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守護心靈的底線,讓心更開闊

人生像一首詩,有甜美的浪漫也有嚴酷的現實;人生像一首歌,有高亢的歡愉也有低旋的沉鬱;人生像五彩絢麗的舞台,有眾星拱月的主角也有沒沒無聞的配角。面對世事浮沉,想要「勝似閒庭信步」,就得有豁達的襟懷。豁達的人,有著健康向前看的思想,能瀟灑、坦蕩、熱情、開朗,不被生活中瑣碎的小事所困擾,豁達的人是一條河、一條江,滔滔滾滾,直奔向大海。有許多事情都不是你能左右的,只能被動地接受,而在接受的過程中,抱著什麼樣的態度很重要。抱著豁達的態度,也許你就能一笑置之,泰然處之;如果是抱著消極的態度,也許就會長期鬱悶而一蹶不振。無論是什麼樣的一種態度,雖然都不會影響事情的結果,但是對自己的損傷程度卻大大不同。

摘除恐懼

一位心理醫生曾經遇到一位年輕的病人。這位年輕人總是不敢跟外人說話,很怕被別人嘲笑。為了治好這個毛病,他把自己的日記都交給心理醫生,請醫生幫他的忙。而這本日記裡,絕大部分都記述著他在與人交往過程中的種種挫折感,這使得他越來越膽怯。

他在一段日記中寫著:「我二十歲了,但是我懷疑自己是否有獨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對我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與人打交道。因為我不願意麻煩別人,總覺得這樣有些不好意思,所以在見到他人之前總是心情緊張,曾經都到了對方門口卻又折返回去。我無法洞悉他人的心理想法,有些事別人能做的好,而我則做得很糟。我不喜歡接觸很多的人,我如果跟別人鬧翻了,就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去解除這樣的困境……」

曾有人說:「我有時覺得自己太無能了,看到陌生人總是不知如何開口。人家一問我事情,我立刻就臉紅,甚至連事先想好的話都說不出口。」

可見這個問題不只發生在一個人身上,很多人在人際方面都存在著類似的障礙。

「與人交往」是一個汁甜味美的梨子,不過它並不是那麼容易摘到,很多人還沒有摘就先恐懼了。害怕與人交往,就儘量不去交往,而不去交往又無法讓自己的社交能力得到訓練,缺乏練習使得自己更加害怕與人交往……這往往是一個惡性循環。自己能抓住的機會

小芹的個性很剛強,喜歡憑實力贏得成功。因此,她堅決迴避在工作上和熟識的人接觸,一是怕麻煩,二是覺得這樣總有些走後門的嫌疑。但是,一次應徵的經歷卻徹底改變了小芹的看法。那是來台北的第二十天了,她在網路人力銀行上投遞履歷已經整整二個星期,卻沒有一家公司通知她面試。終於,她有機會參加一家公司的面試,但她發現同時參加面試的人裡,有名大學出身的畢業生很多。

當下小芹幾乎對這份工作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是機械式地和面試官例行公事的聊上幾句。這時,小芹從那位面試主管的口音中聽出了客家腔。她靈機一動,想要抓住這個機會。於是,小芹調整了自己說話的口音,還有意無意的「說」出了幾句客家話。

果然,這位面試主管聽了神情大悅。在用客家話交談一番後得知,兩人居然還是同鄉,而且彼此的老家相距不遠。當下,這位面試主管毫不考慮的把職位留給了小芹這個同鄉。

後來,小芹在公司表現很出色。因為能力強,不到三年,她就被升為業務經理,職位甚至在當初面試她的那位主管之上。

雖然現在小芹的職位已經高於他,但她仍十分感激這位同鄉給了自己一個機會。也正是從那時起,小芹不再抗拒人際關係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有時,小芹甚至還會主動給同鄉的下屬或客戶一些特別優惠。

同鄉間有意無意的扶持和照顧,又何嘗不是一種新型人際關係的表現?良師益友、同學朋友、陌生人等,無一不是可以為己所用的人脈關係。經營好自己的人脈,編織一個牢固龐大的人脈網絡,當你需要幫助時,就會有人向你伸出熱誠的雙手,給你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能積極與人交往,對自己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嗎?改變命運的小機遇

十七歲時,比爾•柯林頓的志願是當個音樂家。可是,當他在白宮遇見了美國總統甘迺迪之後,柯林頓改變了志向:他決定放棄當音樂家的夢想,立志當一個政治家。從此,他的人生和事業方向改變了。甘迺迪在柯林頓的人生事業中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對甘迺迪的超級崇拜,使得年少的柯林頓事事以甘迺迪為榜樣,最後終於入主白宮。如果沒有甘迺迪,美國也許就少了一位政治家,多了一個音樂家。甘迺迪是柯林頓步入政壇的關鍵人物。

一個小小的機遇,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人們往往習慣於自己所熟悉、擅長的領域,而安份待在自己的生活圈內。但不管是誰,如果想要突破現狀,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我想做什麼事?」「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了這種意識,才能集中精力,運用過去累積的知識和經驗去突破。走出樊籠,人生才會更加豐富多彩!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