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吊橋效應,一見鍾情是可以被設計的

不少人都相信「一見鍾情」,甚至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人體驗過這種特殊的緣分,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一見鍾情到底靠不靠得住,以及能不能打造一次一見鍾情。

一見鍾情代表著「爆發式好感」發生了。比如,小說《紅樓夢》的林黛玉初見賈寶玉:「黛玉一見,便吃一大驚,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我們常用怦然心動形容一見鍾情,這個「怦」字,就是體內化學反應開始的發令槍,可只總結經驗,就匆匆下結論,這可不是科學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近五十年來,有一系列研究試圖探究一見鍾情的科學本質,這些結論無一例外都指向了一個共同的結果,這也是你一定要明白的一件事:世間並不存在什麼一見鍾情的獨特體質,一見鍾情是不是會發生,與人沒有關係,與兩個人相遇的場景大有關係。

相信大家都聽過經典的心理學研究:吊橋效應(Misattribution of arousal)實驗。吊橋實驗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唐納德.達頓(Donald Dutton),在1974年完成的經典實驗。

每一個探討愛情的心理學教材,都會提到這個具代表性的實驗。而我在本書中,依舊要介紹這個實驗,不過,我想帶著你從一個更全面、更獨特的視角去剖析,為什麼這個實驗能成為經典。

從我的戀愛系列課開講以來,這個實驗是我要最詳細解讀的一個研究,因為這個實驗的設計和實施本身,就已經充分說明了該如何打造一見鍾情。它需要三個要素:能啟動情緒情感的邂逅場景;起碼一方的資源展現──這個資源可以是顏值、才華、甚至僅僅是一個背影;以及雙方彼此間的交集──這會成為讓一見鍾情進一步發展的線索。

加拿大卡皮拉諾吊橋公園(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 Park)裡,有一個世界級景點,同時也是最著名的遊玩項目,那就是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吊橋──卡皮拉諾巨型吊橋。

這座橋建於1889年,它基本上是用大麻繩和杉木建成,全長約137公尺,高達70公尺,從兩端的森林橫跨卡皮拉諾河。最可怕的是,吊橋的特性決定了它始終搖搖晃晃。別說懼高症者,就算是一個膽子夠壯的成年人,也會在橋上緊張到不行,因此它也嚇壞了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達頓選擇這座橋作為實驗地點,而這個橋,就是剛才提的第一個要素:能啟動情緒情感的邂逅場景。

達頓邀請了一名漂亮性感的女助手來完成這個實驗,而漂亮的女助手,構成了第二個要素:展現起碼一方的具體資源,這裡的資源就是美貌。女助手被要求站在吊橋的正中間,也就是最容易讓過橋之人害怕的位置。

這位女助理的任務是要求路過的單身男性,參與一個簡單的研究。女助理向每一個同意在橋上參與研究的單身男性展示了同一張圖片,並要求他們立刻根據圖片的內容,編出一個簡單的故事講給她聽。之後,留下了她的電話號碼給參與者,告訴他們如果事後有任何相關問題需要詢問,都可以打電話給她。

完成了這部分實驗後,這名女助手,又在距離卡皮拉諾吊橋公園不遠的一個又寬又低的普通石橋上,重複了這個實驗一遍,她攔下了相同數目的單身男性,給他們看了同樣的圖片,提出了同樣的要求,並留下了同樣的電話號碼。

故事和電話號碼,成為了一見鍾情的第三個要素:雙方的交集。研究者針對兩組不同的男性──我們姑且稱他們為「吊橋男」和「石橋男」,從兩個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分析。

坐在電話另一端的達頓,掛掉了眾多失望的男士們打來的電話後,記錄了兩組男性回電話的數量。在吊橋上被攔下來的男人們,明顯對這位漂亮的女士更感興趣──也就是說,一見鍾情發揮了它應當發揮的作用,吊橋男們用更熱情的態度,回打了更多的電話。

與此同時,達頓還分析了兩組男性編出來的故事中,所涉及的與兩性關係相關的內容和元素。石橋男們編出來的故事基本上都乏善可陳,倒是吊橋男們編出來的故事,充斥著更多與親密關係和性接觸相關的內容。吊橋上的「一見鍾情」發揮了它的另一個重要作用──緊張的時刻又碰到異性,這種被喚起的劇烈化學反應,讓人們有了更多與愛情相關的胡思亂想。

吊橋男們帶著化學反應見到了漂亮的女助手。與石橋男們相比,他們心跳速率更高,出更多汗,緊張程度也更高──他們已經處於一見鍾情的狀態,只是缺少一個一見鍾情的對象。

說白了,日久生情的愛情,是先有愛情,後有化學反應;一見鍾情的愛,往往是先有化學反應,後產生愛情。林黛玉見到賈寶玉時,她初入賈府,非常緊張;祝英臺見梁山伯時女扮男裝,也是緊張;潘金蓮見西門慶時,剛拿棍子砸了西門大官人的腦袋,也是緊張;穆桂英見楊宗保時,兩人甚至真刀真槍打了一架,這更緊張──在劍拔弩張的氛圍下,一見鍾情居然獲得了更大的可能性!

