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創業目的:這件事很有趣
我經手的網路平臺中獲得重大成功的,還有niconico動畫。
2005年,電腦的規格開始提升,所以使用者越來越容易接觸到容量較大的影片,首先開始變得熱門的影片分享網站就是YouTube。但因為YouTube是國外的網站,過去在日本並沒有這麼受歡迎。
我想做出讓2channel使用者能接受的影片網站,因此做出了niconico動畫。我那時認識了當時是多玩國社長的川上量生,和他討論是不是可以做點有趣的東西,於是我開始擔任企業Niwango(按:原為多玩國旗下子公司,現已合併經營)的董事,並且出席會議,在會議上提出一些點子。
我的強項是不把賺錢當作目的,而是:「如果這樣做,大概會很有趣。」所以我有自信不會輸給以賺錢為目的的人。
在niconico動畫上,使用者可以於影片中寫下評論(稱為「彈幕」),使用者會用這項功能和其他人對話,就像幾個好朋友一起看電視時,你一言我一語的感覺。在創造環境時,注意到「任何人都有話想說」是很重要的,因為不光只是聽專家單方面的發表意見,一般人也會有話想說;在這之後,「niconico直播」誕生了,直播者可以即時看到觀眾的留言,並和觀眾互動。
最初niconico動畫的運作方式是在YouTube的影片中貼上字幕,藉此搭順風車,但因為被YouTube阻擋連線,所以這個方式無法持續。我後來還寫信問YouTube:「要不要一起合作?」不過卻沒收到回信。
後來獲得多玩國的支援,才又得以再繼續。不過之後因伺服器難以負荷大量的流量,導致影片畫面停止,最終只能採用註冊會員制度,這也是不得已之計。
我創設2channel的那個年代,日本的網路相關法令都還尚未完備。當時日本全國各地都掀起了各式各樣的相關訴訟,而且毫無道理的都敗訴了。出現惡質的留言時,明明是寫留言的人犯錯,我卻被認定是「惡意置之不理」。現在日本的法律已經改變了,但當時網站的管理者就是受到這種不講理的待遇。
當法院做出第一件訴訟的判決時,我心想:「要是打輸官司,大概會有很嚴重的事發生。」然而什麼事也沒發生。裁定敗訴十件、二十件、三十件……就算累積到一百件,我的生活還是照舊,什麼也沒改變。
當然如果持有房子、土地或車子之類的資產,會被法院扣押,不過反正我從以前就對那些東西沒什麼興趣。如果放開了守護著的東西,人就能自由。遊民、江戶時代的賣藝人等,不受到權力支配,我或許也成了像他們一樣的人。
小時候的你怎麼寫暑假作業?
前面說了與工作類型相關的內容,而我還推薦另一個方法幫助你了解自己。那就是從寫暑假作業的方式,判斷自己的性格。小時候,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得不面對暑假作業的處境,而你是屬於哪種類型?
A、早早就把作業寫完,或每天一點點很勤奮的做功課。
B、會把時間花在自由研究(可自由決定主題的作業)或畫畫。
C、等到最後一天迫在眉睫,才開始匆匆忙忙寫作業。
讓我們照順序來看。
首先,類型A的人乍看之下是普通人,但其實能有計畫性的規畫事物,是一種很了不起的才能。這種人很適合讀書,我建議這種人往累積知識的方向前進。不過如果是單純的累積知識,很容易讓人有光說不練的感覺,這時只要跟經驗結合,就能成為特有的原創力。只要朝著這方面前進一定沒問題。
類型B的人比起討好老師,更希望把事情做到讓自己心服口服的程度。這類人或許不喜歡交際,但有著能獨自默默完成工作的才能。
最後是類型C,我就是這種類型的人。這種人擁有能應付突發狀況的能力,出現急事時,雖然嘴巴上說著:「慘了!來不及了!」內心深處卻像遇到了大型盛宴一樣享受其中。這種人適合進行風險管理、談判等工作。
請試著回想一下,小時候是如何面對自己的暑假作業?如果你明明是類型A的人,卻在做處理客訴(適合類型C)之類的工作,說不定有一天內心會崩潰。
若長大成人之後想改變自己的性格,需要莫大的精力。還不如下定決心,找出不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並遠離,才是正確的戰略。
追求比賺錢更重要的事,就會賺到錢
我過去認識的經營者當中,大家都想輕鬆賺錢。如果沒有錢的話,就找到一個人並說服他投資;若缺少優秀的工程師,就找到一個優秀的人,並對他提出邀請。如果人事費太高,就把工作外包給國外。這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不過我在和美國的經營者對話時,曾受過不小的衝擊。因為那時對方這樣問我:「我們並不缺錢。為什麼要做這個?做這個的意義在哪裡?」由於對方這樣問,我們變得無法繼續討論下去。
當你和重視賺錢以外事物的人合作時,最終只剩下「合不合」的問題而已,看感覺或價值觀是否能一致,這跟男女結婚是同一個道理。如果生意因此無法談得順利,也不必感到失望。
因此和想合作的對象溝通時,請思考:「這個人在追求的是什麼?」並多次針對這點說服,或許能成交一次生意。如果你這麼做了,對方還在說「因為你沒有實績所以不行」的話,那就只能摸摸鼻子放棄。
有一種虛擬貨幣叫做「Lisk」。我曾和這個虛擬貨幣的創業者談過生意。他創業的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使用,並且變得更便利。他並沒有追求「提升營業額」這件事。
他只想著要如何讓這個虛擬貨幣變得更便利,完全沒有想著要賺錢,這對我來說既新鮮又有趣。
