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擁有高度「自我肯定感」的人生,那你就賺到了!

近來,我們經常能夠聽到「自我肯定感」這個詞彙,想必各位也是對自我肯定感抱有一些興趣,才會拿起這本書。那麼我有個問題:如果問你「何謂自我肯定感」的話,你是否有辦法說明呢?儘管似乎有個溫暖而美好的印象,但是卻一下子說不上來,不知道該講些什麼才好,對吧?
「自我肯定感」原本是個很複雜的概念,但簡單來說,就是對自己抱持自信。這裡所說的自信,就是字面上意味著「相信自己」、「擁抱自己每一個部分」。雖然同樣都是自信,但是和那種「堅信自己什麼都能夠做得很好」的過度自信截然不同。

許多人在面對新的挑戰時,都會忐忑不安地想「這真的行得通嗎?」,這是理所當然的。此時自我肯定感較低的人,在事情開始之前就會先自我否定。
「這真的行得通嗎?如果失敗的話該怎麼辦……」
「好擔心能不能撐到最後。」
因為自我否定,導致只發揮了不到一半的實力,最終苦無成果。
相反地,擁有高度自我肯定感的人,即使遇到了挫折也會覺得「總會有辦法的」。
「試試看吧!搞不好行得通。」
「如果行不通的話再挑戰一次就好了,所以就放手一搏吧!」
即使沒有什麼理由,只要抱持著正面的態度,就能夠發揮出百分之百甚至更好的表現。

★|案例|大坂直美/職業網球選手
大坂直美選手在美國網球公開賽、澳洲網球公開賽中奪得冠軍,成為了網球界的女王。
這場傳奇的幕後功臣,據說是薩沙・巴金(Sascha Bajin)教練(雖然教練合約已經終止了)。
儘管大坂選手在比賽中展現了高度的潛力,卻未能取得好的結果,成績也很低迷。據說因為她的心理狀態不穩定,很容易陷入負面思考,於是薩沙・巴金教練平時就對她投以正面的話語,讓她保持正面的心態。
本來的她也會在失敗後耿耿於懷,但後來感受到「練習非常開心」,精神上也漸趨穩定,開始能夠發揮實力,最終取得了好成績。

即便擁有相同的能力,想像著失敗並為此焦慮,與相信未來會成功並勇往直前,其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具有高度自我肯定感的人就算失敗了,也能夠積極地期待未來。
「這次雖然我沒能辦到,但我是有能力可以克服的。」
接著持續挑戰,最終就能實現自己的目標。
只要擁有高度的自我肯定感,即使失敗也能夠轉化為成功,因此人生的收穫自然就會有所增長。高度自我肯定感的生活方式和自我肯定感低落的生活方式,哪一種較為舒適,應該是一目瞭然吧!
具有高度自我肯定感的人,能夠肯定現狀的自己,而不是與人比較。
透過與人比較所獲得的自信十分脆弱,很容易被摧毀。在這個世界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果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那份自信就會瓦解得粉碎。重點不在於別人的評價或結果,而是肯定那個奮鬥過、努力過的自己。如果能夠真心肯定自己,心靈就會穩定下來,即使別人說了不中聽的話,也能夠虛心接受而非反彈。
具有高度自我肯定感的人,不需要過度自我膨脹,因為懂得肯定自己,心靈也會十分富足。然而,自我肯定感低落的人,因為無法肯定自己,為了尋求別人的肯定,或是渴望別人的讚美,就會努力自我膨脹。你身邊是否也有「好想得到某人的認可」這種擁有強烈認同欲望的人呢?這種人乍看之下也許很有自信,但其實自我肯定感非常低落。
◎自己值得被珍惜的深厚自信
只要擁有了高度的自我肯定感,無論是自己的優點或缺點,任何部分的自我都能夠加以肯定。這不僅是現在,更是你未來的自信來源,代表你擁有堅實的心理基礎。一旦擁有了堅實的心理基礎,你的生存意志、動力、向前邁進的能量就會湧現,成為一個心智堅強的大人,即使遭遇了挫折,也能夠毫不氣餒地站起來。
具有高度自我肯定感的人,都擁有「有志者事竟成」的自信,只要有了「有志者事竟成」的自信,就願意勇於嘗試任何挑戰。即使是個難題或全新的體驗,也會把它當作足夠克服的障礙,而非視為一堵會讓自己瑟瑟發抖的高牆,就算經過嘗試後失敗了,也能夠保持正面思考,從失敗中汲取教訓。這樣的人會不停地嘗試挑戰,藉此吸收經驗,並獲得更多的自信。
有志者事竟成的自信,來自於一連串「試試看,成功了!」的小小成功經驗,以下是一個荷蘭的案例。

