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不必「忍氣吞聲工作」的時代
欺騙自己,消磨心志的勞工
「好不容易轉職進了優良企業,但總覺得每天不滿足。有時會懷疑這樣真的好嗎?」
最近有個年輕人向我吐露這樣的煩惱。
他目前在一間小有名氣的公司從事業務工作。畢業求職時,他以人盡皆知的東京證券一部上市企業為中心,應徵各大公司,卻不幸都沒能錄取。後來總算獲得聘用,進了一間中小企業上班,三年來孜孜不倦地在業務部累積經驗。
然後他做足準備,展開轉職行動,成功進入了知名公司。
剛進公司時他喜出望外,意氣風發地開始工作。但在一段時間之後,心中逐漸萌生一絲彆扭感,隨著時間日益膨脹。現在雖然沒有睡眠不足,卻常常目光呆滯。
他還這樣說:
「最近我對公司的政策感到疑惑……這和進公司前我想像的願景不同。老實說,這份工作感覺意義不大。不過,靠轉職提高薪資就夠好的了。反正是知名企業,職場環境也不錯,樣樣都想貪圖才是錯誤的吧?」
就我看來,與其說他是在向我吐露煩惱,不如說是在追求我的同感好讓自己接受現況。
「既然已經轉職到想去的公司,就不要太貪心了。算了,你就在目前的環境中再努力三年,之後再想就行了。」
假如提出這樣的建言,或許他會坦然接受,乖乖回到原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這種建言和我的想法相去甚遠,也不是真的為他著想。
所以,我就大膽地給了他意想不到的答案:
「不,真的想做的事情還是去做比較好。首先,最好是釐清自己追求的理想樣貌。然後衡量工作意義、年收入、公司的前景或環境,等萬事俱備後再進行下一次轉職。這樣一定就可以實現。」
他露出了驚詫的表情。但他就只是不知道,任誰都無須忍氣吞聲工作的時代已經到來。完全不必忍氣吞聲,你就可以獲得理想的職涯。我希望許多人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職涯決策權早已回到你手上
很久以前,日本公司實行終身僱用制的時代,認為「只要進了好公司就一生安泰,公司會保障你一輩子」的人占了多數。
只要你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進入公司,公司會為你提供豐富的培訓課程,決定你的職務異動,就連你的「個人職涯規畫」都取決於公司。
公司的地位比個人強烈,個人沒有職涯決策權,哪怕覺得「討厭這家公司,無法達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討厭的上司底下工作很難受…….」、「薪水也未免太低了……」,但除了接受之外,你也無計可施。
然而時至今日,狀況正在大幅地變化中。
現在著名的企業龍頭親口宣稱「終身僱用制早就無以為繼」,大多數在工作的人都察覺到「公司不會照顧自己一輩子」。現在想想,「公司的地位比個人強烈」的「特殊架構」早已不復存在。
另外,現在許多企業已將員工培訓的時間改為短期,就連大企業也失去對員工悉心教育的餘力。
這麼一來,以後職涯規畫的決策權就不在公司手上,而是轉移給個人。個人對自己的職涯負有責任,能夠自行設定「想要怎麼工作」的目標,並親手實現理想。
首先,從事真正有趣又有意義的工作,和被迫忍氣吞聲地工作,這兩者之間能夠發揮的表現就有很大的差異。即使員工忍氣吞聲地工作,也無法發揮十足的表現。
本來應該能夠發揮原有表現的人,要是因為忍氣吞聲導致產能降低,對公司也不利。
察覺到這一點的公司為了提高產能,也開始將重視的方向轉移到員工個人的工作順心度上。熱烈推動工作型態改革、促進女性活躍發展及多元化措施,也是出於這樣的意圖。
換句話說,「即使對公司有什麼不滿也必須忍氣吞聲地工作」,是日本過去思維的迷思,未來的趨勢是能夠靠自己找到不必忍氣吞聲的工作。
