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敬畏天命,相信天命

孔子怎麼認識天命?對於天命抱持什麼態度?
甲骨文的「天」字,是「人」上面頂著一個「口」。《說文解字》解釋:「天,顛也。顛者,人之頂也。以為凡高之稱。」造字本義是人類頭頂上方的無邊蒼穹。在古人的眼裡,天最大,是世間萬事萬物的主宰。
孔子說:「堯真是了不起啊!高大無比!天命這麼崇高,只有堯能夠學習天。他的恩惠又廣又博,老百姓都不知道該怎麼稱讚他才好。他的功績實在太偉大了,他的禮儀制度實在太完美了!」在孔子眼裡,天命最大,是掌管世間萬物的主宰,只有聖賢的堯才能真正學習、踐行天命,造福百姓。孔子晚年時說:「老天何曾說過什麼?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哪裡不是照常運行,萬物照樣生長嗎?老天何曾說過什麼了?」上天雖沉默不語,卻時時刻刻支配著世間萬物的運行。孔子還說:「要是得罪了天,向誰祈禱都沒用。」
孔子雖然贊成天命,卻很少與弟子們談論。因為他重義輕利,自然很少談及;加上天命神聖、玄妙,孔子心懷敬畏,自然也談得不多。
子貢曾抱怨:「關於古代文獻方面的學問,我們聽老師說過;關於人的本性和天命的論述,我們卻聽不到。」孔子不關注天命的天,他關注的是天命的命,也就是天對人事的影響。孔子心中所謂的命:一是人的生死陽壽,即性命的命。孔子相信宿命論,人的生死早已注定,沒有辦法改變,只能順從。比如伯牛得了會傳染的麻瘋病,孔子從窗戶伸手進去,握住他的手和他訣別,說:「就要死了,這是命啊!你這樣的人怎麼會得這樣的病!」顏回死了,孔子也呼天搶地:「老天爺這是要我的命啊!這是要我的命啊!」
另一種是窮達禍福,這是命運的命。在春秋時期,出身決定一個人的身分等級,光靠努力不一定管用,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雖然孔子培養學生,透過後天的學習努力,一些優秀的弟子也能由平民變成士,甚至晉升為大夫,但畢竟是少數,因為社會階層僵化,大多數情況仍難以改變。
孔子知曉天命,所以心懷敬畏。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他說:「不知曉命運,就不可能成為君子;不懂得禮儀,就沒辦法在社會上立足;不知道分辨別人的言語,就不可能了解別人。」知曉天命後,身處窮困,便能有一種淡定從容。周遊列國十四年,孔子經歷無數困難挫折。在衛國的匡地,匡人因為誤會圍攻孔子,弟子們都很害怕,孔子卻毫無畏懼。去宋國時,宋國司馬桓魋擔心孔子搶了他的位子,派出一隊人馬,在半路上砍倒大樹想壓死孔子。弟子們很緊張,勸孔子快走,孔子卻一點也不害怕。
孔子對天命心懷敬畏,就像對待鬼神一樣「敬而遠之」。孔子從來不談論怪異、暴力、叛亂和鬼神。孔子說:「君子有三種敬畏的事:敬畏天命,敬畏身居高位的大人,敬畏聖人的言語。小人因不懂天命而不知畏懼,輕慢王公大人,侮辱聖人的言語。」天命排名在大人之前,甚至在聖人之前,在孔子心中最為重要,侮辱不得。

思考題:
孔子對天命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輕鬆學古文
古人眼中的災禍和祥瑞
古人的科學認知有限,認為自然現象非常神祕,天帝主宰整個宇宙,各種自然現象又有各自的主宰神祇,如風神叫飛廉,雨神叫蓱翳,雲神叫豐隆。人世間的帝王被稱為天子,顧名思義是天帝的兒子,人世間的君王是根據天帝的旨意來管理萬民的。任何一個國家建立政權後,都要想辦法取得上天的認可,以表示自己的權力是老天授予的,有絕對的合法性。天子通過祭祀等儀式與天帝取得某種神祕的聯繫,秉承天帝的旨意統治百姓。
人們往往還喜歡把天象的變化與人世間的禍福連結起來。做得不好,天帝就要提出警告,甚至降下懲罰:像是彗星是兵災的凶兆;日食現象則是君王做了不該做的事,天帝想要警示居王,「日不食、星不悖」才是「太平盛世」。做得好,天帝就會降下祥瑞,以示鼓勵,比如禾苗長出雙穗,乾枯的水井突然冒出甘泉,出現麒麟、鳳凰等珍禽異獸等。但實際上這些都是科學不發達時的迷信,是統治者威嚇人民的把戲而已。

詞語補給站
一、怪力亂神:指關於怪異、暴力、悖亂和鬼神的事。
例句:他向來中規中矩,不喜歡談論怪力亂神之事。

二、敬天愛民:尊重天命,愛護百姓。
例句:周公仁德寬厚,敬天愛民,難怪受到孔子的
極力推崇。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