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人公開透明
二〇〇五年某個週六,我進費爾菲爾德辦公室,把落後的工作補上。桌上工作清得差不多之後,我開始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太太安蒂和女兒莎拉(當時唸高三)逛街去了,所以我不急著回家。朝車子走去的路上,我暗自做了決定:終於有時間了,有時間去刺青了。
女兒和我已經為了刺青這件事互相取笑好幾個月。她會威脅說要去刺青,我說我會比她先去,然後她就大翻白眼說:「你只是嘴上說說而已。」不過說真的,這種表達自我的方式很吸引我。
我往丹伯立(Danbury)小鎮開去,以前注意過那裡有幾家刺青店。我挑了一家看起來最不簡陋的店,走進去,告訴店家我要刺什麼。我的要求很簡單,要刺奇異那個藍色草寫標誌(也就是大家戲稱的奇異肉丸),刺青師傅說她第一次刺這個圖案,我不想讓她知道我是奇異執行長,於是隨口編了個故事。
我說:「我在奇異工作,跟人打賭我們的保齡球聯盟會贏,結果輸了,所以就來這裡了。」她聽完笑了出來:「所以你必須刺奇異標誌?太好玩了!」然後她就開始在我的左臀工作,就在腰線下面一點,快刺完的時候,我請她再多刺兩個紅色的A.I和S.I,太太安蒂(Andy)和女兒莎拉(Sarah)的名字縮寫,我最愛的兩個人。
這些年來,有幾次晚宴上,要求賓客把自己有趣的事蹟寫在小紙條上,寫好之後統一扔進一頂帽子裡,然後從中抽出紙條,唸出上面所寫的事,再讓現場賓客猜猜這是誰的秘密。我每次交出去的紙條都寫著「我有刺青」,從來沒有人猜到那是我寫的,我幾乎每次都贏。
不過,我那些刺青的意義可不僅止於拿到派對玩玩把戲。對我來說,把生活範圍縮小到工作和家庭上(我常說我當執行長那些日子是「一家公司,一個太太」),有助於減輕壓力。把最愛刻在身上銘記不忘,是給我自己的禮物,也是提醒我孰輕孰重。奇異幾乎沒有人知道我的刺青,我沒有張揚過,這是我對奇異表忠的私下證明。
我離開奇異後,有人對我對奇異的忠誠提出質疑,尤其談到奇異電力的時候。對於奇異發生的問題,外界普遍的說法是:奇異做了一筆很爛的收購(二〇一五年收購法國跨國企業阿爾斯通的能源資產),而且是因為我一意孤行。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奇異電力從事的是民生必需產業,是一門好生意,所以收購阿爾斯通合情合理,只是不巧,收購之後電力產業就進入不景氣循環,不過光是這樣並不足以解釋接下來發生的問題。奇異每個事業體都經歷過不景氣,也都順利捱過去了,而且每個領導人面對複雜的收購案也都有好表現(舉個例子,二〇〇四年我們收購阿莫夏姆,不久就發現有個品質問題會危及整筆收購案,不過醫療團隊還是把問題解決了),可是我從阿爾斯通收購案學到的,不只是資金分配的問題,還有領導方面的問題。我和董事會對奇異電力領導人的能力有不同看法,導致我們用錯了團隊,我的錯誤在此。
我接下來要說的事,對我來說並不好啟齒。四十年來,每當事情出錯或有人中傷我的人格或判斷,我總是閉上嘴巴默默解決,但是這次我要打破慣例,第一次把事情始末說出來,因為奇異電力的事對很多人造成很大傷害,外界的報導並不完整,甚至不是事實。把真相說出來一點都不好過,但是有必要讓大家知道。
一筆簡單的收購(在我們熟悉的市場上)
我執行長任內所做的交易當中,阿爾斯通收購案受到的批評最多。
這筆交易已經蒙上近乎杜撰的色彩。這筆收購是奇異電力領導階層發起,獲得董事會、投資人、分析師與其他相關人的支持,包括我,從頭到尾公開透明。我們知道要收購的是電力服務事業,一個跟我們有互補作用的事業;我們知道那家公司的狀態,也明白我們要面臨哪些挑戰。我們之所以對這筆收購有興趣,有兩個原因:一,這麼做可以減少一個競爭對手;二,我們知道如何整合、經營這項生意,也相信這筆收購可以提升盈餘,短期內就可產生大筆現金。
