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餓著肚皮做學問——顏回的故事1

顏回(字子淵,春秋末年魯國人),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更是「超級學霸」,他在《論語》中出現過幾次,就被孔子讚美了幾次。子路則是每次出現都被孔子批評,兩人形成鮮明對比。
顏回被孔子讚揚的主因是「好學」。魯哀公曾詢問孔子:「在你眾多學生之中,誰最好學?」孔子答道:「有一個叫顏回的孩子很好學,他不拿別人出氣;有過失不再犯。只可惜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學生,再也沒聽過好學的人了。」當時魯國的權臣季康子也問過孔子同樣的問題,孔子的回答幾乎如出一轍。顏回在孔子心目中的分量可見一斑。
顏回好學過人,有以下這些表現:
一、勤奮好問
學習沒有捷徑,唯有勤奮刻苦才是正道。顏回上課認真聽講,下課及時複習,細加體悟;他起早貪黑,背誦經書,不知疲倦。對顏回來說,孔子不僅是老師,更是偶像。孔子教授的知識,他都潛心研究,就算無法在第一時間完全理解,依舊樂此不疲。孔子稱讚他:「聽我說話始終如一,永不懈怠的,大概只有顏回一個人吧!」
孔子的學問博大精深,連顏回這樣好學的弟子有時候也會暈頭轉向,孔子便會在關鍵之處加以指導,更會循循善誘,以各種文獻豐富弟子的知識,以禮節約束弟子的行為。
不過,學問不一定都是向老師請教來的,向同學求教也是重要途徑之一。照理來講,顏回學得這麼好,一定有不少同學向他請教學問,但是顏回虛懷若谷,常向學業不如他、輩分比他低的同學請教。
小師弟曾子對此深有感觸:「有能力的向沒有能力的人請教,學問大的向學問小的請教;有學問卻像沒學問一樣,學富五車卻像空無所有一樣;即使因此被人冒犯了,也從不計較。我的一位朋友就是這樣。」這位朋友就是顏回。顏回的行為和孔子所宣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完全吻合。
孔子有三千名弟子,單憑一位老師肯定忙不過來,所以許多學者認為能當面受教於孔子的,就只有那幾十位,而其他弟子則大多由學得好的弟子來教授。
二、安貧樂道
顏回家境貧窮,家人原本指望他能夠當官或經商,但顏回自從十三歲拜入孔子門下,直到四十一歲逝世,沒擔任過任何官職,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學業上。就算物質生活貧困,只能吃鹹菜、喝稀粥、住茅屋,顏回也不以為意。
  孔子對顏回大加讚揚:「賢人啊,顏回!一竹筐飯,一瓜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憂苦,顏回卻不改一心求學向道的志向,並以此為樂。賢人啊,顏回!」這段話亦是成語「簞食瓢飲」的由來,形容讀書人清貧的生活。
  三、悟性高
顏回非常聽孔子的話,從不頂嘴,孔子起初以為這個學生有點遲鈍,經過仔細觀察,發現顏回下課回家後會自己研究學問,對於很多問題也有獨到的見解,才意識到顏回是大智若愚。
顏回對孔子的核心思想不僅體悟深刻,還能夠身體力行。
「仁」是孔子最核心的思想主張,卻幾乎沒有人能真正做到,包括子路、子貢、冉有等幾位孔子最欣賞的學生,雖然都很有能力,但內在的心靈修養,並非一蹴可幾。孔子說:「顏回呀,他的心能長久不違背仁德,至於其他學生,只是偶爾會想起一下罷了。」作為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不僅對仁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還能透過言行舉止加以實踐,實在難能可貴。

思考題:
  孔子為什麼總是讚美顏回呢?

輕鬆學古文
名與字的密切關係
古代人有名有字,因名取字,名和字的關係有以下幾種:
一、名和字意義相同。如顏回,名回,字子淵。淵,回水。河中深水回流處。「回」和「淵」有返回、淵源的相同意思。三國時期的周瑜,名瑜,字公瑾;諸葛瑾,名瑾,字子瑜。「子」和「公」都是襯字(沒有意義的虛字),「瑾」和「瑜」的意思都是美玉,周瑜和諸葛瑾的名字幾乎相同,只是順序相反。
二、名和字意義相關。孔子名丘,字仲尼,「仲」是指兄弟中排行第二,「丘」即山丘的意思,「尼」是孔子出生地——尼山。
三、名和字意義相反。北宋詞人晏殊,字同叔,「叔」是兄弟中排行第三,「殊」與「同」意義相反。
四、展現心思。用名與字表達企盼和願望,或是因為仰慕某位古人,將古人的名字嵌入自己的名字。如北齊顏之推(著有《顏氏家訓》)仰慕春秋晉人介之推,就取名為「之推」,字「介」。
五、拆名為字。南宋詩人謝翱,名翱,字皋羽。「翱」是鳥兒展開翅膀在天空迴旋飛翔。「皋」指水邊的高地,「羽」指長羽毛的鳥類,這兩個字組合起來就是水沼裡的鳥兒,是不是和「翱」字意思很相近呢?

詞語補給站
一、簞食瓢飲:多用於形容讀書人安於貧窮的清高生活。相近詞有「陋巷瓢飲」、「疏水簞瓢」、「一簞一瓢」。
例句:他雖然過著簞食瓢飲的清苦生活,但生性好學,每天都開心的與經典書籍為伴。
二、安貧樂道:安於貧困生活,以守道為樂。
例句:顏回安貧樂道,一生跟隨孔子學習,沒有出去做官。
三、循循善誘:善於引導別人進行學習。
例句:優秀的老師教學時要能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步步深入。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