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湖光山影

瑞士多山,湖泊也不少。湖光山色,清波帆影;遊客衝著這般秀麗風景,打從世界各地而來。高山上的湖泊又隨地勢、岩礦和冰河等因素而有不同的風貌。它們通常不很大,有些還得費點功夫才能走到。那兒,湖清水冷,少了渡船來往穿梭、遊客戲水喧鬧,湖泊藏臥山林中,更有塵俗不沾的澄澈幽美。

到茵佳汀,一定不會錯過汐芷湖、思瓦帕娜湖、香翡湖和聖莫里茨湖。茵河流入又穿出,將幾個湖像寶石一般串連起來,鑲綴山谷中,讓人一到此地,先就眼睛一亮。來來回回,我不知經過湖邊多少次了,卻總也看不厭。尤其是夏季,每當汐芷湖一入視野,我的心就像頓時浸潤在柔柔碧藍的水波中一樣,寧靜舒暢。湖的顏色隨天光時令而變化萬千。有一次黃昏時經過,橙紅的天空把一汪湖水映照得瑰麗奇美;波濤起伏,竟有股悲壯的氣勢。

若登上莫他是慕靄山頂往下眺望,幾個湖連同較近的石打翠湖盡收眼底。從這個角度看下去,它們一個挨一個的,成了四片水光,閃爍在茂密森林裡。畫家塞崗提尼曾從山頂取景,畫下了巨幅的牧歸圖:大片昏黃漸暗的天空下,山峰湖泊被壓得低低的,遠遠推到地平線盡頭。這樣的背景前,小徑上牽趕牛群回家的牧人夫婦垂著頭,顯得疲累沉靜。如果看過這幅油畫再登上慕靄山頂一望,難免不驚呼:「啊!原來在此!」

碧昂可湖位在伯寧納山道的頂點,鐵路和公路都經過,遊客坐在車裡就能一覽湖水的美麗與奇特――雖然大多數的火車乘客都不禁起身欣賞或探頭窗外拍照。碧昂可是義大利語,意謂白色。這個由冰河融雪所形成的湖,確實是乳白略帶青綠。

所以如此,乃因冰河在融化過程中分解了岩礦,被融解的礦物質使湖水呈現獨特的乳白色。事實上,冰河痕跡在鐵公路對岸的山壁上仍清晰可見。距離碧昂可湖不遠處也有一個小湖,湖水卻是藍色的,可見它們各有「來頭」。兩湖一大一小,一白一藍,一沉一清,對照下非常有趣。天氣晴朗時,碧昂可湖無波無影,像塊不透明的古玉,時間在此也凝結了似的。茵佳汀的雪山峽谷造就並蓄養了無數的清泉湖泊。除了前面所提及的以外,更多小小的湖塘隱於僻遠的山坳或茂密的森林裡,需要一番跋涉,才能窺得其貌。湖泊,因而常成為我們出門的誘因,吸引我們登高行遠。我常想,要是沒有那些散落山間的美麗水澤,我大概不會走那麼些山路而甘之若飴吧!

往往走得筋疲力竭、氣喘吁吁時,一想到前方有一汪清澈的湖水,我就又有了動力,重新打起了精神。有什麼地方,比幽美寧靜、芳草萋萋的水邊,更能讓走累的登山者獲得身與心的歇息與撫慰的呢?

有一回,我們去看幾個小湖。高高低低走了兩、三個鐘頭後,我們進入一個林中。地上大大小小的岩石或是滿覆青苔、或是被老樹的根幹盤結。我低著頭,小心翼翼在石塊間落下腳步,深怕一不注意,失腳絆倒,因為我的雙腿已走得疲憊遲鈍了。眼睛雖看著地面,耳朵和鼻子卻沒閒著。我一方面深深吸入松林的芳香空氣,一方面留意到隱約傳來的汨汨水聲。HK腳步大,速度快,遙遙走在前頭。當我爬上一個小坡時,抬頭一看,HK立在小徑旁等著我。他側過身,示意讓我先行。山澗流水聲更清脆響亮了,目的地應該不遠了吧?又走了數公尺,小徑一拐。接著我聽到輕輕的驚歎聲,從自己的胸腔深處呼出來。在我眼前,一潭湖水靜靜地掩映枝葉間。我回頭,HK已站在我背後。我在他的眼眸裡看到自己臉上的微笑。原來他刻意讓我先行,為了讓我先看到湖水,先發出喜悅的讚歎啊!

