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衷情
1.閣樓閒夢長
整理三合院,我堅持把閣樓留下來,那是非常溫馨的一個角落。
小時候大人去上工,山上附近的孩子都是年紀相仿,因此吆喝一群約有十幾個,我們經常穿梭在各家的住所,那時山上是開墾區,依照各家環境差異,使用的建築材料都不盡相同,有的是磚房,有的是木板房,有的是泥巴牆,還有人根本是用芒草桿隨便蓋起來的,全部都是平房。因為當時生活不似現代注重隱私,家裡也沒有貴重的物品,所以家家戶戶都是門戶洞開。尚且大人們都是親族,有些是姻親,有些是兄弟,連來連去都是親戚,平時孩子穿梭在各家的屋子是生活的一部分,每戶人家都是捉迷藏的地方。
我們最喜歡爬到各家的閣樓去挖寶,各種稀奇古怪的物品都會被撈出來把玩,閣樓有大有小,有的堆著舊衣,有的堆著碗盤,有的是過年過節使用的物品,有的穀倉也有閣樓,也堆著收成和農具,我們在那些幽暗的閣樓裡躲藏,從來不會有意外,也不會被斥責。
娘家舊房有閣樓,小時候堆著一堆中藥材和小秤桿,原來那是父親年輕的時候去基隆做小生意的生財工具,那些物品對我來說真是神奇,代表著父親的足跡曾經走過大都會,曾經有發財夢,曾經因夢想未成而重回山林,就是人生的縮影,而父親的許多故事,會偶爾說給我們聽。他說,做生意要誠實,不然客人會到其它攤位稱重,斤兩不足會把東西丟回來,讓附近的人再也不信任你。這是山林裡一個父親的誠實教育,我們因此對世界有一些幻想。
當我們長到足夠自己爬樓梯的年紀,就不喜歡跟父母擠通鋪,閣樓逐漸變成我們小孩的房間。父親做了一個活動竹梯,在竹梯上爬上爬下,閣樓變成我們的私密空間,最後四個孩子都擠到閣樓上,閣樓無法站立,只能坐或躺。冬天的時候,鐵皮屋頂會有凝結的露水滴到臉上,把我們從睡夢中凍醒。廚房的柴火煙霧會鑽上來,大家嗆得哇哇叫。我在閣樓上寫信給調離學校的老師,聽說她去台北,寄給她的信從沒回過,讓我小小的心靈永遠存著盼望。後來叔叔搬家了,我們多了一間房間,不必窩在閣樓上,但是我喜歡閣樓的心從來沒消失過,許多少女的夢都是在閣樓上織就的,後來許多和同學通信的紙箱都藏在閣樓,那多愁善感的許多上了鎖的日記也都收藏在那裏,當然現在老家老舊,閣樓早就不存在了。但是,如今夫家三合院竟有閣樓可以使用,娘家父親來看到,還幫我做了兩個活動木梯,讓我方便上下,現在藏在上面的東西是日常收納品。
閣樓也是一個收藏回憶的空間,我仍喜歡在梯上爬上爬下,擁有閣樓的感覺,就像保留了自己的少女情懷。
(二○一一、八、十,人間福報副刊)
2.酸菜快樂頌
南部陽光普照,長年明亮的灑在三合院寬闊的庭院中,屋後有一小塊菜園可以種植,十幾年不曾噴農藥的菜園裡,假日辛勤的種植,今年過年前後有了特別的收成。新鮮的蔬菜量多吃不完,不容易保存,雖是辛苦栽種,鄉下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菜園,常見的當季蔬菜各自都有收成,那被棄置的蘿蔔梗葉,也不是人人都喜愛的。突然想念起酸菜的滋味,也想學習到古早味醃菜的製作方法,恰巧小姑回來,聽到我想做醃菜,非常熱心的傳授秘訣。
