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見習災民手記
2010年1月,我的50歲生日那天,坐在高雄甲仙小林村的遺址,望著潺潺流水,在4個月前,這裡5百人在一瞬間被從天而降的土石洪流,自獻肚山頭鋪天蓋地的壓下來,再也見不到他們的親人。
什麼是「五十知天命」?什麼是我的天命?飄飄蕩蕩的過了一生,回想起來這一生算是「華麗」經歷了許多人好幾輩子才會經歷的事,老天爺對我是非常寬厚的,逃過幾次一髮千鈞的劫難,這條命也不算白活了,可是我的「天命」在哪裡?
忽然間,我想重新認識這塊我自認為熟悉的土地,天命不在天,而在地。我決定:回家。
難民世代
我是一個來自外省家族的後代,這裡的「外省」不是台灣人和中國大陸的外省,而是各個省的外省;據我所知,我的家族已經逃了好幾個世代,以我母親和她的兄弟出生地就可以知道了,我母親生於江西南昌,大舅生於成都,二舅生於重慶,小舅則生於上海,這一家的姊弟彼此都是「外省人」,這都是戰亂造成的。母親的家族歷經太平天國、革命、北閥、抗日、剿匪、流亡到台灣。
以前外公在世時,常說逃來台灣前,他是空軍,可以搭乘飛機,在上海臨走時,看著一箱等重的黃魚(金條)、袁大頭、金飾,和一袋米,本來以為台灣很窮,可能沒有吃的,就選擇那一袋米,本來以為一袋米沒吃完,就可以回家了,但是沒想到後來回不去了,更沒想到的,他搭飛機進入台灣上空,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更悲情的是,他留下積蓄、金銀細軟,給小姑奶奶保管,共軍入滬時,卻成為小姑奶奶家中的禍事,這是我外公過世多年後,家族重逢時的辛酸故事。
自幼寄居外祖家,沒聽過床邊故事,只有長輩們驚險的逃難時故事,造成我一生中不安定的「印痕」。我父親家族只有他一人來台,他從山東逃難上了一艘破漁船,在海上向南漂流多日,一路上聽到淪陷的消息,意外的落腳台灣,在外公家中的老兵們也一直述說他們各自的逃難、戰爭的經歷。
1988年9月,我藉探親名義到北京採訪國際科聯總會第十屆大會,為了怕回台灣有麻煩,所以真的返回江西萍鄉探親、掃墓,不去還好,去了才知道父親的家族比母親的家族更悲情。父親說他1947年離開老家時,是一個有四百多人的大家族,但我1988年去老家時,家族全部一起拍照,算一算只有二十幾人,其他人都死了、散了,原本贛南客家庄富麗堂皇的祖厝,也成了外人聚居的大雜院,只有「破敗」可以形容。
我花了兩天才從北京趕到老家,當晚我住在父親同輩僅存的伯母家中,我床邊是猪圈,這算是很好的客房了。第二天一早,掃完墓,告別親族,就走了。回台灣後,父親看了我拍的照片、錄影帶,一句話都不說,只是淡淡的說:「以後你也不用再去了。」過了一個月,父親診斷出肺癌,再過14個月,1990年1月,父親就去世了。我也再也沒回他的老家,因為台灣才是他和我的家。
中國內戰,讓我的家族離散,台灣海峽隔絕了家族的音訊,因為家族深厚國民黨的背景,留在大陸的家人都受到株連,回到中國,親戚都不提過去50年的種種,只說「回來就好」。
我母親的姐姐,我的大姨媽,解放後,她的境遇活脫是許鞍華導演,斯琴高娃、周潤發主演的「大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的原型,從上海下放到東北,歷經千辛萬苦又回到上海,過去辛酸的往事,她絕口不提,只說:「還是理英(我母親)的命好啊。」直至她過世,我才知道我還有素未謀面的姨丈和一個表哥,她生前從來也不說這些。
父親家族的人更慘烈,親族間都無人述說,何以一個數百人的家族過了六、七十年只剩下數十人?我有位表哥,姑姑的兒子,只留給我一個3代人名的「家譜」,以前的家譜早就沒了,一個幾百年的家族,就這樣子在歷史上淍零了。
從小我的家庭與學校教育,就沒有把「台灣」放在心上,冬天我怕冷,外公就說:「穿那麼多衣服,回大陸下雪了,你怎麼辦?」回家,是長輩的第一志願。
