘忍大師。」
「多謝長老指引,弟子決心學佛,會想辦法投東禪寺。」惠能恭敬地躬身再拜。
「這樣吧!我送你十兩銀子,拿回去安頓好母親,然後再投東禪寺向五祖學法,怎麼樣?」老者手捋長髯,直截了當地徵求著。
「無功不受祿,小弟不能受長老的大恩。」惠能連連擺手。
「這就不對了。你學法,家計有難,有能力者理應幫助你,也算是一件善事。」說完即轉入房中取出十兩銀子塞給惠能。惠能一再推辭。
老者苦口婆心地勸道:「沒有銀兩,你去不了東禪寺,學不了法,這豈不是我的罪過。明白嗎?收下!快收下!」
惠能感激涕零地接過十兩銀,一再向老者跪拜磕頭:「請問長老高姓大名。」
「老朽姓安名道誠。你呢?」
惠能下跪拜道:「小弟盧惠能,感謝安道誠長老的大恩大德。小弟不知何以報答。」
安道誠拉起惠能:「惠能,一回生,二回熟,不必多禮。更不要說報恩之類的話,因為佛教乃是積極為眾生服務的宗教,度人即自度,助人即助己,懂嗎?」
「佛教真好啊!」
「惠能,你學法歸來就是最大的功德了。去吧!俗語說,人老醜,樹老朽,為人難得十八九。」
「小弟謹記長老的教誨。」
「惠能啊!出家當和尚,一入空門,終身所歸,要徵得家人同意方可。」
「慈母信佛,這個好辦。恩人贈銀,無後顧之憂,請恩人放心。」
「送你一言:『學做鯤鵬飛萬里,不當燕雀戀小巢。』去吧!」惠能再三拜謝,急匆匆趕回家。一路上思潮起伏,洶湧澎湃;《金剛經》的深義,安道誠長老的熱情,父親病逝的慘狀,孤兒寡母度日的艱辛,二牛的欺凌,有錢人的白眼,龍老爹的愛護,龍妺的深情。不禁悲喜交集,思緒萬千。
遠處,頭戴斗笠,荷鋤赤腳的龍老爹高聲喊道:「能仔,趕快回家,你娘急壞了。」
「多謝了!龍老爹。」說完急忙趕回家去。
琥珀點起了小油燈,惠能跪在母親面前:「娘,孩兒不孝,回來遲了,讓娘久等。」
「今天去了一整天,真急壞了我。」琥珀摸著惠能的頭,幫他拂去肩膀上的塵土。
「娘,您吃了吧!」
「沒見你回來,娘怎麼吃得下?」琥珀半帶責怪半帶疼愛的口吻,「告訴我,去哪裡了?」
惠能在母親的面前從來就是有什麼說什麼的。於是便把聽《金剛經》頓生覺悟,決心往投東禪寺以及安長老贈銀之事全告訴母親。琥珀顯出為難的樣子。惠能見狀,便說道:「我覺得娘的年紀已大,兒子實在不忍心離開娘!」
琥珀濕潤潤的眼睛裡顯出內心的悲痛,她拉著兒子的手,噙著淚水說:「盧家只有你一根獨苗了,傳宗接代全靠你啊!」
「娘,娶妻生兒,兒生孫,孫又生子,頂多不過是一百幾十代,況且又是一家一族的事。娘,我想的是千家萬戶的事啊!娘,您平時教導我,要立大志,做大事,以天下蒼生為念,把濟世救人作為做人之本。娘啊!您拜觀世音菩薩是為了什麼?」惠能講得條理貫通,滔滔不絕,彷彿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這已使琥珀驚訝了,「娘,您還記得觀世音菩薩託夢,六年懷我,聖僧取名之事嗎?」
「誰告訴你這些事?」琥珀驚奇地問道。
「爹爹往生前三天。」琥珀不聽還可,一聽是行之遺言,便「哇」的一聲痛哭起來。
惠能趕忙替母親抹眼淚,一邊說:「娘,我不去了!我聽您的話,您不要哭。」
