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不同年齡的孩子應如何理解負債

3~5 歲的孩子
家長能夠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做個好榜樣。孩子們會從我們身上學到很多對人、對事、對錢的觀念和態度。如果我們花錢經常不小心,信用和債務使用不當,時不時忘記付帳單,孩子很可能會效仿我們,養成不良的財務習慣。如果我們在財務方面非常審慎,紀律性強,不鋪張浪費,從不借錢消費,那我們的孩子就更有可能處理好與金錢的關係。
對於學齡前兒童,家長應盡可能做到寓教於樂。家長可以購買諸如大富翁之類和投資、財務相關的玩具。家長在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一方面可以教孩子數數,另一方面可以教孩子最基本的財務道理:要獲得東西和服務是需要花錢的,錢要麼自己勞動賺來,要麼投資得來,要麼別人(父母)給,要麼借來。對於孩子來說,獲取錢的最佳方式是通過自己勞動。好的遊戲會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大致瞭解不同的資產類別、投資的風險和收益、破產意味著什麼這些非常有用的財務概念。
我在〈儲蓄:讓錢慢慢長大〉和〈花費:防守贏得冠軍〉這兩章探討了延遲消費和滿足、區別「想要」和「需要」的重要性。3~5歲的孩子應該能理解他們並不需要所有他們想要的東西,不能一頓將所有糖果吃完,不能一直看喜歡的卡通動畫,不能看到其他孩子有自己就一定要有。孩子可以自己存錢購買特別想要的東西,家長可以根據情況出部分錢,但絕對不能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
這其實和「自制力」(在面對誘惑和衝動時調節自己的情緒、思想和行動的能力)密切相關。一些學者長期追蹤研究了1972年4月至1973年3月在紐西蘭但尼丁(Dunedin)出生的1000多個孩子,發現那些自制能力差的孩子在成年後更容易出現健康問題,也更容易在財務上掙扎:他們不太可能存錢、缺乏堅實的財務基礎(如擁有房子、基金或退休基金計劃);他們會有更多的財務管理困難和信用問題。那些自制能力最差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更有可能有不良信用。48
帶著孩子到超市、生活百貨這些實體店購物是鍛煉年幼孩子自制力的絕佳方式。去超市前,讓孩子從自己的花費裡拿出一些錢。在購物的時候,讓孩子幫忙將需要的東西放入購物車,將不需要的商品放回貨架。如果孩子實在想買不需要的東西,比如果凍,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拿著,在結帳的時候單獨算,讓孩子將花費罐裡拿出來的現金交給收銀員。如果錢不夠,比如差2塊錢,你可以讓孩子做個選擇:不買,或向爸媽借錢,但借2元回家後需要還3元。
其實無論錢夠還是不夠,用自己存的現金買想要但不需要的東西,都是對自制力的鍛煉,同時會讓孩子對金錢的理解更深一層。這要比平時說教十次更有效。

6~12 歲的孩子
小學生,特別是較高年級的小學生,應該理解複利了。複利是把雙面刃。儲蓄在複利的作用下會增加,在時間的陪伴下會不斷增長。反過來,負債在複利的作用下也會增加,如果不及時償還本金和利息,欠債會越積越多,最後甚至可以將一個人、一個家庭壓垮。

我的房產稅單
一個幫助孩子理解債務的好方式是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些帳單。在美國,我個人認為最有意思的「帳單」是房產稅單。房產稅似乎不是負債,因為個人並沒有從政府那裡「借錢」。其實不然,我們個人享受了市府提供的各種設施和服務,包括「免費」的公立學校、圖書館、社會安全(警察、消防員)、垃圾集運、馬路翻修等。這些設施和服務是由當地政府統一提供的,但政府本身不創造錢。作為居民,我們享受了就要為此買單。
下表是我所住的紐澤西州利堡市(Fort Lee)2019年和2020年這兩年的房產稅稅率的細項情況。紐澤西州的房產稅稅率在全美50個州當中是最高的。2020年利堡市的房產稅稅率為評估房價的2.409%。房產稅包括5項,其中最重要的2項是市政稅和學校維護費。
當我將這兩年的稅表給9歲的兒子看的時候,他很驚訝地發現稅表上居然還列有圖書館和學校。我抓緊時機地告訴他,雖然我們從圖書館借書、到學校接受教育都是免費的,但實際上沒有什麼是絕對免費的(Nothing is free)。圖書館的書籍,老師、警察、清潔工人的工資,路燈這些都是我們繳納的稅支付的。我們享用這些設施和服務就要支付費用,如果我們不按時足額支付相應的費用(稅收),我們就是欠債不還,而欠債不還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
我接著讓兒子讀稅單背面的文字,上面寫著:「(對於應付未付的房產稅)前1,500美元將按8%的年利率收取利息,超過1,500美元的部分將按18 %的年利率收取利息。」由於不久前,我和兒子一起將他儲蓄的錢存了一年的定期,利息才1%,我立刻提醒他債務的利息要比儲蓄的利息高很多!結論是:盡可能不欠債;一旦欠債,盡一切辦法儘早還債。事實上,在美國欠房產稅的後果可能遠比支付高額利息更嚴重。在紐澤西州,市府當局對房屋享有留置權(lien),如果屋主不能及時支付房產稅,政府可以出售留置權,最終屋主可能會失去房產的所有權。

