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Start !如何開始妳的主婦斜槓人生

這幾年在老公的律師事務所工作接觸到的案件當中,最有感的就是當全職主婦的太太遇到老公外遇要離婚,頓時經濟陷入困境,連養小孩、打官司的錢都沒有著落,也因此,我興起想要創立「斜槓主婦資源整合平台」的念頭。

通常,會在生完小孩當全職媽媽的女性,多數是先前本來就不是高收入的職業,評估過請保母的費用後,覺得生兩個小孩的話,還不如自己顧比較划算。當然,也有不少純粹就是愛陪小孩的媽媽,並沒有考慮到職涯的中斷,而願意先等孩子長大再打算。

所以,我很容易遇到主婦們來問我,如果想要邊帶小孩邊兼點副業、賺個零用錢,又沒有特殊的技能,可以斜槓做些什麼?

其實,講到斜槓的概念,並不是要大家多賺點外快,多兼幾分差,把自己累得要死。相反來說,反而是要妳好好過生活,想一想能不能邊玩樂邊賺錢,做的都是自己喜歡做的事。

對生活中都是瑣事、雜事的主婦來說,這真的是太難,因為主婦們應該都有個感受,就是時間永遠不夠用,事情永遠都做不完。

這我完全能夠理解,因為本人就是從二十四小時陪少爺的全職媽媽,到八小時幫老公、八小時陪少爺的職業婦女,再到二十四小時當四十八小時用的斜槓主婦的。

首先,要給想斜槓的主婦們一個觀念,就是一定要破除「所有家務事都是自己的責任」的迷思。很多媽媽因為沒有在外賺錢,就家事、家務一手包,只要家人不做的、交代做的,甚至是沒想到要做的,通通攬在身上;要開口請家人幫忙,別人還沒拒絕,心裡就先心生愧疚。

沒有在外面工作賺錢,不代表妳不能夠或不配做自己想做的事,台灣雖然離「家務有給制」的實際執行還遙遙無期,但主婦們自己要先有堅強的意志,生活中除了家務,一定要爭取一些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是請家人代勞、外包給專業,或是放著讓家事做不好都可以,然後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技能。

這幾年其實學歷與收入已經越來越脫離干係,許多直播主或搭著網路社群起飛的微型創業家,都賺得比大學、碩士畢業生還高得多,這對想要斜槓的主婦來說,真的是一項利多。但是,我絕對不建議主婦們用犧牲睡眠來換取時間。曾經,我也為了成長跟進步、想多做更多的事,一天只睡五個小時,但是,讓自己的精神跟體力都被拖垮,反而造成家人的負擔。

要更聰明地使用妳的時間,必須一心二用,一魚二吃。一邊做家事,一邊聽線上課程;一邊看影集,一邊學英文;甚至搭捷運的十幾分鐘、等公車的五分鐘,都可以拿來看書或閱讀雜誌了解趨勢。

然後,妳就可以從中發現,別人都在做什麼,有沒有妳能夠做的。

由於主婦們通常都會被小孩上下學的時間綁住,所以,我自己是特別盤算過,所以才沒有在小孩上學後,選擇去外面上班。

有些人可能會想說,妳不是在老公的律師事務所上班嗎?沒錯,就是因為「曾經」在老公的律師事務所上班,所以現在的我,選擇不在辦公室工作,而是自己另外整理一個空間跟場地,不管是開會、寫作或辦活動,都是獨立在另一個場所,避免自己被事務所的雜務給「綁架」。

我也建議,全職的主婦,或即使在老公公司工作的太太們,也應該有一個這樣的空間。現在外面的商務中心,月付四、五千元就有一個用到飽的自由席,不但可以讓自己專心工作思考,還可能結交朋友成為潛在的客源。

而且,如果暫時沒有緊急的經濟需求,沒有特殊的技能、證照或學歷,其實不用急著去上班,而是要把學習放在第一順位,並以非朝九晚五的職涯為目標。像是我身邊,有一些主婦是部落客、團媽、代購、作家、講師、文案撰寫、影片剪輯,也有修習過課程的整理收納顧問、財務規畫師、創業顧問、職業規畫師⋯⋯等等,她們都是趁忙家務、帶小孩以外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曾經過那種伸手要家用的尷尬時期。還有一種媽媽也很厲害,像是開兒童才藝工作室、兒童外語教室,直接把陪伴小孩跟賺錢雙軌進行──這些人,並不是時間比別人多,而是懂得怎麼善用有限的時間。不管大家的興趣熱情、目標在哪裡,我都蠻建議從創作開始,把自己想做的事、正在做的事,製造內容,呈現在當下最常被使用的平台,像是部落格、Facebook、Instagram、YouTube或是方興未艾的Podcast,一方面是行銷的工具,二方面也是檢視自己的專業跟學習進度,另外也可以用來評估市場的接受度。

但是,千萬記得,一定要找可以累積自己價值,越做越讓自己越值錢的工作,而不是做十年,單位收入都不會提高的勞力工作。

斜槓已經是趨勢,不管是上班族或主婦,大家都會面臨失去手上飯碗的風險,所以趁現在,多幫自己做幾個飯碗,才能面對環境突然的變化。

◎輯一 不管幾歲,妳的未來,都有無限可能!