我去過的湖泊也算不少了,有的令我驚艷,有的讓我如遇故人般溫馨與感動,它們沒有不讓我喜愛的。在我有幸能造訪的山林湖泊中,有那麼幾個真如夢幻般的美麗。唉!叫我如何形容這些湖水的顏色呢?許多人想必也發出過同樣的感歎吧!一則山上的童話,就以此為題,述說了寶藍色湖水的祕密。故事的地點靠近伯寧納山道附近、一個叫康圃的小山谷(Val di Campo)。很久以前,谷裡住著一戶農家,父母帶著五個孩子,最小的是一個女孩,叫彌蕾娜。她特別喜愛花草和動物,父母就要她照顧家裡的貓狗,以及每天去山裡放羊。有一天,為了找走失的一隻羊,她進入樹林中――樹林環抱著小湖邵瑟鷗(Saoseo)。她找到了羊,卻也意外發現了奇異的花朵。她從未見過這樣的花,形態如百合,顏色卻是土耳其石般的藍,還閃閃發光。小女孩第二天又去到林裡,以確定自己不是做夢。她著迷似的望著那些花,給它們取名叫「藍光」。幾天後,她忍不著對哥哥姐姐們談起這事,卻始終不透露地點;她愈是這樣,哥哥姐姐們的好奇心愈強,最後他們決定偷偷跟蹤她。當晚,哥哥姐姐們對她說:「妳以為那些花只是妳一個人的嗎?我們都已經看到了,它們真漂亮啊!不過妳放心,我們不會告訴別人的――沒那麼笨!我們要把花朵摘了拿去賣,一定可以賺很多錢。反正明年還會再開花……」彌蕾娜大叫了聲:「不要!」然後衝進自己的房間,倒在床上哭泣。她想像那樣的後果:一但人們看到那些花,一定會千方百計找到它們,摘折它們,甚至連根拔起,而她卻無力阻擋。第二天一早她奔到林裡,看著「藍光」掉眼淚。突然,她發覺怎麼花兒一朵接一朵彎折了。驚駭中,她看到一個如玻璃般透明的小矮人正在摘花。小矮人對她說:「不要怕!」原來他是山谷的精靈,要保護這些花免於人們的蹂躪。他把花朵放在彌蕾娜的圍裙裡,並帶她走到湖面把花撒到湖水裡。花朵漸漸溶化不見了,卻把原本透明的湖水染成發亮的寶藍色。小矮人最後對女孩說:「我觀察妳很久了。妳對花草和動物一直很愛護,所以我想送妳一樣禮物。但我忘了人們的貪婪,結果這些花不但沒帶給妳快樂,反而讓妳憂心。現在湖水變成了藍色,乃是紀念這段際遇,也是我對妳的一點心意。」說完這話,小矮人就消失不見了。(註1)

註1:這則童話故事的標題叫:「藍色的花」。資料來源:“Puschlaver Märchen“, Sina

Semadeni- Bezzola, Werner Classen Verlag Zürich und Stuttgart, 1974.這個故事其實更像一則寓言,直到今日仍然――或更是――鮮明而真實。

湖泊如邵瑟鷗者,可不是大自然贈與我們的珍貴禮物嗎?