13~18 歲的孩子
中學生易受同伴、明星、網路紅人的影響。家長應時時提醒孩子遵守負債「四不」原則。這四個原則中的「不欠信用卡債」相對容易做到:不給孩子信用卡,不提供信用卡密碼,不將信用卡、第三方支付等資訊存在孩子可以接觸到的電腦、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中。
不讓或少讓孩子接觸信用卡、花唄這些信用產品只是財商教育的一小部分,家長需要做的是經常性地告誡孩子這些產品潛在的壞處。不然,當孩子長大後,自己能申請信用卡或信用產品了, 還是可能犯錯。
不同年齡的孩子應如何理解負債

3~5 歲的孩子
家長能夠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做個好榜樣。孩子們會從我們身上學到很多對人、對事、對錢的觀念和態度。如果我們花錢經常不小心,信用和債務使用不當,時不時忘記付帳單,孩子很可能會效仿我們,養成不良的財務習慣。如果我們在財務方面非常審慎,紀律性強,不鋪張浪費,從不借錢消費,那我們的孩子就更有可能處理好與金錢的關係。
對於學齡前兒童,家長應盡可能做到寓教於樂。家長可以購買諸如大富翁之類和投資、財務相關的玩具。家長在和孩子一起玩的時候,一方面可以教孩子數數,另一方面可以教孩子最基本的財務道理:要獲得東西和服務是需要花錢的,錢要麼自己勞動賺來,要麼投資得來,要麼別人(父母)給,要麼借來。對於孩子來說,獲取錢的最佳方式是通過自己勞動。好的遊戲會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大致瞭解不同的資產類別、投資的風險和收益、破產意味著什麼這些非常有用的財務概念。
我在〈儲蓄:讓錢慢慢長大〉和〈花費:防守贏得冠軍〉這兩章探討了延遲消費和滿足、區別「想要」和「需要」的重要性。3~5歲的孩子應該能理解他們並不需要所有他們想要的東西,不能一頓將所有糖果吃完,不能一直看喜歡的卡通動畫,不能看到其他孩子有自己就一定要有。孩子可以自己存錢購買特別想要的東西,家長可以根據情況出部分錢,但絕對不能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
這其實和「自制力」(在面對誘惑和衝動時調節自己的情緒、思想和行動的能力)密切相關。一些學者長期追蹤研究了1972年4月至1973年3月在紐西蘭但尼丁(Dunedin)出生的1000多個孩子,發現那些自制能力差的孩子在成年後更容易出現健康問題,也更容易在財務上掙扎:他們不太可能存錢、缺乏堅實的財務基礎(如擁有房子、基金或退休基金計劃);他們會有更多的財務管理困難和信用問題。那些自制能力最差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更有可能有不良信用。48
帶著孩子到超市、生活百貨這些實體店購物是鍛煉年幼孩子自制力的絕佳方式。去超市前,讓孩子從自己的花費裡拿出一些錢。在購物的時候,讓孩子幫忙將需要的東西放入購物車,將不需要的商品放回貨架。如果孩子實在想買不需要的東西,比如果凍,家長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拿著,在結帳的時候單獨算,讓孩子將花費罐裡拿出來的現金交給收銀員。如果錢不夠,比如差2塊錢,你可以讓孩子做個選擇:不買,或向爸媽借錢,但借2元回家後需要還3元。
其實無論錢夠還是不夠,用自己存的現金買想要但不需要的東西,都是對自制力的鍛煉,同時會讓孩子對金錢的理解更深一層。這要比平時說教十次更有效。

