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只不過是過眼雲煙
藏經閣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船子德誠禪師
世人忙碌、愁苦不堪,多為名利二字。無論有多麼高的名、有多麼豐厚的利,終究也都會化為浮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快樂知足和內心的寧靜,會與我們相伴一生,讓我們終生受益。
《金剛經》中有言:「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意思是說,世界並非一個真實存在的實體,只不過是我們把它叫做世界罷了。
這個世界是一個相,是由於我們的六識作用生出來的,是一種妄想的存在。所以說是非世界。名利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可以說:「非名利,是名名利。」名利並非真實存在的實體,只不過是我們把它叫做名利罷了。很多人認為存在所謂的名位與利益,他們過於看重它,喜歡對它進行妄想、追逐,久而久之,名利便成了眾人追捧的一種存在。
人生本來就不易,如果把生命都耗費在那些虛有的名利上,到頭來終是一場空,對於生命而言,名利只不過是過眼雲煙。對待名利的豁達和淡然,也是名士普遍的心態。
惠子在梁國做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惠子很恐慌,想阻止莊子,於是派人在國中搜了三天三夜。不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鳳凰,您可聽說過?這鳳凰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禮泉不飲。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鳳凰從它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並拿腐鼠來嚇唬鳳凰。」惠子不解,詢問莊子所講故事的含意。莊子反問道:「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惠子十分羞愧。
莊子對待名利的豁然態度令人敬佩。他不僅不會貪圖別人之名,即便名利自行送上門來,莊子也是淡然處之。
一天,莊子正在濮水垂釣。楚王委派兩位使者前來聘請他,使者說:「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以竹箱珍藏之,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位,此龜是願死後留骨而貴呢,還是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搖尾呢?」兩位大夫道:「自然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哩。」
莊子不慕名利,不戀權勢,為自由而活,可謂是洞悉了人生真諦。
人活在世界上,無論貧窮富貴、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與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書中,記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來到江蘇鎮江的金山寺。他看到山腳下大江東去,百舸爭流,不禁興致大發,隨口問一個老和尚:「你在這裡住了幾十年,可知道每天來來往往的船隻有多少?」老和尚回答說:「我只看到兩艘船。一艘為名,一艘為利。」一語道破天機。
《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契爾曾說:「直到失去了名譽之後,你才會知道這玩意兒有多累贅,才會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麼。」盛名之下,是一顆活得疲憊的心。我們常羨慕名人的風光,卻不知風光的背後,是不為我們所知的苦衷。
名利的獲得會帶給我們其他的損失。想擁有的越多,付出的代價也就會越多。佛家強調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把名利都看成天空中的浮雲、秋風中的沙子、大江中的水流一樣,當以一顆自然的平常心看待之。自古以來,很多名士不貪圖富貴名利,以一顆澄澈之心和高潔的品質流傳後世。