我今後也想多接觸這樣的工作,累積一些新的經驗。
我經手的網路平臺中獲得重大成功的,還有niconico動畫。
2005年,電腦的規格開始提升,所以使用者越來越容易接觸到容量較大的影片,首先開始變得熱門的影片分享網站就是YouTube。但因為YouTube是國外的網站,過去在日本並沒有這麼受歡迎。
我想做出讓2channel使用者能接受的影片網站,因此做出了niconico動畫。我那時認識了當時是多玩國社長的川上量生,和他討論是不是可以做點有趣的東西,於是我開始擔任企業Niwango(按:原為多玩國旗下子公司,現已合併經營)的董事,並且出席會議,在會議上提出一些點子。
我的強項是不把賺錢當作目的,而是:「如果這樣做,大概會很有趣。」所以我有自信不會輸給以賺錢為目的的人。
在niconico動畫上,使用者可以於影片中寫下評論(稱為「彈幕」),使用者會用這項功能和其他人對話,就像幾個好朋友一起看電視時,你一言我一語的感覺。在創造環境時,注意到「任何人都有話想說」是很重要的,因為不光只是聽專家單方面的發表意見,一般人也會有話想說;在這之後,「niconico直播」誕生了,直播者可以即時看到觀眾的留言,並和觀眾互動。
最初niconico動畫的運作方式是在YouTube的影片中貼上字幕,藉此搭順風車,但因為被YouTube阻擋連線,所以這個方式無法持續。我後來還寫信問YouTube:「要不要一起合作?」不過卻沒收到回信。
後來獲得多玩國的支援,才又得以再繼續。不過之後因伺服器難以負荷大量的流量,導致影片畫面停止,最終只能採用註冊會員制度,這也是不得已之計。
我創設2channel的那個年代,日本的網路相關法令都還尚未完備。當時日本全國各地都掀起了各式各樣的相關訴訟,而且毫無道理的都敗訴了。出現惡質的留言時,明明是寫留言的人犯錯,我卻被認定是「惡意置之不理」。現在日本的法律已經改變了,但當時網站的管理者就是受到這種不講理的待遇。
當法院做出第一件訴訟的判決時,我心想:「要是打輸官司,大概會有很嚴重的事發生。」然而什麼事也沒發生。裁定敗訴十件、二十件、三十件……就算累積到一百件,我的生活還是照舊,什麼也沒改變。
當然如果持有房子、土地或車子之類的資產,會被法院扣押,不過反正我從以前就對那些東西沒什麼興趣。如果放開了守護著的東西,人就能自由。遊民、江戶時代的賣藝人等,不受到權力支配,我或許也成了像他們一樣的人。
小時候的你怎麼寫暑假作業?
前面說了與工作類型相關的內容,而我還推薦另一個方法幫助你了解自己。那就是從寫暑假作業的方式,判斷自己的性格。小時候,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得不面對暑假作業的處境,而你是屬於哪種類型?
A、早早就把作業寫完,或每天一點點很勤奮的做功課。
B、會把時間花在自由研究(可自由決定主題的作業)或畫畫。
C、等到最後一天迫在眉睫,才開始匆匆忙忙寫作業。
讓我們照順序來看。
首先,類型A的人乍看之下是普通人,但其實能有計畫性的規畫事物,是一種很了不起的才能。這種人很適合讀書,我建議這種人往累積知識的方向前進。不過如果是單純的累積知識,很容易讓人有光說不練的感覺,這時只要跟經驗結合,就能成為特有的原創力。只要朝著這方面前進一定沒問題。
類型B的人比起討好老師,更希望把事情做到讓自己心服口服的程度。這類人或許不喜歡交際,但有著能獨自默默完成工作的才能。
最後是類型C,我就是這種類型的人。這種人擁有能應付突發狀況的能力,出現急事時,雖然嘴巴上說著:「慘了!來不及了!」內心深處卻像遇到了大型盛宴一樣享受其中。這種人適合進行風險管理、談判等工作。
請試著回想一下,小時候是如何面對自己的暑假作業?如果你明明是類型A的人,卻在做處理客訴(適合類型C)之類的工作,說不定有一天內心會崩潰。
若長大成人之後想改變自己的性格,需要莫大的精力。還不如下定決心,找出不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並遠離,才是正確的戰略。
追求比賺錢更重要的事,就會賺到錢
我過去認識的經營者當中,大家都想輕鬆賺錢。如果沒有錢的話,就找到一個人並說服他投資;若缺少優秀的工程師,就找到一個優秀的人,並對他提出邀請。如果人事費太高,就把工作外包給國外。這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
不過我在和美國的經營者對話時,曾受過不小的衝擊。因為那時對方這樣問我:「我們並不缺錢。為什麼要做這個?做這個的意義在哪裡?」由於對方這樣問,我們變得無法繼續討論下去。
當你和重視賺錢以外事物的人合作時,最終只剩下「合不合」的問題而已,看感覺或價值觀是否能一致,這跟男女結婚是同一個道理。如果生意因此無法談得順利,也不必感到失望。
因此和想合作的對象溝通時,請思考:「這個人在追求的是什麼?」並多次針對這點說服,或許能成交一次生意。如果你這麼做了,對方還在說「因為你沒有實績所以不行」的話,那就只能摸摸鼻子放棄。
有一種虛擬貨幣叫做「Lisk」。我曾和這個虛擬貨幣的創業者談過生意。他創業的目的在於讓更多人使用,並且變得更便利。他並沒有追求「提升營業額」這件事。
他只想著要如何讓這個虛擬貨幣變得更便利,完全沒有想著要賺錢,這對我來說既新鮮又有趣。
我今後也想多接觸這樣的工作,累積一些新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