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利堅的黑暗之花
黑色的土壤
今晚我們在這裡埋掉了不少選票。
——電影《紐約黑幫》
1492年10月12日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重要的一天,當天上午,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的船隊在經過了30多天的漫長航行後,由西半球美洲大陸登陸。這是歐洲人首次登陸美洲大陸,因此也有人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歐洲人登陸美洲大陸之後,按照當時殖民帝國的慣例,在美洲大陸建立了多個殖民地。他們開始從本土印第安人手中奪取土地和資源,並源源不斷地向美洲大陸輸送殖民者。可以說,早期的美洲歷史就是歐洲人在美洲大陸的強盜歷史。
有很大一部分殖民者都是被欺騙而來的,他們認為來到美洲大陸之後,能過著比在本國更好的生活。但是事實告訴他們,他們只是殖民地統治者的臣民而已。
18世紀中葉,英國政府與其在美洲大陸的殖民地之間產生了裂痕,且雙方衝突日益加劇,最終大多數殖民者的腦海中形成了獨立的念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激化了雙方衝突;2年後,美國獨立戰爭開始。
美國建國之後,成為一個完全摒棄了歐洲基礎的新世界,因此在美國出生的第一批人總是對身上還帶著些許歐洲氣息的父輩們不屑一顧。但是美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又急需人力,所以這造成了美國的移民風潮比當初的殖民熱浪更加吸引人。
為了吸引其他地區的人到美國來,美國在宣傳上無所不用其極。到美國的移民者曾經說過:「我來美國是因為我聽說這裡的大街鋪的都是黃金。到達之後,我發現了三件事情:第一,美國的大街不是用黃金鋪成的;第二,大街上其實什麼也沒有鋪;第三,說不定哪天我自己就成了鋪街的材料。」
19世紀,由於美國各大工業城市的形成,美國的政治組織發生了改變和鞏固。美國的三權分立有效地遏制了專制,確保了民主的可行。但是由於這種政治組成,政客們將數目龐大的移民視作單純的選票。而能夠獲得選票就將獲取權力。政客們清楚這種簡單的邏輯,便讓黑幫著手利用各種方式操控選民。也可以說,潛在的美國黑幫就是這樣從美國的政壇中孕育而出的。
最早期的美國黑幫,其實是在美國政客操縱之下誕生的。而這些政客也在縱容黑幫的同時利用黑幫為自身牟利,其中可作為代表的就是在當時控制著紐約的民主黨,而民主黨的總部名為塔馬尼派,因此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國人已然將塔馬尼派視為貪污腐敗的聚集地。由於塔馬尼派的政客,具有將新來移民安排到相對應的各個行政區域的權力,因此紐約便被潛在地劃分成不同的勢力範圍,每個勢力範圍都有自己的所謂「老闆」,這些「城市老闆」的任務,就是讓自己所控制的區域內選民,能夠將選票投給塔馬尼派挑選出來的候選人。而這些服從命令的選民,就可以在該區域內獲得在市政府、警察局、消防局或者其他市政單位工作的機會。
這種由「城市老闆」和下級選民共同組建的體系產生了一個極為複雜的網路,它透過選票將當時社會地位不高的新移民,與最高層次的政治權力勾結在一起。因為塔馬尼派負責安排新移民,所以它可以儘快讓新移民加入美國國籍,並在合適的時候為這些新移民提供些微幫助,或者給其中一部分人提供他們非常需要的工作機會。
