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與身體的恆定性
解決壓力最好的開始方式,或許是在腦袋內列出一串我們覺得有壓力的狀況的清單。
你無疑會立刻想出一些明顯的例子,如路況、截止日、家庭關係、擔憂金錢。但如果我說:「這是以人類為中心的思考方式,現在試著像斑馬那樣思考。」突然間,新的東西會跳上你的清單的前幾名,例如:身體嚴重受傷、狩獵者、飢餓。當我們需要被提醒去換個角度想,正顯示了很重要的一件事:你我比斑馬更容易罹患潰瘍。
對動物而言,比如斑馬,生活中第一類難受的事情,是緊急的身體危機。如果你是那隻斑馬,一隻獅子剛剛跳出來想撕裂你的肚子,你逃走了,接著花一個小時逃避還在糾纏你的獅子。或者,同樣很有壓力的,你是那隻獅子,非常飢餓,你最好用最快的速度衝過大草原抓住什麼來吃,否則你就無法活下去。這些是極度有壓力的事件,而且需要立即的生理適應才能存活,而身體的反應,會非常傑出地適應並處理這些緊急狀況。
▼只有人類活得夠聰明,可以在腦袋裡就產生各種壓力事件
一個有機體也可能被長期性的身體挑戰所糾纏,這是第二類的難受。蝗蟲吃了作物,接下來六個月,你必須每天走上十幾公里去取得足夠的食物。乾旱、饑荒、寄生蟲,那些不愉快的狀況不是常會有的經驗,卻是未西化的人類和大多數哺乳類生活的中心事件。要對這些持續性的災難,身體的壓力反應還算可以應付。
但這本書很重要的部分,是第三類的難受,也就是心理與社會所造成的破壞。無論我們和家人相處得有多差,或是因為停車位被搶了有多憤怒,我們很少會為了這種事情而拳腳相向。同樣的,我們不太可能需要去追蹤和親自打敗我們的晚餐。本質上,人類活得夠好、夠久,也夠聰明,可以光在腦袋裡就產生各種壓力事件。有多少河馬會擔心社會安全金能撐多久,或是在第一次約會時該說什麼?透過動物王國的演進來看,持續性的心理壓力是近代的發明,幾乎僅限於人類和其他社會性的靈長類。
我們能夠光靠連結想法,就體驗超強烈的情緒(激發我們的身體進入隨之而來的騷亂)。兩個人可以面對面坐著進行冠軍旗賽時,進行不比偶爾移動小木塊更耗體力的事情,卻非常消耗情緒,而且新陳代謝的需求可能接近運動員在競爭性比賽高峰時的狀況。或者,一個人只不過簽了一張紙就感到興奮,因為他花了好幾個月密謀操弄,然後在剛剛簽字開除了一個厭惡的敵手,他的生理反應可能會驚人地像是大草原的狒狒,剛剛把競爭對手的肺打爆、把臉割爛。
如果一個人為了某些情緒問題而使內臟糾結於焦慮、憤怒和緊張好幾個月,就非常可能導致生病。
▼當壓力被長期性的激發時,就是個災難!