在唐朝某年間的一個清晨,在潤州西北的芙蓉樓上,來了兩位士人。他們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詩人王昌齡,另一位則是他的朋友辛漸。王昌齡說:「辛兄,這次一別,不知何日再能見面啊。」原來,辛漸要從這裡渡江北上,取道揚州到洛陽去,王昌齡是來和他告別的。
辛漸說:「昌齡兄情深義長,叫我如何報答呢!這回我們交談得暢快,也使我明白了這些年來你受到的委屈和折磨,希望你放開胸懷,好好保重自己!」
王昌齡曾因不拘小節,受到當時某些人的批評指責,甚至遭到無中生有的誹謗。為此,幾年前他就被貶官,終是屈居在下級官吏的行列中,不過對此王昌齡淡然處之。此刻,他感到惆悵的倒是辛漸走後,自己又少了一個知己。辛漸知道,王昌齡在洛陽有不少親友,他們也一定也聽到了外界不利於王昌齡的非議。他便關心地問:「昌齡兄,我此番去洛陽,你可有什麼話要我帶給那邊的親友嗎?」
王昌齡聽後神情安然,朗聲吟誦起題為《芙蓉樓送辛漸》的詩: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辛漸連連贊道:「好詩!好詩!﹃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詩,足可告慰你在洛陽的親友了。」
王昌齡追求自身的高潔,不為世間的名利所累,始終以一顆淡泊的心來看待世事,這是一種超脫的做人和處事的哲學。只要自己內心純潔,抱著淡泊的胸懷,把名利當做浮雲一般,就干擾不了自己的心志。一個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在他的精神中,就不能缺少那種視功名利祿如浮雲的氣魄。
人一生都要往來於名利之中,如果你偏要追逐那些虛妄的名利,你就只能得到關於名利的一切,如擔憂、紛擾、喧囂、傾軋等;如果以一種淡定從容的態度來對待名利,把名利看做過眼雲煙,你也就得到了淡看名利的快樂、豁達,得到了人生的真諦。
放下名利,得自在和解脫
藏經閣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
名利即使再誘人,可當它成為一種負擔時,也就變成了人生的障礙和累贅。快意的人生不需要太多名利裝飾,有一顆寧靜淡泊的心足已。
人生的煩惱多種多樣,但大體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欲望,二是外在的名利,它們誘惑著人們,也煩擾著人們。
如何面對名利,星雲大師的觀點是,「從『不要』當中去擁有更寬廣的精神境界」。這與莊子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寫道:「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即來去隨緣,而不是執著地求取,貪念不斷。
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他走過千山萬水,卻始終未能尋找到一天的快樂,富翁沮喪地坐在山道旁休息,一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富翁說:「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可為何我沒有快樂呢?」
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著汗水:「快樂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富翁頓時開悟:自己背著那麼重的珠寶,老怕別人搶,怕被別人暗算,整天憂心忡忡,快樂從何而來?於是,富翁將珠寶換成錢幣,用來接濟窮人,專做善事,慈悲為懷。善行滋潤了他的心靈,他也得到了快樂。
放下就是快樂,若學會「物來而應,過去不留」,適當放下,這不僅是一種灑脫,更是參透萬物後的一種平和。只有放下那些過於沉重的名利,才能得到心靈的放鬆。當某件東西帶給你的,只有無盡的煩惱和憂愁,各種各樣的負擔,如山一般壓在你的心上,使你不能自由呼吸,那麼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捨棄它。
老街上有一位賣鐵鍋、斧頭的老人。他的經營方式非常特別:不吆喝,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無論你什麼時候從老街經過,都會看到他在竹椅上躺著,手裡是一個收音機,身旁是一把紫砂壺。
他的生意不好不壞,每天的收入正好夠他喝茶和吃飯。他年歲已高,不再貪戀錢財,因此非常滿足。
一天,一個文物商從老街經過,偶然看到老鐵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壺。因為那把壺古樸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製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他走過去,端起那把壺仔細地打量著。
