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Chapter 1 認識「七感」:玩遊戲,刺激感官發展

天生愛遊戲的孩子,用與生俱來的七個感官──觸覺、本體覺、前庭覺、聽覺、視覺、味覺、嗅覺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每一個感官都獨一無二,各有使命,在孩子的成長與學習過程中扮演著極度重要的角色。七個感官需要互相溝通得當,統整之後,才能得到正確的訊息做出恰當的反應。如果一個感官出了問題,便會大亂,對生活帶來許多不便,更直接影響孩子建立七大能力──創造力、專注力、數學力、社交力、語言力、情商力和運動力的機會。父母們應在孩子○~六歲成長的黃金時期,仔細觀察孩子,各個感官是否有失調的狀況,進而透過遊戲達到不同的感官刺激,讓孩子更有機會提升成長所需的各項能力。


觸覺──探索世界最重要的媒介
觸覺是最重要、最基本且影響力最強大的感官系統。孩子無時無刻不用身體各部位來感受這個世界。我們透過觸覺來建立親密關係,認識人事物;透過輕觸、壓力、溫度、疼痛、振動、搔癢等感覺,懂得如何避開或是抵抗危險;小手的觸碰,能促使孩子認識形狀、材質、大小;良好的觸覺刺激,更有助於孩子增加情緒穩定度。簡而言之,一旦觸覺失調會帶來生活上的諸多不便。

◎觸覺失調的狀況
觸覺失調的孩子有兩個極端:觸覺遲鈍或過弱的孩子,會極度尋求觸覺感;觸覺敏感或防禦的孩子,則會盡量去避免任何觸碰的機會。

●觸覺遲鈍/過弱的孩子
.喜歡觸碰身邊的所有物品。
.睡覺喜歡咬被角、抱玩具。
.愛讓人抱,非常黏人。
.喜歡咬手指;流血了沒感覺。
.喜愛強力撞擊的感覺。
.感覺不到臉上有髒東西。
.用力咬嘴唇,或有自虐行為。

●觸覺敏感/防禦的孩子
.避免與人親近或有身體接觸。
.不愛弄髒手腳。
.不喜歡讓人太靠近。
.對某些布料感到極度敏感。
.吃東西口味特殊,對食材容易敏感。
.到人多的地方容易焦慮。
.換尿片,或清潔鼻子、耳朵時會情緒不穩定。
.抗拒洗臉、刷牙,不愛洗澡。
.不願意用手觸碰軟、濕或黏的東西。

◎刺激觸覺的遊戲
✤全身按摩:給予嬰兒全身性的撫觸。
✤水沙遊戲:玩水、玩沙,給孩子豐富的觸覺刺激。
✤米粒遊戲:給孩子特別的觸感體驗。
✤捏土遊戲:無論是黏土或陶土,都能有強烈觸感輸入。
✤蘇打粉遊戲:不但觸感特別,還能衍生出科學實驗遊戲。
✤麵粉類遊戲:玩粉、玩麵糊、玩麵團,有著不同層次的觸覺感。
✤剃鬍膏遊戲:軟軟、滑滑、綿綿的感覺,觸感實在特別。
✤刷身體遊戲:硬刷、軟刷,輕輕刷刷刷,讓身體更認識觸感。
✤玉米粉遊戲:玉米粉的獨特性質,同是液體和固體,非常奇特。

Chapter 3 遊戲中,培養孩子的七大能力
從孩子呱呱墜地,父母就開始隨時隨地呵護著,透過日日夜夜的細心照料,孩子漸漸成長──從能坐、能爬、能站,到能走、能跑、能跳,一點一點在各方面累積能力,孩子也慢慢學習自立自主。在這段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須具備許多不同的能力,才能在生活中得心應手。
現在,讓我們一起認識孩子一生所需的七大能力:創造力、專注力、語言力、數學力、社交力、情商力和運動力,了解各項能力發展的重要性及不足的原因,協助孩子成長得更好!