對於你我來說,要想收穫一見鍾情,恐怕重點不在於怎麼在自己身上做文章,而在於怎麼在交互場景上做文章。一見鍾情並不是你運氣好,在某一個瞬間見到了那個合適的、足夠讓你心動的人,而是反過來,你在一個容易心動的環境下,見到了那個人。事實上,決定一見鍾情最終發生的往往並不是人,而是人所處的環境。

我大學時,有次收到了來自一個女生的訊息,大概內容就是她仰慕我許久,想跟我見見面。我這種顏值的人,著實被這樣的訊息嚇了一大跳,於是先在手機上跟那位女生聊了聊,結果有點尷尬,原來她認錯人了。

但是,怎麼就認錯到我身上?原來,當時正好全校開運動會,她對一個背影非常好看的帥哥一見鍾情了,後來我才知道,這帥哥是我們心理學院的院草。背影帥哥打動她的不僅僅是背殺能力,還跟他當時的談吐有關,據她說,她當時聽到那個男生在聊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於是她開始四下打聽,心理學院特有才華的男生,是誰、長什麼樣子,她畢竟沒看見正面,所以只能憑這種碎片化的資訊尋找了。而當時我在校刊當主編,也不知道誰給她指了斜路,說她想找的八成是葉壯。

這種一見鍾情,實在太不可靠。所以,雖然一見鍾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塑造,但是我還是請各位冷靜下來想一想,「可塑造」並不一定意味著它就一定是愛情的完美起點,想要美好的愛情,你不一定非要有個驚為天人的開始。

最後,我還想多講一點。如果一見鍾情一切順利,那怎麼讓感情繼續升溫和發展下去?你現在已經明白了,一見鍾情的本質,其實是一種場景誤讀。既然是誤讀,自然續航力就差一點,所以,想要讓因誤讀產生的愛情繼續深化,你就要跟對方一起超越誤讀的場景,更加廣泛的交流互動。很多時候,我們缺乏辨別到底是什麼讓我們高興、緊張、興奮甚至恐懼的能力,因此很容易把情緒的誘發原因,歸結到異性的協力因素身上。事實上,讓你感到情感爆炸的可能是酒精、運動、高度、困難、讚許等,你只是因為誤把原因歸結到了與這些因素相關的人,而讓你感到了一見鍾情。

但是,親密關係的建立和維持,光有激情和刺激是無法細水長流的。想讓一見鍾情發展成長壽的健康戀情,你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如果你跟對方的交互場景高度集中在讓你們一見鍾情的場景,其實會帶來非常大的風險。

說白了,就是因為你們沒有條件更全面的認識完整的對方,一旦你們抽離了能啟動你們的場景,就很容易疲乏不愛。所以,在打造一見鍾情過後,要快速推進雙方在不同場合全面的了解對方。

在酒吧裡相遇,就別老去酒吧了;演唱會相識的,就別總去演唱會了──不要拘泥在你們萌生愛意的場合,適當的走出這段感情的舒適區,更加全面的接觸彼此,才能跳出一見鍾情,得到真正的愛情,讓縹緲的化學反應變得接地氣。

當然了,這麼做的結果可能有兩種,好的方面是進一步情投意合,越互動越合拍;至於差的那種,則有可能讓你產生「原來你是這種人」的感受,但這其實也是好消息,畢竟紙裡包不住火,早露餡,也就早止損,對雙方都有好處。

如果你希望與異性初次見面時,迅速捕獲對方的芳心,點燃愛情的火花,來一場「一見鍾情」的浪漫愛情,那麼,請心機十足的選取一個能啟動情緒情感的邂逅場景、用精心裝扮來展現自我的資源,以及想方設法與對方產生交集。

當然了,就如前面所說的,一見鍾情的本質是場景誤讀,是一時的刺激引發的多巴胺反應,想要持續這種高體驗的激情,就需要越來越高強度的刺激,遺憾的是,多巴胺也有耐藥性的一天,只有激情沒有親密的愛情,總會迎來兩看兩相厭的那一刻。

唯有勇於跳出這段感情舒適區,全面接觸彼此、了解對方,才能保持「一見鍾情、二見生情、三見傾心、四見非你不娶、五見愛你一生、六見護你一世」的穩定關係。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