壺嘴內有一記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驚喜不已。因為戴振公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據說他的作品現在僅存三件,一件在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裡,一件在台灣某博物院裡,還有一件在泰國某位華僑手裡。商人端著那個壺,想以十萬元的價格買下它。當他說出這個數字時,老鐵匠先是一驚,後又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的,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用這把壺喝水。
壺雖沒賣,但商人走後,老鐵匠第一次失眠了。這把壺他用了近六十年,一直以為是把普普通通的壺,可現在竟有人要以十萬元的價錢買下它,他一時轉不過神來。
過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常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上,現在他總要坐起來再看一眼,這讓他非常不舒服。特別讓他不能容忍的是,當人們知道他有一把古董茶壺後,都蜂擁而至,有的問還有沒有其他寶貝,有的開始向他借錢,甚至有人晚上來推他的門,他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
當那位商人帶著二十萬元現金,第二次登門的時候,老鐵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來附近店舖中的人和左鄰右捨,拿起一把斧頭,當眾把那把紫砂壺砸了個粉碎。
後來,老鐵匠一直賣鐵鍋、斧頭,據說他活過了百歲。
老鐵匠打破了名利錢財對內心的束縛,重新獲得了生活和心靈的寧靜。所以後來他得以繼續自在地生活,獲得長壽。
對待名利得失,有的人執著不放,有的人則泰然處之。執著不放者,為名利得失所困擾,終日不得解脫;泰然處之者,心境豁達,放鬆自如。
如果我們跳出個人名利的泥沼,就會覺得自身的渺小,那些功名利祿在這時,也便如過眼雲煙般不那麼重要了,這時的心境也會豁然開朗起來。那些豁達開朗的人,自然不會為名利所困擾。如果我們陷於名利的囹圄,則會對身邊平凡的快樂視而不見,漫不經心,以致讓它從自己的身邊悄悄溜走,而對那遙不可及的快樂卻夢寐以求,其結果必定是平添煩惱而無所獲。所以,對待那些不實際的名利欲望,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心的超脫和寧靜。
人生在世,要想不被名利打敗,不為名利所害,就要勇於超脫,懂得放下。星雲大師說:「放下才能自在,才能解脫。」對於一般人來說,放下就意味著克服現實中的一些障礙,求得身心的均衡。如果學會放下,就能把現實中的「芥蒂」與「人生價值」,放在歷史的天平上稱量,就能把靈魂升至現實的上方,得到內心的寧靜。而內心的寧靜可以沉澱出生活中許多的浮躁,過濾出淺薄粗率等人性的雜質,還可以避免許多魯莽、無聊、荒謬的事情發生。
讓我們拋開名利,安之若素,溫和從容地面對人生。
控制貪婪,別讓自己迷失在財富裡
藏經閣
底事分明在己躬,不須向外問窮通。但能觸處回光照,莫被塵勞困主公。
--憨山德清
有的人把財富看得比性命還重要,總想得到更多,這時往往會偷雞不成蝕把米,甚至到最後可能人財兩空。財富並不能讓你得到一切,可貪婪可能讓你失去一切。
一個集市上有一個傻乞丐,他經常成為人們取笑的對象,因為如果你把一元和一毛錢,分別放到他兩個手掌上,他一定會挑面值小的拿。每次乞丐都拿那面值小的,於是人們就經常用這個方法逗他尋開心。後來,一個好心人偷偷問那個乞丐:「難道你真的分辨不出哪個面值大嗎?」乞丐微笑著說:「如果我拿了那張面值大的,你想下次還會有人和我做這種遊戲嗎?」是的,到底是無數個一毛錢多,還是一個一元多呢?看來乞丐並不是真傻。
現實生活中,常常有一些自認為聰明的人,他們覺得不拿白不拿、盡可能拿最多,誰要是選擇了小面額的鈔票,誰就是傻瓜。於是社會上就充斥了這樣一種現象,人際關係一次用完,做生意一次賺足,然後就再也沒有來往。理由很簡單,就是他們選擇了拿那張大面值的鈔票,於是把關係一次用盡,自然也就沒有了下一次。正是這種目光短淺的貪婪,才使得他們看不到長遠的利益。我們可以追求財富,但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貪婪。有時捨棄並不意味著失去,相反,正是因為捨棄,我們才有可能在下一次得到更豐厚的回報。