玩出專注力
「專注力」是許多父母非常注重的。我們常聽到,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玩一下就不玩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可以靜靜地坐在書桌前做功課,我的孩子卻拖拖拉拉無法專心?為什麼孩子總是無法專心聽老師上課?你家裡的孩子是否有這些行為呢?該如何改善孩子的專注力呢?以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在談到「專注力」之前,我們先聊聊「注意力」;這兩者常被混為一談,但其實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
「注意力」(Attention),分為四大特質:(一)注意的穩定性: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能將注意力集中於某一特定的活動;(二)注意的廣度:在同一時間內能清楚地察覺周遭物件的形狀及數量;(三)注意的分配:是否能夠一心二用,把注意力同時分配在不同的活動上;(四)注意力的轉移:孩子能否快速地將注意力從一個活動轉移到另一個活動,迅速地處理活動信息又抱持清晰思路。
至於我們常說到的孩子的「專注力」(Concentration), 其實在說的是「注意的穩定性」。平常孩子上課是否專心;有沒有持續性地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事物上;老師講課時,能否專注在老師身上,認真吸收內容,還能穩定地保持一定的專注度;或是孩子在玩遊戲時,能否認真地思考遊戲流程,深入參與,專注地玩出不同的層次,並持續一段時間。

◎專注力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專注力是學習新事物非常重要的根本。如果在學習中能專注、能持續學習,並將吸收到的資訊統整後進入大腦,就能成為記憶。如果孩子任何時候都無法專注的話,學習的質量也就大打折扣。
我在幼兒園任教期間,遇過不少專注力不足的孩子,他們都各有不同的原因。有些是先天性的失調:例如:自閉症或過動症;有些則是後天的影響,例如:長期給孩子過多時間玩電動,而導致專注力不足。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專注力不足,我們都可以試圖協助孩子改善,讓孩子透過不同的遊戲或練習來提升專注力。
要提升孩子的專注力,終究得對症下藥,理解孩子無法專注的原因。畢竟一個人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不僅是注意力集中就夠了,還有生理、環境及教育等因素。
孩子的生理因素包括:睡眠是否足夠,飲食是否均衡,活動能否引起興趣,進而產生動機去做。再者,孩子本身意志力堅不堅強,以及孩子能否展現自制力,也都有關聯。另外,要考量進去的,還包含孩子的記憶力、過往的知識累積和經驗,由此種種來決定是否能夠專注。
除了生理因素之外,環境和教育因素也很重要。孩子身處的環境是安靜或吵雜;是在一個有助於他專注的地方,還是容易令他分心的環境。再談到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太早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孩子已經長期使用電子保姆等。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提升專注力,就該從三大因素去理解並著手改善。比方說:給予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無噪音,桌面乾淨,文具簡單,減少讓他分心的機會;提供孩子適齡且能引發興趣的遊戲──太簡單,孩子覺得乏味,太難,孩子不願意繼續;飲食方面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甜食,需要有充足睡眠,才能身心健康、精神飽滿地學習。
當然,身為父母的我們往往不了解,孩子缺乏專注力,其實和我們的教育也有很大的關係──孩子盯著電視螢幕看,長時間接觸快速的畫面,看似在專注,其實正在剝奪孩子大腦的發展機會,不但讓視力下降,也讓孩子無法思考,大大降低學習能力。此外,長期接觸電子產品,也讓孩子缺乏體能運動,增加肥胖機率。因此,父母們千萬別為了方便,把孩子交給電子保姆,以免影響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改善專注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父母或老師們需要多一點耐心,經過長時間的練習,並運用不同類型的遊戲,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提升專注力,同時也提升學習能力。

◎孩子專注力不足的原因
●生理:睡眠不足,攝取過多高糖食物,或飲食不當,飢餓或過飽,抑或過於乏味無法引起興趣的活動,皆會影響專注力。
●環境:環境過度吵雜,身邊過多導致分心的玩具,環境顏色太過繽紛,文具太多功能。
●教育:直昇機父母給予過多干預,讓孩子看太多電視和玩電動,長時間由電子保姆陪伴,快速轉動的螢幕畫面,過度刺激孩子腦部,影響孩子接收訊息的能力。
Chapter 1 認識「七感」:玩遊戲,刺激感官發展

天生愛遊戲的孩子,用與生俱來的七個感官──觸覺、本體覺、前庭覺、聽覺、視覺、味覺、嗅覺來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每一個感官都獨一無二,各有使命,在孩子的成長與學習過程中扮演著極度重要的角色。七個感官需要互相溝通得當,統整之後,才能得到正確的訊息做出恰當的反應。如果一個感官出了問題,便會大亂,對生活帶來許多不便,更直接影響孩子建立七大能力──創造力、專注力、數學力、社交力、語言力、情商力和運動力的機會。父母們應在孩子○~六歲成長的黃金時期,仔細觀察孩子,各個感官是否有失調的狀況,進而透過遊戲達到不同的感官刺激,讓孩子更有機會提升成長所需的各項能力。


