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雲也居一休閒農場 / 認命

這塊土地,是農場主人涂兆榮的祖產居地,百年以來涂家人在此種植竹梨李薑。儘管面積好幾公頃,但因早年農產價格極低,民國70年代1公斤李子頂多2、3元,滿山作物賣出往往只夠維持生活所需,日子過得極為辛苦。

涂兆榮從小生活在偏遠客家山區,但彭麗貞不是。出生苗栗大湖的彭麗貞16歲就到台北紡織工廠與禮服公司上班,那時的她身處經濟正要起飛的繁華台北,眼前充滿無限可能;但到了24歲那年,卻因父母之命與媒妁之言回鄉嫁給涂兆榮。

彭麗貞心中充滿服裝夢,然而眼前的薑麻園只有竹子、老薑與黃土路,青春夢想硬生生被剝奪,擅長的縫紉機被換成鋤頭。那時彭麗貞經常不發一語,穿著雨鞋拿著鋤頭,站在田裡任由委屈與淚水潰堤。

一直要到老大與老二陸續出生,這一年,看著李子又開始轉紅,老二開始學步,彭麗貞才終於看懂,自己的人生夢早已如風箏般遠離,再也拉不回線頭。於是,抹去淚水,嚥下最後一口委屈,彭麗貞告訴自己:「認命吧!」

「我很訝異,認命之後,突然之間,路就平了!」彭麗貞說。說服自己認命之後,心中那股怨氣就逐漸淡去,並開始能把貧窮與委屈都當成是生命中原本就該會有的一部分,不再抱怨與仇視。

或許彭麗貞沒有自覺,事實上她的認命,就是佛法所講的「積極隨緣」;那不是放任命隨緣轉,也不是任由波浪拍打,而是接納現況並站上浪頭,順著浪勢往前挺進。

靠著這認命與客家硬頸,從此彭麗貞與涂兆榮攜手,從觀光果園一路轉型到田媽媽餐廳與休閒農場。不停上課進修,開發新菜與作物種植,最後除了拿下神農獎,滿牆掛滿總統合照與匾額,更為薑麻園這貧困客家山區帶進觀光熱潮,帶動地方發展。

旺山休閒農場 / 翻轉

每當生活開始要順利,就會有災難來襲。抓鰻苗、種哈密瓜賺了錢,父親就斷了腳;種南瓜作觀光賺了錢,颱風就把整園吹倒。這次面對父母20年心血一夜間被颱風摧毀的荒蕪,旺山休閒農場兩個胖胖的南瓜兄弟還是笑容滿面。他們說,我們要翻轉苦難、把失敗當轉機,我們現在開始幫人蓋不怕颱風的溫室,我們告訴自己,生命再苦也要笑!於是他們又笑了!

2017年7月28日,電視氣象不停播報著中度颱風尼莎即將來襲,有的電視台說它輕度,有的電視台說它會有藤原效應,美國與日本氣象台則同步推估它會在台東與花蓮交界處登陸。

訊息混亂,但大家很習慣,反正台灣氣象預報就是這樣,從來就不知該信哪一台。看著電視,旺山休閒農場主人林旺山夫妻與兩個兒子智凱與致頡開始討論如何防颱。雖然沒有任何訊息說它會從宜蘭登陸,威力似乎也還好,但面對颱風還是不能大意。

隔天7月29日中午過後,天空開始刮風飄雨,林家父子再巡了滿園結實累累的優美南瓜隧道,確認各項設施都已加強。等天黑回家打開電視,氣象正播報颱風威力增強且往北移,並已於晚上7點10分從宜蘭蘇澳登陸。

看著電視,旺山農場一家人感覺錯愕!不是說風雨不大且不會從宜蘭來嗎?這一晚,夜愈深,風愈強,甚至吹出16級強陣風。到了半夜,從住家窗戶往外看,不遠處的農場溫室與南瓜隧道被風吹得漫天飛舞,不停傳出的鋼筋拉扯聲與物品吹落聲。