而除了這些,塔馬尼派還能夠為那些格外聽話的新移民提供庇護和娛樂。可以說,塔馬尼派的政客出手十分闊綽,他們經常召開各種宴會。在塔馬尼派如此混亂卻又成體系的操控下,美國最早期的黑幫,開始向成熟的犯罪組織過渡。
其實早在塔馬尼派控制美國部分地區政權之前,美國本土就已經有黑幫存在了,只不過當時的黑幫幾乎是一盤散沙。
#021◆由於坦慕尼廳把控著紐約的移民,因此坦慕尼廳的政府官員在暗中用利益誘使選民投票,造成了美國早期的腐敗。圖為美國民主黨早期的辦公場所坦慕尼廳#
1845年到1855年間,由於愛爾蘭本地大量種植的馬鈴薯普遍患上了枯萎病,導致為期10年的愛爾蘭「馬鈴薯大饑荒」,所以很多愛爾蘭人在這個時期來到了美國,這些移民希望能在新的國度過上好的生活。他們就這樣住進了紐約曼哈頓下城被稱為「五點」的區域。該地區的生活條件非常惡劣,如今我們無法想像當時他們生活的環境是多麼惡劣。這些人終日生活在恐懼中,受人欺負的愛爾蘭人為了保障自己的生活,結成了街頭黑幫。這種在「五點」區域發展的黑幫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被叫作「死兔幫」的愛爾蘭黑幫。
「死兔幫」的名字來源於蘇格蘭蓋爾語,原意為「暴躁易怒的大塊頭」,因為該詞語發音與英語中「dead rabbits」相近,所以美國人稱該地區的愛爾蘭黑幫為「死兔幫」。19世紀中葉,愛爾蘭黑幫為了生存,與美國本土的黑幫不斷交惡,衝突日益激化。雖然在美國除了印第安人之外,並沒有純粹的本地人,但是作為首批移民,這些自詡為本地人的移民後裔,在紐約包厘街附近組成了名為「包厘街男孩」的黑幫組織。而「死兔幫」與美國本土的黑幫「包厘街男孩」之間的爭鬥,也在無意之中影響了塔馬尼派在該地區的權力更迭。
1857年7月4日,「包厘街男孩」在美國獨立日這天表達了自己對愛爾蘭人的不滿,他們在小巷中與「死兔幫」成員展開激鬥,戰鬥範圍迅速擴大,變成了近千人的械鬥。當時該地區的「城市老闆」試圖勸阻雙方,然而他卻遭到了攻擊。這次「死兔幫騷亂」過後,「死兔幫」的頭目約翰•莫里西取代了他,成為該地區的「城市老闆」。
電影《紐約黑幫》就是以這兩個幫派的爭鬥為背景創作的,只不過導演為了突顯衝突激烈,把「死兔幫騷亂」的時間推移到了美國內戰期間。而且,還在兩個幫派之間穿插了一個為父報仇的橋段。
在影片中,紐約城因為抵制徵兵而爆發了暴亂,在暴亂的大背景下,「死兔幫」和「包厘街男孩」展開了大規模的械鬥,最終,美國的軍艦向紐約開炮,上千居民被炮火殺死。然而無論死了多少人,對這些政客而言都毫無關係,也許有關係的只是會少了許多選票罷了。
由黑幫頭目擔任「城市老闆」,能夠更好地達到塔馬尼派的目的,因為這些「城市老闆」的手下可不會苦口婆心地對選民進行勸說。黑幫成員會用各種下流卑鄙的手段去實現塔馬尼派所期待的選舉結果。這些黑幫勢力在選舉中無所不用其極,他們或是重複投票,或是製造假票。甚至還會用各種暴力手段強迫選民投票,或者阻止敵對的選民進行正常投票。當敵對的選民投票時,這些黑幫成員通常會用外面包著皮革的金屬棍,去襲擊選民的頭部和身體。更有甚者,跟塔馬尼派政見不同的候選者還將面臨被綁架的危險。
塔馬尼派如此混亂腐敗的政治體系勢必造成美國社會的動亂,有黑幫背景的「城市老闆」為塔馬尼派充當鷹犬,使用各種骯髒的手段去操控選舉。而在選舉中收穫權力的政客,則在各個方面為黑幫大行方便。政客、黑幫和普通選民之間,逐漸形成了複雜又牢靠的關係網。彼此之間既能夠從中獲利,也能互相起到制衡作用。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愛爾蘭人經由為政府效力,擺脫了「五點」區域的貧窮。而且當時的美國城市十分混亂,這些早期的移民也為美國的城市建設貢獻了力量。這些能夠用流利的英語交流的愛爾蘭人,更適合在飛速發展的美國獲得自己的地位。