人生只剩下先生和孩子了,難道我只能這樣嗎?每天的時間都花在家事和育兒上了,剩下的時間除了睡覺休息,還有其它可能嗎?

許多媽媽對於人生感到疑惑,卻因為家庭而擠不出時間進修,讓人生規畫舉足不前,停滯十餘年的精華時光。

妳也是這樣的主婦嗎?

●找不到熱情?就從生活&主業往外觸及

有幾次在粉專後台或是我設立的「娘子軍」LINE@帳號,網友私訊我,希望也能在當全職媽媽的同時,有一點副業,讓自己賺點零用金,不需要想花錢,就得跟先生要,但又不知道能做些什麼?要怎麼開始?

通常一開始,我都會問她們,覺得自己平常有什麼事情做得比別人好嗎?對什麼事物特別有熱情嗎?不過,大部分時候,我得到的答案都是:「不知道耶~」、「好像沒有耶~」

這我也能夠理解,想當年我和老公大學法律系畢業,就跟他一起去開了火鍋店,長達近十年的餐飲業生活跟三年的全職媽媽生活,幾乎讓我對自己的信心消磨殆盡,覺得自己沒有所謂的一技之長。

雖然到現在為止,我已經在進行第六本書的寫作,也有很多粉絲表示我的文字感動了她們,但其實我還是很心虛──又不是中文相關科系,書看得不多,我也不知道怎麼會有這個榮幸,獲得出版社青睞,成為這輩子想都沒想過的作家。但是接觸我的娘子軍當中(我通常會稱呼因為粉絲團的號召,來參加我辦的活動,因而願意為改變自己的人生努力的人為「娘子軍」,像是一起成長的夥伴),有一位「師娘」,也是如此喔!我還記得第一次遇到她時,正是她人生最困頓的時候,當時,她也沒有方向,不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我告訴她,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寫寫文章吧!可以抒發一下。她告訴我,她也不知道要寫些什麼?平常沒在寫作,連Facebook都很少貼文。由於她是在禮儀業工作,我說:「我手寫我心,妳就寫寫妳在這一行工作的心情吧!這個特殊的行業一定讓妳有些不同的感受啊!」我當時還為她成立的粉專取了個名字,叫做「師娘眼中的人生大事」。結果,真的是命運的安排,她居然因此跟我有了同樣的際遇,在粉專發表文章沒多久,就受到出版社的邀請,要跟她合作出版新書,書名是《悲傷只能走過不能跳過》。

◆愛自己、照顧自己,不是一種自私

其實,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真的是主婦最應該創業的時代。在過去,婦女們被寄望把最多的時間留給家人,也被給予許多傳統角色的期待。像我自己的母親,嫁給我父親以後,就是一輩子的家庭主婦。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把孩子照顧好、孝順公婆、侍奉丈夫,就是身旁的人對她的要求,其實她也平平順順過了一輩子。

但是,像我自己在事務所工作的觀察,以及多年經營粉絲團所得到的大數據,很多主婦其實在進入婚姻之後,因為忙碌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瑣事,疏於照顧自己與覺察自己與伴侶的關係,漸漸地就和另一半產生了距離。

「律師娘,我老公外遇了,我是全職媽媽,我爭取得到監護權(親權)嗎?」這樣問題,其實我被問了數百遍。

在這個地方,我想討論的不是法律問題,也不是外遇問題,而是想跟大家聊聊,關係代表的是至少兩個人,一個是「妳」,一個是「別人」;「妳」可以控制,「別人」卻不行。

我們所能做的,終究還是照顧好自己之餘,再把剩餘的能力拿來照顧別人,關係只能覺察,但無法預料跟控制。

什麼叫照顧好自己?我記得有位粉絲因為看了我的上一本書《世界這樣殘酷,我們仍然溫柔以對》,在懷孕時寫給腹中女兒貝貝的信,也寫了一封信給她的女兒,叮嚀她要愛自己(不過我更喜歡的說法是:照顧好自己)。她告訴女兒:「什麼是愛自己?就是讓自己舒服、快樂、安全、健康,凡事考慮到自己,不是教妳自私,而是在意、注重自己,懂得拒絕一切傷害自己身心的人、事、物,並且遠離。」

我把這一段母親送給女兒的叮嚀,經過她的同意放上了粉專。

當然,人生的意外所在多有,並不是總能夠平順地度過,所以,我們能做好的,就是先照顧好自己的心,然後就是過好自己的生活,不一定要總是開開心心,但要懂得怎麼跟自己自處。

懂得關心自己,心靈有沒有成長?起居有沒有維護自己的健康平安?當然,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規畫好自己的金錢藍圖。

◆一定要去上班嗎?