升級轉職作業系統
我在Yahoo工作時,當時的上司、代表董事兼總經理宮坂學先生(現為東京都副知事)就頻頻告訴員工記得抱持「老子股份公司」的觀念。
「老子股份公司」指的是成為自己的經營者,讓自己心目中的幸福達到最大化。宮坂先生表示,他自己這家公司握有「公司事業部」、「家庭事業部」及「戶外事業部」這三個業務支柱,「老子股份公司」的市價總值則以幸福的總額表示。
工作雖然重要,但光是這樣還無法變得幸福。要記得在家人、朋友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存在中取得平衡,同時獲得完整的幸福。
這項觀念很有趣,讓我當時深受感動,記憶猶新。
我自己也效法宮坂先生的觀念,人生一路走來不忘留意「自己股份公司」這件事。轉職的時候也好,從事感興趣的活動也好,都會自然而然地將自己股份公司的市價總值放在心上。
如今時光流逝,以「老子股份公司」的觀點工作的想法早已變得理所當然。
就如前面所言,個人的工作型態正慢慢變成由自我主宰。從依循公司命令的被動工作型態,過渡到主動思考「自己該怎麼做才能幸福」的工作型態。
個人需要意識到,現在該用盡全力提高自己的市場價值,積極活用「轉職」做為提高市場價值的手段。
轉職不是「目標」,而是一種手段。
說到「自我主宰」,有些人會覺得是自我中心,不管轉職是否會給別人添麻煩。遺憾的是,日本的風氣仍舊把自我主宰的轉職,與所謂的跳槽大王混為一談。
不過,本書提出的轉職是為了兼顧自己的幸福、公司的幸福及社會的幸福。擺脫「有公司才有個人」的價值觀,升級成為公司和個人著想的轉職。這麼一來,工作就會開心許多,也將實際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本書會將升級後的轉職價值觀定位為「轉職2.0」,與以往的「轉職1.0」對比。
在接下來的頁數中,將會以五個關鍵概念為基礎,介紹「轉職2.0」的相關概念,同時還會告訴各位轉職2.0的兩個特點。
欺騙自己,消磨心志的勞工
「好不容易轉職進了優良企業,但總覺得每天不滿足。有時會懷疑這樣真的好嗎?」
最近有個年輕人向我吐露這樣的煩惱。
他目前在一間小有名氣的公司從事業務工作。畢業求職時,他以人盡皆知的東京證券一部上市企業為中心,應徵各大公司,卻不幸都沒能錄取。後來總算獲得聘用,進了一間中小企業上班,三年來孜孜不倦地在業務部累積經驗。
然後他做足準備,展開轉職行動,成功進入了知名公司。
剛進公司時他喜出望外,意氣風發地開始工作。但在一段時間之後,心中逐漸萌生一絲彆扭感,隨著時間日益膨脹。現在雖然沒有睡眠不足,卻常常目光呆滯。
他還這樣說:
「最近我對公司的政策感到疑惑……這和進公司前我想像的願景不同。老實說,這份工作感覺意義不大。不過,靠轉職提高薪資就夠好的了。反正是知名企業,職場環境也不錯,樣樣都想貪圖才是錯誤的吧?」
就我看來,與其說他是在向我吐露煩惱,不如說是在追求我的同感好讓自己接受現況。
「既然已經轉職到想去的公司,就不要太貪心了。算了,你就在目前的環境中再努力三年,之後再想就行了。」
假如提出這樣的建言,或許他會坦然接受,乖乖回到原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這種建言和我的想法相去甚遠,也不是真的為他著想。
所以,我就大膽地給了他意想不到的答案:
「不,真的想做的事情還是去做比較好。首先,最好是釐清自己追求的理想樣貌。然後衡量工作意義、年收入、公司的前景或環境,等萬事俱備後再進行下一次轉職。這樣一定就可以實現。」
他露出了驚詫的表情。但他就只是不知道,任誰都無須忍氣吞聲工作的時代已經到來。完全不必忍氣吞聲,你就可以獲得理想的職涯。我希望許多人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職涯決策權早已回到你手上
