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被遺忘的快樂秘密

7特價154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快樂怎能缺少喜好

幸福存於個人的喜好當中,而不在於事情的本身。無論你做什麼樣的事,只要你對它感興趣,你就會快樂,而且還會找到幸福生活的所在。最重要的是,要心安理得地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好的喜好對我們的生活有著積極樂觀的作用,易產生正確的生活態度,對生活有理想、有追求。它能夠讓人產生積極的情緒,振奮人的精神,催人奮進。遠離那些無聊的喜好,讓自己的生活透出情趣。

1做自己想做的事
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我們總是被迫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們就不可能擁有真正幸福的生活。是的,不管你是腰纏萬貫的百萬富翁,還是為世人矚目的天之驕子,甚至是顯赫的達官貴人……這都不是快樂人生的根源。「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你成就人生的原動力,才能使你體悟到快樂的真諦。


現在開始行動


每一個人總在平凡的生活中尋尋覓覓,不知怎樣能發現自己的幸福。如果你能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做自己想做的事,並全身心投入,你就會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偉大、創造出偉大,你就會從中領悟到人生的樂趣,而且會一步一步地走向幸福,從此讓平凡不再平凡。

在華盛頓國立女性藝術博物館,曾舉行過一場名為「摩西奶奶在二十世紀」的畫展。該展覽除展出摩西奶奶的作品外,還陳列了一些來自其他國家有關摩西奶奶的私人收藏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明信片,它是摩西奶奶在一九六○年寄出的,收件人是一位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人。

這張明信片是第一次公布於眾,上面有摩西奶奶畫的一座穀倉和她親筆寫的一段話: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八十歲了。

摩西奶奶為什麼要寫這段話呢?原來這位叫春水上行的人很想從事寫作,因為他從小就非常喜歡文學。可是大學畢業後,一直在一家醫院裡工作,這讓他感到很彆扭。

馬上就三十歲了,他不知該不該放棄那份令人討厭卻收入穩定的職業,以便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呢?於是他給耳聞已久的摩西奶奶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她的指點。

對於春水上行的信,摩西奶奶很感興趣,因為過去的大多數來信,都是恭維她或向她索要繪畫作品的,這封信卻是謙虛地向她請教人生問題。雖然當時她已一百歲了,但還是立即給了回復。
摩西奶奶是美國維吉尼亞州的一位農婦,七十六歲時因關節炎放棄農活,開始了她夢寐以求的繪畫。八十歲時,到紐約舉辦畫展,引起了意外的轟動。她活了一百零一歲,一生留下繪畫作品六百餘幅,在生命的最後一年還畫了四十多幅。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人們異常關注那張明信片呢?原來,那張明信片上的春水上行,正是在日本乃至全世界大名鼎鼎的作家渡邊淳一!

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每當講解員向參觀的人講解這張明信片時,總要附帶地說上這麼幾句話:你心裡想做什麼,就大膽地去做吧!不要管自己的年齡有多大和現在的生活狀況如何,因為,你想做什麼和你能否取得成功,與這些沒有什麼關係。

幸福的人生對一個人來說,並沒有時間限制,處於各種年齡階段的人都可以尋找到自己的幸福,只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能讓自己的人生多姿多采。人到底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並沒有誰明確規定過。如果我們想做,就從現在開始。有人總說:「已經晚了。」但實際上,「現在」就是最恰當的時候。對一個真正追求幸福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

不要以為只有那些天才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其實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平凡的人,他們也能不為世俗所動,安安靜靜地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活得自由自在,活得快快樂樂。
在現代社會裡,處處充滿著誘惑,能沿著自己的生活軌道毫不偏離地前進的人已經不多了,做自己想做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真正快樂的人!

生命的清單

人只要活著,就要做事,人生的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做事的過程。但做人跟做事不一樣,有些事是你喜歡做的,有些事是你不喜歡做的。喜歡做的事,你做起來會很主動、很賣力,不喜歡做的事,你做起來就缺乏激情,總感覺是一種心理負擔。

有一間病房裡同時住進來兩位病人,都是鼻子不舒服。在等待化驗結果期間,甲說:「如果是癌症,立即去旅行,第一個目標去拉薩。」乙也同樣如此表示。結果出來了,甲得的是鼻咽癌,乙長的是鼻息肉。
甲列了一張告別人生的計劃表離開了醫院,乙住了下來。甲的計劃表是:去一趟拉薩和敦煌;從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長江口;到海南的三亞以椰子樹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在哈爾濱過一個冬天;從大連坐船到廣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門;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力爭聽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寫一本書……凡此種種,共二十七條。

他在這張生命的清單後面這麼寫道: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現在上帝給我的時間不多了,為了不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後幾年去實現還剩下的這二十七個夢。
當時,甲就辭掉了公司的職務,去了拉薩和敦煌。第二年,又以驚人的毅力和韌性通過了大學學測。這期間,他登上過天安門,去了內蒙古大草原,還在一戶牧民家裡住了一個星期。現在這位朋友正在實現他出書的宿願。