要欣賞高山湖泊奇幻美麗的顏色,必須有心或有緣,一步步向深山裡走去。

愈往高處走,愈見奇峰崢岩。這兒的小湖沒有林木依伴,往往赤裸裸橫臥礫石上,反倒有一股粗獷蒼茫的美。它像一隻深沉的眼珠,古老的大地透過它默默地望著穹蒼。地老天荒,孤高冷僻。這樣的湖泊似乎積聚了千年的魔力,吸引我走近;走近一個既透明又深墜,既吸納又映射的時空。我想,這是為什麼在西方文學藝術的象徵意義裡,湖澤或鏡子常用以暗喻通往「另一世界」的入口門穴吧。另一世界究竟是什麼?這問題其實撲朔晦昧。「此地」與「彼端」、生與死、真實與虛幻,往往只繫於瞬間。如果有邊界的話,大概也只是一層輕薄微細的光影吧!

不知怎的,每次經歷這樣的水澤,下山回程時總變得特別沉默,好像從久遠的旅程歸來。

你也許要問,那麼冬季呢?

茵佳汀的冬季特別寒冷,入夜後的氣溫常下降到零下二、三十度,沒有湖泊不結冰封凍的。夏季裡的水草野花,小徑岩石,山澗水澤,這時全都覆蓋在白茫茫的冰雪下,大自然在寂靜中休養生息。

每年在結冰的聖莫里茨湖上舉行的馬球賽,是茵佳汀冬季裡的一大盛事。我尚未見識過,只遠遠見到湖上搭起的帳棚。聽說,與會者不乏紳士名媛;棚內香檳美酒,貂皮貴裘,熱鬧又奢華。

我們避開聖莫里茨湖,去結冰的汐芷湖散步。天氣晴朗時,冰雪反射陽光,亮晃晃地刺眼,我得戴上墨鏡再塗上防曬油才行――許多人是在冬季曬黑的。

結冰的湖泊是片白茫茫的荒野。原本波濤蕩漾的湖水,現成為腳下硬繃繃的大地;少了層次起伏,顯得空曠單調。白雪,似乎膨脹延展了空間。但真是這樣嗎?平時只能遠望而無法親近的小島,現在卻明明可以放步登臨呢!說它遠,其實倒變近了呀!我不禁疑惑起來:「我們真能走到對岸去嗎?那兒真是我們夏天野餐的湖畔呀?」這實在是奇特有趣的經驗。二〇〇四年歲末,汐芷湖看起來不太一樣。它不是白雪地,而像一塊深綠色的墨石。鄰居塔勒太太說那叫「黑波」,難得一見。我們不願錯過,興沖沖前往。冷風從冰山上直撲而來,刮得臉上微微刺痛。湖面上已有幾個人散步,冰應該結得夠厚吧!我下到湖面後前蹉後仰了幾回,真是滑溜。我本能地放低身子,張開手臂,像隻企鵝踱步。其實我根本不想向前走,只想蹲下來看個究竟。湖面看起來像塊巨大而晶瑩的綠玻璃,下面龜裂成美麗多變的圖案。湖底不時發出「嘎嘎」巨響,應該是冰層相互撞擊所致。我們就這樣好笑又好玩的、半走半溜到了對岸。

到了依所拉岸邊,又見奇景。這裡必曾氣溫陡降,致使波浪急速凝固,形成起伏有致的雕塑,陳列在湖邊。大自然不僅展現其催枯化朽的力量,也表露了它隨意和戲謔的個性。

不過,湖之所以為湖,主要乃在於它的一汪水。凍結的湖再新奇,也無異於冰原。乾涸的湖無法滋養生命,更談不上明媚清幽。一潭波光粼粼的湖水是天地間多美好的禮物啊!中國人說「山水」,真是深刻的哲理與美學。山與水不僅陽陰互補,相生相融,也是構成美好風景的兩個要素。有山無水,少了柔媚婉約。沒有山的水無法跌盪跳躍,潺潺起落。即使平靜的小湖,只要有高山環抱投影,立即氣勢不凡。

山夠深林夠茂,湖泊泉澗必定澄淨幽美。水美,一個地方自然靈動有情。登高山,其實也隱隱期待水源吧。

或許,每個人內心裡都在尋找一個湖?一個可供休憩,滋潤心靈,映照胸懷,激盪靈感,沉思暝想的湖。湖泊,哪裡又只是一汪水而已!

世界上美麗的湖泊何其多!或許我跟山區的幾個小湖比較有緣罷了。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