從事電力生意並不是壞主意,尤其如果你是奇異,如果你是這一行百年來最受信賴的名字的話。奇異是市場龍頭,享有創新和可靠的好名聲,但這並不代表這一行就很容易。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這個產業都是技術、經濟、公共政策的強力匯流,政府的補貼和法規也扮演重要角色。
藏在這些複雜動態背後的,是長期的成長。全球電力市場非常龐大,而且還會更龐大,根據一項估計,電力需求到二〇三〇年會成長百分之六十。到今天,全世界還有三分之一人口無電可用,印尼和越南等國未來的需求可能會超過歐洲。
阿爾斯通的併購機會出現時,我們正好處於強勢地位。二〇一四是奇異很紮實的一年。在工業營收一千一百億美元的基礎上,我們出現顯著的有機成長(成長百分之七),領先所有競爭對手,同時,盈餘也成長百分之十,現金也成長百分之十。
這樣的好表現,有一大部分是電力業務所貢獻。根據我的估算,奇異電力是業界最成功的競爭者,幾乎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盈餘、現金流、市佔率、全球觸角、社會影響力。憑著在燃氣渦輪機與風力渦輪機強大的地位,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發電機組是奇異安裝的;在核能、蒸汽、配電方面的地位則比較小。透過奇異資本,我們是電廠開發計畫的融資龍頭,尤其是再生能源,我們甚至成立一個商業平台,稱為奇異金流(GE Current),負責替商業大樓與醫院的太陽能計畫提供融資。
我真的覺得,競爭對手(三菱重工和西門子)被我們搞得疲於奔命。我們的H-turbine是業界最大、最節能的渦輪機;我們的全球成長組織成效卓著,過去被對手拿走的全球大交易都被我們搶下來了;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廣泛管道可取得低成本資金,可以用於在全世界各地興建電廠,只要我們的規模越大,維修服務的利潤就越源源不絕,而Predix又能幫助服務部門以更高利潤快速成長。我知道設備市場的波動很大,但是我對我們的執行能力有信心。
專家預測(我們也這麼認為),未來幾十年,天然氣消耗每年至少會以百分之五的速度成長,這是乾淨、便宜、容易取得的能源,需求增加勢必會帶動渦輪機和維修服務的需求。我們知道,再生能源設備市場中,只有風力有獲利潛力,我們已經註銷太陽能和電池技術的三億美元投資(這兩個產業的虧損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不過,我們仍然致力於開發可減少碳排放的技術,而阿爾斯通所產生的現金可以協助我們的開發。
投資電力產業的同時,把氣候變遷放在心上是很重要的,今日仍然有百分之九十三的電力是仰仗傳統技術(煤、天然氣、核能、水力),再生能源只佔百分之七,要改變這樣的比例需要花幾十年的時間,就算全球各國都拿出最大誠意和強力一致的政治領導也一樣,在此之前,投資於降低傳統發電污染的金額會高達數十億美元。
我們給奇異電力設定了幾個明確目標:維持全球百分之五十的市佔率;發展陸上風電與離岸風電的生意;保持我們在燃氣渦輪機的優勢;降低成本;進軍全世界各地做生意,如有必要就動用融資;還有最重要的,搶進有利可圖的服務業務,也就是維護、修理、更新現有渦輪機。我們已經對最後一項做了投資,只要我們賣出、裝設的渦輪機越多,需要我們修理的設備就越多,就會帶進越多營收。阿爾斯通也會給我們帶進更多需要服務的渦輪機,提升我們的營收。
優勢地位