有一天,乙在報上看到甲寫的一篇散文,打電話去問甲的病。甲說:「我真的無法想像,要不是這場病,我的生命該是多麼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實現自己想去實現的夢想。現在我才體味到什麼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你生活得也挺好吧!」乙沒有回答。因為在醫院時說的,去拉薩和敦煌的事,早已因患的不是癌症而放到腦後去了。

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每個人都患有一種癌症,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我們之所以沒有像那位患鼻咽癌的人一樣,列出一張生命的清單,拋開一切多餘的東西,去實現夢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是因為我們認為自己還會活得更久。然而也許正是這一點量上的差別,使我們的生命有了質的不同:有些人把夢想變成了現實,有些人把夢想帶進了墳墓。

魯迅先生的獨生子周海嬰從小就喜歡玩瞿秋白送給他的「積鐵」,積鐵就像積木一樣,是一盒子各式各樣的金屬零件,可以用來拼裝小天平、翹翹板、火車、起重機等玩具。長大以後,他又學著裝礦石收音機,迷上了無線電,並考上了北京大學物理系,一九五六年畢業以後,開始從事無線電技術工作。當有人為他沒有成為大文學家而遺憾的時候,他卻坦然地說:「我沒有選擇文學道路,主要是由於我缺少這方面的愛好。」

其實,一個人在生活上如何找到快樂是和興趣有很大關係的。如果你做自己一直喜歡做的事,你的內心便會充滿愉悅和快樂。所以,千萬別逼迫自己或別人去做不喜歡的事,那樣會事倍功半。

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是幸福的。這樣的幸福不用你超越什麼,也不是你刻意追求的結果,它是自然而然的,與做事的過程相伴而生。因為喜歡,你會迸發出無窮的活力;因為喜歡,再大的困難你也敢於克服;因為喜歡,你會勇往直前,絕不輕言放棄;因為喜歡,你會永遠感覺前面水闊天高,陽光似錦。喜歡讓你放飛了自己,喜歡讓你盡情地享受自由與快樂。

做自己喜歡的事,使我們找到了人生的最高價值,我們怎能不感覺到幸福?

仁愛是傳遞幸福的基石
愛是人生的雨露甘霖,是人類溫暖心靈的火焰;愛是洞穿黑暗的陽光,是心與心的親和與信賴,是愛與愛的共振與交融。愛雖博大如東海之水,巍峨如萬仞高山,但又是那麼簡單而平易,有時,它是風雨中悄然為你撐開的一把傘;有時,它是黑暗中為你悠然點亮的一盞燈;更多的時候,愛是危難時毫不猶豫地向你伸出的一雙幫助的手。愛給了人們力量,它是生命的奇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力量之一。

1用善良之心去愛他人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法國作家雨果說是善良。「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
一個人可以沒有讓旁人驚羨的姿態,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銀」的日子,但離開了善良,卻足以讓人生擱淺和褪色——因為善良是生命的黃金。多一些善良,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這是善良的人們嚮往和追求的,用善良的心去愛他人吧!

擁抱善良
善良不僅是精神上的關懷與給予,也是對人心靈與精神的洗滌。作為一種境界,做到善良其實不難,只是舉手之勞,於我們自身或許並無缺損。可我們總是把自己的需要放在他人的需求之前,因而常常在最需要表現善良的時候與它失之交臂。
善良的人對別人行善,自己的一生會生活在愛的幸福裡,因為我們的付出,可能幫助一個人走出困境,或者幫助一個人獲得新生。好比盛開的花朵,為世間提供了美麗和芳香,為蜜蜂蝴蝶提供了食物,也美麗了自己的一生,這樣難道不好嗎?

著名作家張愛玲有過這麼一句話:「因為慈悲,所以懂得。」其實對於現代社會的人來說,擁有一顆平和而善良的心,並以此善待社會、善待他人並不是一件多麼複雜和困難的事。給迷途者指條路,向落難者伸出一隻手,用會心的笑祝賀友人的成功,用真誠的話鼓勵失意的同事等等,這種看似輕而易舉的行動,其實並不僅僅是一種樸素的善良,而是用善良浸潤後的靈魂折射出來的人格的光輝,是一種經過善良沐浴後而散發出來的平和心態。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他在田裡工作時,聽到附近泥沼裡有人發出求救的哭聲。於是,他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發現有一個小孩掉到了裡面,弗萊明趕忙把這個孩子從死亡的邊緣救了出來。
隔天,有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走出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說他是那位被救的小孩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你,你救了我兒子的生命。」農夫說:「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報答。」

就在這時,農夫的兒子從屋外走進來,紳士問:「這是你的兒子嗎?」農夫很驕傲地回答:「是。」紳士說:「我們來個協議,讓我帶走他,並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小孩像他父親一樣,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傲的人。」

農夫答應了。後來農夫的兒子從聖瑪利亞醫學院畢業,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青黴素)的發明者。他在一九四四年受封騎士爵位,並且得到諾貝爾獎。