長大後,長輩們越來越清楚回不去了,於是開始移民,江浙人的海外關係本來就比較多,親戚們一個個移民美國、加拿大,最後只剩下我一家,和一輩子未婚的二舅。
80年代聽到羅大佑《鹿港小鎮》的「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笑了一笑,「台灣都不是我的家,更何況台北。」
走了10年的ISO之路
從1986第一次出國就不打算回來,沒想到一年多後就回來台灣,當記者,還參加環保運動,在環保運動中我是少數的外省人。其實也蠻奇怪的,甚至有親戚警告我,你做什麼我們不管,但是別妨碍別人賺錢。我們這群牙刷主義者,本來就是走到哪吃到哪的,管什麼tablemanner。
我並沒有因此而退卻,反而是到1995年後,發現自身的能力與見識有限,在認識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委員會ISO/TC176主席RegShanghnessy之後,更覺得自己很空。1994年的一次機緣,讓我放棄原來環保運動的工作,走向國際標準化、全球採購、品質管理、認證與培訓之路,這趟旅程花了我10年的時間才走完。
看到女兒一天天長大,在學校被歸類成「單親家庭」,因為從她上小學後,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國外,一年我住旅館沒有300天,也有200天,常常醒來還要想一想:我現在在哪裡?加上自己工作伙伴的猜忌和美國品質學會內部的歧見,我決定回台灣。
回台灣我想做些事,成立了《天母合眾國》社區雜誌,希望能夠用社區文化的力量做些改變,因為天母是我女兒的故鄉,她比我幸運,我從小到大,住過陸海空警的眷村,到處跑,她和太太一直住在天母,我該為女兒的故鄉做些事吧。
但是回來的不是時候,天母社區與商圈的沈淪,已經啟動,我明知難以做好這社區雜誌,還是做了,但做之前就已設下停損點:如果有100個人對我說:「天母就靠你了。」我就停止。過了2年半,我停了。
天母是原本是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從「三角埔」這個原地名就知道了,完全是在美軍協防司令部與美軍顧問團的「關照」下而形成的「軍管殖民地」,早期天母路上開的是美軍的憲兵軍巡邏的。我是1988年底為了去榮總治療父親的肺癌,才搬去天母的,當時還美軍眷舍林立的尾聲,10年內一切都轉變了,天母在台灣人的經營管理下,變成永和的發展模式,什麼都放進來,完全沒有規劃,只有炒地皮。
辦社區雜誌是希望讓社區的事成為「大家的事」,既然越來越多的人把它當成我的事,我不做總可以了吧。
天母其實是台灣的縮影,天母總統投票的分布比率,和全台灣的平均比率十分接近,因為天母是一個典型的移民社區,我從「天母人」的言行中,可以找出台灣人的輪廓。
2009年7月我結束了《天母合眾國》,8月初受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之邀去日內瓦,本來我想邀請達賴到台灣,或是視訊,和蘭嶼達悟民族在2010的地球日來一場「達達會」,8月6日面見達賴時,我提出了想法,他說可能沒有機會,馬英九總統不會同意的,我說:「世事難料」。沒想到過了兩天,發生88風災,接著8月9日小林村滅村,8月29日達賴受高雄市政府的邀請來台宗教祈福,這不知是天意,還是巧合。
開腸破肚的高屏溪
8月24日下午我在高雄文史工作者鄭水萍先生的陪同下,進入小林村,去了小林村之後,轉往龍鳳寺,進入寺內聚會的場所,嚇了一路,慈濟的師兄們拿出永久屋的模型,像是預售屋一樣,向災民推薦(我不願用「推銷」)未來進住永久屋的好處,縣長楊秋興在旁邊敲邊鼓,並要求災民儘快決定。我不懂楊秋興在急什麼?想把災民這個燙手山芋丟給慈濟嗎?