觸覺──探索世界最重要的媒介
觸覺是最重要、最基本且影響力最強大的感官系統。孩子無時無刻不用身體各部位來感受這個世界。我們透過觸覺來建立親密關係,認識人事物;透過輕觸、壓力、溫度、疼痛、振動、搔癢等感覺,懂得如何避開或是抵抗危險;小手的觸碰,能促使孩子認識形狀、材質、大小;良好的觸覺刺激,更有助於孩子增加情緒穩定度。簡而言之,一旦觸覺失調會帶來生活上的諸多不便。

◎觸覺失調的狀況
觸覺失調的孩子有兩個極端:觸覺遲鈍或過弱的孩子,會極度尋求觸覺感;觸覺敏感或防禦的孩子,則會盡量去避免任何觸碰的機會。

●觸覺遲鈍/過弱的孩子
.喜歡觸碰身邊的所有物品。
.睡覺喜歡咬被角、抱玩具。
.愛讓人抱,非常黏人。
.喜歡咬手指;流血了沒感覺。
.喜愛強力撞擊的感覺。
.感覺不到臉上有髒東西。
.用力咬嘴唇,或有自虐行為。

●觸覺敏感/防禦的孩子
.避免與人親近或有身體接觸。
.不愛弄髒手腳。
.不喜歡讓人太靠近。
.對某些布料感到極度敏感。
.吃東西口味特殊,對食材容易敏感。
.到人多的地方容易焦慮。
.換尿片,或清潔鼻子、耳朵時會情緒不穩定。
.抗拒洗臉、刷牙,不愛洗澡。
.不願意用手觸碰軟、濕或黏的東西。

◎刺激觸覺的遊戲
✤全身按摩:給予嬰兒全身性的撫觸。
✤水沙遊戲:玩水、玩沙,給孩子豐富的觸覺刺激。
✤米粒遊戲:給孩子特別的觸感體驗。
✤捏土遊戲:無論是黏土或陶土,都能有強烈觸感輸入。
✤蘇打粉遊戲:不但觸感特別,還能衍生出科學實驗遊戲。
✤麵粉類遊戲:玩粉、玩麵糊、玩麵團,有著不同層次的觸覺感。
✤剃鬍膏遊戲:軟軟、滑滑、綿綿的感覺,觸感實在特別。
✤刷身體遊戲:硬刷、軟刷,輕輕刷刷刷,讓身體更認識觸感。
✤玉米粉遊戲:玉米粉的獨特性質,同是液體和固體,非常奇特。

Chapter 3 遊戲中,培養孩子的七大能力
從孩子呱呱墜地,父母就開始隨時隨地呵護著,透過日日夜夜的細心照料,孩子漸漸成長──從能坐、能爬、能站,到能走、能跑、能跳,一點一點在各方面累積能力,孩子也慢慢學習自立自主。在這段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須具備許多不同的能力,才能在生活中得心應手。
現在,讓我們一起認識孩子一生所需的七大能力:創造力、專注力、語言力、數學力、社交力、情商力和運動力,了解各項能力發展的重要性及不足的原因,協助孩子成長得更好!

玩出專注力
「專注力」是許多父母非常注重的。我們常聽到,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三分鐘熱度,玩一下就不玩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可以靜靜地坐在書桌前做功課,我的孩子卻拖拖拉拉無法專心?為什麼孩子總是無法專心聽老師上課?你家裡的孩子是否有這些行為呢?該如何改善孩子的專注力呢?以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在談到「專注力」之前,我們先聊聊「注意力」;這兩者常被混為一談,但其實兩者之間是有區別的。
「注意力」(Attention),分為四大特質:(一)注意的穩定性: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能將注意力集中於某一特定的活動;(二)注意的廣度:在同一時間內能清楚地察覺周遭物件的形狀及數量;(三)注意的分配:是否能夠一心二用,把注意力同時分配在不同的活動上;(四)注意力的轉移:孩子能否快速地將注意力從一個活動轉移到另一個活動,迅速地處理活動信息又抱持清晰思路。
至於我們常說到的孩子的「專注力」(Concentration), 其實在說的是「注意的穩定性」。平常孩子上課是否專心;有沒有持續性地集中注意力在某一事物上;老師講課時,能否專注在老師身上,認真吸收內容,還能穩定地保持一定的專注度;或是孩子在玩遊戲時,能否認真地思考遊戲流程,深入參與,專注地玩出不同的層次,並持續一段時間。