這是這本書的重點:如果你是逃命的斑馬,或是衝刺覓食的獅子,你的生理反應會很好地適應去處理這類短期生理緊急事件。對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猛獸來說,壓力來自於短期的危機,然後要不是那個危機沒了,就是你自己沒了。而當我們枯坐著擔心有壓力的事情時,也同樣開啟了相同的生理反應,只是當它們被持續地激發時,就可能是個災難。大量的證據顯示,壓力相關疾病大多來自於我們太常啟動那些應該用來回應急性身體緊急事件的生理系統,而且一打開它就是好幾個月,因為我們總是擔心著房貸、人際關係和工作。
我們的壓力和斑馬的壓力之間的差別,使我們開始深思一些定義。一開始,我必須提起一個在中學生物課上可能折磨過你的概念,也許你從那時起就希望不必再想到它,也就是「恆定性」,像是身體有需要氧氣的理想程度、理想的酸鹼度、理想的體溫等。這些不同的變項被維持在恆定的平衡裡,是一種所有的生理狀態都維持在最佳程度的情況,而大腦被認為已經進化到要維持情況恆定不變的狀態。
這讓我們產出一些簡單的初期工作定義,而它們對斑馬或獅子而言是足夠的。
此定義為:壓力源是來自外在世界,而且把你的恆定性打破的東西;壓力反應則是你身體試圖重建恆定性的作為。
但是,當我們考慮到經常讓自己以及人類擔心到生病的情況時,我們不能把壓力源僅僅解讀為「打破你恆定性的東西」。壓力源也可以是「對於即將發生什麼事的預期」。有時候我們夠聰明,可以看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然後僅僅根據預期,就能開啟宛如事情真的發生一樣的強烈壓力反應。某些層面的預期性壓力並不僅限於人類,無論你是在荒涼地鐵中被一群流氓包圍的人,還是與獅子面對面的斑馬,你的心臟都會狂跳,即使還沒有發生什麼身體傷害。但是,我們不是那種認知層面較簡單的物種,而是只要想著很久以後可能破壞我們恆定性的壓力源,就會開啟壓力反應。例如,非洲農人看著一大群蝗蟲降臨在他的作物上時,即使他已經吃了足夠的早餐,也沒有因為挨餓而恆定性失衡,但是他仍會經歷壓力反應。斑馬和獅子會看到下一分鐘的麻煩,並在預期中啟動壓力反應,但是牠們無法對遙遠的未來事件感到壓力。
▼在預期心理中被啟動的壓力反應
有時候,人類會為了斑馬或獅子覺得完全沒道理的事情而感到壓力,如為了房貸、稅單、對大眾演講而焦慮,或是害怕求職面試要說什麼、無可避免的死亡等等, 這些都不是哺乳類的通性。人類經驗裡充斥著心理性的壓力源,與飢餓、受傷、失血、極端氣溫的生理世界大為不同。
當我們因為害怕什麼會成真而啟動壓力反應時,就是在讓自己這個認知技巧允許我們提早啟動防禦,而這些預期性的防衛可以有相當的保護力,此時的壓力反應大多與「準備」有關。但是,當我們進入了生理性的混亂,並且沒道理地啟動壓力反應, 或是為了無能為力的事情而啟動它,就是一種「焦慮」、「神經質」、「疑神疑鬼」或「不必要的敵意」。
因此,壓力反應不只能在生理或心理的攻擊中啟動,也能在預期心理中啟動。生理系統不只能被各種身體災難所啟動,也能在光想著那些事情時就被啟動,這種壓力反應的廣泛性是令人驚訝的。這種廣泛性最早在數十年前即受到壓力生理學的教父之一—漢斯.塞利(Hans Selye)所重視。
開個玩笑:壓力生理學能成為一門學問,是因為漢斯.塞利雖然非常有洞見, 卻是個非常不會處理實驗★「身體調適」是更適合壓力的概念
恆定性的概念在近幾年已經被賓州大學的彼得.斯特林(Peter Sterling)和約瑟夫.艾爾(Joseph Eyer)的研究做了修改,然後被洛克斐勒大學的布魯斯.麥克尤恩(Bruce Mcewen)所擴展,產出了一個新架構。我一開始堅持要無視它,但現在屈服了,因為它傑出地把恆定性現代化,也更能夠解釋壓力(雖然我的領域中不是每個人都會擁抱這個架構,只說它是「舊瓶裝新酒」)。
恆定性原本的概念是根基於兩個想法。第一,身體的任何測量都有個單一的最佳程度、數值和量。但這不可能是真的,畢竟,你睡覺時的理想血壓應該和跳臺滑雪時不同。