琥珀一把摟著惠能,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既然你爹跟你說了,那你就去吧!」
「娘,我不去了。」惠能以為母親說的是氣話。
「你去吧!看來,你是有福分的。徐大人的話,龍山上的彩雲,你頭上的光環,這些看來都不是湊巧的。」琥珀的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
惠能這才明白了母親的心意,連忙向母親叩了三個響頭:「多謝娘親成全孩兒。孩兒定當一往向前,以報答娘親。」琥珀拉起兒子,仔細地端詳著他,浮現出滿意的微笑。不過,愁雲很快又籠罩在她的臉上:「龍妺怎麼辦呢?她愛你愛得那麼深。你去學佛,她的心是會碎的啊!怎麼辦?」
「娘,最難辦的就是她。我去了,她是會心碎的。弄得不好,恐怕還會出人命哩!」於是,他原原本本地把龍妺拉他向天盟誓的事告訴了母親。
琥珀聽著聽著,心裡越發疼愛這個純真的姑娘。不知從何時起,自己就已經把她當成媳婦了。而惠能現在要去學佛法,一對好鴛鴦不就拆開了嗎?此時,心裡的滋味就像打碎了五味瓶一樣,說:「能兒,做人不要光顧自己,你要為龍妺想一想啊!」
「娘,只要您真心實意地答應我,龍妺那裡,我會說服她的。」惠能看出了母親有點猶豫之態,便迅速採取了主動。
「娘真心實意贊同你,不過,也得龍妺贊同方可。」
「謝謝娘親。」惠能高興地跪在地上抱著母親的雙腿,仰頭凝望著慈母,興奮得流出喜悅的淚花。琥珀疼愛地抹去兒子臉龐上的淚水,目不轉睛地望著兒子。
「能兒,天上雷公,地下舅公啊!還要徵求桃仁舅舅的意見呢!他也同意了,方得前行。」
「照娘親的吩咐去辦。」惠能流著幸福和欣慰的淚水,感激地望著事理通達的慈母,「娘親,還有何吩咐?」
「沒有了。準備吃飯吧!」說完轉身回到屋內的佛龕上添油上香。
惠能步出廳前,坐在葡萄架下的石凳上。但見滿園月色,遍地花蔭,樹影斑駁,一輪明月,懸空高掛。他反覆思惟著《金剛經》的經義。寅時已過,星月西沈,燐火明滅。他的目光觸到了龍妺臥房的窗口,內心突覺揪心的痛楚。怎麼辦?他抬頭看見龍山頂上的白雲已結成滾滾的波濤,像一個無邊無際被煮沸的海洋一樣,翻翻滾滾,自己的心,不也正是這樣嗎?曙光即現了,龍妺就快來了,該怎麼對她言明呢……
凡探明珠,不於合蒲之淵,
不得驪龍之夜光也。——西晉.葛洪
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發著芳香的氣息,帶來了生活的歡樂和幸福。黃鶯隱蔽在荔枝樹的枝頭,用牠那圓潤、甜蜜的歌聲喚醒人們的希望;成群的畫眉像迎親隊似的蹲在新州江邊竹林的枝頭。惠能挑著乾柴迎著春風逕往筠城走。
今天的買主是金台寺的老和尚,惠能把柴挑進寺裡的伙房。老和尚見柴乾價平,便叫惠能後天再挑來。惠能把一小袋米掛在扁擔頭,喝了一碗茶便步出廚房。聽聞遠處有和尚的念經聲,於是便循聲前往。但見大雄寶殿內十多個和尚正坐在蒲團上,喃喃誦經。他聽著聽著,似懂非懂,但甚覺新鮮。在回家的路上,他想著一句經文:「應無所住,行於布施。」(《金剛經.妙行無住分第四》)布施易明,但什麼叫做「應無所住」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一早,他告訴龍妺,要交柴到金台寺去,所以要到下午後才能進山。