我倒是不特別建議大家一定要去上班,當個職業婦女,畢竟目前的世態,如果沒有相當的本事,要在職場上嶄露頭角,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甚至懷孕跟育嬰,也有不少因為僱主不能體諒,而受到相當程度的職場霸凌。

但是如果要一邊帶孩子一邊創業,又回到我一開始討論的那個命題:「我要做什麼?」或「我可以做什麼?」。

之前,我曾經收到一本出版社推薦給我的書《不上班賺更多》,談的是用複合式職涯創造自主人生,讓工時變自由。

我在這裡就想跟大家討論,創業對很多人來說好像有點遙遠,好像是要當個公司負責人,租一間辦公室,或許請個助理、買台影印機⋯⋯拿起計算機,似乎要花不少錢。萬一失敗怎麼辦?我的資金哪裡來?我應該去學企業管理嗎?做哪一行是現在的趨勢?

那麼讓我們換個方式來思考,能不能把創業當作資源利用呢?想想妳有沒有可以騰出來的時間,妳有沒有可以被利用的價值?妳有沒有跟別人不一樣的關係、人脈?其實有很多被閒置的資源,都沒有被善用。

就像我和老公當初創立的「大狀廚房」,原本只是要煮員工餐跟經營美食外送,但因為廚師還有餘裕,我們就開起了私宅餐廳預定,讓有聚餐跟隱私需求的人,可以在我們的場地不被打擾地享受美食;接著,又把我們的料理做成調理包冷凍宅配。這些其實都不是我們一開始的規畫,但是我們利用既有的資源,稍微觀察市場,就開發出一個個創造現金流的項目。另外,像是我剛開始出書、寫專欄時,常常受邀演講,我發現,市場上有一個族群的人非常喜歡聽課,於是試著自己找講師,並主力在行銷創業的課程,結果我這樣一個原本是家庭主婦的人,居然曾經在某一年裡,版稅、稿酬、講師費、開課收入,就超過了一個受僱律師的一年薪水。

◆從寫作、上課開始,整理生活經驗、找到方向!

我很喜歡《不上班賺更多》書上的幾句話,像是:

「妳的職業壽命,不該指望任何公司或單一收入。掌握多重身分,才是通往工作自主的最大機會!」

「複合式工作並不是鼓勵妳一次做更多,而是聰明地工作,擁有更高的報酬。」

「只要善用知識和數位工具,妳不但可以省下大把時間,還可以發展嗜好、賺點外快,甚至隨時享受一場假期。」

如果家庭主婦把日常事務也當作是正業,就可以想想,有沒有辦法,從妳的正業延伸出副業呢?

譬如平常要帶孩子,是不是可以趁著研究孩子的生活用品,把它打造成一門生意?像我前一陣子遇到一個媽媽,她的創業就是來自於孩子就學相關的文具用品,什麼好用?能不能更有質感?因而設計出一款能讓孩子背得更輕鬆的包包,也搭售其他文具選品。

如果一時之間想不到,我貢獻自己的經驗,從「寫作」跟「上課」開始。先把妳生活中的經驗與感受整理出來,由短到長,發布在自己的社群媒體上,在這個過程,妳會看到,妳寫什麼樣的素材會比較受歡迎,藉以了解自己的獨特性在哪裡,還有自己分享什麼樣的內容,會比較容易得到迴響。再透過上課充實自己的專業性,建立屬於自己的受眾與人脈資源,長久累積,就很有機會找到自己的下一個方向。

我先前會想到讓「大狀廚房」販售冷凍宅配商品,就是因為每次放我們的美食照,中南部的民眾就會抱怨吃不到,現在的宅配服務那麼方便,只要急速冷凍包裝後,就可以讓大家吃到我們的產品。而會想到用娘子軍品牌開課,則是在Facebook打卡演講的行程時,會有網友留言什麼時候還有類似的講座,其實,智囊團都藏在妳身邊,困惑的時候,就多多詢問別人的意見,當然,最後還是要自己決定。

總之,不要怕沒有創業的好主意,生活中處處有需求,有需求,就會有商機!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