基礎狀態的理想值,與承受壓力時不同,這是「身體調適」(allostasis)的中心思想(此領域用帶有禪味的口吻說,身體調適是關於「透過變化而維持恆常」。我不確定自己真的懂這是什麼意思,但當我在授課時丟出這句話時,學生總是會出現有意義且認同的點頭)。
恆定性的第二個想法是,你會透過某個局部的調節機制來達到理想值,然而,身體調適的觀點認知到,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有不計其數的不同調節方式,每一種都有著各自的結果。因此,假設加州缺水,恆定性的解決辦法是,規定用小一點的馬桶水箱,而身體調適的解決辦法是,除了用小一點的馬桶水箱外,還有說服人民節約用水、改從東南亞買米而非在缺水的地方耕作需要大量用水的作物。或者假設你的身體缺水, 恆定性的解決辦法是,腎臟要負責解決這個問題,它要為了省水而緊縮起來,少製造尿液,而身體調適的解決辦法是,由大腦負責解決,它要告訴腎臟怎麼工作,傳送訊號到身體容易揮發水分的部位(皮膚、口腔、鼻子)去取水,以及使你感到口渴。恆定性是去處理這個閥門或那個玩意,身體調適則是由大腦統整全身性的改變,通常也包括改變行為。身體調適觀點的最後一個特徵,非常吻合對有壓力的人們的看法,即身體進行複雜的調節機制時,可不只是為了修正哪個特定出差錯的點。在預期某一點會出差錯時,也會產生身體調適的許多改變。我們不妨再重複前面所說的重點:我們不是因為被獵捕者追逐而感到壓力,我們是因為對挑戰的預期而啟動了壓力反應,而那些挑戰完全是心理性和社會性的混亂,但這對斑馬來說一點道理也沒有。
★與壓力反應有關的荷爾蒙
▼ 大腦控制了一切
大腦身為主宰腺體,可以體驗或思考有壓力的情況,並且以荷爾蒙啟動壓力反應的組成。在壓力中,「下視丘─腦下垂體─神經末梢腺體」的某些連結被啟動了,有些則被抑制了。
如先前提到的,對壓力反應至關重要的兩種荷爾蒙,是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它們由交感神經系統所釋放。壓力反應中的另一種重要荷爾蒙是「葡萄糖皮質素」(Glucocorticoids)。由於我愛上了這些荷爾蒙,所以在你看完這本書之後, 會很驚訝自己對葡萄糖皮質素的知識有多豐富。
葡萄糖皮質素是類固醇荷爾蒙(類固醇是指五大類荷爾蒙的一般化學結構, 這五大類荷爾蒙是:雄激素﹝出名的「同化」激素,例如會害你被奧運除名的睪固酮﹞、雌激素、黃體素、礦皮質素、葡萄糖皮質素),它們由腎上腺分泌,通常表現得很像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在短短幾秒內就會運作;而葡萄糖皮質素會支撐腎上腺素運作幾分鐘或幾小時。
▼被釋放的激素
腎上腺基本上很笨,所以必須由大腦的荷爾蒙控制葡萄糖皮質素的釋放。如果發生了有壓力的事情,或是你有感到壓力的想法,下視丘會分泌一大堆釋放性荷爾蒙到「下視丘-腦下垂體循環系統」,此系統會使一切運作。其中主要的釋放物叫做「腦下垂體釋放激素」(CRH),同時有各種較次要的成分與「腦下垂體釋放激素」發生協同作用。大約不到十五秒,「腦下垂體釋放激素」會引發腦下垂體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也稱為促皮質素),接著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被釋放到血液裡後,抵達腎上腺,在短短幾分鐘內引發葡萄糖皮質素的釋出。葡萄糖皮質素和交感神經系統的分泌物(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一同造成身體在壓力當中的大部分反應。這些賀爾蒙就是壓力反應中的主力軍。還有,在壓力中,你的胰臟會被激發釋出一種叫做「升糖素」(Glucagon)的荷爾蒙。葡萄糖皮質素、升糖素和交感神經系統,會使葡萄糖的循環濃度變高。我們之後會學到,這些荷爾蒙對於在壓力中推動能量非常重要。
其他的荷爾蒙也被啟動。腦下垂體會分泌泌乳素,泌乳素的影響之一,是扮演在壓力中壓抑生殖的角色。腦下垂體和大腦也會分泌一種像嗎啡般的內生物質,叫做「腦內啡」(Endorphins)和「腦啡」(Enkephalins),其功能之一是有助於鈍化痛覺。最後,腦下垂體也會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它在壓力反應的心血管狀況中有其扮演的角色。
