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9 四季節令喝對茶
春季清燥解毒
春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易飲清熱解毒的茶飲祛除體內寒氣。
蒲公英茶
原料: 蒲公英15克、甘草3克。
製法: ➊以上兩味洗淨,放入茶壺中;➋用沸水沖泡即可。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清熱解毒。
禁忌: 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
銀花連翹茶
原料: 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
製法: ➊以上兩味洗淨,放入茶壺中;➋用沸水沖泡即可。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清熱解毒,宣散透邪,消癰散結。
禁忌: 脾胃虛寒及氣虛瘡瘍膿清者忌服。
板藍根茶
原料: 板藍根10克、生甘草3克。
製法: ➊以上兩味洗淨,放入茶壺中;➋用沸水沖泡即可。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禁忌: 體虛而無實火熱毒者忌服。
夏季解暑化濕
茶葉中含清涼、解熱、生津等作用的成分,還含有芳香物質、有機酸等,這些物質易揮發,在它們揮發過程中的吸熱作用,是重要的清涼劑。
薄荷葉茶
原料: 乾薄荷葉15克。
製法: ➊將乾薄荷葉放入茶壺中;➋用沸水沖泡即可。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清熱解暑。
禁忌: 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忌服。
龍膽草茶
原料: 龍膽草12克、生甘草3克。
製法: ➊以上兩味洗淨,放入茶壺中;➋用沸水沖泡或水煎取汁200毫升。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定驚。
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用。
苦參茶
原料: 苦參10克、生甘草3克。
製法: ➊以上兩味洗淨,放入茶壺中;➋用沸水沖泡或水煎取汁200毫升。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
荷葉茶
原料: 荷葉15克。
製法: ➊將荷葉切碎,放入茶壺中;➋用沸水沖泡即可。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清熱解暑,健脾降脂。
禁忌: 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切不可用。秋季潤燥養陰
秋天,金風蕭瑟,令人口乾舌燥,嘴唇乾裂,中醫稱之為「秋燥」,故而此時應以潤燥養陰的茶飲為主。
瓜皮花粉茶
原料: 西瓜皮15克、冬瓜皮15克、天花粉12克。
製法: 以上三味加水煎湯取汁即可。
飲法: 代茶飲用。
功效: 生津止渴,降火潤燥。
對症: 適用於糖尿病。
禁忌: 脾胃虛寒,大便不實,有寒痰、濕痰者不宜飲用。
黃豆皮茶
原料: 黃豆皮120克。
製法: ➊將黃豆皮放入砂鍋中;➋加水煎取汁液即可。
飲法: 代茶頻飲。
功效: 健脾寬中,潤燥通便。
對症: 適用於便祕等。
蜂蜜茶
原料: 茶葉3克、蜂蜜2克。
製法: ➊將茶葉放入茶壺中;➋加沸水沖泡,稍悶待涼後加入蜂蜜即成。
飲法: 代茶溫飲,每日1~2次。
功效: 補中潤燥,潤腸排毒。
對症: 適用於便祕等。
禁忌: 痰濕內蘊、脘腹脹滿及腸滑泄瀉者忌服。
冬季驅寒滋補
冬季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漸弱,中醫認為「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於抑制狀態。養生之道,貴乎禦寒保暖」。
黃耆紅棗煎
原料: 黃耆30克、紅棗30克。
製法: ➊將黃耆、紅棗洗淨,放入鍋中;➋加水煎煮30分鐘,取汁。
飲法: 代茶飲用。
功效: 補氣扶正。
禁忌: 凡實證及陰虛陽盛者忌服黃耆。
鎖陽紅糖茶
原料: 鎖陽15克、紅糖適量。
製法: ➊將鎖陽洗淨,放入鍋中水煎;➋去渣留汁,加入適量紅糖即可。
飲法: 代茶飲用。
功效: 補腎助陽,潤腸通便。
禁忌: 泄瀉及陽易舉而精不固者忌服。
大麥茶
原料: 焦大麥10克。
