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略、戰術和運籌的關係
「戰略」是總綱和計劃,「戰術」是依存於戰略和隨戰略所指示的方向而行動,而「運籌」則是按照戰術制定出來的行動去安排資源、營運流程、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等。若說戰略是在地圖和計劃書上作戰,戰術便是在實地現場中執行任務,而運籌便是在後台和前線之間遊走忙活。
戰略雖然先於戰術與運籌,但有時戰術卻會決定戰略,而運籌更可能因應環境轉變而反過來改變戰略與戰術。
「兵者,國之大事」
《孫子兵法.始計篇》
「一年之計在於始」,中國人很著重一個好的開始,開了個好頭等於成功了一小半。同樣道理,「一國之始在於計」,孫武在《孫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計篇》的第一句也劈頭地道出「兵者,國之大事」,需要在「道」(即使命和價值觀)、「天」(即趨勢和環境剖析)、「地」(即地理和組織分析)、「將」(即人事安排)和「法」(即法則和程序)這幾個綱領上認真考量和計劃清楚。孫武的這番話不單成為後世治國治軍的經典寶鑑,也成為不少管理人在制定企業策略時的重要參考。
商場如戰場,對企業而言,企業策略亦等同在商場中賴以馳騁之戰略。現代企業管理的理論要到18世紀末後才正式在西方有系統地發展起來,在企業管理理論還未有形成之前的古代,統治者對經商的人看得較輕,例如中國古代把職業等級分類為士、農、工、商,商人是排在末後的。古埃及文明時期也將經商的人排在下層自由民與農奴之間,是屬於社會的低下階層。因此東西方在中古時期之前,在輕視商業活動的大環境之下,治國之法、治軍之戰略,有時也會被應用在管理商業活動或手作經營的小事情上,難怪古語有「治大國若烹小鮮」之說。
管理企業的大方向需要正確的戰略,管理企業的營運便要用上精準的戰術。正如孫武所言,兵法也是可以涵蓋一個國家的主要大事,包括了軍隊和政府的人事管理,對內之行政管理,對外之外交和軍事競爭行為,此等實務上的考究工夫便可歸類為戰術層面的事情。中國古代的軍事人才輩出,如孫武、孫臏、墨翟、諸葛亮、張良、韓信等均是赫赫有名的人物。19世紀在歐洲也曾有兩位軍事大師,堪稱為西方的軍神和兵聖,他們便是《戰爭論》(On War)的作者卡爾.馮.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和寫《戰爭藝術》(The Art of War)的安東莞.亨利.約米尼(Antoine-Henri, Baron Jomini)。克勞塞維茲著眼討論戰爭的本質,透過認識戰爭而發現背後的政治和戰略目的。而約米尼則專注描述能戰勝的藝術,將軍事管理的總綱歸納為戰略、戰術和運籌三部曲,這尤其對後世管理學有深遠的影響,亦是筆者編寫《兵法 MBA》這系列書籍時採用的主要框架。
讀者先不要被以上的偉大人物名字嚇怕,也不要以為那些兵法理論是遙不可及的東西,接下來我會和讀者一起探討兵法理論、戰例、商管理論和個案等,然後各位自會猛然發覺「大道藏於微」,原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應用到這些智慧的。中國古代的軍事人才輩出,如孫武、孫臏、墨翟、諸葛亮、張良、韓信等均是赫赫有名的人物。19世紀在歐洲也曾有兩位軍事大師,堪稱為西方的軍神和兵聖,他們便是《戰爭論》(On War)的作者卡爾.馮.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和寫《戰爭藝術》(The Art of War)的安東莞.亨利.約米尼(Antoine-Henri, Baron Jomini)。克勞塞維茲著眼討論戰爭的本質,透過認識戰爭而發現背後的政治和戰略目的。而約米尼則專注描述能戰勝的藝術,將軍事管理的總綱歸納為戰略、戰術和運籌三部曲,這尤其對後世管理學有深遠的影響,亦是筆者編寫《兵法 MBA》這系列書籍時採用的主要框架。
讀者先不要被以上的偉大人物名字嚇怕,也不要以為那些兵法理論是遙不可及的東西,接下來我會和讀者一起探討兵法理論、戰例、商管理論和個案等,然後各位自會猛然發覺「大道藏於微」,原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應用到這些智慧的。