◎專注力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專注力是學習新事物非常重要的根本。如果在學習中能專注、能持續學習,並將吸收到的資訊統整後進入大腦,就能成為記憶。如果孩子任何時候都無法專注的話,學習的質量也就大打折扣。
我在幼兒園任教期間,遇過不少專注力不足的孩子,他們都各有不同的原因。有些是先天性的失調:例如:自閉症或過動症;有些則是後天的影響,例如:長期給孩子過多時間玩電動,而導致專注力不足。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專注力不足,我們都可以試圖協助孩子改善,讓孩子透過不同的遊戲或練習來提升專注力。
要提升孩子的專注力,終究得對症下藥,理解孩子無法專注的原因。畢竟一個人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不僅是注意力集中就夠了,還有生理、環境及教育等因素。
孩子的生理因素包括:睡眠是否足夠,飲食是否均衡,活動能否引起興趣,進而產生動機去做。再者,孩子本身意志力堅不堅強,以及孩子能否展現自制力,也都有關聯。另外,要考量進去的,還包含孩子的記憶力、過往的知識累積和經驗,由此種種來決定是否能夠專注。
除了生理因素之外,環境和教育因素也很重要。孩子身處的環境是安靜或吵雜;是在一個有助於他專注的地方,還是容易令他分心的環境。再談到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否太早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孩子已經長期使用電子保姆等。
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提升專注力,就該從三大因素去理解並著手改善。比方說:給予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無噪音,桌面乾淨,文具簡單,減少讓他分心的機會;提供孩子適齡且能引發興趣的遊戲──太簡單,孩子覺得乏味,太難,孩子不願意繼續;飲食方面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甜食,需要有充足睡眠,才能身心健康、精神飽滿地學習。
當然,身為父母的我們往往不了解,孩子缺乏專注力,其實和我們的教育也有很大的關係──孩子盯著電視螢幕看,長時間接觸快速的畫面,看似在專注,其實正在剝奪孩子大腦的發展機會,不但讓視力下降,也讓孩子無法思考,大大降低學習能力。此外,長期接觸電子產品,也讓孩子缺乏體能運動,增加肥胖機率。因此,父母們千萬別為了方便,把孩子交給電子保姆,以免影響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改善專注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父母或老師們需要多一點耐心,經過長時間的練習,並運用不同類型的遊戲,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提升專注力,同時也提升學習能力。

◎孩子專注力不足的原因
●生理:睡眠不足,攝取過多高糖食物,或飲食不當,飢餓或過飽,抑或過於乏味無法引起興趣的活動,皆會影響專注力。
●環境:環境過度吵雜,身邊過多導致分心的玩具,環境顏色太過繽紛,文具太多功能。
●教育:直昇機父母給予過多干預,讓孩子看太多電視和玩電動,長時間由電子保姆陪伴,快速轉動的螢幕畫面,過度刺激孩子腦部,影響孩子接收訊息的能力。

◎專注力不足,可能會出現的狀況
.上課總是動來動去,愛轉筆,玩橡皮擦,發出聲音,影響其他同學。
.粗心大意,常常犯同樣的錯誤,教過多次仍沒改善。
.不太願意參與全體活動或遊戲。
.無法聽從或理解簡單的指令。
.活蹦亂跳,身體很難平靜下來。
.常常大聲尖叫,發出噪音。
.做事情難以持久,三分鐘熱度。
.經常忘記事情,落東落西。
.情緒起伏大,難以控制。
.重複教過的知識,無法記得。

◎提升專注力的方法
.兩歲以下不給予螢幕時間。
.兩到六歲孩子一天螢幕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給孩子一個無干擾又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做功課時,每十五分鐘,休息片刻,讓大腦放鬆。
.減少含糖類的食物及飲料。
.有足夠的睡眠,才能有足夠的精神學習。
.給予孩子適當的運動,有助提升專注力。
.理解孩子的能力,設計讓孩子感興趣的活動。
.帶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減少複雜性。
.遊戲活動不斷延伸,讓孩子保持興趣。
.給予精準、明確的指令,讓孩子清楚接收。

◎訓練專注力的好玩遊戲
.玩迷宮遊戲。
.畫點點連連看。
.穿洞或穿線遊戲。
.在指定時間內,找出圖片或形狀配對。
.從兩幅圖畫中找出差異處。
.聽指令找圖片。
.豆子排列或分類。
.各類拼圖。
.紡織類遊戲。
.彈彈珠遊戲。
.釣魚遊戲。
.吸管吹氣遊戲。
.撕貼紙、貼貼紙遊戲。
.聽寫訓練。
.用蒼蠅拍拍打字母卡。