6~12 歲的孩子
小學生,特別是較高年級的小學生,應該理解複利了。複利是把雙面刃。儲蓄在複利的作用下會增加,在時間的陪伴下會不斷增長。反過來,負債在複利的作用下也會增加,如果不及時償還本金和利息,欠債會越積越多,最後甚至可以將一個人、一個家庭壓垮。

我的房產稅單
一個幫助孩子理解債務的好方式是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些帳單。在美國,我個人認為最有意思的「帳單」是房產稅單。房產稅似乎不是負債,因為個人並沒有從政府那裡「借錢」。其實不然,我們個人享受了市府提供的各種設施和服務,包括「免費」的公立學校、圖書館、社會安全(警察、消防員)、垃圾集運、馬路翻修等。這些設施和服務是由當地政府統一提供的,但政府本身不創造錢。作為居民,我們享受了就要為此買單。
下表是我所住的紐澤西州利堡市(Fort Lee)2019年和2020年這兩年的房產稅稅率的細項情況。紐澤西州的房產稅稅率在全美50個州當中是最高的。2020年利堡市的房產稅稅率為評估房價的2.409%。房產稅包括5項,其中最重要的2項是市政稅和學校維護費。
當我將這兩年的稅表給9歲的兒子看的時候,他很驚訝地發現稅表上居然還列有圖書館和學校。我抓緊時機地告訴他,雖然我們從圖書館借書、到學校接受教育都是免費的,但實際上沒有什麼是絕對免費的(Nothing is free)。圖書館的書籍,老師、警察、清潔工人的工資,路燈這些都是我們繳納的稅支付的。我們享用這些設施和服務就要支付費用,如果我們不按時足額支付相應的費用(稅收),我們就是欠債不還,而欠債不還的後果是相當嚴重的。
我接著讓兒子讀稅單背面的文字,上面寫著:「(對於應付未付的房產稅)前1,500美元將按8%的年利率收取利息,超過1,500美元的部分將按18 %的年利率收取利息。」由於不久前,我和兒子一起將他儲蓄的錢存了一年的定期,利息才1%,我立刻提醒他債務的利息要比儲蓄的利息高很多!結論是:盡可能不欠債;一旦欠債,盡一切辦法儘早還債。事實上,在美國欠房產稅的後果可能遠比支付高額利息更嚴重。在紐澤西州,市府當局對房屋享有留置權(lien),如果屋主不能及時支付房產稅,政府可以出售留置權,最終屋主可能會失去房產的所有權。

13~18 歲的孩子
中學生易受同伴、明星、網路紅人的影響。家長應時時提醒孩子遵守負債「四不」原則。這四個原則中的「不欠信用卡債」相對容易做到:不給孩子信用卡,不提供信用卡密碼,不將信用卡、第三方支付等資訊存在孩子可以接觸到的電腦、手機或其他電子產品中。
不讓或少讓孩子接觸信用卡、花唄這些信用產品只是財商教育的一小部分,家長需要做的是經常性地告誡孩子這些產品潛在的壞處。不然,當孩子長大後,自己能申請信用卡或信用產品了, 還是可能犯錯。