「戰略」是總綱和計劃,「戰術」是依存於戰略和隨戰略所指示的方向而行動,而「運籌」則是按照戰術制定出來的行動去安排資源、營運流程、物流、資訊流和資金流等。若說戰略是在地圖和計劃書上作戰,戰術便是在實地現場中執行任務,而運籌便是在後台和前線之間遊走忙活。
戰略雖然先於戰術與運籌,但有時戰術卻會決定戰略,而運籌更可能因應環境轉變而反過來改變戰略與戰術。
「兵者,國之大事」
《孫子兵法.始計篇》
「一年之計在於始」,中國人很著重一個好的開始,開了個好頭等於成功了一小半。同樣道理,「一國之始在於計」,孫武在《孫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計篇》的第一句也劈頭地道出「兵者,國之大事」,需要在「道」(即使命和價值觀)、「天」(即趨勢和環境剖析)、「地」(即地理和組織分析)、「將」(即人事安排)和「法」(即法則和程序)這幾個綱領上認真考量和計劃清楚。孫武的這番話不單成為後世治國治軍的經典寶鑑,也成為不少管理人在制定企業策略時的重要參考。
商場如戰場,對企業而言,企業策略亦等同在商場中賴以馳騁之戰略。現代企業管理的理論要到18世紀末後才正式在西方有系統地發展起來,在企業管理理論還未有形成之前的古代,統治者對經商的人看得較輕,例如中國古代把職業等級分類為士、農、工、商,商人是排在末後的。古埃及文明時期也將經商的人排在下層自由民與農奴之間,是屬於社會的低下階層。因此東西方在中古時期之前,在輕視商業活動的大環境之下,治國之法、治軍之戰略,有時也會被應用在管理商業活動或手作經營的小事情上,難怪古語有「治大國若烹小鮮」之說。
管理企業的大方向需要正確的戰略,管理企業的營運便要用上精準的戰術。正如孫武所言,兵法也是可以涵蓋一個國家的主要大事,包括了軍隊和政府的人事管理,對內之行政管理,對外之外交和軍事競爭行為,此等實務上的考究工夫便可歸類為戰術層面的事情。中國古代的軍事人才輩出,如孫武、孫臏、墨翟、諸葛亮、張良、韓信等均是赫赫有名的人物。19世紀在歐洲也曾有兩位軍事大師,堪稱為西方的軍神和兵聖,他們便是《戰爭論》(On War)的作者卡爾.馮.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和寫《戰爭藝術》(The Art of War)的安東莞.亨利.約米尼(Antoine-Henri, Baron Jomini)。克勞塞維茲著眼討論戰爭的本質,透過認識戰爭而發現背後的政治和戰略目的。而約米尼則專注描述能戰勝的藝術,將軍事管理的總綱歸納為戰略、戰術和運籌三部曲,這尤其對後世管理學有深遠的影響,亦是筆者編寫《兵法 MBA》這系列書籍時採用的主要框架。
讀者先不要被以上的偉大人物名字嚇怕,也不要以為那些兵法理論是遙不可及的東西,接下來我會和讀者一起探討兵法理論、戰例、商管理論和個案等,然後各位自會猛然發覺「大道藏於微」,原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應用到這些智慧的。中國古代的軍事人才輩出,如孫武、孫臏、墨翟、諸葛亮、張良、韓信等均是赫赫有名的人物。19世紀在歐洲也曾有兩位軍事大師,堪稱為西方的軍神和兵聖,他們便是《戰爭論》(On War)的作者卡爾.馮.克勞塞維茲(Carl Von Clausewitz)和寫《戰爭藝術》(The Art of War)的安東莞.亨利.約米尼(Antoine-Henri, Baron Jomini)。克勞塞維茲著眼討論戰爭的本質,透過認識戰爭而發現背後的政治和戰略目的。而約米尼則專注描述能戰勝的藝術,將軍事管理的總綱歸納為戰略、戰術和運籌三部曲,這尤其對後世管理學有深遠的影響,亦是筆者編寫《兵法 MBA》這系列書籍時採用的主要框架。
讀者先不要被以上的偉大人物名字嚇怕,也不要以為那些兵法理論是遙不可及的東西,接下來我會和讀者一起探討兵法理論、戰例、商管理論和個案等,然後各位自會猛然發覺「大道藏於微」,原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可以應用到這些智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