●不同年齡階段的專注力時間
年齡 專注時間
2歲 4~6分鐘
4歲 6~12分鐘
6歲 10~16分鐘
8歲 16~24分鐘
10歲 20~30分鐘
12歲 24~36分鐘
14歲 28~42分鐘
16歲 32~48分鐘


Chapter 5 專注力遊戲好好玩

專注力是孩子學習最主要的部分,不管學習什麼,保持專注是學習的第一步。專注力是將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融為一體的能力,如果孩子能仔細觀察、吸收、思考並理解,就能輕鬆學習正確資訊。而透過許多加強專注力的遊戲,也能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提升專注力。


★串串樹葉簾

建議年齡:3~6歲
準備時間:25分鐘
髒兮兮程度:★★★☆☆

孩提時的我,每當看到外婆織毛衣,心裡總想著也擁有像她一般靈巧的雙手。是的,穿線是一項很棒的活動,需要極大的專注力和耐心,不但有助於培養手眼協調和專注力,也可以幫助孩子發展精細運動技能,這些技能對於繪畫、書寫、扣釦子、繫鞋帶、打開飯盒等精細動作至關重要。然而,當今的孩子少有機會接觸針線,要練習精細動作,多半透過玩串珠珠遊戲來代替。
其實,只要提供孩子安全的兒童針線,就能讓孩子練習實實在在的縫紉工作。而為了讓孩子增加興趣,不妨在縫紉遊戲中加點創意,提供孩子不一樣的材料來嘗試看看。
熱愛大自然的我,當然選擇花花草草!只要給孩子各種花草樹葉,孩子很自然地就會為自己串出一條美麗的花圈、花項鍊和花手鐲。

●遊戲材料
不同大小的兒童針線、各種樹葉花草

●遊戲步驟
1.將準備好的花花草草分類放好。
2.讓孩子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針。
3.觀察孩子穿線過程是否需要協助;也可從旁示範如何穿線,並且讓孩子自己試試看。
4.穿好線後,讓孩子自由選擇花草樹葉來串,隨興發揮創意,串出屬於自己風格的花草配飾。

●遊戲價值 
.提升專注力
.發揮創造力
.多接觸大自然元素
.增進手眼協調能力
.加強觸覺輸入
.加強視覺輸入
.加強嗅覺輸入
.訓練手指精細動作
.提高觀察力
.加強問題解決能力

●問孩子的啟發性問題
.我們該怎麼做,才不會讓串好的花葉掉出來?
.想想看,需要多少花朵,才能串成一條項鍊?

●Tracy老師小提醒
.孩子在串花草時,碰到花芯處比較難穿過,大人可適時地給予協助。
.依據孩子的年紀挑選適合的兒童針線;年紀較小的孩子建議使用洞較大的針。
.播放一些大自然的音樂,讓孩子在串花草時,心情平靜舒緩。

●延伸遊戲
.可做花草香包,拿家中不要的布料,幫孩子縫合三邊,完成一個袋狀;接著,讓孩子自行裝入花草,再請孩子將第四邊縫合完成。
.扮家家酒遊戲:將花草研磨搗碎,做成花草醬,塗抹在木頭切片上,做一個花草三明治當早餐。


●七大能力分析圖
創造力 20%
專注力 35%
語言力 5%
數學力 5%
社交力 5%
情商力 10%
運動力 20%

●七感遊戲分布圖
觸覺 20%
本體覺 20%
前庭覺 10%
視覺 20%
聽覺 5%
嗅覺 20%
味覺 5%

◎專注力不足,可能會出現的狀況
.上課總是動來動去,愛轉筆,玩橡皮擦,發出聲音,影響其他同學。
.粗心大意,常常犯同樣的錯誤,教過多次仍沒改善。
.不太願意參與全體活動或遊戲。
.無法聽從或理解簡單的指令。
.活蹦亂跳,身體很難平靜下來。
.常常大聲尖叫,發出噪音。
.做事情難以持久,三分鐘熱度。
.經常忘記事情,落東落西。
.情緒起伏大,難以控制。
.重複教過的知識,無法記得。