過分追求財富,想獲得的越多,自己的負擔就會越大,風險也會越大,最終很可能什麼也得不到。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了,於是有些人開始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雖然適當地追求物質享受並沒有錯,但如果面對種種誘惑,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得到,最終的結果可能是不但無法享受,反而會迷失自己,使自己為這種貪婪所累。
卡羅是工薪族,收入有限,但打算買輛新車,便讓朋友約翰陪他去車市選購。出門的時候,卡羅給自己設了一道底線:包括上牌、買汽車,不能超出六萬元。他之前看中了一款,於是帶約翰直奔4S店。業務小姐熟練地介紹他看中的那款車的性能、特點和價格。這是一款性價比不錯的車,完全符合卡羅的要求。
正當卡羅準備去簽合約時,業務小姐突然說了一句:「其實,這輛車是前兩年的老款了,最近公司推出了新款,外觀更漂亮,設計更合理,價錢也就多幾千塊錢,建議您看一看。」聽完業務小姐的話,卡羅有些心動了。
新款的外觀確實漂亮多了,卡羅顯然想放棄買老款,準備下單購買。這時,業務小姐轉而又向卡羅推薦別的系列,她說:「其實,這一系列的車安全性稍弱一些,你不如考慮一下××系列的車,價格比您選中的這輛車只高出八千元。」
最後,當約翰坐上卡羅的新車時,卡羅自我解嘲道:「沒想到,我就這麼一點點地掉進了業務小姐設置的圈套。原本只打算花六萬元買車,開回家的卻是十二萬元的。我房屋貸款剛剛還清,現在又得貸款買車了。」
卡羅的事讓約翰想起一則關於託盤的寓言:
有一位先生,當他搬花瓶去曬太陽時,不小心打掉了託盤。他去市場買新的,小姐給他推薦一個純金的託盤,他沒什麼異議,就買了。誰知,小姐乘機引導,既然託盤是純金的,放花的茶几就應該是紅木的;既然放花的茶几都是紅木的,那麼其他家具,如床、梳粧檯和餐桌等,都應該配套成紅木。換到最後,這位先生把房子和太太全換了。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沒吃飽,人只有一個煩惱;吃飽了,人就有無數個煩惱。最初,人的欲望應該是合乎實際的,可是卻經不住外界的誘惑、旁人的勸說以及周圍的襯托,最後會一點點地沉迷進去。人的欲望一旦膨脹起來,後果會不堪涉想,對於財富的追求,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就像打氣筒裡的氣,它把那個名叫財富欲望的胎一點點撐大了,讓人看著感覺飽脹。於是,人們的無數個煩惱也就隨之產生了。
俗話說:「針大的洞,斗大的風。」這句話用來形容欲望,再恰當不過了。欲望是暗藏於內心的一粒酵母,在灌滿忌妒、虛榮和貪婪等的醬缸裡發酵變化,一點點變大,大如斗,大如牛,大到人神齊懼。星雲大師說:「如果永遠和人比較、和人計較的話,就永遠無法感到滿足,那麼又怎麼能夠得到幸福呢?所以,只有擁有智慧,才能看透財富的真相。」因此我們應該適時地克制自己的欲望,在追逐財富的同時冷靜思考,根據自身情況量體裁衣,切記不可過度貪婪,不可沉迷於財富,不然會讓自己迷失在財富中,無法自拔。
藏經閣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船子德誠禪師
世人忙碌、愁苦不堪,多為名利二字。無論有多麼高的名、有多麼豐厚的利,終究也都會化為浮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有快樂知足和內心的寧靜,會與我們相伴一生,讓我們終生受益。
《金剛經》中有言:「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意思是說,世界並非一個真實存在的實體,只不過是我們把它叫做世界罷了。
這個世界是一個相,是由於我們的六識作用生出來的,是一種妄想的存在。所以說是非世界。名利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可以說:「非名利,是名名利。」名利並非真實存在的實體,只不過是我們把它叫做名利罷了。很多人認為存在所謂的名位與利益,他們過於看重它,喜歡對它進行妄想、追逐,久而久之,名利便成了眾人追捧的一種存在。
人生本來就不易,如果把生命都耗費在那些虛有的名利上,到頭來終是一場空,對於生命而言,名利只不過是過眼雲煙。對待名利的豁達和淡然,也是名士普遍的心態。