製法: ➊將焦大麥放入茶杯中;➋用沸水沖泡,加蓋悶片刻即成。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健胃消食。
春季清燥解毒
春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易飲清熱解毒的茶飲祛除體內寒氣。
蒲公英茶
原料: 蒲公英15克、甘草3克。
製法: ➊以上兩味洗淨,放入茶壺中;➋用沸水沖泡即可。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清熱解毒。
禁忌: 陽虛外寒、脾胃虛弱者忌用。
銀花連翹茶
原料: 金銀花10克、連翹10克。
製法: ➊以上兩味洗淨,放入茶壺中;➋用沸水沖泡即可。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清熱解毒,宣散透邪,消癰散結。
禁忌: 脾胃虛寒及氣虛瘡瘍膿清者忌服。
板藍根茶
原料: 板藍根10克、生甘草3克。
製法: ➊以上兩味洗淨,放入茶壺中;➋用沸水沖泡即可。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禁忌: 體虛而無實火熱毒者忌服。
夏季解暑化濕
茶葉中含清涼、解熱、生津等作用的成分,還含有芳香物質、有機酸等,這些物質易揮發,在它們揮發過程中的吸熱作用,是重要的清涼劑。
薄荷葉茶
原料: 乾薄荷葉15克。
製法: ➊將乾薄荷葉放入茶壺中;➋用沸水沖泡即可。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清熱解暑。
禁忌: 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忌服。
龍膽草茶
原料: 龍膽草12克、生甘草3克。
製法: ➊以上兩味洗淨,放入茶壺中;➋用沸水沖泡或水煎取汁200毫升。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清熱燥濕,瀉火定驚。
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用。
苦參茶
原料: 苦參10克、生甘草3克。
製法: ➊以上兩味洗淨,放入茶壺中;➋用沸水沖泡或水煎取汁200毫升。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清熱燥濕,殺蟲止癢。
禁忌: 脾胃虛寒者忌服。
荷葉茶
原料: 荷葉15克。
製法: ➊將荷葉切碎,放入茶壺中;➋用沸水沖泡即可。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清熱解暑,健脾降脂。
禁忌: 凡上焦邪盛,治宜清降者,切不可用。秋季潤燥養陰
秋天,金風蕭瑟,令人口乾舌燥,嘴唇乾裂,中醫稱之為「秋燥」,故而此時應以潤燥養陰的茶飲為主。
瓜皮花粉茶
原料: 西瓜皮15克、冬瓜皮15克、天花粉12克。
製法: 以上三味加水煎湯取汁即可。
飲法: 代茶飲用。
功效: 生津止渴,降火潤燥。
對症: 適用於糖尿病。
禁忌: 脾胃虛寒,大便不實,有寒痰、濕痰者不宜飲用。
黃豆皮茶
原料: 黃豆皮120克。
製法: ➊將黃豆皮放入砂鍋中;➋加水煎取汁液即可。
飲法: 代茶頻飲。
功效: 健脾寬中,潤燥通便。
對症: 適用於便祕等。
蜂蜜茶
原料: 茶葉3克、蜂蜜2克。
製法: ➊將茶葉放入茶壺中;➋加沸水沖泡,稍悶待涼後加入蜂蜜即成。
飲法: 代茶溫飲,每日1~2次。
功效: 補中潤燥,潤腸排毒。
對症: 適用於便祕等。
禁忌: 痰濕內蘊、脘腹脹滿及腸滑泄瀉者忌服。
冬季驅寒滋補
冬季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漸弱,中醫認為「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於抑制狀態。養生之道,貴乎禦寒保暖」。
黃耆紅棗煎
原料: 黃耆30克、紅棗30克。
製法: ➊將黃耆、紅棗洗淨,放入鍋中;➋加水煎煮30分鐘,取汁。
飲法: 代茶飲用。
功效: 補氣扶正。
禁忌: 凡實證及陰虛陽盛者忌服黃耆。
鎖陽紅糖茶
原料: 鎖陽15克、紅糖適量。
製法: ➊將鎖陽洗淨,放入鍋中水煎;➋去渣留汁,加入適量紅糖即可。
飲法: 代茶飲用。
功效: 補腎助陽,潤腸通便。
禁忌: 泄瀉及陽易舉而精不固者忌服。
大麥茶
原料: 焦大麥10克。
製法: ➊將焦大麥放入茶杯中;➋用沸水沖泡,加蓋悶片刻即成。
飲法: 代茶飲服。
功效: 健胃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