我後續與災民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主要是我的「難民基因」作祟,準備有一天也要逃難了,先行準備。
我不知道我過去去過許多次的高屏溪上游翠綠的山林,有如世外桃源,的確當地有「桃源鄉」,如何會變成猙獰噬人失控的巨獸,我看到旗山溪、荖濃溪兩旁崩落的山壁,和不斷滾落的巨石,心中只有原始人面對大自然的恐懼。真的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事,這也代表我根本不了解這塊土地。
幸而在鄭水萍、高雄綠色協會魯台營,和台大地質系博士謝孟龍的指導和現場解說,我半年內上了一課台灣地質課,謝孟龍是研究「河川演育」的,他有第一手的證據。
88水災後的高屏溪,有如滿地開腸破肚傷兵的戰場,要研究台灣的地質,這是絕好的機會,謝孟龍帶著研究生跋山涉水,我也跟著跑跑龍套,旁聽一些,原來88水災的悲慘現場,在地質歷史證據下,根本是小case。過去千年、萬年都有比這更大更凶猛的土石流、山崩、堰塞湖。
像桃源鄉勤和村越域引水的現場,土石流埋了高達30公尺,連原來的吊橋都只剩下吊橋頭,但是當地的地質證據顯示,1萬年前還有超過百公尺的土石流。
謝孟龍解釋:「1萬年前是盛冰期,正是冰河最強大的時候,那時候沒有全球暖化,也沒有人類開發,這是台灣地質的自然本性。」我和謝孟龍都同意,這麼大的土石流,不是人類能夠造成的,是天生如此,雖然濫墾濫伐非常不應該,但是把罪過責任都推給他們,是完全不負責任的事。
過去我只有偶爾注意到「台灣處於歐亞版塊與菲律賓版塊間,地震頻繁」,但是沒有深刻的認知,現在我完全了解了。88水災後的山林「肚破腸流」的場景,頓時成為一本展開的巨大天書,把萬年來台灣河川演化發育的歷程展現在人類的眼前,這是老天給我們最好的啟示。而台灣人完全不把這些放在心上。
我花了一段時間了解越域引水和小林村的滅村是否有關。越域引水是把阿里山山脈東面的荖濃溪水引到西邊的旗山溪,全長約12公里。除了鑽鑿,還要用炸藥炸,根據紀錄,已經用了45噸的TNT去炸山。
當時的水利署長陳伸賢一口咬定小林村滅村與越域引水工程無關,因為相距11公里,他又說這是千年一遇的洪水,超過200年洪峰設計,是天災。這段證詞非常有問題,因為第一,小林村到越域引水東口走台21線的確是11公里,但是從地質上,要看直線距離,離越越引水的隧道只有7公里,而距離崩落的獻肚山山頭這個第一現場只有2─3公里。而所謂「千年洪水」也是瞎猜瞎掰的,在水土保持上,最多推算只有200年洪峰,這是用外延法推算出來的,根本沒辦法推到千年。
越域引水東口的勤和村,和西側的那瑪夏鄉民與小林村村民都說工程炸山連連,每天地都在震,這樣的情況,原本就有「深層崩壞」地質條件的獻肚山,如何不會崩落?查閱越域引水工程的環境影響評估,當初評估根本沒有考慮到這點,更沒有調查台灣千年或萬年的土石流情況,這也難怪施工單位的15人全部罹難。
我耳中不斷響起「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的古訓,環境影響評估不是用來保護環境的,是防止大自然對人的傷害,只有無知的人會認為人類有能力保護環境。
88水災後,我對台灣的土地完全改觀,對台灣人的人性也完全改觀。台灣的土地是如此脆弱,如此險惡,任何時間的突如其來的地震可以奪走我們或我們所愛的人的生命,與其說「愛台灣」,不如說,為了我們所愛的人,我們要更了解台灣的土地、海洋、天空,小心被台灣動蕩難安的土地吞噬。
工程永續,永續打劫
我們都知道台灣地震多、颱風多,地震與颱風帶來再大的災難,都不算「意外」,這是台灣特產,我們必須承擔。所有的災難,都是人禍。
我看到政府官員與政客相互爭攻諉過,爭權奪利,趁著88風災,立刻訂定「特別條例」,就像馬英九說的,「我們要用更多的鋼筋水泥,在災區重建。」但是水泥絕對擋不住任何一次的地震、颱風,只是讓更多的預算投入土石流中,讓奸商、貪官樂在其中,正如魯台營一再說的,這是「工程永續」——永遠有做不完的工程。