甚至可以說,愛爾蘭人天生具有融入新社會的本領。當時的「馬鈴薯大饑荒」以及英國對愛爾蘭的殘暴統治,導致愛爾蘭人格外團結,他們擁有良好的口才和不屈的性格,這些都讓愛爾蘭人在美國的各行各業佔有一席之位。
短短幾十年內,愛爾蘭人已經在波士頓、紐約、芝加哥等美國大城市牢牢穩固了自己的地位,他們操控了這些城市的政界和商界。從美國社會的上流階級到社會底層,愛爾蘭人的勢力無處不在。而他們所得到的權益也足以令所有人羡慕,因此愛爾蘭人十分珍惜經過艱苦奮鬥所獲取的一切,所以當他們面對挑戰時也自然會不惜一切。
當時到美國來的移民主要為愛爾蘭人和德國人,1860年之前,義大利還沒有統一,自然也沒有多少義大利移民。當時整個紐約的人口為813,669人。在這之中,愛爾蘭人為203,740人,德國人則為119,984人。愛爾蘭和德國的移民數量加起來,已經超過了當時紐約人口的三分之一。
這些移民全部擠在紐約曼哈頓下城的「五點」區域,地區狹小,人口眾多,自然也會產生不同的階級。能夠獲得塔馬尼派賞識的畢竟只是少數,而更多的人不得不在這個骯髒狹小的區域內生存,而這自然也會滋長黑幫犯罪。
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在紐約的職業犯罪分子約為8萬人。但是實際數目可能比這還要多很多,因為紐約警方在1860年的警力不足之下,仍然逮捕58067名犯罪分子,而在這些人之中,超過80%都不是在美國出生的。
當時的紐約可以說是罪惡之都,規模較大的黑幫和塔馬尼派相互勾結,在選舉中徇私舞弊,威逼利誘。普通的移民只能透過各種非法手段去爭取生存。各類大大小小的黑幫組織開始產生。這些黑幫之間不斷為了奪取地盤展開廝殺。他們在自己那片小區域內搶劫、偷盜甚至殺人,成員無法無天,更有黑幫組織在金錢誘惑下,與別人達成雇傭關係,為雇主提供各種非法服務。
黑色的土壤
今晚我們在這裡埋掉了不少選票。
——電影《紐約黑幫》
1492年10月12日可以說是世界歷史上重要的一天,當天上午,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的船隊在經過了30多天的漫長航行後,由西半球美洲大陸登陸。這是歐洲人首次登陸美洲大陸,因此也有人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
歐洲人登陸美洲大陸之後,按照當時殖民帝國的慣例,在美洲大陸建立了多個殖民地。他們開始從本土印第安人手中奪取土地和資源,並源源不斷地向美洲大陸輸送殖民者。可以說,早期的美洲歷史就是歐洲人在美洲大陸的強盜歷史。
有很大一部分殖民者都是被欺騙而來的,他們認為來到美洲大陸之後,能過著比在本國更好的生活。但是事實告訴他們,他們只是殖民地統治者的臣民而已。
18世紀中葉,英國政府與其在美洲大陸的殖民地之間產生了裂痕,且雙方衝突日益加劇,最終大多數殖民者的腦海中形成了獨立的念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激化了雙方衝突;2年後,美國獨立戰爭開始。
美國建國之後,成為一個完全摒棄了歐洲基礎的新世界,因此在美國出生的第一批人總是對身上還帶著些許歐洲氣息的父輩們不屑一顧。但是美國在發展的過程中又急需人力,所以這造成了美國的移民風潮比當初的殖民熱浪更加吸引人。
為了吸引其他地區的人到美國來,美國在宣傳上無所不用其極。到美國的移民者曾經說過:「我來美國是因為我聽說這裡的大街鋪的都是黃金。到達之後,我發現了三件事情:第一,美國的大街不是用黃金鋪成的;第二,大街上其實什麼也沒有鋪;第三,說不定哪天我自己就成了鋪街的材料。」
