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認識ThinkPad

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在1992年10月正式推出史上第一台ThinkPad,型號為 700C,不僅象徵IBM正式進軍商用筆記型電腦,也從此開啟了筆記型電腦業界的傳奇,一台以黑色外觀著稱的筆電開始嶄露頭角,並開創出諸多世界第一的紀錄,讓世人見識到何謂真正的商用筆電。這中間歷經了27餘年寒暑,以及易主為聯想(Lenovo),但ThinkPad已不僅是一台黑色的筆電,更成為商用筆電的代表。歷代ThinkPad傳承下來的「ThinkPad DNA」凝聚了開發團隊的心血與堅持,也是讓ThinkPad與眾不同之處。

ThinkPad是由IBM當年位於日本神奈川縣大和市的大和研究所(Yamato Laboratory,文後簡稱Yamato Lab)進行設計開發,後來在2011年時,Yamato Lab搬遷到神奈川縣的橫濱市,由於ThinkPad出自「大和(Yamato)」研究所已廣為世人知曉,即使搬到橫濱市,仍沿用大和研究所之名。

後來成為ThinkPad象徵的許多指標性設計,則是奠基於Richard Sapper這位設計大師,當年IBM傾力開發初代ThinkPad(700C)時,特別邀請這位德國工業設計師(設計室位於意大利米蘭)跨刀相助,負責ThinkPad的外觀設計。曾多次拜訪過日本的Richard Sapper,對日本文化有其心得。而當時的電腦業界,幾乎都選用白色作為電腦外殼的顏色,Richard Sapper從日本傳統的「松花堂便當」獲得靈感,黑色方正的松花堂便當看似樸實,但打開漆器蓋子後,豐富的菜色印入眼簾,而這種視覺上的對比震撼,卻又充滿機能性的內涵,正是Richard Sapper想透過ThinkPad傳達給電腦業界的革新。之後細部的造型設計由Yamato Lab的山崎和彥(Kazuhiko Yamazaki)負責;內部電路則由日後被譽為「ThinkPad之父」的內藤在正(Arimasa Naitoh)負責,就此展開了ThinkPad的一代傳奇。

本章節將先為讀者介紹ThinkPad各系列的特點,並透過外觀功能的詳細說明,幫助讀者在購入新機後能快速上手。第三章:ThinkPad硬體特色介紹

TrackPoint(小紅點)開發秘辛

現在的筆記型電腦操作方式日益多元化,例如透過手指在觸控螢幕上操作,或是搭配觸控筆進行繪畫等精密的作業等。然而在初代ThinkPad研發的那個年代,筆記型電腦的指向裝置主要是採用TouchPad(觸控板)或TrackBall(軌跡球),而初代ThinkPad推出時卻採用了劃時代的指向裝置,原廠稱之為「TrackPoint」,不但讓眾多的愛用者堅守ThinkPad,更成為ThinkPad的象徵符號。即使ThinkPad後來也導入了觸控板,但最為人稱道的仍是「TrackPoint」。

雖然TrackPoint直譯為「軌跡點」,在同類型的指向裝置上屬於「Pointing stick (指點杆)」的一種,但由於ThinkPad是最早採用TrackPoint的機種,而且在一片黑色鍵盤中又採用了顯眼的紅色,讓TrackPoint成為Pointing stick最知名代表作。在臺灣與中國大陸都約定俗成地使用「小紅點」作為TrackPoint的暱稱,故站長於本書也直接稱呼TrackPoint為「小紅點」。

其實小紅點並非由日本的Yamato Lab所研發,而是美國IBM研究中心的Ted Selker博士所研究之成果。但當初Ted Selker原本是希望將TrackPoint使用在IBM的桌上型電腦鍵盤上,而且顏色還是藍色的(呼應IBM的暱稱「Big Blue」)。但IBM的行銷部門卻不買單,因為他們認為桌上型電腦的使用者已經習慣使用外接式的滑鼠。導致Ted Selker的TrackPoint開發計畫面臨腰斬的命運。

但天無絕人之路,當時正逢初代ThinkPad 700C的開發階段,有三位關鍵人物為小紅點的催生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三位就是Tom Hardy、Richard Sapper與山崎和彥(Kazuhiko Yamazaki)。Tom Hardy為ThinkPad 700C的開發貢獻良多,甚至榮獲1992年的美國PC Magazine「Innovator of the Year in 1992」頭銜。