先將蘿蔔的梗葉放在太陽下曝曬,稍殺青,有點回軟,就用一些鹽巴搓揉,燒一鍋熱水放進一杯米,煮到水有一點濃稠,瀝出米飯,米漿水灑一些鹽巴放冷。把揉好的蘿蔔梗葉放進塑膠袋裡,倒入米漿水,綁好,拿一塊重石壓住,這樣三個星期就可以吃了。今年天氣特別冷,年末上班忙碌,加上我是新手,第一次做,放到自己都忘記有這件事。一直等到過年後,已經一個多月了,突然想起我的酸菜,心想,完蛋了,一定不能吃了。打電話問娘家媽媽,媽媽說,打開如果臭的,就不能吃,如果是香的就沒問題。我移開重石,打開「寶袋」,雖然菜樣長得黃黃的一點都不討喜,卻有一陣說不出來的清香竄入鼻中,讓初次做酸菜的我,感覺到雀躍不已,把約有三斤重的酸菜攤開,除了一小部分太軟爛被摘除,其他的部分可以說是成功的,晚餐拿了幾片炒薑絲和糖,香味撲鼻,清爽下飯。自然發酵的酸菜營養成份不易流失,是自然健康的食物,製作過程會產生大量的乳酸菌分解蔬菜中的醣類讓成品富含乳酸,乳酸是有機酸,有助體內的消化吸收,並有豐富的纖維質、維他命和礦物質,加上氣味芬芳迷人,自古至今,一直是傳統美食。
現代菜市場的醃菜對家庭主婦而言充滿不安全感,擔心加入防腐劑,擔心蔬菜農藥殘留,加上媒體經常踢爆來路不明的黑心食物,或製作過程衛生不佳,因此自製酸菜不但吃得安心,也讓我習得傳統古早味的製法。
在科技蓬勃的現代,我住在傳統的三合院中,卻過著新奇又忙碌的現代生活,每天規規矩矩的去上班,下了班,馬上變成忙碌的家庭主婦,典型兩頭燒的職業婦女,開始學著古老的手藝,突然發現自己渾身散發出對傳統的好奇和熱情,這是年紀漸大的徵兆?還是傳統與現代的平衡?
(二○一一、四、七,中華日報副刊)
1.閣樓閒夢長
整理三合院,我堅持把閣樓留下來,那是非常溫馨的一個角落。
小時候大人去上工,山上附近的孩子都是年紀相仿,因此吆喝一群約有十幾個,我們經常穿梭在各家的住所,那時山上是開墾區,依照各家環境差異,使用的建築材料都不盡相同,有的是磚房,有的是木板房,有的是泥巴牆,還有人根本是用芒草桿隨便蓋起來的,全部都是平房。因為當時生活不似現代注重隱私,家裡也沒有貴重的物品,所以家家戶戶都是門戶洞開。尚且大人們都是親族,有些是姻親,有些是兄弟,連來連去都是親戚,平時孩子穿梭在各家的屋子是生活的一部分,每戶人家都是捉迷藏的地方。
我們最喜歡爬到各家的閣樓去挖寶,各種稀奇古怪的物品都會被撈出來把玩,閣樓有大有小,有的堆著舊衣,有的堆著碗盤,有的是過年過節使用的物品,有的穀倉也有閣樓,也堆著收成和農具,我們在那些幽暗的閣樓裡躲藏,從來不會有意外,也不會被斥責。
娘家舊房有閣樓,小時候堆著一堆中藥材和小秤桿,原來那是父親年輕的時候去基隆做小生意的生財工具,那些物品對我來說真是神奇,代表著父親的足跡曾經走過大都會,曾經有發財夢,曾經因夢想未成而重回山林,就是人生的縮影,而父親的許多故事,會偶爾說給我們聽。他說,做生意要誠實,不然客人會到其它攤位稱重,斤兩不足會把東西丟回來,讓附近的人再也不信任你。這是山林裡一個父親的誠實教育,我們因此對世界有一些幻想。
