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先專情、後熱情——面試也得這樣

回想20年前,才剛進研究所,我就開始擔憂「畢業即失業」這回事。幸好念研究所時,修了行銷學,接觸了當時的管理行銷大師科特勒(Philip Kotler)的《行銷概論》(Marketing Management),發現一門迷人又能當飯吃的學問,當時我便立志,未來一定要到一家以行銷和品牌管理著名的公司工作,沒想到後來真的進入教科書中,彷彿聖地的藍色城堡——P&G(寶僑)。

面試陷阱題:部門二選一,你選哪個?

說這家公司是行銷人的聖地,這樣形容真不為過,當年打開《行銷概論》,幾乎每翻個3、5頁,都是藍色城堡的品牌範例。伊芙(Ivory)香皂、汰漬(Tide)洗衣粉、海倫仙度絲(Head & Shoulders)洗髮乳……這些品牌即便在今日,也歷久不衰。在念書時,雖然不敢想像有一天得以在這家殿堂級的公司工作,但我仍然天天去造訪公司網站上的人才招攬頁面,希望能有進去的契機,就算是實習生也好。
終於有一天,頁面出現了「品牌副理」的選項,且對學系與工作經歷沒有要求,唯一的要求是碩士以上學位。
記得面試時,第一關負責篩選的主試官負責篩選,在每一個人的身上不會花超過15分鐘,也沒留時間給你自我介紹(應徵者都是研究所應屆畢業的菜鳥,有什麼豐功偉業好介紹的),主試官主要的職責,就是問你幾個關鍵性的問題,等待你關鍵性的回答失誤,再輕鬆的把你篩掉……以減輕之後面試官的負荷。
從面試被問的問題,大概就能了解這家公司所看重的是什麼。第一關,就被問了一個陷阱性的問題:「假如市場研究部和行銷部都願意聘妳,妳會選擇哪個?」如今想來,這真是一個設計精妙的巨坑,我掙扎著,是要回答:「有這個榮幸在這家公司工作,哪個部門我都願意!」還是「天生行銷魂,非行銷不幹呢?」
幸好我選了後者,因為這家公司著名的文化便是Passion for Winning(要有贏的熱情),而一個人若不「專情」,就不容易保持長久的「熱情」,更沒有當贏家的決心。況且,當時我應徵的就是行銷部的工作,Passion for Marketing是必備的,誰會那麼蠢回答別的工作也行?

沒有豐功偉業?那就談談熱情吧

很多應屆畢業生都和我當年有一樣的疑惑,除了社團和打工的經驗,頂多再參加學生會或企業競賽,實在沒有什麼可以說出口的豐功偉業,又該如何在應徵時,說出能打動面試官的自我介紹,贏得企業的青睞呢?
當時過了篩選之後,冒著冷汗走出公司大門的我便暗自心想,如果有機會進入第二關,一定要積極準備,別再處於被動的一方。
我除了上公司官網查了P&G的企業文化,也看了一些坊間商業管理書籍對P&G領導力的研究。發現這是一家愛用社會新鮮人的企業,看重人才「未來發展潛力」,而非「現有能力」,內部最常講述的5E領導思維則是:

1. 願景(Envision):描繪未來的目標。
2. 互動(Engage):尋找並結合資源。
3. 激勵(Energize):帶領團隊眾志成城。
4. 啟動(Enable):開啟各人獨特潛力。
5. 執行(Execute):以「目標導向」為行動準則。

於是,當我被問到關鍵題:「請舉出妳自身的例子,曾經設立什麼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妳付出了什麼努力?達到了什麼成果?」我便將大學的社團經歷,結合企業看重的思維,轉化成以下的自我介紹:
「我大學最大的目標,就是成為一位專業的排球校隊選手(Envision),因為這樣的熱情,讓我願意犧牲個人假日,奉獻自己時間,晒出黝黑膚色,每天花費至少兩小時,對著同一面牆壁不停的練習基本動作(Enable)。
最後,因為我的苦練與不服輸,我成功的當上了校隊隊長,並帶領團隊(Engage & Energize),在各項校際比賽、大專聯賽中突破過去成績,並獲選MVP最佳球員(Execute)。」
最後,我成功的被心目中最心儀的首選公司錄取了。