人民受政府與政客之害,原本應該覺悟,自救救人,但是卻還是依賴這些強盜的保護,註定也是「永續打劫」,不斷的被打劫。
我看到宗教、慈善團體的進駐,有些真是令人感動,但部份團體,特別是大型知名團體,有如禿鷹,趁著災難圈錢圈地,甚至宗教相爭。原本篤信天主教、基督教的原住民,現在越來越多改信佛教了。
災民的境遇則更淒慘,我在小林村蹲了快半年,住在倖存者黃金寶家,看到許多原本不想對外人道之事。災民的補償,是以家中死亡人數為基數,這補死人,像黃金寶家沒有人死亡,只能領到少數的慰問補貼,而他家原有的生計,全部斷絕,一家六口,都需要生路。某些人則是一人倖存,領取了幾千萬的補償金,一夕致富,花天酒地,連村民都說:「小林村的人現在在外面風評不好。」
更有無數起家庭爭產糾紛,為了救災物資、救濟金的分配,或是後來倖存者與自救會的矛盾,人人猜忌,相互攻訐,原來是生死患難的鄰居,一夕老死不相往來。我身為外人,看了心如刀割,因為我和他們沒有利益衝突,也根本幫不上忙。我在小林村的期間,想找社工、法律扶助來幫忙進行心理輔導,調查生活史,建立檔案,作為未來扶助的參考。
我是勵馨基金會的顧問,拜託執行長紀惠容和南區服務處主任張乃千,因為小林村沒有社工協助,是否可以派人幫忙,結果勵馨基金會向我道歉,表示愛莫能助,因為高雄縣政府規定,各災區由指定的團體負責,勵馨的社工進不來。至於法律扶助,更讓我費解,法扶的原則應該是扶助弱勢需要幫助的,小林村民收入低、教育程度低,本身對自己的權益就一知半解,過去討生活也常在法律邊緣,他們是最需要幫助的一群,但是法扶基金會的原則是「不告不理」,災民的需求要由災民提出,符合規定,才能辦理。88水災對我,不只是山河開腸破肚,也是人性的開腸破肚。2011年後,我大概每隔半年會回小林村一次,好像是回家探親,我把小林村也當成自己的家。我會到小林村的遺址,像孤魂野鬼一樣遊蕩一陣,我生命的一部份一直留在旗山溪畔。
2010年1月,我的50歲生日那天,坐在高雄甲仙小林村的遺址,望著潺潺流水,在4個月前,這裡5百人在一瞬間被從天而降的土石洪流,自獻肚山頭鋪天蓋地的壓下來,再也見不到他們的親人。
什麼是「五十知天命」?什麼是我的天命?飄飄蕩蕩的過了一生,回想起來這一生算是「華麗」經歷了許多人好幾輩子才會經歷的事,老天爺對我是非常寬厚的,逃過幾次一髮千鈞的劫難,這條命也不算白活了,可是我的「天命」在哪裡?
忽然間,我想重新認識這塊我自認為熟悉的土地,天命不在天,而在地。我決定:回家。
難民世代
我是一個來自外省家族的後代,這裡的「外省」不是台灣人和中國大陸的外省,而是各個省的外省;據我所知,我的家族已經逃了好幾個世代,以我母親和她的兄弟出生地就可以知道了,我母親生於江西南昌,大舅生於成都,二舅生於重慶,小舅則生於上海,這一家的姊弟彼此都是「外省人」,這都是戰亂造成的。母親的家族歷經太平天國、革命、北閥、抗日、剿匪、流亡到台灣。
以前外公在世時,常說逃來台灣前,他是空軍,可以搭乘飛機,在上海臨走時,看著一箱等重的黃魚(金條)、袁大頭、金飾,和一袋米,本來以為台灣很窮,可能沒有吃的,就選擇那一袋米,本來以為一袋米沒吃完,就可以回家了,但是沒想到後來回不去了,更沒想到的,他搭飛機進入台灣上空,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更悲情的是,他留下積蓄、金銀細軟,給小姑奶奶保管,共軍入滬時,卻成為小姑奶奶家中的禍事,這是我外公過世多年後,家族重逢時的辛酸故事。
自幼寄居外祖家,沒聽過床邊故事,只有長輩們驚險的逃難時故事,造成我一生中不安定的「印痕」。我父親家族只有他一人來台,他從山東逃難上了一艘破漁船,在海上向南漂流多日,一路上聽到淪陷的消息,意外的落腳台灣,在外公家中的老兵們也一直述說他們各自的逃難、戰爭的經歷。