▼被抑制的激素
就像有些腺體在壓力中會被啟動,有多種荷爾蒙系統在壓力中則會被抑制,像是雌激素、黃體素、睪固酮等各種生殖荷爾蒙。與生長有關的荷爾蒙(像是生長荷爾蒙)也會被抑制,還有通常會讓身體儲存能量以供未來使用的一種胰臟荷爾蒙「胰島素」,其分泌也會受到抑制。
你是否感覺快被這些詞彙壓垮且被嚇到了,懷疑自己當初是不是應該選擇買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 ﹞的自我成長書籍呢?拜託,千萬不要夢想記住這些荷爾蒙的名字。重要的名字在之後會一直出現,你很快就會習慣,並且正確地把它們加入你的日常對話和給最喜歡的親戚的生日卡片中。相信我吧。
解決壓力最好的開始方式,或許是在腦袋內列出一串我們覺得有壓力的狀況的清單。
你無疑會立刻想出一些明顯的例子,如路況、截止日、家庭關係、擔憂金錢。但如果我說:「這是以人類為中心的思考方式,現在試著像斑馬那樣思考。」突然間,新的東西會跳上你的清單的前幾名,例如:身體嚴重受傷、狩獵者、飢餓。當我們需要被提醒去換個角度想,正顯示了很重要的一件事:你我比斑馬更容易罹患潰瘍。
對動物而言,比如斑馬,生活中第一類難受的事情,是緊急的身體危機。如果你是那隻斑馬,一隻獅子剛剛跳出來想撕裂你的肚子,你逃走了,接著花一個小時逃避還在糾纏你的獅子。或者,同樣很有壓力的,你是那隻獅子,非常飢餓,你最好用最快的速度衝過大草原抓住什麼來吃,否則你就無法活下去。這些是極度有壓力的事件,而且需要立即的生理適應才能存活,而身體的反應,會非常傑出地適應並處理這些緊急狀況。
▼只有人類活得夠聰明,可以在腦袋裡就產生各種壓力事件
一個有機體也可能被長期性的身體挑戰所糾纏,這是第二類的難受。蝗蟲吃了作物,接下來六個月,你必須每天走上十幾公里去取得足夠的食物。乾旱、饑荒、寄生蟲,那些不愉快的狀況不是常會有的經驗,卻是未西化的人類和大多數哺乳類生活的中心事件。要對這些持續性的災難,身體的壓力反應還算可以應付。
但這本書很重要的部分,是第三類的難受,也就是心理與社會所造成的破壞。無論我們和家人相處得有多差,或是因為停車位被搶了有多憤怒,我們很少會為了這種事情而拳腳相向。同樣的,我們不太可能需要去追蹤和親自打敗我們的晚餐。本質上,人類活得夠好、夠久,也夠聰明,可以光在腦袋裡就產生各種壓力事件。有多少河馬會擔心社會安全金能撐多久,或是在第一次約會時該說什麼?透過動物王國的演進來看,持續性的心理壓力是近代的發明,幾乎僅限於人類和其他社會性的靈長類。
我們能夠光靠連結想法,就體驗超強烈的情緒(激發我們的身體進入隨之而來的騷亂)。兩個人可以面對面坐著進行冠軍旗賽時,進行不比偶爾移動小木塊更耗體力的事情,卻非常消耗情緒,而且新陳代謝的需求可能接近運動員在競爭性比賽高峰時的狀況。或者,一個人只不過簽了一張紙就感到興奮,因為他花了好幾個月密謀操弄,然後在剛剛簽字開除了一個厭惡的敵手,他的生理反應可能會驚人地像是大草原的狒狒,剛剛把競爭對手的肺打爆、把臉割爛。
如果一個人為了某些情緒問題而使內臟糾結於焦慮、憤怒和緊張好幾個月,就非常可能導致生病。
▼當壓力被長期性的激發時,就是個災難!
這是這本書的重點:如果你是逃命的斑馬,或是衝刺覓食的獅子,你的生理反應會很好地適應去處理這類短期生理緊急事件。對地球上絕大多數的猛獸來說,壓力來自於短期的危機,然後要不是那個危機沒了,就是你自己沒了。而當我們枯坐著擔心有壓力的事情時,也同樣開啟了相同的生理反應,只是當它們被持續地激發時,就可能是個災難。大量的證據顯示,壓力相關疾病大多來自於我們太常啟動那些應該用來回應急性身體緊急事件的生理系統,而且一打開它就是好幾個月,因為我們總是擔心著房貸、人際關係和工作。
我們的壓力和斑馬的壓力之間的差別,使我們開始深思一些定義。一開始,我必須提起一個在中學生物課上可能折磨過你的概念,也許你從那時起就希望不必再想到它,也就是「恆定性」,像是身體有需要氧氣的理想程度、理想的酸鹼度、理想的體溫等。這些不同的變項被維持在恆定的平衡裡,是一種所有的生理狀態都維持在最佳程度的情況,而大腦被認為已經進化到要維持情況恆定不變的狀態。