好想加入的圓桌祕密談話

接下來的日子裡,每天都在奇妙的氛圍裡度過,我感覺大家都對我很好,但是那種好,有點像「相敬如冰」,彷彿我是侵入者,或是間諜,有我在的地方大家講話都會突然換個話題,聲調也會突然字正腔圓起來。
我們團隊的辦公隔間是一個正方形,我與其餘三位前輩各據一角,正方形的中央有一圓桌。那個圓桌的作用非常重要,我注意到,當主管過來這個正方形隔間時,大家都會面向自己的角落,對著電腦用力敲打鍵盤,或是拿起桌機講電話,等主管交代完事情離開,椅子立刻180度迴轉,滑到那張圓桌旁交頭接耳,嘻嘻哈哈的悶笑之後再轉回自己的桌面。
作為一個孤獨的菜鳥,自然很想加入那個圓桌的談話,但那個聚散的節奏雖然固定,切入的時間卻很難抓。
剛開始,我的節拍總是抓不準,當我也轉過去滑向圓桌時,大家都已經轉回去自己的角落,剩我一個人對著圓桌不知道幹嘛,只好假裝擦擦桌子,幫大家整理一下面紙盒……等我轉回自己的桌面,大家又聚回來了。這個轉來轉去的圓舞曲我總是錯拍,沒錯,我應該是被排擠了。
忘了從哪一天開始,我除了早上最早到,主動整理公共區域(主要是那張總是堆滿零食跟雜物的圓桌),向每一個進來辦公室的人說「早安」,午餐時也會自告奮勇為大家到樓下提便當,午餐後會問有沒有人要喝咖啡?我「順路」去買,大約3點半時,也會拿出「小歇」泡沫紅茶店的單子,幫大家點下午茶……做這些事時,我除了微笑、友善,還帶著一點點乞憐的眼神,就差沒搖尾巴,而且向天發誓,我真的心甘情願做,因為我好想加入那個圓桌的祕密談話。

肉身擋子彈,打入圓桌信任圈

上面這些志願服務,頂多只是讓我稍微得到一點禮貌性的回應,要談進入「圓桌信任圈」還差個十萬八千里,我正苦苦煩惱,需不需要去排隊買葡式蛋塔還是絲襪奶茶時,一個讓我一示忠貞的機會從天而降。
正方形隔間裡頭的前輩,大部分都來了一陣子,少則2年,多則4、5年。而在藍色城堡中待過,就像鍍上一層金箔,免不了會有外界挖角的機會。
如果看到有人包包還在,電腦也開著,但人就是不在位子上;或是吃了一頓很久的午餐,到了下午茶都還沒回來……老鳥們大概都心知肚明,可能正在外面談機會了。
有一天,我正埋首於預算報表中,聽到後面一句冷冷的質詢:「怎麼只有妳,其他人呢?」轉身看到小鋼炮主管正站在圓桌旁,而團隊裡除了我,其他人都不見了。我做小伏低(按:指卑躬屈膝,低聲下氣)的雷達突然響起警示:「嗯,我剛剛聽到電話響,J跟Y被叫下去開會。」
「那G呢?今天沒他牌子的事啊。」完蛋了,平常G哥如果不在位子,通常是在小鋼炮房間裡挨轟,但如果小鋼炮出來了,那G哥去哪裡了?看來G哥真的消失了好一陣子,我聞得出來空氣中的貓膩。
我說:「剛剛還有聽到他的聲音,可能下去拿快遞。」話說出來我就後悔了,天哪,拿個快遞是能多久,萬一小鋼炮在這邊等他怎麼辦?我急中生智,裝出一副苦臉:「經理,我有些事情想請教妳,能不能到妳辦公室談一下?」
小鋼炮瞬間露出擔心的表情,她過去以「新人殺手」著名,已經被HR警告過,若是我再陣亡,恐怕公司再也不找人給她用。「怎麼了?來來來,到我辦公室談!」
就這麼一談,我拖了小鋼炮快兩小時的時間。其實也不盡然全是瞎掰,我也把握機會,把入職後到現在的困惑,對品牌計畫的疑慮,和別的部門工作的障礙,條列式的請教她。說實在話,那兩小時的談話,讓身為菜鳥的我不僅學到很多東西,也表達了自己對生意的觀察和看法,讓小鋼炮對我非常滿意。
2小時出來後,回到正方形基地,G哥竟然正坐在他的位子上,好整以暇,似笑非笑,還從鼻子哼哼的對我說:「新人就會摸魚,不錯喔。」我利用這個機會,依然保持微笑、友善、乞憐的表情:「G哥,經理剛剛有來找你,我說你去拿快遞了,然後我找她問事情,問到現在,她……等一下會找你。」
G哥立刻露出尷尬,又帶點安心的臉,對我說:「知道了,謝謝。」
誰能料到呢,就在那個下午,我不但得到了小鋼炮的賞識,也透過肉身擋子彈的義勇舉動,換到G哥對我的信任,從此正式進入「圓桌信任圈」。在那之後我只能說,從前輩那裡聽到的八卦跟學到的事,真的讓我在職場上突飛猛進,大開外掛。