100%的堅持要比98%的堅持更容易
對於「不借錢消費」原則,我的觀點是要100%堅持。克里斯汀生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中指出,100%的堅持要比98%的堅持更容易實現。很多人認為「就此一次」破例並不會改變什麼,「邊際成本」是很低的。但有了第一次就很可能有第二次。
克里斯汀生在牛津大學深造時是學校籃球隊的中鋒。那年,牛津大學校隊打進英國大學聯賽的總決賽,比賽被安排在週日。但他因信仰而許諾不在週日打球,所以他跟教練說自己不能參加總決賽了,只能為隊友禱告。當時教練和隊友都感到非常吃驚。他是首發中鋒,更糟糕的是,當時的候補中鋒在半決賽時肩膀脫臼。所有隊友都勸他:「你必須參賽。你就不能破一次例?就這一次?」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他最終決定:「我必須堅守自己的承諾。」隨後他告訴教練不能參加總決賽。
幾十年後,克里斯汀生回顧這段經歷,他認為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為什麼?因為「生活只是一條無止盡的情有可原的情況形成的溪流。如果我有一次越界,我會在接下來的歲月裡一次又一次地越界」。
家長和孩子應一起堅持不借錢用於非必需品的消費。孩子可以在家長的許可下,用自己存的錢,購買自己心儀的非必需品。但如果出現非常特殊的情況,比如本市的球隊出乎意料地在歷史上第一次進入了全國總決賽,孩子真的很想到現場觀賽,能買到的球票最低1,000元,但由於之前沒有這項預算,而孩子剛剛將大部分現金購買了五年期國債作為大學基金,手上只有500元現金,這時家長是應該借500元給孩子,還是直接給500元,還是告訴孩子不要觀賽?
首先,我反對家長直接給錢讓孩子買球票。現場觀看總決賽雖然可能會給孩子留下終生難忘的美好回憶(某種程度上取決於球隊是輸還是贏),但這不是必需品。中學生已經是大孩子了,要消費非必需品,就要自己想辦法。
其次,在「借給孩子500元」與「勸告孩子不要現場觀賽」之間,我傾向於後者。但這要因家庭而異、因孩子而異。如果孩子財務自制力強,一直努力存錢,平時也從不亂消費,而且是個死忠球迷,家長可以考慮借錢給孩子。但是,需要約定好:借錢是有利息和還款期限的。比如,借500元,須在10個月內還530元,每個月15日還53元。還需要約定好,如果逾期不付,懲罰是什麼。
如果家長認為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可以借錢給孩子,那最好制定好孩子認可的借款方案:比如,一年中孩子最多可以向家長借幾次錢,借款的最高額度是什麼,借錢的利率是什麼,還款的期限是何時等;借錢時孩子需要詳細說明借款用途;如果孩子未能按時足額還款,後果是什麼。比如,後果可以是未來一年不得再向家長借錢,一年之後可以借錢,但需要先償還之前欠的本金和利息,而且新的借錢利率可能會提高。這些如果能提前和孩子溝通好,孩子會知道我們的底線在哪裡,而不會覺得家長不近人情。
家長不要認為和子女談借錢、談利息傷感情。如果我們不在家庭這個可控環境裡教育引導他們,在外面他們可能會以慘痛的方式接受教訓。

「誰提安排會面誰就是叛徒」
中學生涉世未深,缺少防範心理和辨別能力,但使用電子產品的能力強,家長也會在金錢方面給予孩子一定的權限。這就使得他們成為不少不法分子極力「爭取」的對象。2020年8月,江蘇淮安的一名中學生因熱心幫助同學,在和同學「視訊」確認後,借給同學3,800元。沒想到這一切竟是一場「虛擬視訊」新騙局。騙子會盜取他人的聊天記錄,在確認身份時,用這些視訊獲取好友的信任,然後偽造銀行的截圖,以此騙取他人錢財。49
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不應有借債需求。即使是大學生,如果確實需要借錢完成學業,家長也應時刻告誡孩子,非銀行貸款,無論是網路上的還是現實中的借貸,通通不能碰!無論是學長、學姊,還是同班同學,甚至是老師推薦的,通通拒絕。
現在人們在滑手機的時候,時不時地會滑到貸款廣告,如「借3萬元,無抵押,輕鬆貸,全部免息」、「不用再跟銀行借錢了,××貸借5萬元免息」、「低利息無抵押無擔保,免費申請10萬元,前三個月不用還」……
這些可以說百分之百都是騙局。但別說孩子,即使是成人,如果財商不高、警惕性不高,也可能會掉入騙局。因此,一個簡單的法則就是,從小告誡孩子,這些網路或現實中的非正規銀行貸款碰都不能碰。
在《教父I》(The Godfather I)中,老教父在去世前不久,確信家族裡有個叛徒。他警告兒子麥可,如果有人提出安排和其他黑幫家族老大會面並保證他的安全,那這個人就是叛徒:「聽著,不管是誰和你提和巴茲尼(另一黑幫家族老大)會面,他就是叛徒。別忘了!」同樣,在我看來絕大多數網路貸款和高利貸帶給借款人更多的是痛苦和陷阱。如果誰介紹這些貸款給你,這個人很可能自己就是受騙對象或是騙子的幫兇。家長應告誡孩子:須反過來勸說這個介紹人,如果這個人不聽勸說,遠離之。
本章探討的是債務問題。不是所有債務都是壞的。好的債務能增加借債人的淨資產或提升未來價值,增強個人信用。借債攻讀學位,用公積金和銀行貸款購置與自己收入水準相符的自住房屋都是好債務。但信用卡債、網路貸款、高利貸在大多情況下都是壞債務。其中後兩種還存在大量騙局和陷阱。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在借錢時須慎之又慎!