19世紀,由於美國各大工業城市的形成,美國的政治組織發生了改變和鞏固。美國的三權分立有效地遏制了專制,確保了民主的可行。但是由於這種政治組成,政客們將數目龐大的移民視作單純的選票。而能夠獲得選票就將獲取權力。政客們清楚這種簡單的邏輯,便讓黑幫著手利用各種方式操控選民。也可以說,潛在的美國黑幫就是這樣從美國的政壇中孕育而出的。
最早期的美國黑幫,其實是在美國政客操縱之下誕生的。而這些政客也在縱容黑幫的同時利用黑幫為自身牟利,其中可作為代表的就是在當時控制著紐約的民主黨,而民主黨的總部名為塔馬尼派,因此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國人已然將塔馬尼派視為貪污腐敗的聚集地。由於塔馬尼派的政客,具有將新來移民安排到相對應的各個行政區域的權力,因此紐約便被潛在地劃分成不同的勢力範圍,每個勢力範圍都有自己的所謂「老闆」,這些「城市老闆」的任務,就是讓自己所控制的區域內選民,能夠將選票投給塔馬尼派挑選出來的候選人。而這些服從命令的選民,就可以在該區域內獲得在市政府、警察局、消防局或者其他市政單位工作的機會。
這種由「城市老闆」和下級選民共同組建的體系產生了一個極為複雜的網路,它透過選票將當時社會地位不高的新移民,與最高層次的政治權力勾結在一起。因為塔馬尼派負責安排新移民,所以它可以儘快讓新移民加入美國國籍,並在合適的時候為這些新移民提供些微幫助,或者給其中一部分人提供他們非常需要的工作機會。
而除了這些,塔馬尼派還能夠為那些格外聽話的新移民提供庇護和娛樂。可以說,塔馬尼派的政客出手十分闊綽,他們經常召開各種宴會。在塔馬尼派如此混亂卻又成體系的操控下,美國最早期的黑幫,開始向成熟的犯罪組織過渡。
其實早在塔馬尼派控制美國部分地區政權之前,美國本土就已經有黑幫存在了,只不過當時的黑幫幾乎是一盤散沙。
#021◆由於坦慕尼廳把控著紐約的移民,因此坦慕尼廳的政府官員在暗中用利益誘使選民投票,造成了美國早期的腐敗。圖為美國民主黨早期的辦公場所坦慕尼廳#
1845年到1855年間,由於愛爾蘭本地大量種植的馬鈴薯普遍患上了枯萎病,導致為期10年的愛爾蘭「馬鈴薯大饑荒」,所以很多愛爾蘭人在這個時期來到了美國,這些移民希望能在新的國度過上好的生活。他們就這樣住進了紐約曼哈頓下城被稱為「五點」的區域。該地區的生活條件非常惡劣,如今我們無法想像當時他們生活的環境是多麼惡劣。這些人終日生活在恐懼中,受人欺負的愛爾蘭人為了保障自己的生活,結成了街頭黑幫。這種在「五點」區域發展的黑幫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被叫作「死兔幫」的愛爾蘭黑幫。
「死兔幫」的名字來源於蘇格蘭蓋爾語,原意為「暴躁易怒的大塊頭」,因為該詞語發音與英語中「dead rabbits」相近,所以美國人稱該地區的愛爾蘭黑幫為「死兔幫」。19世紀中葉,愛爾蘭黑幫為了生存,與美國本土的黑幫不斷交惡,衝突日益激化。雖然在美國除了印第安人之外,並沒有純粹的本地人,但是作為首批移民,這些自詡為本地人的移民後裔,在紐約包厘街附近組成了名為「包厘街男孩」的黑幫組織。而「死兔幫」與美國本土的黑幫「包厘街男孩」之間的爭鬥,也在無意之中影響了塔馬尼派在該地區的權力更迭。
1857年7月4日,「包厘街男孩」在美國獨立日這天表達了自己對愛爾蘭人的不滿,他們在小巷中與「死兔幫」成員展開激鬥,戰鬥範圍迅速擴大,變成了近千人的械鬥。當時該地區的「城市老闆」試圖勸阻雙方,然而他卻遭到了攻擊。這次「死兔幫騷亂」過後,「死兔幫」的頭目約翰•莫里西取代了他,成為該地區的「城市老闆」。