沒有不是的老闆,只有不適的老闆

曾看過某一研究機構的職場調查報告,新鮮人(剛出社會1年內)換工作的原因,「討厭老闆」永遠雄踞前3名的寶座。和老闆的衝突似乎永遠是職場上的難題,特別是對剛進企業組織的菜鳥。同樣是管束的角色,老闆要比囉嗦的媽媽更無情、比學校的老師更不講道理、比任性的男/女朋友更陰晴不定。
因為這是長遠的職涯裡必須持續面對的棘手關係,因此擁有健康的、幽默的心態來「向上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而這「向上管理」的哲學,心態比技能更重要。

工作就是不斷撿屍、越級打怪

老闆有各式各樣的習氣(按:指不好的、與煩惱有關的習性)或症頭,就跟家長差不多。比如,有虎媽就有虎老闆,有直升機父母就有直升機老闆,無法用同一種技能對付所有的老闆。況且一旦你抱持著「對付」的心態,自然就會落入劍拔弩張的緊張關係裡。
建議你將「向上管理」想像成「越級打怪」的破關遊戲,再怎樣難搞、怪癖的老闆,一定都有可以破解的方法,只是要透過自己無限的想像力、精力、創造力來應對考驗的來臨。
剛進第一家公司時,我曾經碰過一位總經理(General Manager,簡稱GM),熱愛拋擲文件。凡是碰到不滿意的生意分析、難看的業績報表、無法接受的創意提案,他一律在你面前將文件拋飛到遠處。
以他拋擲的手勢,可以看出年輕時應該是飛盤或迴力鏢的好手。GM的辦公室非常大,文件可以從他的辦公桌,拋擲到離他最遠的角落,而且總能精準的落在巨大闊葉盆栽的後面,地勢險峻,有點難撿,因此那裡遺落的文件常常堆積成山,去撿時還常常會撿到別人的大作。
還記得當時交東西進去的菜鳥們,打開門之前自然是戰戰兢兢的,展現各種的暖身招式——深呼吸、伸展、閉眼數息——因為待會進去即是一場砲火猛烈叢林生存戰。而且每個人出來時,千篇一律是既殘又苦的表情,還有些人手上拿著的是發皺的紙團,我們就知道他的文件不但被飛擲,而且曾經是先揉再拋,以至於他回到座位後,還得把揉過的文件展開撫平,詳讀上頭GM批註的鬼畫符字跡。
嘲笑別人總是容易的,我自己也沒好到哪去,在我第一次進門呈供文件時,即便做足了心理準備,仍然被GM宏亮的聲柱,吼到失魂落魄,頻頻彎腰致歉,倒退出場。出了辦公室反手關上門之後,才發現剛剛被拋飛的文件忘了撿,它們仍然在那盆栽後面,跟著其他人的報告一起,葬身於無人認領的文件塚;但當時我也沒有勇氣,再次進去戰場把它們拾回,只能雙手合十默禱,願我的報告們安息。
後來這場拋擲大戰的心靈創傷,別人是如何尋求癒合?我不得而知,但在我自己的身上,是用一種視死如歸的末代武士精神,來跟GM做個了結。
我心想,如果終究都要被丟文件,不如把它當成一種禪修加參話頭(按:參話頭是禪宗最具代表性的法門,亦即是在動念要說話、未說話之前的那個念頭)的方式處理,也就是把GM當成某某禪學大師,把我自己當成動輒頭上挨棍的小和尚,既然都要被打了,人生道理一定要問出個所以然來。
我開始利用大學排球校隊的精神與體魄——每當輸球,教練總是罰我們在賽場及對手面前折返跑——當那位GM一拋出文件,我就開始一邊推測文件掉落的距離與幅度,一邊往前跑到落點接住,然後再把握時間奔回GM的桌邊,氣喘吁吁的問:「是數字需要微調嗎?」、「是主視覺中Logo太小嗎?」、「如果A版你看了不滿意的話,這邊還有B版!」再順勢把已經準備好的B版呈上。
當時那個姿態,有點像搖著尾巴叼著飛盤回來給主人的狗,區別只是狗這邊準備了好幾個版本的飛盤,就看主人今天心情能接受哪一種。
那個GM大概也覺得這樣的遊戲有點荒謬,進行了1、2次後,他原本不苟言笑的撲克牌臉,和45度下撇的嘴角,也不禁失守上揚,忍俊不住的噴了幾聲爆笑。
笑聲一出,自然就和緩了劍拔弩張的氣氛,而且在折返跑時,我也為自己爭取了多一點對話的空間(雖然有點喘)。慢慢的,這位GM也省去了丟飛盤的這一套戲碼,直接問我:「妳自己覺得這樣對嗎?要修改的地方是什麼?什麼時候可以補上?」這也算是一種,用奔跑和血汗,換來人狗之間的默契與情誼的青春故事。
只是在當時,我的同事始終無法理解,為什麼輪到我進辦公室時,在外頭總是聽到好一陣子,咚咚不絕的跑步聲,而我出來後又滿頭大汗。我老實跟他們說,在裡頭折返跑的情景,同事皆不可置信。
因為這次震撼教育,我在很菜的時期便已明白一件道理:「天下沒有不是的老闆,只有不適的老闆。」就算他真的一無是處,如何因應他所給你的磨難,也能培養你的職場智慧。
其實說到底,職場就是修行,要把為難你的人當成是菩薩來「逆增上緣」,因此如果把「和老闆合不來」當成十有八九的正常事,你就能比別人多一份平靜的心態,看見自己的選擇除了轉身走人,其實還有向上學習、越級打怪、逆增上緣……將消極埋怨,藉由主動轉念,取得轉圜之處。