夢想清單

負債如果處理不當,人真的可能會傾家蕩產,甚至走上絕路。家長須不斷地和孩子探討相關話題。
●家長可以買1~2款適合孩子玩的口碑良好的財富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理解負債、破產等概念。這些遊戲適合低齡兒童,也有些適合較大的孩子。注意,不是網路上的財富遊戲。一些網路游戲是騙局。
●我在文中提出了負債「四不」原則,家長可以根據家庭和孩子的具體情況提出自己的「四不」、「五不」、「六不」等原則。
●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家長可以讓孩子在網路上找出三例因網路貸款或高利貸而走上困境/絕境的例子。
●按照本章中提供的信用卡還款週期圖,和孩子一起討論信用卡利息。讓孩子說出使用信用卡可能的壞處(至少三個)。
●經常性地問孩子以下的問題:「如果有人透過電話、通訊軟體或簡訊問你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你應該如何回答?」(應該拒絕回答,拒絕提供任何個人及家庭資訊。)「如果有人準確說出了你爸爸媽媽的名字、家庭住址等資訊,然後用各種原因讓你聽指示轉帳,你該如何應對?」(應該立刻終止通話並和父母聯繫,如果父母不在,立刻報警。)
●帶孩子到家附近的銀行,請銀行工作人員講述幾個借貸詐騙的實例。
100%的堅持要比98%的堅持更容易
對於「不借錢消費」原則,我的觀點是要100%堅持。克里斯汀生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中指出,100%的堅持要比98%的堅持更容易實現。很多人認為「就此一次」破例並不會改變什麼,「邊際成本」是很低的。但有了第一次就很可能有第二次。
克里斯汀生在牛津大學深造時是學校籃球隊的中鋒。那年,牛津大學校隊打進英國大學聯賽的總決賽,比賽被安排在週日。但他因信仰而許諾不在週日打球,所以他跟教練說自己不能參加總決賽了,只能為隊友禱告。當時教練和隊友都感到非常吃驚。他是首發中鋒,更糟糕的是,當時的候補中鋒在半決賽時肩膀脫臼。所有隊友都勸他:「你必須參賽。你就不能破一次例?就這一次?」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他最終決定:「我必須堅守自己的承諾。」隨後他告訴教練不能參加總決賽。
幾十年後,克里斯汀生回顧這段經歷,他認為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為什麼?因為「生活只是一條無止盡的情有可原的情況形成的溪流。如果我有一次越界,我會在接下來的歲月裡一次又一次地越界」。
家長和孩子應一起堅持不借錢用於非必需品的消費。孩子可以在家長的許可下,用自己存的錢,購買自己心儀的非必需品。但如果出現非常特殊的情況,比如本市的球隊出乎意料地在歷史上第一次進入了全國總決賽,孩子真的很想到現場觀賽,能買到的球票最低1,000元,但由於之前沒有這項預算,而孩子剛剛將大部分現金購買了五年期國債作為大學基金,手上只有500元現金,這時家長是應該借500元給孩子,還是直接給500元,還是告訴孩子不要觀賽?
首先,我反對家長直接給錢讓孩子買球票。現場觀看總決賽雖然可能會給孩子留下終生難忘的美好回憶(某種程度上取決於球隊是輸還是贏),但這不是必需品。中學生已經是大孩子了,要消費非必需品,就要自己想辦法。
其次,在「借給孩子500元」與「勸告孩子不要現場觀賽」之間,我傾向於後者。但這要因家庭而異、因孩子而異。如果孩子財務自制力強,一直努力存錢,平時也從不亂消費,而且是個死忠球迷,家長可以考慮借錢給孩子。但是,需要約定好:借錢是有利息和還款期限的。比如,借500元,須在10個月內還530元,每個月15日還53元。還需要約定好,如果逾期不付,懲罰是什麼。
如果家長認為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可以借錢給孩子,那最好制定好孩子認可的借款方案:比如,一年中孩子最多可以向家長借幾次錢,借款的最高額度是什麼,借錢的利率是什麼,還款的期限是何時等;借錢時孩子需要詳細說明借款用途;如果孩子未能按時足額還款,後果是什麼。比如,後果可以是未來一年不得再向家長借錢,一年之後可以借錢,但需要先償還之前欠的本金和利息,而且新的借錢利率可能會提高。這些如果能提前和孩子溝通好,孩子會知道我們的底線在哪裡,而不會覺得家長不近人情。
家長不要認為和子女談借錢、談利息傷感情。如果我們不在家庭這個可控環境裡教育引導他們,在外面他們可能會以慘痛的方式接受教訓。