1988年9月,我藉探親名義到北京採訪國際科聯總會第十屆大會,為了怕回台灣有麻煩,所以真的返回江西萍鄉探親、掃墓,不去還好,去了才知道父親的家族比母親的家族更悲情。父親說他1947年離開老家時,是一個有四百多人的大家族,但我1988年去老家時,家族全部一起拍照,算一算只有二十幾人,其他人都死了、散了,原本贛南客家庄富麗堂皇的祖厝,也成了外人聚居的大雜院,只有「破敗」可以形容。
我花了兩天才從北京趕到老家,當晚我住在父親同輩僅存的伯母家中,我床邊是猪圈,這算是很好的客房了。第二天一早,掃完墓,告別親族,就走了。回台灣後,父親看了我拍的照片、錄影帶,一句話都不說,只是淡淡的說:「以後你也不用再去了。」過了一個月,父親診斷出肺癌,再過14個月,1990年1月,父親就去世了。我也再也沒回他的老家,因為台灣才是他和我的家。
中國內戰,讓我的家族離散,台灣海峽隔絕了家族的音訊,因為家族深厚國民黨的背景,留在大陸的家人都受到株連,回到中國,親戚都不提過去50年的種種,只說「回來就好」。
我母親的姐姐,我的大姨媽,解放後,她的境遇活脫是許鞍華導演,斯琴高娃、周潤發主演的「大姨媽的後現代生活」的原型,從上海下放到東北,歷經千辛萬苦又回到上海,過去辛酸的往事,她絕口不提,只說:「還是理英(我母親)的命好啊。」直至她過世,我才知道我還有素未謀面的姨丈和一個表哥,她生前從來也不說這些。
父親家族的人更慘烈,親族間都無人述說,何以一個數百人的家族過了六、七十年只剩下數十人?我有位表哥,姑姑的兒子,只留給我一個3代人名的「家譜」,以前的家譜早就沒了,一個幾百年的家族,就這樣子在歷史上淍零了。
從小我的家庭與學校教育,就沒有把「台灣」放在心上,冬天我怕冷,外公就說:「穿那麼多衣服,回大陸下雪了,你怎麼辦?」回家,是長輩的第一志願。
長大後,長輩們越來越清楚回不去了,於是開始移民,江浙人的海外關係本來就比較多,親戚們一個個移民美國、加拿大,最後只剩下我一家,和一輩子未婚的二舅。
80年代聽到羅大佑《鹿港小鎮》的「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笑了一笑,「台灣都不是我的家,更何況台北。」
走了10年的ISO之路
從1986第一次出國就不打算回來,沒想到一年多後就回來台灣,當記者,還參加環保運動,在環保運動中我是少數的外省人。其實也蠻奇怪的,甚至有親戚警告我,你做什麼我們不管,但是別妨碍別人賺錢。我們這群牙刷主義者,本來就是走到哪吃到哪的,管什麼tablemanner。
我並沒有因此而退卻,反而是到1995年後,發現自身的能力與見識有限,在認識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委員會ISO/TC176主席RegShanghnessy之後,更覺得自己很空。1994年的一次機緣,讓我放棄原來環保運動的工作,走向國際標準化、全球採購、品質管理、認證與培訓之路,這趟旅程花了我10年的時間才走完。
看到女兒一天天長大,在學校被歸類成「單親家庭」,因為從她上小學後,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國外,一年我住旅館沒有300天,也有200天,常常醒來還要想一想:我現在在哪裡?加上自己工作伙伴的猜忌和美國品質學會內部的歧見,我決定回台灣。
回台灣我想做些事,成立了《天母合眾國》社區雜誌,希望能夠用社區文化的力量做些改變,因為天母是我女兒的故鄉,她比我幸運,我從小到大,住過陸海空警的眷村,到處跑,她和太太一直住在天母,我該為女兒的故鄉做些事吧。
但是回來的不是時候,天母社區與商圈的沈淪,已經啟動,我明知難以做好這社區雜誌,還是做了,但做之前就已設下停損點:如果有100個人對我說:「天母就靠你了。」我就停止。過了2年半,我停了。