好老闆比好工作還難得

在職場混得再久一點之後,除了「只有不適的老闆」之外,我更體悟了一句話——好的老闆比好的工作還難得。
我對於好老闆的定義很簡單,只有3項:要求清楚、尊重私領域、不扯後腿。這三項要求乍看之下非常簡單,好像是做人基本的道理,但會有電影取為《老闆不是人》(Horrible Bosses)不是沒有道理的。老闆這兩個字一旦加身,很多時候會使人連做人的基本門檻都跨不過。因為這三項看似簡單的要求,背後都隱含著高規格的需求。
要求清楚:表示他思考邏輯清楚,事情的下一步如何進行、誰來負責、死線(deadline)為何時、衡量標準為何,都已經有腹案。但很多老闆在交辦事情時,不是患了失語症,就是有表達困難症。怪部屬辦事不力,其實多半是因為老闆自己還沒有想清楚,卻又不好拉下臉來承認,只好板著臉以一種「我怎麼講你都不會懂的」謎之大師語言,交代不清不楚的任務。
尊重私領域:包括私人時間與隱私。尤其是現今即時通訊軟體為王道的時代,用LINE 24小時控制你的人生已經是常態。彷彿公司付你上班薪水,等於是把你的人生全買斷一樣。
至於隱私,我的忠告是「老闆永遠不會是你的朋友」,如果不想全辦公室都知道的事,千萬不要讓老闆知道。不為什麼,因為老闆才是辦公室中最八卦的人群。主管階級人數最少,權力最大,彼此取暖之餘,又沒什麼共同話題(也沒什麼其他朋友),就只能把部屬的私事拿出來當談資,炒熱氣氛。信不信由你,我自己就有幾次慘痛經驗,老闆跟我討論工作表現時,提及的家庭話題,到了下週,別的部門都人盡皆知了。
不扯後腿:看到這點可能會覺得驚奇,老闆為什麼要扯後腿?這最常發生在你的意見被其他部門全數質疑,身為部門中最菜的一隻鳥,回頭尋找關懷的眼神,卻發現老闆說:「這份東西我沒看過。」還帶著一種陌生疑惑的表情,彷彿你和他是昨日才第一次相認的網友,而事實上不久之前,他還抓著你反覆確認數字如他所願,才肯屈尊就駕到會議室。這種老闆就是順風時拿著你當令箭,不順時拿著你當盾牌的標準卒仔。不要以為卒仔只有街上有,辦公室裡一把抓起多的是。
每個人心中都有對老闆的「最低要求」,只是根據各人狀況,底線不一。我的忠告是:如果碰到能滿足最低要求的老闆,已經是相當幸運的事,一定要珍惜這個緣分和這個工作,不要輕易放手。
尤其是在菜鳥時期,肯磨練你的老闆,通常不是真的刁難你,反而正因為你在企業中所學初淺,根本沒有必要到刁難的程度。很多時候越上位,反應越奇怪的老闆(主管),其實是在測試與觀察你和別人不一樣的反應與速度,否則在一群菜鳥當中,他怎麼知道哪一隻未來能夠高飛?面對這樣的挑戰,越要能轉變態度,足智因應,想出脫穎而出的致勝策略。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