★|案例|荷蘭的小學
這是我以前在荷蘭參觀一所小學時的回憶。
校長帶著我四處參觀,還進到上課中的教室裡,上課中的孩子活潑的身影令人印象深刻。接著,正在上課的老師轉身對孩子們問道:
「我們有一位來自日本的客人,有沒有人想要和他說說話呢?」
結果,有好幾個孩子都舉起了他們的手,其中一位說出了以下這段話。
「我很不擅長跑步,賽跑的時候每次都輸,所以在和大家商量之後,決定讓我從稍微前面一點的地方開始跑,老師也同意了。這樣一來大家都有輸有贏,玩得很開心。」
在把平等(equal)視為天經地義的日本學校裡,這根本是不可能的。在這個班上,大家思考該怎麼才能達成公平(fair),並且認同對於不擅長的孩子,當然應該消除他的不利條件。為了避免累積「每次都輸」的失敗經驗,設定一個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成功的條件,讓他吸收成功的經驗。這樣的積累,就是在培養自我肯定感。
這位孩子還跟我說了以下的故事。
「在下一堂體育課上,我提議制訂規則,老師也稱讚『這真是很棒的規則』,我總是在思考該怎麼做才能讓所有人都樂在其中。」
即使有不擅長的地方,也能夠正面看待這樣的自己,並且提出解決方式,周遭的人也對此給予肯定。我不需要進行任何調查,就能夠確實感受到荷蘭與日本兒童在「自我肯定感」方面顯而易見的差異。

讓我們再來談談自信。自信分成各種類型,「自己值得被珍惜」的自信,可以說是「自我肯定感」的基礎。
一般認為「自我肯定感」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基礎信賴感」。基礎信賴感是嬰兒時期萌芽的重要感知,也是心靈與大腦的發展根基。
小寶寶在生活上需要他人的照顧,像是吃飯、排泄、換衣服等,很多時候都是父母在處理。在父母的照顧下,孩子會感受到「自己值得被珍惜」,從中獲得「對自我的信賴感」。只要獲得了「對自我的信賴感」,就能學會相信自己,在不過分自責的前提下,輕鬆看待任何事物。
透過接受照顧、得到關愛的過程,小寶寶會感受到「這個世界值得信任」,從中獲得「對他人的信賴感」。只要獲得了「對他人的信賴感」,就能放下對周遭人們的警戒心,坦率地敞開心扉,建立良好的關係。
接下來,孩子會在與身邊的家人、朋友和老師的信賴關係中,慢慢培養基礎信賴感。因為懂得接納朋友,能達成良好的社交互動,自我肯定感也會進一步獲得提升。
然而,在建立基礎信賴感的時期,如果自身的存在遭到否定,孩子就難以認同這個世界的美好,也不懂得接納自己,反而會否定自己,進而失去自愛的能力。因此,如果過去曾經遭受父母的虐待或暴力,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獲得關愛,孩子就會失去自我肯定感的根基──基礎信賴感,自我肯定感也會隨之下降。
★|案例|A小朋友/九歲
A是個九歲的男孩,到門診來諮詢夜尿的問題。考慮到他的年齡,我認為夜尿的問題不用著急,只需要靜觀其變就可以了。然而,他的媽媽在處理夜尿的時候辛苦又難受,所以在晚上採取包尿布之類的方式應對,只要出現夜尿的情況就會訓斥孩子。
A不僅會幫媽媽的忙,在學校成績也很好,是個模範小學生,但是因為不停遭到媽媽的訓斥,產生「好孤單」、「反正我就是很沒用」的想法,導致自我肯定感低落,對於各種事情都回答「我沒自信、我做不到」。
A在夫妻爭吵頻繁的家庭裡長大,在要上小學的同時,父母就離婚了。離婚後,他和媽媽還有妹妹三個人一起生活,因為有個年幼的妹妹,所以常會聽到別人說「你是哥哥就忍耐一下」,沒辦法向媽媽撒嬌。據說因為媽媽工作忙碌,所以也經常會罵A:「你連那種小事都沒辦法自己解決嗎!」

自我肯定感低落的孩子,無法感受到「我是重要的存在」、「我是值得被愛的」,經常會貶低自己,對於任何事情都缺乏動力;另外,有時也會產生社交恐懼,容易亂發脾氣。
即使孩子在父母盡心盡力的栽培和教育下長大,也可能出現自我肯定感低落的情況。
生活的一切都交由父母管理、生涯方向被嚴格地要求、成績沒有進步就被逼著反省、被強迫要更努力讀書……
在教育方面,父母這樣的態度會降低孩子的自我肯定感。有時候,即使在此之前沒什麼大問題,父母也會藉由成績下降、面臨升學考試之類的理由,一口氣大幅提高對孩子的要求標準。因為受到父母的過度期待,所以在父母面前只能表現出好的一面,把真實的自我隱藏起來,這樣的狀態往往也會導致自我肯定感下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