天母是原本是一個鳥不生蛋的地方,從「三角埔」這個原地名就知道了,完全是在美軍協防司令部與美軍顧問團的「關照」下而形成的「軍管殖民地」,早期天母路上開的是美軍的憲兵軍巡邏的。我是1988年底為了去榮總治療父親的肺癌,才搬去天母的,當時還美軍眷舍林立的尾聲,10年內一切都轉變了,天母在台灣人的經營管理下,變成永和的發展模式,什麼都放進來,完全沒有規劃,只有炒地皮。
辦社區雜誌是希望讓社區的事成為「大家的事」,既然越來越多的人把它當成我的事,我不做總可以了吧。
天母其實是台灣的縮影,天母總統投票的分布比率,和全台灣的平均比率十分接近,因為天母是一個典型的移民社區,我從「天母人」的言行中,可以找出台灣人的輪廓。
2009年7月我結束了《天母合眾國》,8月初受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之邀去日內瓦,本來我想邀請達賴到台灣,或是視訊,和蘭嶼達悟民族在2010的地球日來一場「達達會」,8月6日面見達賴時,我提出了想法,他說可能沒有機會,馬英九總統不會同意的,我說:「世事難料」。沒想到過了兩天,發生88風災,接著8月9日小林村滅村,8月29日達賴受高雄市政府的邀請來台宗教祈福,這不知是天意,還是巧合。
開腸破肚的高屏溪
8月24日下午我在高雄文史工作者鄭水萍先生的陪同下,進入小林村,去了小林村之後,轉往龍鳳寺,進入寺內聚會的場所,嚇了一路,慈濟的師兄們拿出永久屋的模型,像是預售屋一樣,向災民推薦(我不願用「推銷」)未來進住永久屋的好處,縣長楊秋興在旁邊敲邊鼓,並要求災民儘快決定。我不懂楊秋興在急什麼?想把災民這個燙手山芋丟給慈濟嗎?
我後續與災民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主要是我的「難民基因」作祟,準備有一天也要逃難了,先行準備。
我不知道我過去去過許多次的高屏溪上游翠綠的山林,有如世外桃源,的確當地有「桃源鄉」,如何會變成猙獰噬人失控的巨獸,我看到旗山溪、荖濃溪兩旁崩落的山壁,和不斷滾落的巨石,心中只有原始人面對大自然的恐懼。真的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事,這也代表我根本不了解這塊土地。
幸而在鄭水萍、高雄綠色協會魯台營,和台大地質系博士謝孟龍的指導和現場解說,我半年內上了一課台灣地質課,謝孟龍是研究「河川演育」的,他有第一手的證據。
88水災後的高屏溪,有如滿地開腸破肚傷兵的戰場,要研究台灣的地質,這是絕好的機會,謝孟龍帶著研究生跋山涉水,我也跟著跑跑龍套,旁聽一些,原來88水災的悲慘現場,在地質歷史證據下,根本是小case。過去千年、萬年都有比這更大更凶猛的土石流、山崩、堰塞湖。
像桃源鄉勤和村越域引水的現場,土石流埋了高達30公尺,連原來的吊橋都只剩下吊橋頭,但是當地的地質證據顯示,1萬年前還有超過百公尺的土石流。
謝孟龍解釋:「1萬年前是盛冰期,正是冰河最強大的時候,那時候沒有全球暖化,也沒有人類開發,這是台灣地質的自然本性。」我和謝孟龍都同意,這麼大的土石流,不是人類能夠造成的,是天生如此,雖然濫墾濫伐非常不應該,但是把罪過責任都推給他們,是完全不負責任的事。
過去我只有偶爾注意到「台灣處於歐亞版塊與菲律賓版塊間,地震頻繁」,但是沒有深刻的認知,現在我完全了解了。88水災後的山林「肚破腸流」的場景,頓時成為一本展開的巨大天書,把萬年來台灣河川演化發育的歷程展現在人類的眼前,這是老天給我們最好的啟示。而台灣人完全不把這些放在心上。
我花了一段時間了解越域引水和小林村的滅村是否有關。越域引水是把阿里山山脈東面的荖濃溪水引到西邊的旗山溪,全長約12公里。除了鑽鑿,還要用炸藥炸,根據紀錄,已經用了45噸的TNT去炸山。