這讓我們產出一些簡單的初期工作定義,而它們對斑馬或獅子而言是足夠的。
此定義為:壓力源是來自外在世界,而且把你的恆定性打破的東西;壓力反應則是你身體試圖重建恆定性的作為。
但是,當我們考慮到經常讓自己以及人類擔心到生病的情況時,我們不能把壓力源僅僅解讀為「打破你恆定性的東西」。壓力源也可以是「對於即將發生什麼事的預期」。有時候我們夠聰明,可以看出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然後僅僅根據預期,就能開啟宛如事情真的發生一樣的強烈壓力反應。某些層面的預期性壓力並不僅限於人類,無論你是在荒涼地鐵中被一群流氓包圍的人,還是與獅子面對面的斑馬,你的心臟都會狂跳,即使還沒有發生什麼身體傷害。但是,我們不是那種認知層面較簡單的物種,而是只要想著很久以後可能破壞我們恆定性的壓力源,就會開啟壓力反應。例如,非洲農人看著一大群蝗蟲降臨在他的作物上時,即使他已經吃了足夠的早餐,也沒有因為挨餓而恆定性失衡,但是他仍會經歷壓力反應。斑馬和獅子會看到下一分鐘的麻煩,並在預期中啟動壓力反應,但是牠們無法對遙遠的未來事件感到壓力。
▼在預期心理中被啟動的壓力反應
有時候,人類會為了斑馬或獅子覺得完全沒道理的事情而感到壓力,如為了房貸、稅單、對大眾演講而焦慮,或是害怕求職面試要說什麼、無可避免的死亡等等, 這些都不是哺乳類的通性。人類經驗裡充斥著心理性的壓力源,與飢餓、受傷、失血、極端氣溫的生理世界大為不同。
當我們因為害怕什麼會成真而啟動壓力反應時,就是在讓自己這個認知技巧允許我們提早啟動防禦,而這些預期性的防衛可以有相當的保護力,此時的壓力反應大多與「準備」有關。但是,當我們進入了生理性的混亂,並且沒道理地啟動壓力反應, 或是為了無能為力的事情而啟動它,就是一種「焦慮」、「神經質」、「疑神疑鬼」或「不必要的敵意」。
因此,壓力反應不只能在生理或心理的攻擊中啟動,也能在預期心理中啟動。生理系統不只能被各種身體災難所啟動,也能在光想著那些事情時就被啟動,這種壓力反應的廣泛性是令人驚訝的。這種廣泛性最早在數十年前即受到壓力生理學的教父之一—漢斯.塞利(Hans Selye)所重視。
開個玩笑:壓力生理學能成為一門學問,是因為漢斯.塞利雖然非常有洞見, 卻是個非常不會處理實驗★「身體調適」是更適合壓力的概念
恆定性的概念在近幾年已經被賓州大學的彼得.斯特林(Peter Sterling)和約瑟夫.艾爾(Joseph Eyer)的研究做了修改,然後被洛克斐勒大學的布魯斯.麥克尤恩(Bruce Mcewen)所擴展,產出了一個新架構。我一開始堅持要無視它,但現在屈服了,因為它傑出地把恆定性現代化,也更能夠解釋壓力(雖然我的領域中不是每個人都會擁抱這個架構,只說它是「舊瓶裝新酒」)。
恆定性原本的概念是根基於兩個想法。第一,身體的任何測量都有個單一的最佳程度、數值和量。但這不可能是真的,畢竟,你睡覺時的理想血壓應該和跳臺滑雪時不同。
基礎狀態的理想值,與承受壓力時不同,這是「身體調適」(allostasis)的中心思想(此領域用帶有禪味的口吻說,身體調適是關於「透過變化而維持恆常」。我不確定自己真的懂這是什麼意思,但當我在授課時丟出這句話時,學生總是會出現有意義且認同的點頭)。
恆定性的第二個想法是,你會透過某個局部的調節機制來達到理想值,然而,身體調適的觀點認知到,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有不計其數的不同調節方式,每一種都有著各自的結果。因此,假設加州缺水,恆定性的解決辦法是,規定用小一點的馬桶水箱,而身體調適的解決辦法是,除了用小一點的馬桶水箱外,還有說服人民節約用水、改從東南亞買米而非在缺水的地方耕作需要大量用水的作物。或者假設你的身體缺水, 恆定性的解決辦法是,腎臟要負責解決這個問題,它要為了省水而緊縮起來,少製造尿液,而身體調適的解決辦法是,由大腦負責解決,它要告訴腎臟怎麼工作,傳送訊號到身體容易揮發水分的部位(皮膚、口腔、鼻子)去取水,以及使你感到口渴。恆定性是去處理這個閥門或那個玩意,身體調適則是由大腦統整全身性的改變,通常也包括改變行為。身體調適觀點的最後一個特徵,非常吻合對有壓力的人們的看法,即身體進行複雜的調節機制時,可不只是為了修正哪個特定出差錯的點。在預期某一點會出差錯時,也會產生身體調適的許多改變。我們不妨再重複前面所說的重點:我們不是因為被獵捕者追逐而感到壓力,我們是因為對挑戰的預期而啟動了壓力反應,而那些挑戰完全是心理性和社會性的混亂,但這對斑馬來說一點道理也沒有。