很久以前,日本公司實行終身僱用制的時代,認為「只要進了好公司就一生安泰,公司會保障你一輩子」的人占了多數。
只要你以應屆畢業生的身份進入公司,公司會為你提供豐富的培訓課程,決定你的職務異動,就連你的「個人職涯規畫」都取決於公司。
公司的地位比個人強烈,個人沒有職涯決策權,哪怕覺得「討厭這家公司,無法達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在討厭的上司底下工作很難受…….」、「薪水也未免太低了……」,但除了接受之外,你也無計可施。
然而時至今日,狀況正在大幅地變化中。
現在著名的企業龍頭親口宣稱「終身僱用制早就無以為繼」,大多數在工作的人都察覺到「公司不會照顧自己一輩子」。現在想想,「公司的地位比個人強烈」的「特殊架構」早已不復存在。
另外,現在許多企業已將員工培訓的時間改為短期,就連大企業也失去對員工悉心教育的餘力。
這麼一來,以後職涯規畫的決策權就不在公司手上,而是轉移給個人。個人對自己的職涯負有責任,能夠自行設定「想要怎麼工作」的目標,並親手實現理想。
首先,從事真正有趣又有意義的工作,和被迫忍氣吞聲地工作,這兩者之間能夠發揮的表現就有很大的差異。即使員工忍氣吞聲地工作,也無法發揮十足的表現。
本來應該能夠發揮原有表現的人,要是因為忍氣吞聲導致產能降低,對公司也不利。
察覺到這一點的公司為了提高產能,也開始將重視的方向轉移到員工個人的工作順心度上。熱烈推動工作型態改革、促進女性活躍發展及多元化措施,也是出於這樣的意圖。
換句話說,「即使對公司有什麼不滿也必須忍氣吞聲地工作」,是日本過去思維的迷思,未來的趨勢是能夠靠自己找到不必忍氣吞聲的工作。
升級轉職作業系統
我在Yahoo工作時,當時的上司、代表董事兼總經理宮坂學先生(現為東京都副知事)就頻頻告訴員工記得抱持「老子股份公司」的觀念。
「老子股份公司」指的是成為自己的經營者,讓自己心目中的幸福達到最大化。宮坂先生表示,他自己這家公司握有「公司事業部」、「家庭事業部」及「戶外事業部」這三個業務支柱,「老子股份公司」的市價總值則以幸福的總額表示。
工作雖然重要,但光是這樣還無法變得幸福。要記得在家人、朋友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存在中取得平衡,同時獲得完整的幸福。
這項觀念很有趣,讓我當時深受感動,記憶猶新。
我自己也效法宮坂先生的觀念,人生一路走來不忘留意「自己股份公司」這件事。轉職的時候也好,從事感興趣的活動也好,都會自然而然地將自己股份公司的市價總值放在心上。
如今時光流逝,以「老子股份公司」的觀點工作的想法早已變得理所當然。
就如前面所言,個人的工作型態正慢慢變成由自我主宰。從依循公司命令的被動工作型態,過渡到主動思考「自己該怎麼做才能幸福」的工作型態。
個人需要意識到,現在該用盡全力提高自己的市場價值,積極活用「轉職」做為提高市場價值的手段。
轉職不是「目標」,而是一種手段。
說到「自我主宰」,有些人會覺得是自我中心,不管轉職是否會給別人添麻煩。遺憾的是,日本的風氣仍舊把自我主宰的轉職,與所謂的跳槽大王混為一談。
不過,本書提出的轉職是為了兼顧自己的幸福、公司的幸福及社會的幸福。擺脫「有公司才有個人」的價值觀,升級成為公司和個人著想的轉職。這麼一來,工作就會開心許多,也將實際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本書會將升級後的轉職價值觀定位為「轉職2.0」,與以往的「轉職1.0」對比。
在接下來的頁數中,將會以五個關鍵概念為基礎,介紹「轉職2.0」的相關概念,同時還會告訴各位轉職2.0的兩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