惠能挑著柴直入金台寺,正好碰上和尚做功課,他把柴放在殿前,獨個兒佇立在殿外的石柱旁靜聽和尚們念經,他越聽越覺得精神振奮,因為他又明白了一些事理。
老和尚見惠能挑著柴逕往伙房走,老遠便高聲叫道:「喂,賣柴仔,叫你明天才挑來,怎麼今天就挑來了?」
「大和尚,我想聽大師們念經,所以就挑來了!」
「和尚天天念經,你就天天挑柴來?真豈有此理!不要錢嗎?」老和尚生氣了。
惠能放下柴擔,走到老和尚跟前,恭恭敬敬作揖道:「請大師息怒!在下冒犯大師,請恕罪,你要的柴,明天挑來,好嗎?」老和尚拂袖離去。惠能挑起柴往外走。
「小兄弟,柴我買了,請跟我來。」惠能這兩天來的言行舉止,均被來此掛單的一位長者所注意。惠能把柴疊放在禪房的一個角落裡。
「小兄弟,多少錢?」
「不要錢,兩升米足矣。」
「為何不要錢?」
「有了錢,還得去買米,故乾脆收米算了。」
「為何兩升米足矣!」
「一家兩口,還有幾隻雞鴨。日搵日食,知足者常樂,兩升足矣!」
「為何歡喜聽和尚念經?」
「經裡的很多道理,我越聽越興奮,它給我解決了好些心中的難題,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但我有一句經文百思不得其解,故今天一早,就挑柴來了。本想求教於老和尚的,但今天卻冒犯了他。」
「你說給我聽聽。」「『應無住所,行於布施』。布施易明,但什麼叫『應無所住』,則百思不得其解。我不識文字請長老為我釋疑。」說完雙手作揖,向長者拜了三拜。
「不讓心停留在任何地方,不讓任何事物纏住了自己的心。」
惠能大悟,高興地向長者拜了三拜:「多謝長老開我茅塞。」
「小兄弟啊!《金剛經》最寶貴的就是『無住』這兩個字,佛法的三藏十二部歸納起來,就是『以無住本,立一切法』。」
「冒犯大師,《金剛經》是什麼經,能告訴小人嗎?」
老者見他雖然衣衫襤褸,卻乾淨無垢,雖貌不驚人,卻目光如炬。便說:「小兄弟,剛才和尚們誦的經就是《金剛經》了,若不嫌重複,我誦一遍給你聽,如何?」老者誠懇地微笑著徵詢意見。
「在下求之不得,請先受在下一拜。」說完雙膝下跪,連磕了三個響頭。
老者虔誠地沐浴、更衣、漱口,然後向惠能讀誦《金剛經》。惠能越聽越感到有一股生命的暖流,從心靈深處源源湧出,打開了無邊無際的智慧的寶藏,因而糾纏在腦子裡的好多難題,漸漸得到解決,他感到無限的喜悅。是什麼力量使自己突然覺悟,彷彿世界上的一切都好起來了,一切人看來都那麼善良,哪怕是乞丐、奴婢,甚至強盜。每一朵花彷彿都在向自己招手微笑,不管是寺裡的梅花或是山間的野花。惠能判若兩人,他渾身熱氣騰騰,他的眼前現出了彩虹,他的心也笑了,亮了,他進入了新的前所未有的美夢般的境界。他實在太高興了,竟把自己也忘記得一乾二淨,貿然地向長者叩頭便拜:「多謝老禪師啟蒙,請收弟子為徒吧!」
老者仰天大笑:「老朽自信不夠格,哪能收徒呢?」
「老禪師啟蒙,沒齒難忘,為何不能收徒呢?」
「老朽對《金剛經》只知其皮毛,故不夠格收徒。再者,老朽尚未剃髮受戒。」
「長老過謙了吧!是不是在下無此福分?」
「非也。當今世上透徹《金剛經》的精髓者,惟有蘄州(今湖北省內)黃梅縣東禪寺五祖弘忍大師。」