★與壓力反應有關的荷爾蒙
▼ 大腦控制了一切
大腦身為主宰腺體,可以體驗或思考有壓力的情況,並且以荷爾蒙啟動壓力反應的組成。在壓力中,「下視丘─腦下垂體─神經末梢腺體」的某些連結被啟動了,有些則被抑制了。
如先前提到的,對壓力反應至關重要的兩種荷爾蒙,是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它們由交感神經系統所釋放。壓力反應中的另一種重要荷爾蒙是「葡萄糖皮質素」(Glucocorticoids)。由於我愛上了這些荷爾蒙,所以在你看完這本書之後, 會很驚訝自己對葡萄糖皮質素的知識有多豐富。
葡萄糖皮質素是類固醇荷爾蒙(類固醇是指五大類荷爾蒙的一般化學結構, 這五大類荷爾蒙是:雄激素﹝出名的「同化」激素,例如會害你被奧運除名的睪固酮﹞、雌激素、黃體素、礦皮質素、葡萄糖皮質素),它們由腎上腺分泌,通常表現得很像腎上腺素。腎上腺素在短短幾秒內就會運作;而葡萄糖皮質素會支撐腎上腺素運作幾分鐘或幾小時。
▼被釋放的激素
腎上腺基本上很笨,所以必須由大腦的荷爾蒙控制葡萄糖皮質素的釋放。如果發生了有壓力的事情,或是你有感到壓力的想法,下視丘會分泌一大堆釋放性荷爾蒙到「下視丘-腦下垂體循環系統」,此系統會使一切運作。其中主要的釋放物叫做「腦下垂體釋放激素」(CRH),同時有各種較次要的成分與「腦下垂體釋放激素」發生協同作用。大約不到十五秒,「腦下垂體釋放激素」會引發腦下垂體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也稱為促皮質素),接著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被釋放到血液裡後,抵達腎上腺,在短短幾分鐘內引發葡萄糖皮質素的釋出。葡萄糖皮質素和交感神經系統的分泌物(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一同造成身體在壓力當中的大部分反應。這些賀爾蒙就是壓力反應中的主力軍。還有,在壓力中,你的胰臟會被激發釋出一種叫做「升糖素」(Glucagon)的荷爾蒙。葡萄糖皮質素、升糖素和交感神經系統,會使葡萄糖的循環濃度變高。我們之後會學到,這些荷爾蒙對於在壓力中推動能量非常重要。
其他的荷爾蒙也被啟動。腦下垂體會分泌泌乳素,泌乳素的影響之一,是扮演在壓力中壓抑生殖的角色。腦下垂體和大腦也會分泌一種像嗎啡般的內生物質,叫做「腦內啡」(Endorphins)和「腦啡」(Enkephalins),其功能之一是有助於鈍化痛覺。最後,腦下垂體也會分泌「抗利尿激素」(ADH),它在壓力反應的心血管狀況中有其扮演的角色。
▼被抑制的激素
就像有些腺體在壓力中會被啟動,有多種荷爾蒙系統在壓力中則會被抑制,像是雌激素、黃體素、睪固酮等各種生殖荷爾蒙。與生長有關的荷爾蒙(像是生長荷爾蒙)也會被抑制,還有通常會讓身體儲存能量以供未來使用的一種胰臟荷爾蒙「胰島素」,其分泌也會受到抑制。
你是否感覺快被這些詞彙壓垮且被嚇到了,懷疑自己當初是不是應該選擇買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 ﹞的自我成長書籍呢?拜託,千萬不要夢想記住這些荷爾蒙的名字。重要的名字在之後會一直出現,你很快就會習慣,並且正確地把它們加入你的日常對話和給最喜歡的親戚的生日卡片中。相信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