數年後,紳士的兒子染上肺炎,是盤尼西林救活了他的命。那紳士是誰?上議院議員邱吉爾。他的兒子是誰?英國政治家邱吉爾爵士。

一個農夫一點點善良,竟然給世界帶來了如此重大的變化,善莫大焉。

擁抱善良,我們就會擁有一種美好的感覺,就會擁有一種亮麗的情懷,平凡的生命也會因此生動起來,普通的世界便會渲染出迷人的色彩。相對來說,如果你胸中沒有善良的情愫,也就失去了一顆平和的心,你便不會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對待你所遇到的人和事。

如果一個人的心中只有自私、狹隘,除了幸災樂禍或「我不幸天下人皆應不幸」的這種陰暗心理之外,我們很難在這種人身上找到其他更多的正向情感。因為這種人遠離了善良,隨之而來的嫉妒、仇恨會把他燃燒得焦躁不安。因此,面對社會,面對傷害,應以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去包容,唯有如此,才能體悟人生,懂得生活。

只有擁抱善良,我們才能擁有海的浩瀚和大地的寬廣。就連生命萬物也會因為善良的滋潤而顯得生動明麗,多彩的人生也會因為擁抱善良而更加豐盈。想要得到幸福,就必須善良,不善良的人絕不會幸福。真正善良的人應時時處處以他人的幸福為樂,在他人得到幸福的同時,也會感受到一樣的幸福。
善良其實就是沙灘上的粒粒細沙,看似平凡瑣碎,但又無處不在,於細微處見精神。善良可以是千金饋贈、扶貧濟困的義舉,也可以是助人為樂、救苦救難的作為;它可以是在生死瞬間展示出壯美的驚心動魄的力量;它可以表現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也可以表現為忍辱負重、顧全大局。

傳播善良
我們需要與人為善是因為我們「欠」別人的,沒有人能說自己一路走來沒有人幫過我們,有的幫忙可能只是一句話,或者一個微笑,一個眼神,但我們不能否認它存在過,所以我們應該隨時把別人對自己的幫助再轉達給別人,像採蜜的蜜蜂,把善良傳播開。

善良是人與人表達和溝通時的一雙翅膀,當這雙翅膀存在的時候,我們就能建立和別人的關係,付出的同時也得到幫助。缺乏善良就等於失去了這雙翅膀,無法建立與別人之間的關係,得不到幫助的你如何生存?
其實人們需要善良,世界需要善良,而自己也需要善良。與人為善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同情心,它是一種無形的相助,一種博大的愛。與人為善的人像水一樣,能溶解萬事萬物,化解人間恩仇,滋潤萬物生靈。
一個人販子拐了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小男孩沒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樣哭,一直叫人販子「叔叔」,並且從口袋裡掏出一顆糖,說:「叔叔,我最愛吃這種糖了,你的孩子也喜歡吃糖嗎?叔叔,給你吃,挺甜的。」

孩子的話讓人販子想起自己的家和五歲的女兒,女兒也喜歡吃糖,每次吃糖,都要給他一顆,並輕輕地問:「爸爸,甜嗎?」這讓他總覺得生活在最困苦的時候,也有它甜的一面。
小男孩的一句話,喚醒了人販子還沒有完全泯滅的良心,他決定去投案自首。這宗拐賣案破了以後,除了他,別的共犯全判了死刑,只有他判了十五年。

是他心中那點殘存的善良救了他。

對惡人善良是一種慈悲。惡人其實更需要他人的善待,因為人性本善,你的真誠和善良可以喚醒他的良知,也許可以讓他從此改過遷善。在人生的旅途中,善良就是你生命的守護神,它會為你帶來幸運、友愛和人間最美的祝福。

有一顆善良的心,這是美麗的源泉。和這樣心地善良的人交往,如春風輕撫在人們的心田,使我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過好平平實實的每一天。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善良為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心存善良之人,他們的心滾燙,情火熱,可以驅趕寒冷,橫掃陰霾。善意產生善行,和善良的人接觸,往往智慧得到開啟,情操變得高尚,靈魂變得純潔,胸懷更加寬闊。與善良之人相處,不必設防,心底坦然。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一種人性美,一種道義美,一種良知美。它的美是內在的,是一種值得崇尚的美。真正的美,是來自於心靈深處的,心靈美才能讓世界充滿愛。這樣的美,才會使幸福的生活更加熱烈、持久。

因為知足,所以快樂
知足不是躲避,也不是安於現狀的停滯不前,而是一種積極向上地對待人生的得失、心平氣和地對待不幸和快樂,做到寵辱不驚。知足是一種了不起的、不為世俗、名利所動的境界。我們可以積極地進取和探求,但是內心深處,一定為自己保留一份超脫,做到知足常樂。

每個人只要擁有一分寧靜的心態,一定可以怡然自得。以一種平常心去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去感受春天般的氣息,去晚霞中的楓葉林獨自享受那份清新。人的一生,有很多坎坎坷坷,所有的困難都是自己的憂慮埋下的種子,如果能坦然處之地對待,相信成功就近在咫尺,幸福的收穫將會紛至沓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