當時的水利署長陳伸賢一口咬定小林村滅村與越域引水工程無關,因為相距11公里,他又說這是千年一遇的洪水,超過200年洪峰設計,是天災。這段證詞非常有問題,因為第一,小林村到越域引水東口走台21線的確是11公里,但是從地質上,要看直線距離,離越越引水的隧道只有7公里,而距離崩落的獻肚山山頭這個第一現場只有2─3公里。而所謂「千年洪水」也是瞎猜瞎掰的,在水土保持上,最多推算只有200年洪峰,這是用外延法推算出來的,根本沒辦法推到千年。
越域引水東口的勤和村,和西側的那瑪夏鄉民與小林村村民都說工程炸山連連,每天地都在震,這樣的情況,原本就有「深層崩壞」地質條件的獻肚山,如何不會崩落?查閱越域引水工程的環境影響評估,當初評估根本沒有考慮到這點,更沒有調查台灣千年或萬年的土石流情況,這也難怪施工單位的15人全部罹難。
我耳中不斷響起「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的古訓,環境影響評估不是用來保護環境的,是防止大自然對人的傷害,只有無知的人會認為人類有能力保護環境。
88水災後,我對台灣的土地完全改觀,對台灣人的人性也完全改觀。台灣的土地是如此脆弱,如此險惡,任何時間的突如其來的地震可以奪走我們或我們所愛的人的生命,與其說「愛台灣」,不如說,為了我們所愛的人,我們要更了解台灣的土地、海洋、天空,小心被台灣動蕩難安的土地吞噬。
工程永續,永續打劫
我們都知道台灣地震多、颱風多,地震與颱風帶來再大的災難,都不算「意外」,這是台灣特產,我們必須承擔。所有的災難,都是人禍。
我看到政府官員與政客相互爭攻諉過,爭權奪利,趁著88風災,立刻訂定「特別條例」,就像馬英九說的,「我們要用更多的鋼筋水泥,在災區重建。」但是水泥絕對擋不住任何一次的地震、颱風,只是讓更多的預算投入土石流中,讓奸商、貪官樂在其中,正如魯台營一再說的,這是「工程永續」——永遠有做不完的工程。
人民受政府與政客之害,原本應該覺悟,自救救人,但是卻還是依賴這些強盜的保護,註定也是「永續打劫」,不斷的被打劫。
我看到宗教、慈善團體的進駐,有些真是令人感動,但部份團體,特別是大型知名團體,有如禿鷹,趁著災難圈錢圈地,甚至宗教相爭。原本篤信天主教、基督教的原住民,現在越來越多改信佛教了。
災民的境遇則更淒慘,我在小林村蹲了快半年,住在倖存者黃金寶家,看到許多原本不想對外人道之事。災民的補償,是以家中死亡人數為基數,這補死人,像黃金寶家沒有人死亡,只能領到少數的慰問補貼,而他家原有的生計,全部斷絕,一家六口,都需要生路。某些人則是一人倖存,領取了幾千萬的補償金,一夕致富,花天酒地,連村民都說:「小林村的人現在在外面風評不好。」
更有無數起家庭爭產糾紛,為了救災物資、救濟金的分配,或是後來倖存者與自救會的矛盾,人人猜忌,相互攻訐,原來是生死患難的鄰居,一夕老死不相往來。我身為外人,看了心如刀割,因為我和他們沒有利益衝突,也根本幫不上忙。我在小林村的期間,想找社工、法律扶助來幫忙進行心理輔導,調查生活史,建立檔案,作為未來扶助的參考。
我是勵馨基金會的顧問,拜託執行長紀惠容和南區服務處主任張乃千,因為小林村沒有社工協助,是否可以派人幫忙,結果勵馨基金會向我道歉,表示愛莫能助,因為高雄縣政府規定,各災區由指定的團體負責,勵馨的社工進不來。至於法律扶助,更讓我費解,法扶的原則應該是扶助弱勢需要幫助的,小林村民收入低、教育程度低,本身對自己的權益就一知半解,過去討生活也常在法律邊緣,他們是最需要幫助的一群,但是法扶基金會的原則是「不告不理」,災民的需求要由災民提出,符合規定,才能辦理。88水災對我,不只是山河開腸破肚,也是人性的開腸破肚。2011年後,我大概每隔半年會回小林村一次,好像是回家探親,我把小林村也當成自己的家。我會到小林村的遺址,像孤魂野鬼一樣遊蕩一陣,我生命的一部份一直留在旗山溪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