「東禪寺離此多遠?」惠能拱手問道。
「數千里路,要行兩三個月啊!」
「弘忍大師收徒弟嗎?」其情真,其意切。
「收,當然收。光是東禪寺就有千多弟子。我也去東禪寺聽過五祖講經。」老者見他態度如此誠懇,便問道:「小兄弟,你有志於學佛麼?」「當然有,學佛能解救自己,解救眾生,我是多麼的想去學啊!」他高興地說著,但當想到自己身世時,便不好意思地搔著頭,「可我有三難:一是不識文字,二是家境貧困,三是老母在堂。唉!我是與佛無緣的。」他現出非常苦惱的樣子。
他那感情上的變化,老者均看在眼裡,便拍著他的肩膀說:「小兄弟,世上無難事,追求真理的人是不怕困難的。我看你資質聰慧,很有善根,假如能夠深入學習佛法,前途無量啊!」
「怎樣才能深入學習佛法呢?長老教我。」
「西晉葛洪說過一段話。他說:『凡探明珠,不到合蒲之淵,不得驪龍之夜光也;采(採)美玉,不於荊山之岫,不得連城之尺壁也。』就是說,承師問道,必得其人。他就是五祖弘忍大師。」
「多謝長老指引,弟子決心學佛,會想辦法投東禪寺。」惠能恭敬地躬身再拜。
「這樣吧!我送你十兩銀子,拿回去安頓好母親,然後再投東禪寺向五祖學法,怎麼樣?」老者手捋長髯,直截了當地徵求著。
「無功不受祿,小弟不能受長老的大恩。」惠能連連擺手。
「這就不對了。你學法,家計有難,有能力者理應幫助你,也算是一件善事。」說完即轉入房中取出十兩銀子塞給惠能。惠能一再推辭。
老者苦口婆心地勸道:「沒有銀兩,你去不了東禪寺,學不了法,這豈不是我的罪過。明白嗎?收下!快收下!」
惠能感激涕零地接過十兩銀,一再向老者跪拜磕頭:「請問長老高姓大名。」
「老朽姓安名道誠。你呢?」
惠能下跪拜道:「小弟盧惠能,感謝安道誠長老的大恩大德。小弟不知何以報答。」
安道誠拉起惠能:「惠能,一回生,二回熟,不必多禮。更不要說報恩之類的話,因為佛教乃是積極為眾生服務的宗教,度人即自度,助人即助己,懂嗎?」
「佛教真好啊!」
「惠能,你學法歸來就是最大的功德了。去吧!俗語說,人老醜,樹老朽,為人難得十八九。」
「小弟謹記長老的教誨。」
「惠能啊!出家當和尚,一入空門,終身所歸,要徵得家人同意方可。」
「慈母信佛,這個好辦。恩人贈銀,無後顧之憂,請恩人放心。」
「送你一言:『學做鯤鵬飛萬里,不當燕雀戀小巢。』去吧!」惠能再三拜謝,急匆匆趕回家。一路上思潮起伏,洶湧澎湃;《金剛經》的深義,安道誠長老的熱情,父親病逝的慘狀,孤兒寡母度日的艱辛,二牛的欺凌,有錢人的白眼,龍老爹的愛護,龍妺的深情。不禁悲喜交集,思緒萬千。
遠處,頭戴斗笠,荷鋤赤腳的龍老爹高聲喊道:「能仔,趕快回家,你娘急壞了。」
「多謝了!龍老爹。」說完急忙趕回家去。
琥珀點起了小油燈,惠能跪在母親面前:「娘,孩兒不孝,回來遲了,讓娘久等。」
「今天去了一整天,真急壞了我。」琥珀摸著惠能的頭,幫他拂去肩膀上的塵土。
「娘,您吃了吧!」
「沒見你回來,娘怎麼吃得下?」琥珀半帶責怪半帶疼愛的口吻,「告訴我,去哪裡了?」
惠能在母親的面前從來就是有什麼說什麼的。於是便把聽《金剛經》頓生覺悟,決心往投東禪寺以及安長老贈銀之事全告訴母親。琥珀顯出為難的樣子。惠能見狀,便說道:「我覺得娘的年紀已大,兒子實在不忍心離開娘!」