惠子在梁國做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惠子很恐慌,想阻止莊子,於是派人在國中搜了三天三夜。不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鳳凰,您可聽說過?這鳳凰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禮泉不飲。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鳳凰從它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並拿腐鼠來嚇唬鳳凰。」惠子不解,詢問莊子所講故事的含意。莊子反問道:「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惠子十分羞愧。
莊子對待名利的豁然態度令人敬佩。他不僅不會貪圖別人之名,即便名利自行送上門來,莊子也是淡然處之。
一天,莊子正在濮水垂釣。楚王委派兩位使者前來聘請他,使者說:「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以竹箱珍藏之,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位,此龜是願死後留骨而貴呢,還是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搖尾呢?」兩位大夫道:「自然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哩。」
莊子不慕名利,不戀權勢,為自由而活,可謂是洞悉了人生真諦。
人活在世界上,無論貧窮富貴、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與名利打交道。《清代皇帝秘史》書中,記載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來到江蘇鎮江的金山寺。他看到山腳下大江東去,百舸爭流,不禁興致大發,隨口問一個老和尚:「你在這裡住了幾十年,可知道每天來來往往的船隻有多少?」老和尚回答說:「我只看到兩艘船。一艘為名,一艘為利。」一語道破天機。
《飄》的作者瑪格麗特.米契爾曾說:「直到失去了名譽之後,你才會知道這玩意兒有多累贅,才會知道真正的自由是什麼。」盛名之下,是一顆活得疲憊的心。我們常羨慕名人的風光,卻不知風光的背後,是不為我們所知的苦衷。
名利的獲得會帶給我們其他的損失。想擁有的越多,付出的代價也就會越多。佛家強調清心寡欲、淡泊名利,把名利都看成天空中的浮雲、秋風中的沙子、大江中的水流一樣,當以一顆自然的平常心看待之。自古以來,很多名士不貪圖富貴名利,以一顆澄澈之心和高潔的品質流傳後世。
在唐朝某年間的一個清晨,在潤州西北的芙蓉樓上,來了兩位士人。他們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詩人王昌齡,另一位則是他的朋友辛漸。王昌齡說:「辛兄,這次一別,不知何日再能見面啊。」原來,辛漸要從這裡渡江北上,取道揚州到洛陽去,王昌齡是來和他告別的。
辛漸說:「昌齡兄情深義長,叫我如何報答呢!這回我們交談得暢快,也使我明白了這些年來你受到的委屈和折磨,希望你放開胸懷,好好保重自己!」
王昌齡曾因不拘小節,受到當時某些人的批評指責,甚至遭到無中生有的誹謗。為此,幾年前他就被貶官,終是屈居在下級官吏的行列中,不過對此王昌齡淡然處之。此刻,他感到惆悵的倒是辛漸走後,自己又少了一個知己。辛漸知道,王昌齡在洛陽有不少親友,他們也一定也聽到了外界不利於王昌齡的非議。他便關心地問:「昌齡兄,我此番去洛陽,你可有什麼話要我帶給那邊的親友嗎?」
王昌齡聽後神情安然,朗聲吟誦起題為《芙蓉樓送辛漸》的詩: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辛漸連連贊道:「好詩!好詩!﹃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詩,足可告慰你在洛陽的親友了。」
王昌齡追求自身的高潔,不為世間的名利所累,始終以一顆淡泊的心來看待世事,這是一種超脫的做人和處事的哲學。只要自己內心純潔,抱著淡泊的胸懷,把名利當做浮雲一般,就干擾不了自己的心志。一個人要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在他的精神中,就不能缺少那種視功名利祿如浮雲的氣魄。
人一生都要往來於名利之中,如果你偏要追逐那些虛妄的名利,你就只能得到關於名利的一切,如擔憂、紛擾、喧囂、傾軋等;如果以一種淡定從容的態度來對待名利,把名利看做過眼雲煙,你也就得到了淡看名利的快樂、豁達,得到了人生的真諦。
放下名利,得自在和解脫
藏經閣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
名利即使再誘人,可當它成為一種負擔時,也就變成了人生的障礙和累贅。快意的人生不需要太多名利裝飾,有一顆寧靜淡泊的心足已。