電影《紐約黑幫》就是以這兩個幫派的爭鬥為背景創作的,只不過導演為了突顯衝突激烈,把「死兔幫騷亂」的時間推移到了美國內戰期間。而且,還在兩個幫派之間穿插了一個為父報仇的橋段。
在影片中,紐約城因為抵制徵兵而爆發了暴亂,在暴亂的大背景下,「死兔幫」和「包厘街男孩」展開了大規模的械鬥,最終,美國的軍艦向紐約開炮,上千居民被炮火殺死。然而無論死了多少人,對這些政客而言都毫無關係,也許有關係的只是會少了許多選票罷了。
由黑幫頭目擔任「城市老闆」,能夠更好地達到塔馬尼派的目的,因為這些「城市老闆」的手下可不會苦口婆心地對選民進行勸說。黑幫成員會用各種下流卑鄙的手段去實現塔馬尼派所期待的選舉結果。這些黑幫勢力在選舉中無所不用其極,他們或是重複投票,或是製造假票。甚至還會用各種暴力手段強迫選民投票,或者阻止敵對的選民進行正常投票。當敵對的選民投票時,這些黑幫成員通常會用外面包著皮革的金屬棍,去襲擊選民的頭部和身體。更有甚者,跟塔馬尼派政見不同的候選者還將面臨被綁架的危險。
塔馬尼派如此混亂腐敗的政治體系勢必造成美國社會的動亂,有黑幫背景的「城市老闆」為塔馬尼派充當鷹犬,使用各種骯髒的手段去操控選舉。而在選舉中收穫權力的政客,則在各個方面為黑幫大行方便。政客、黑幫和普通選民之間,逐漸形成了複雜又牢靠的關係網。彼此之間既能夠從中獲利,也能互相起到制衡作用。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愛爾蘭人經由為政府效力,擺脫了「五點」區域的貧窮。而且當時的美國城市十分混亂,這些早期的移民也為美國的城市建設貢獻了力量。這些能夠用流利的英語交流的愛爾蘭人,更適合在飛速發展的美國獲得自己的地位。
甚至可以說,愛爾蘭人天生具有融入新社會的本領。當時的「馬鈴薯大饑荒」以及英國對愛爾蘭的殘暴統治,導致愛爾蘭人格外團結,他們擁有良好的口才和不屈的性格,這些都讓愛爾蘭人在美國的各行各業佔有一席之位。
短短幾十年內,愛爾蘭人已經在波士頓、紐約、芝加哥等美國大城市牢牢穩固了自己的地位,他們操控了這些城市的政界和商界。從美國社會的上流階級到社會底層,愛爾蘭人的勢力無處不在。而他們所得到的權益也足以令所有人羡慕,因此愛爾蘭人十分珍惜經過艱苦奮鬥所獲取的一切,所以當他們面對挑戰時也自然會不惜一切。
當時到美國來的移民主要為愛爾蘭人和德國人,1860年之前,義大利還沒有統一,自然也沒有多少義大利移民。當時整個紐約的人口為813,669人。在這之中,愛爾蘭人為203,740人,德國人則為119,984人。愛爾蘭和德國的移民數量加起來,已經超過了當時紐約人口的三分之一。
這些移民全部擠在紐約曼哈頓下城的「五點」區域,地區狹小,人口眾多,自然也會產生不同的階級。能夠獲得塔馬尼派賞識的畢竟只是少數,而更多的人不得不在這個骯髒狹小的區域內生存,而這自然也會滋長黑幫犯罪。
據不完全統計,當年在紐約的職業犯罪分子約為8萬人。但是實際數目可能比這還要多很多,因為紐約警方在1860年的警力不足之下,仍然逮捕58067名犯罪分子,而在這些人之中,超過80%都不是在美國出生的。
當時的紐約可以說是罪惡之都,規模較大的黑幫和塔馬尼派相互勾結,在選舉中徇私舞弊,威逼利誘。普通的移民只能透過各種非法手段去爭取生存。各類大大小小的黑幫組織開始產生。這些黑幫之間不斷為了奪取地盤展開廝殺。他們在自己那片小區域內搶劫、偷盜甚至殺人,成員無法無天,更有黑幫組織在金錢誘惑下,與別人達成雇傭關係,為雇主提供各種非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