◎提升專注力的方法
.兩歲以下不給予螢幕時間。
.兩到六歲孩子一天螢幕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給孩子一個無干擾又安靜的學習環境。
.孩子做功課時,每十五分鐘,休息片刻,讓大腦放鬆。
.減少含糖類的食物及飲料。
.有足夠的睡眠,才能有足夠的精神學習。
.給予孩子適當的運動,有助提升專注力。
.理解孩子的能力,設計讓孩子感興趣的活動。
.帶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減少複雜性。
.遊戲活動不斷延伸,讓孩子保持興趣。
.給予精準、明確的指令,讓孩子清楚接收。

◎訓練專注力的好玩遊戲
.玩迷宮遊戲。
.畫點點連連看。
.穿洞或穿線遊戲。
.在指定時間內,找出圖片或形狀配對。
.從兩幅圖畫中找出差異處。
.聽指令找圖片。
.豆子排列或分類。
.各類拼圖。
.紡織類遊戲。
.彈彈珠遊戲。
.釣魚遊戲。
.吸管吹氣遊戲。
.撕貼紙、貼貼紙遊戲。
.聽寫訓練。
.用蒼蠅拍拍打字母卡。


●不同年齡階段的專注力時間
年齡 專注時間
2歲 4~6分鐘
4歲 6~12分鐘
6歲 10~16分鐘
8歲 16~24分鐘
10歲 20~30分鐘
12歲 24~36分鐘
14歲 28~42分鐘
16歲 32~48分鐘


Chapter 5 專注力遊戲好好玩

專注力是孩子學習最主要的部分,不管學習什麼,保持專注是學習的第一步。專注力是將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融為一體的能力,如果孩子能仔細觀察、吸收、思考並理解,就能輕鬆學習正確資訊。而透過許多加強專注力的遊戲,也能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提升專注力。


★串串樹葉簾

建議年齡:3~6歲
準備時間:25分鐘
髒兮兮程度:★★★☆☆

孩提時的我,每當看到外婆織毛衣,心裡總想著也擁有像她一般靈巧的雙手。是的,穿線是一項很棒的活動,需要極大的專注力和耐心,不但有助於培養手眼協調和專注力,也可以幫助孩子發展精細運動技能,這些技能對於繪畫、書寫、扣釦子、繫鞋帶、打開飯盒等精細動作至關重要。然而,當今的孩子少有機會接觸針線,要練習精細動作,多半透過玩串珠珠遊戲來代替。
其實,只要提供孩子安全的兒童針線,就能讓孩子練習實實在在的縫紉工作。而為了讓孩子增加興趣,不妨在縫紉遊戲中加點創意,提供孩子不一樣的材料來嘗試看看。
熱愛大自然的我,當然選擇花花草草!只要給孩子各種花草樹葉,孩子很自然地就會為自己串出一條美麗的花圈、花項鍊和花手鐲。

●遊戲材料
不同大小的兒童針線、各種樹葉花草

●遊戲步驟
1.將準備好的花花草草分類放好。
2.讓孩子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針。
3.觀察孩子穿線過程是否需要協助;也可從旁示範如何穿線,並且讓孩子自己試試看。
4.穿好線後,讓孩子自由選擇花草樹葉來串,隨興發揮創意,串出屬於自己風格的花草配飾。

●遊戲價值 
.提升專注力
.發揮創造力
.多接觸大自然元素
.增進手眼協調能力
.加強觸覺輸入
.加強視覺輸入
.加強嗅覺輸入
.訓練手指精細動作
.提高觀察力
.加強問題解決能力

●問孩子的啟發性問題
.我們該怎麼做,才不會讓串好的花葉掉出來?
.想想看,需要多少花朵,才能串成一條項鍊?

●Tracy老師小提醒
.孩子在串花草時,碰到花芯處比較難穿過,大人可適時地給予協助。
.依據孩子的年紀挑選適合的兒童針線;年紀較小的孩子建議使用洞較大的針。
.播放一些大自然的音樂,讓孩子在串花草時,心情平靜舒緩。

●延伸遊戲
.可做花草香包,拿家中不要的布料,幫孩子縫合三邊,完成一個袋狀;接著,讓孩子自行裝入花草,再請孩子將第四邊縫合完成。
.扮家家酒遊戲:將花草研磨搗碎,做成花草醬,塗抹在木頭切片上,做一個花草三明治當早餐。


●七大能力分析圖
創造力 20%
專注力 35%
語言力 5%
數學力 5%
社交力 5%
情商力 10%
運動力 20%

●七感遊戲分布圖
觸覺 20%
本體覺 20%
前庭覺 10%
視覺 20%
聽覺 5%
嗅覺 20%
味覺 5%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