當我們長到足夠自己爬樓梯的年紀,就不喜歡跟父母擠通鋪,閣樓逐漸變成我們小孩的房間。父親做了一個活動竹梯,在竹梯上爬上爬下,閣樓變成我們的私密空間,最後四個孩子都擠到閣樓上,閣樓無法站立,只能坐或躺。冬天的時候,鐵皮屋頂會有凝結的露水滴到臉上,把我們從睡夢中凍醒。廚房的柴火煙霧會鑽上來,大家嗆得哇哇叫。我在閣樓上寫信給調離學校的老師,聽說她去台北,寄給她的信從沒回過,讓我小小的心靈永遠存著盼望。後來叔叔搬家了,我們多了一間房間,不必窩在閣樓上,但是我喜歡閣樓的心從來沒消失過,許多少女的夢都是在閣樓上織就的,後來許多和同學通信的紙箱都藏在閣樓,那多愁善感的許多上了鎖的日記也都收藏在那裏,當然現在老家老舊,閣樓早就不存在了。但是,如今夫家三合院竟有閣樓可以使用,娘家父親來看到,還幫我做了兩個活動木梯,讓我方便上下,現在藏在上面的東西是日常收納品。
閣樓也是一個收藏回憶的空間,我仍喜歡在梯上爬上爬下,擁有閣樓的感覺,就像保留了自己的少女情懷。
(二○一一、八、十,人間福報副刊)
2.酸菜快樂頌
南部陽光普照,長年明亮的灑在三合院寬闊的庭院中,屋後有一小塊菜園可以種植,十幾年不曾噴農藥的菜園裡,假日辛勤的種植,今年過年前後有了特別的收成。新鮮的蔬菜量多吃不完,不容易保存,雖是辛苦栽種,鄉下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菜園,常見的當季蔬菜各自都有收成,那被棄置的蘿蔔梗葉,也不是人人都喜愛的。突然想念起酸菜的滋味,也想學習到古早味醃菜的製作方法,恰巧小姑回來,聽到我想做醃菜,非常熱心的傳授秘訣。
先將蘿蔔的梗葉放在太陽下曝曬,稍殺青,有點回軟,就用一些鹽巴搓揉,燒一鍋熱水放進一杯米,煮到水有一點濃稠,瀝出米飯,米漿水灑一些鹽巴放冷。把揉好的蘿蔔梗葉放進塑膠袋裡,倒入米漿水,綁好,拿一塊重石壓住,這樣三個星期就可以吃了。今年天氣特別冷,年末上班忙碌,加上我是新手,第一次做,放到自己都忘記有這件事。一直等到過年後,已經一個多月了,突然想起我的酸菜,心想,完蛋了,一定不能吃了。打電話問娘家媽媽,媽媽說,打開如果臭的,就不能吃,如果是香的就沒問題。我移開重石,打開「寶袋」,雖然菜樣長得黃黃的一點都不討喜,卻有一陣說不出來的清香竄入鼻中,讓初次做酸菜的我,感覺到雀躍不已,把約有三斤重的酸菜攤開,除了一小部分太軟爛被摘除,其他的部分可以說是成功的,晚餐拿了幾片炒薑絲和糖,香味撲鼻,清爽下飯。自然發酵的酸菜營養成份不易流失,是自然健康的食物,製作過程會產生大量的乳酸菌分解蔬菜中的醣類讓成品富含乳酸,乳酸是有機酸,有助體內的消化吸收,並有豐富的纖維質、維他命和礦物質,加上氣味芬芳迷人,自古至今,一直是傳統美食。
現代菜市場的醃菜對家庭主婦而言充滿不安全感,擔心加入防腐劑,擔心蔬菜農藥殘留,加上媒體經常踢爆來路不明的黑心食物,或製作過程衛生不佳,因此自製酸菜不但吃得安心,也讓我習得傳統古早味的製法。
在科技蓬勃的現代,我住在傳統的三合院中,卻過著新奇又忙碌的現代生活,每天規規矩矩的去上班,下了班,馬上變成忙碌的家庭主婦,典型兩頭燒的職業婦女,開始學著古老的手藝,突然發現自己渾身散發出對傳統的好奇和熱情,這是年紀漸大的徵兆?還是傳統與現代的平衡?
(二○一一、四、七,中華日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