人生的煩惱多種多樣,但大體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欲望,二是外在的名利,它們誘惑著人們,也煩擾著人們。
如何面對名利,星雲大師的觀點是,「從『不要』當中去擁有更寬廣的精神境界」。這與莊子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寫道:「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即來去隨緣,而不是執著地求取,貪念不斷。
一個富翁背著許多金銀財寶,到遠處去尋找快樂。他走過千山萬水,卻始終未能尋找到一天的快樂,富翁沮喪地坐在山道旁休息,一農夫背著一大捆柴草從山上走下來,富翁說:「我是個令人羨慕的富翁,可為何我沒有快樂呢?」
農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著汗水:「快樂很簡單,放下就是快樂!」富翁頓時開悟:自己背著那麼重的珠寶,老怕別人搶,怕被別人暗算,整天憂心忡忡,快樂從何而來?於是,富翁將珠寶換成錢幣,用來接濟窮人,專做善事,慈悲為懷。善行滋潤了他的心靈,他也得到了快樂。
放下就是快樂,若學會「物來而應,過去不留」,適當放下,這不僅是一種灑脫,更是參透萬物後的一種平和。只有放下那些過於沉重的名利,才能得到心靈的放鬆。當某件東西帶給你的,只有無盡的煩惱和憂愁,各種各樣的負擔,如山一般壓在你的心上,使你不能自由呼吸,那麼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捨棄它。
老街上有一位賣鐵鍋、斧頭的老人。他的經營方式非常特別:不吆喝,不還價,晚上也不收攤。無論你什麼時候從老街經過,都會看到他在竹椅上躺著,手裡是一個收音機,身旁是一把紫砂壺。
他的生意不好不壞,每天的收入正好夠他喝茶和吃飯。他年歲已高,不再貪戀錢財,因此非常滿足。
一天,一個文物商從老街經過,偶然看到老鐵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壺。因為那把壺古樸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製壺名家戴振公的風格。他走過去,端起那把壺仔細地打量著。
壺嘴內有一記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驚喜不已。因為戴振公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據說他的作品現在僅存三件,一件在美國紐約州立博物館裡,一件在台灣某博物院裡,還有一件在泰國某位華僑手裡。商人端著那個壺,想以十萬元的價格買下它。當他說出這個數字時,老鐵匠先是一驚,後又拒絕了,因為這把壺是他爺爺留下的,他們祖孫三代打鐵時,都用這把壺喝水。
壺雖沒賣,但商人走後,老鐵匠第一次失眠了。這把壺他用了近六十年,一直以為是把普普通通的壺,可現在竟有人要以十萬元的價錢買下它,他一時轉不過神來。
過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常閉著眼睛把壺放在小桌上,現在他總要坐起來再看一眼,這讓他非常不舒服。特別讓他不能容忍的是,當人們知道他有一把古董茶壺後,都蜂擁而至,有的問還有沒有其他寶貝,有的開始向他借錢,甚至有人晚上來推他的門,他的生活被徹底打亂了。
當那位商人帶著二十萬元現金,第二次登門的時候,老鐵匠再也坐不住了。他招來附近店舖中的人和左鄰右捨,拿起一把斧頭,當眾把那把紫砂壺砸了個粉碎。
後來,老鐵匠一直賣鐵鍋、斧頭,據說他活過了百歲。
老鐵匠打破了名利錢財對內心的束縛,重新獲得了生活和心靈的寧靜。所以後來他得以繼續自在地生活,獲得長壽。
對待名利得失,有的人執著不放,有的人則泰然處之。執著不放者,為名利得失所困擾,終日不得解脫;泰然處之者,心境豁達,放鬆自如。
如果我們跳出個人名利的泥沼,就會覺得自身的渺小,那些功名利祿在這時,也便如過眼雲煙般不那麼重要了,這時的心境也會豁然開朗起來。那些豁達開朗的人,自然不會為名利所困擾。如果我們陷於名利的囹圄,則會對身邊平凡的快樂視而不見,漫不經心,以致讓它從自己的身邊悄悄溜走,而對那遙不可及的快樂卻夢寐以求,其結果必定是平添煩惱而無所獲。所以,對待那些不實際的名利欲望,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心的超脫和寧靜。
人生在世,要想不被名利打敗,不為名利所害,就要勇於超脫,懂得放下。星雲大師說:「放下才能自在,才能解脫。」對於一般人來說,放下就意味著克服現實中的一些障礙,求得身心的均衡。如果學會放下,就能把現實中的「芥蒂」與「人生價值」,放在歷史的天平上稱量,就能把靈魂升至現實的上方,得到內心的寧靜。而內心的寧靜可以沉澱出生活中許多的浮躁,過濾出淺薄粗率等人性的雜質,還可以避免許多魯莽、無聊、荒謬的事情發生。