「誰提安排會面誰就是叛徒」
中學生涉世未深,缺少防範心理和辨別能力,但使用電子產品的能力強,家長也會在金錢方面給予孩子一定的權限。這就使得他們成為不少不法分子極力「爭取」的對象。2020年8月,江蘇淮安的一名中學生因熱心幫助同學,在和同學「視訊」確認後,借給同學3,800元。沒想到這一切竟是一場「虛擬視訊」新騙局。騙子會盜取他人的聊天記錄,在確認身份時,用這些視訊獲取好友的信任,然後偽造銀行的截圖,以此騙取他人錢財。49
對於絕大多數孩子來說,不應有借債需求。即使是大學生,如果確實需要借錢完成學業,家長也應時刻告誡孩子,非銀行貸款,無論是網路上的還是現實中的借貸,通通不能碰!無論是學長、學姊,還是同班同學,甚至是老師推薦的,通通拒絕。
現在人們在滑手機的時候,時不時地會滑到貸款廣告,如「借3萬元,無抵押,輕鬆貸,全部免息」、「不用再跟銀行借錢了,××貸借5萬元免息」、「低利息無抵押無擔保,免費申請10萬元,前三個月不用還」……
這些可以說百分之百都是騙局。但別說孩子,即使是成人,如果財商不高、警惕性不高,也可能會掉入騙局。因此,一個簡單的法則就是,從小告誡孩子,這些網路或現實中的非正規銀行貸款碰都不能碰。
在《教父I》(The Godfather I)中,老教父在去世前不久,確信家族裡有個叛徒。他警告兒子麥可,如果有人提出安排和其他黑幫家族老大會面並保證他的安全,那這個人就是叛徒:「聽著,不管是誰和你提和巴茲尼(另一黑幫家族老大)會面,他就是叛徒。別忘了!」同樣,在我看來絕大多數網路貸款和高利貸帶給借款人更多的是痛苦和陷阱。如果誰介紹這些貸款給你,這個人很可能自己就是受騙對象或是騙子的幫兇。家長應告誡孩子:須反過來勸說這個介紹人,如果這個人不聽勸說,遠離之。
本章探討的是債務問題。不是所有債務都是壞的。好的債務能增加借債人的淨資產或提升未來價值,增強個人信用。借債攻讀學位,用公積金和銀行貸款購置與自己收入水準相符的自住房屋都是好債務。但信用卡債、網路貸款、高利貸在大多情況下都是壞債務。其中後兩種還存在大量騙局和陷阱。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在借錢時須慎之又慎!


夢想清單

負債如果處理不當,人真的可能會傾家蕩產,甚至走上絕路。家長須不斷地和孩子探討相關話題。
●家長可以買1~2款適合孩子玩的口碑良好的財富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理解負債、破產等概念。這些遊戲適合低齡兒童,也有些適合較大的孩子。注意,不是網路上的財富遊戲。一些網路游戲是騙局。
●我在文中提出了負債「四不」原則,家長可以根據家庭和孩子的具體情況提出自己的「四不」、「五不」、「六不」等原則。
●對於年紀稍大的孩子,家長可以讓孩子在網路上找出三例因網路貸款或高利貸而走上困境/絕境的例子。
●按照本章中提供的信用卡還款週期圖,和孩子一起討論信用卡利息。讓孩子說出使用信用卡可能的壞處(至少三個)。
●經常性地問孩子以下的問題:「如果有人透過電話、通訊軟體或簡訊問你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你應該如何回答?」(應該拒絕回答,拒絕提供任何個人及家庭資訊。)「如果有人準確說出了你爸爸媽媽的名字、家庭住址等資訊,然後用各種原因讓你聽指示轉帳,你該如何應對?」(應該立刻終止通話並和父母聯繫,如果父母不在,立刻報警。)
●帶孩子到家附近的銀行,請銀行工作人員講述幾個借貸詐騙的實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