琥珀濕潤潤的眼睛裡顯出內心的悲痛,她拉著兒子的手,噙著淚水說:「盧家只有你一根獨苗了,傳宗接代全靠你啊!」
「娘,娶妻生兒,兒生孫,孫又生子,頂多不過是一百幾十代,況且又是一家一族的事。娘,我想的是千家萬戶的事啊!娘,您平時教導我,要立大志,做大事,以天下蒼生為念,把濟世救人作為做人之本。娘啊!您拜觀世音菩薩是為了什麼?」惠能講得條理貫通,滔滔不絕,彷彿變成了另外一個人,這已使琥珀驚訝了,「娘,您還記得觀世音菩薩託夢,六年懷我,聖僧取名之事嗎?」
「誰告訴你這些事?」琥珀驚奇地問道。
「爹爹往生前三天。」琥珀不聽還可,一聽是行之遺言,便「哇」的一聲痛哭起來。
惠能趕忙替母親抹眼淚,一邊說:「娘,我不去了!我聽您的話,您不要哭。」
琥珀一把摟著惠能,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既然你爹跟你說了,那你就去吧!」
「娘,我不去了。」惠能以為母親說的是氣話。
「你去吧!看來,你是有福分的。徐大人的話,龍山上的彩雲,你頭上的光環,這些看來都不是湊巧的。」琥珀的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
惠能這才明白了母親的心意,連忙向母親叩了三個響頭:「多謝娘親成全孩兒。孩兒定當一往向前,以報答娘親。」琥珀拉起兒子,仔細地端詳著他,浮現出滿意的微笑。不過,愁雲很快又籠罩在她的臉上:「龍妺怎麼辦呢?她愛你愛得那麼深。你去學佛,她的心是會碎的啊!怎麼辦?」
「娘,最難辦的就是她。我去了,她是會心碎的。弄得不好,恐怕還會出人命哩!」於是,他原原本本地把龍妺拉他向天盟誓的事告訴了母親。
琥珀聽著聽著,心裡越發疼愛這個純真的姑娘。不知從何時起,自己就已經把她當成媳婦了。而惠能現在要去學佛法,一對好鴛鴦不就拆開了嗎?此時,心裡的滋味就像打碎了五味瓶一樣,說:「能兒,做人不要光顧自己,你要為龍妺想一想啊!」
「娘,只要您真心實意地答應我,龍妺那裡,我會說服她的。」惠能看出了母親有點猶豫之態,便迅速採取了主動。
「娘真心實意贊同你,不過,也得龍妺贊同方可。」
「謝謝娘親。」惠能高興地跪在地上抱著母親的雙腿,仰頭凝望著慈母,興奮得流出喜悅的淚花。琥珀疼愛地抹去兒子臉龐上的淚水,目不轉睛地望著兒子。
「能兒,天上雷公,地下舅公啊!還要徵求桃仁舅舅的意見呢!他也同意了,方得前行。」
「照娘親的吩咐去辦。」惠能流著幸福和欣慰的淚水,感激地望著事理通達的慈母,「娘親,還有何吩咐?」
「沒有了。準備吃飯吧!」說完轉身回到屋內的佛龕上添油上香。
惠能步出廳前,坐在葡萄架下的石凳上。但見滿園月色,遍地花蔭,樹影斑駁,一輪明月,懸空高掛。他反覆思惟著《金剛經》的經義。寅時已過,星月西沈,燐火明滅。他的目光觸到了龍妺臥房的窗口,內心突覺揪心的痛楚。怎麼辦?他抬頭看見龍山頂上的白雲已結成滾滾的波濤,像一個無邊無際被煮沸的海洋一樣,翻翻滾滾,自己的心,不也正是這樣嗎?曙光即現了,龍妺就快來了,該怎麼對她言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