讓我們拋開名利,安之若素,溫和從容地面對人生。
控制貪婪,別讓自己迷失在財富裡
藏經閣
底事分明在己躬,不須向外問窮通。但能觸處回光照,莫被塵勞困主公。
--憨山德清
有的人把財富看得比性命還重要,總想得到更多,這時往往會偷雞不成蝕把米,甚至到最後可能人財兩空。財富並不能讓你得到一切,可貪婪可能讓你失去一切。
一個集市上有一個傻乞丐,他經常成為人們取笑的對象,因為如果你把一元和一毛錢,分別放到他兩個手掌上,他一定會挑面值小的拿。每次乞丐都拿那面值小的,於是人們就經常用這個方法逗他尋開心。後來,一個好心人偷偷問那個乞丐:「難道你真的分辨不出哪個面值大嗎?」乞丐微笑著說:「如果我拿了那張面值大的,你想下次還會有人和我做這種遊戲嗎?」是的,到底是無數個一毛錢多,還是一個一元多呢?看來乞丐並不是真傻。
現實生活中,常常有一些自認為聰明的人,他們覺得不拿白不拿、盡可能拿最多,誰要是選擇了小面額的鈔票,誰就是傻瓜。於是社會上就充斥了這樣一種現象,人際關係一次用完,做生意一次賺足,然後就再也沒有來往。理由很簡單,就是他們選擇了拿那張大面值的鈔票,於是把關係一次用盡,自然也就沒有了下一次。正是這種目光短淺的貪婪,才使得他們看不到長遠的利益。我們可以追求財富,但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貪婪。有時捨棄並不意味著失去,相反,正是因為捨棄,我們才有可能在下一次得到更豐厚的回報。
過分追求財富,想獲得的越多,自己的負擔就會越大,風險也會越大,最終很可能什麼也得不到。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了,於是有些人開始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雖然適當地追求物質享受並沒有錯,但如果面對種種誘惑,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想得到,最終的結果可能是不但無法享受,反而會迷失自己,使自己為這種貪婪所累。
卡羅是工薪族,收入有限,但打算買輛新車,便讓朋友約翰陪他去車市選購。出門的時候,卡羅給自己設了一道底線:包括上牌、買汽車,不能超出六萬元。他之前看中了一款,於是帶約翰直奔4S店。業務小姐熟練地介紹他看中的那款車的性能、特點和價格。這是一款性價比不錯的車,完全符合卡羅的要求。
正當卡羅準備去簽合約時,業務小姐突然說了一句:「其實,這輛車是前兩年的老款了,最近公司推出了新款,外觀更漂亮,設計更合理,價錢也就多幾千塊錢,建議您看一看。」聽完業務小姐的話,卡羅有些心動了。
新款的外觀確實漂亮多了,卡羅顯然想放棄買老款,準備下單購買。這時,業務小姐轉而又向卡羅推薦別的系列,她說:「其實,這一系列的車安全性稍弱一些,你不如考慮一下××系列的車,價格比您選中的這輛車只高出八千元。」
最後,當約翰坐上卡羅的新車時,卡羅自我解嘲道:「沒想到,我就這麼一點點地掉進了業務小姐設置的圈套。原本只打算花六萬元買車,開回家的卻是十二萬元的。我房屋貸款剛剛還清,現在又得貸款買車了。」
卡羅的事讓約翰想起一則關於託盤的寓言:
有一位先生,當他搬花瓶去曬太陽時,不小心打掉了託盤。他去市場買新的,小姐給他推薦一個純金的託盤,他沒什麼異議,就買了。誰知,小姐乘機引導,既然託盤是純金的,放花的茶几就應該是紅木的;既然放花的茶几都是紅木的,那麼其他家具,如床、梳粧檯和餐桌等,都應該配套成紅木。換到最後,這位先生把房子和太太全換了。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沒吃飽,人只有一個煩惱;吃飽了,人就有無數個煩惱。最初,人的欲望應該是合乎實際的,可是卻經不住外界的誘惑、旁人的勸說以及周圍的襯托,最後會一點點地沉迷進去。人的欲望一旦膨脹起來,後果會不堪涉想,對於財富的追求,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就像打氣筒裡的氣,它把那個名叫財富欲望的胎一點點撐大了,讓人看著感覺飽脹。於是,人們的無數個煩惱也就隨之產生了。
俗話說:「針大的洞,斗大的風。」這句話用來形容欲望,再恰當不過了。欲望是暗藏於內心的一粒酵母,在灌滿忌妒、虛榮和貪婪等的醬缸裡發酵變化,一點點變大,大如斗,大如牛,大到人神齊懼。星雲大師說:「如果永遠和人比較、和人計較的話,就永遠無法感到滿足,那麼又怎麼能夠得到幸福呢?所以,只有擁有智慧,才能看透財富的真相。」因此我們應該適時地克制自己的欲望,在追逐財富的同時冷靜思考,根據自身情況量體裁衣,切記不可過度貪婪,不可沉迷於財富,不然會讓自己迷失在財富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