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媽媽中文,爸爸法文

亞歷出生之前,我就希望他以後能夠會講中文、也會講法文,即使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法文的環境,我還是很堅持這個想法,亞歷爸也很贊成我的想法,但是,亞歷的中文教學就只能靠我一個人了。

我雖然生活在法國,但是現在網路這麼發達,我還是讓我的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盡量出現中文,我看台灣的連續劇、綜藝節目,聽台灣的流行音樂,每天跟家人視訊,不只中文,我們還講台語。從我第一天到法國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

因此,亞歷從在我的肚子開始,接觸中文的頻率就很高,亞歷爸白天出門上班,我一個人在家,除了出門採買之外,我在家看的節目、聽的音樂、講的語言,都是中文。到了晚上,亞歷爸回家,我們的生活才會出現法文。我覺得應該是亞歷在孕期的時候,不斷地接受這兩種語言的胎教刺激,所以,當他開始學講話的時候,兩種語言的表達一樣好。

亞歷出生之後,為了讓他的中文學習更徹底,我持續地在家營造一個中文的環境,經常和台灣的家人朋友通訊,而且一定會開擴音,讓小孩熟悉這個語言,也讓他學習這個語言的聲調或口音,希望他能說得一口好中文。我完全不擔心亞歷的法文能力,因為,我們生活在法國,到處都是法文的訊息,又有一個法國人爸爸,加上亞歷上學後,也是在一個全法文的環境學習,種種原因,亞歷的法文只會更好。但是中文,如果我不努力,小孩就漸漸不講了。

我到法國之後,也認識了幾位同樣來自台灣的媽媽朋友,其中很多位就曾經跟我分享,即使她們每天跟小孩講中文,小孩也會因為上學後,和媽媽的相處時間減少,即便小孩還是聽得懂中文,而變得不喜歡講中文。我很擔心這樣的情形會發生在亞歷身上,所以在家盡可能地營造一個中文環境,是我到現在都持續在做的事情。

大概是我的努力影響之下,亞歷的中文說得很好,法文也在亞歷爸的影響之下,說得不錯。在我堅持無時無刻都跟亞歷講中文的過程中,有一件事情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亞歷第一天上學的時候,我牽著他的手走進校園,一邊叮嚀他一些上學的規矩。大概是我的亞洲臉孔,加上我和亞歷的中文對話,引起學校的一陣騷動,身邊的法國家長小朋友,甚至老師都在看我們,當然他們的眼神並沒有不友善,只是他們的注目還是讓我跟亞歷有點不自在。 在這個情形下,我跟亞歷說:「因為你會講中文,所以其他同學覺得你很棒。媽媽也覺得你很棒,會講中文,也會講法文。」摸摸他的頭,他也對我笑了一下。我希望透過這樣的教育方式,增加小孩的自信心,認同自己具備雙語的能力,而不會因為獨特性感到自卑,甚至被其他同學排擠。

老師知道我來自台灣後,還曾經請我到亞歷的班上,教小朋友們唱中文歌,希望能讓小朋友認識不同的語言,也是一種接觸異國文化的方式,我覺得這個活動很有意義。我也剛好有機會跟亞歷的同學介紹台灣這個國家,那一天,我教了他們唱國語版的生日快樂歌,度過一個很愉快的早上。

不管小孩在哪裡生活,既然他們的身上有一半的血液屬於台灣人,我就希望他們能認同台灣,透過語言的學習,了解這個國家。只要一有機會,亞歷爸和我也會帶著亞歷和肥安回台灣,讓小孩多親近這個媽媽出生的地方,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也是台灣人,這是我的態度,我的堅持。如果你也是在異國生活的媽媽,試著在生活裡營造一個雙語的環境,除了有助於小孩的語言學習能力,也能讓小孩願意認同多元的文化。

法國小孩不用兒童餐具?

在法國上餐廳,我特別注意小孩用的餐具。觀察之下才發現,法國小孩真的幾乎不用兒童餐具,和大人用同樣的金屬餐具。幾次觀察之後,我有一點收穫,如果我們一直為孩子營造一個過於安全的環境,他們就減少了學習的機會。

亞歷可以吃主食品之後,在家我還是會讓他用兒童餐具,但是,我沒有變成焦慮的媽媽,沒有每天隨身攜帶兒童餐具。我們到任何地方或餐廳,當下有什麼餐具可以用,我就會讓亞歷試著使用,當然我會在旁邊看著,避免危險。

小孩的潛力真的超乎大人的想像,即使金屬的餐具很大很重,亞歷還是可以靠著自己的力量吃東西。從這些經驗,我覺得法國人教育小孩,是讓小孩去配合環境,而不是塑造一個舒適的環境來配合小孩,在這樣的觀念之下,小孩的適應力和學習能力更能被激發出來。

再舉一個例子,我和亞歷爸曾經在台灣拜訪過一個有小孩的朋友家裡,一進門我就傻眼,客廳完全變成麥當勞的兒童遊戲區,地板鋪著彩色的軟墊,放著各式各樣的兒童玩具,沒有一個正常客聽該有的樣子,家具的邊角也都包上防撞的彩色軟墊。

朋友看我和亞歷爸驚訝的表情,露出尷尬的笑容:「沒辦法啊!有了小孩就變成這樣。」對於法國人來說,這樣的居家布置十分不可思議,把一家人的公共空間變成小朋友的遊戲空間,而且布置都是以「不會讓小孩受傷」為優先考量,「這又不是只有小孩的家,那大人的空間呢?」當時,亞歷爸應該在心裡用法文這樣怒吼。

反觀我們法國的家,亞歷的玩具只會放在他的房間,即使拿到客聽來玩,最後的收納位置還是他的房間。家裡的桌角或是櫃子的邊角,沒有特別包上防撞裝置,插座也沒有刻意保護。我們會叮嚀亞歷和肥安,這些都是容易使人受傷的地方,需要特別小心,盡量不要靠近。如果他們還是因為好奇心而觸摸,甚至受傷,藉由這樣的親身經驗,對於危險的概念會更深刻。下一次他們就懂得,這些地方不能輕易碰觸。

我到其他法國人的家裡做客,也是如此,他們不會因為生活出現小孩,就改變居家布置。我覺得這樣的觀念很值得分享給大家,小孩擁有本能適應各種環境,我們都應該給小孩機會去適應,而不是塑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迎合小孩。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