隔天風雨漸歇,這一家人站在原本是優美的南瓜隧道,現在卻只剩扭曲變形的鋼筋棚架下無法言語。滿園近一公頃,曾最多一天湧進4千多名遊客的休閒園區變得滿目瘡痍,一夜之間,20年的心血,就在面前消逝成空。

採訪這天,是颱風過後第25天,我在這曾經造訪的優美南瓜園內走著。如果不是腳下還留有腐爛南瓜,很難相信這是同一地方。眼前所見樣樣扭曲變形,連粗如嬰兒手臂的鋼筋也被吹成S型,不難想像當天風力有多驚人。林媽媽一邊說著颱風夜情景,儘管臉上堅強笑著,但仍藏不住聲音裡的哽咽。

大坑休閒農場 / 滋味

如果個性是一種滋味,那麼大坑農場一家人就像一桌筵席,有鹹、有甜、有辣、有俏、有柔,一家人個性都很鮮明。蔡爸與蔡媽就像金庸筆下的郭靖跟黃蓉,一個忠厚老實,一個虎媽精明。兩人生下的亮麗三姐妹,一個專精行銷、一個專精廚藝、一個櫃檯總管,外加搞笑的阿公阿嬤,一家子的故事就像一齣鄉土連續劇,充滿滋味。

大坑農場一家人的作息都很固定,他們就像鄉土連續劇演員,每個人手上都有劇本;哪個時間該誰出場、出場後該作什麼事,劇本上都寫得清清楚楚,都很固定。

半夜2點半,當許多夜貓才開始覺得睏,蔡阿公就準備起床了。他走到客廳拿了竹筍鏟,接著開門走到月光下的竹林間,一鏟一鏟,把白天已經做好記號的麻竹筍鏟下來。

凌晨4點半,蔡爸起床,像貓一樣輕柔不吵醒蔡媽,然後推了車走進月光下的竹林間跟阿公打了聲招呼,接著就把地上竹筍一根根撿起放進推車,再運到停在農場門口的小貨車上。

清晨5點,87歲的蔡阿嬤起床,扛了鋤頭就往田邊走,要去照顧她的菜瓜棚,邊走還胃口很好地邊喊:「奇怪,怎麼今天肚子這麼餓?等等要早點回來吃飯!」

5點半蔡媽起床,跟剛忙完割筍的蔡阿公一起跳上貨車,把一整車的竹筍載到山下永康市場。在市場裡,蔡媽開始叫賣,跟阿嬤一樣87歲的蔡阿公則在市場裡慢慢散步,沿路欣賞來買菜的漂亮小姐,順便跟攤商老朋友嗑牙聊天。

緊接著太陽出來曬到屁股,俏主廚二姐儒比這才睜開眼,接著就進廚房去削她的筍子準備今天訂席客人的午餐;小妹柔柔來到櫃檯查看今天訂席訂房狀況,一邊微笑招呼退房客人;到了中午11點大姐Eva才起床,揉了揉惺忪雙眼,搖了搖昨天喝到有點茫的腦袋,然後開始化妝,同時打電話給旅行社說:「房間都預留好了沒問題,請放心,我們一定好好招呼。」

一直忙到晚上9點,這一家人才各自忙完聚到客廳看鄉土連續劇,一邊看一邊罵,「啊!太憨古啦!怎麼可能看不出他愛她!」全家一邊入迷看戲,一邊聊天,渾然沒有發現自己一家也像齣連續劇。

或許台灣還很多人不知台南「大坑農場」,但對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外旅行社與媒體來說,大坑赫赫有名。試著去google「大坑農場三姐妹」,就會發現這一家人不只上遍東南亞媒體,連BBC中文網都曾特地來採訪。

大坑以筍仔雞鄉土料理起家,是台灣最早進軍東南亞參加國外旅展的農場之一,滿園不怕人的小雞、小豬跟山泉泳池,總讓許多東南亞遊客玩到發痴傻笑,深深愛上這款猶如回到阿嬤家的感覺。

不過,這個現今吸引許多遊客前來的地方,早年只是個佈滿麻竹與刺竹的貧困山區。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