Tom Hardy負責開發第一款ThinkPad,因此從IBM內部各研究中心尋找合適的新發明。當時的筆記型電腦雖然開始採用觸控板或軌跡球,但都不是很理想,TrackPoint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雀屏中選。

雖然Tom Hardy選中了TrackPoint,但決定顏色的卻是Richard Sapper。負責初代ThinkPad 700C外型設計的Richard Sapper大師,他希望使用者打開ThinkPad螢幕時,映入眼簾的除了黑色鍵盤之外,還有鍵盤中間的紅色小圓點,這個小紅點提供了視覺上的反差效果。
但為了要將TrackPoint塗成紅色,ThinkPad開發團隊遇上了強大的阻力,因為IBM內部的安全部門規定,紅色只能用在「緊急關機」的控制開關上。因此Richard Sapper便請山崎和彥先生,將初代的TrackPoint塗成「洋紅色」(magenta),然後內部文件一律使用「洋紅色」(magenta)這個單字取代紅色(Red)。

一開始的確瞞過了許多IBM內部人員,但隨著數百顆「洋紅色」的小紅點陸續運抵位於IBM日本的藤澤(FUJISAWA)工廠,IBM安全部門終究發現了鍵盤上竟然有個紅色的零件。山崎和彥先生只好說這個「洋紅色」已經獲得美國總部相關部門的許可。後來Tom Hardy果然接到安全部門的來電,Tom Hardy宣稱TrackPoint採用的是洋紅色,而非紅色,對方不接受而且堅持那些小圓點明明就是紅色的。後來Tom Hardy提出可請任何顏色專家來做最後裁決,結果安全部門在拗不過之下,只好同意採用「洋紅色」。隨著ThinkPad的大為成功,Yamato Lab最後也將TrackPoint改成我們現在所熟悉的紅色,而且大家也習慣稱呼它為「小紅點」。

第九章: ThinkPad大和研究所測試設施介紹

ThinkPad的日本研發中心名稱為「大和(Yamato)」,係因1985年成立時,即位於日本神奈川縣的大和市(當時漢字名稱為大和事業所),後來2011年搬遷至神奈川縣的橫濱市,當時也曾討論過是否跟著改名為「Yokohama Lab」,最後考量「Yamato Lab」已廣為業界甚至客戶所知,且「大和」一詞為日本的古國名,因此「大和=日本」的印象也深入人心,最終日方仍選擇了繼續使用「Yamato Lab」名稱。雖然Yamato Laboratory直譯為大和實驗室,但站長仍採用日方的正式漢字名稱:「大和研究所」(文後簡稱Yamato Lab)。

Yamato Lab坐落於橫濱市的「未來港中央大樓(Minato Mirai Center Building)」,這是一棟21樓高的新建大樓,Lenovo-JP辦公區與Yamato Lab的研發區位於18、20與21樓,此外2樓則是Yamato Lab的測試設施區。在未來港中央大樓的地下一樓甚至還有地鐵站(Minato Mirai 站)可連接東急東橫線,直達澀谷站。
TPUSER非官方情報站從IBM時代,便開始舉辦Yamato Lab的參訪行程,邀集台灣的ThinkPad愛用者組團前往日本。即使歷經了ThinkPad被納入Lenovo旗下,這項優良傳統仍持續下去。經過了16年,至2019年已經舉辦了八次的Yamato Lab參訪活動。站長非常感謝歷屆參訪成員的熱情支持,以及當年的IBM-tw與現在的Lenovo-tw,以及Yamato Lab的鼎力協助,讓台灣的TPUSER們能前往ThinkPad設計聖殿Yamato Lab,聆聽開發工程師的精采簡報,以及與開發團隊進行深度的互動交流。

TPUSER的Yamato Lab參訪團每次都會安排參觀ThinkPad內部測試設施,因為ThinkPad堅固的秘密在於開發階段,即不斷進行各種試驗,以確保ThinkPad能夠在各種嚴峻的環境下仍可正常運作。承蒙Yamato Lab的大力協助,站長特別於2019年參訪時,拍攝了主要測試設施,並趁此機會向網友詳細說明。其實ThinkPad量產前會進行200多項嚴格測試,本篇文章所揭露的只不過是其中一小部分,卻也能讓網友了解原來ThinkPad需經過這些磨練,最終才能通過驗證並量產。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