那些年,我們已經分析過阿爾斯通好幾次,事實上,我們一九九九年就收購了他們一部分的渦輪機製造產能。這家法國企業的龐大,不只在於能源方面,也在於高速鐵路運輸和號誌技術,不過奇異只想收購他們的電力和電網部門,而阿爾斯通過去都不願出售。然後到了二〇一三與二〇一四年間,阿爾斯通的股價從八十歐元跌到三十歐元,二〇一四年阿爾斯通執行長派崔克・克朗(Patrick Kron)致電奇異電力執行長史蒂夫・波茨,提議見個面。
我沒見過克朗,但是波茨對這事的熱中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認識波茨好多年了,他從一九九三年就進奇異,待過能源與醫療部門。二〇一二年之前,他一直在一位親力親為的老闆——約翰・克倫尼奇——手下做事,他做的決定都有老闆從旁指導,也就是說,我只有二〇一二之後那兩年有機會觀察他的領導能力,不過我是滿意的,每次他跟我開會,看來對業務的細節瞭如指掌,所以他提議我見見克朗的時候,我馬上就答應。
二〇一四年二月,我們在巴黎共進晚餐,除了我和波茨,奇異財務長傑夫・伯恩斯坦以及約翰・富蘭納瑞(當時奇異商業開發部門領導人)也去了,一頓飯吃下來,我們每個人的興趣都被勾起了。阿爾斯通的維修服務部門很賺錢,再生能源生意(尤其大型離岸風機是我們欠缺的)也跟我們互補——關於這點,我們的判斷完全正確:奇異的離岸風電業務在二〇二〇年達到二十億美元。另一方面,克朗也給這頓晚餐增添些許急迫感,他暗示他決定迅速出脫阿爾斯通的能源資產,如果我們沒有興趣,就要做好被對手買走的準備。
維修服務的擴展對我很有吸引力,財務和策略上都是。在一個景氣循環明顯的產業,維修服務的波動相對比較小。我認為收購阿爾斯通可大大提升我們的競爭力,也有助於現行減碳計畫的進行,更重要的是,奇異電力的客戶需要我們提供數位服務,而多了阿爾斯通之後,我們的客戶群變大,我們在數位服務的投資效益也會變大。收購阿爾斯通可以讓我們躍居市場龍頭。
二〇一四年三月,我們向奇異董事會簡報,說明阿爾斯通收購案是個簡單交易,可以讓我們的渦輪機全球市佔率成長百分之五十,長期來看是很龐大的優勢,另外,阿爾斯通也有助於我們改善大型燃氣渦輪機的技術(當時我們落後於西門子和三菱重工)。缺點是,阿爾斯通有興建電廠的事業,這個部分我們不懂,另外還有我們所謂的「法國風險」:這筆交易可能會造成地緣政治的亂流。
我把這筆交易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交給波茨和富蘭納瑞,這是考驗他們的好機會。前面說過,波茨剛脫離克倫尼奇的庇蔭,請他評估這筆交易正好可以評斷他的能力。同樣的,富蘭納瑞剛獲得拔擢,我很想看看他的實際表現。雖然接班問題還不是當前最該煩惱的事,不過我知道波茨和富蘭納瑞都是可能的人選,剛好趁這個機會讓他們暖身準備。
波茨和富蘭納瑞做的盡職調查越多,越相信這筆交易可以提升盈餘。我們一九九九年就收購過阿爾斯通的燃氣渦輪機產能,所以在法國做生意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到了波茨和富蘭納瑞向董事會做最後報告時,董事們主要擔心的是阿爾斯通的營造事業,我們在這塊經驗有限,但是整個來說,董事會的反應是正面的。
二〇一四年四月在芝加哥召開股東大會時,這筆交易的經濟層面已經搞定,最棘手的部分是,要是奇異最後決定不玩該怎麼處理。克朗和他的團隊來到伊利諾州跟我們秘密會面,躲在一家飯店裡,離我們的股東大會會場不遠,我們在那裡協商分手費,雙方同意,如果監管單位在審核過程要求奇異出售的事業超過百分之十,我們就可以收手不玩,只是要付七億美元給阿爾斯通,但要是沒有超過百分之十,我們就必須完成交易。
我們在芝加哥握手敲定的那天是星期三,沒想到第二天,四月二十四日,這份協議就外流到媒體手上,把阿爾斯通視為國家瑰寶的法國政府,覺得被突來的消息偷襲,覺得不受奇異的尊重。這筆一百三十五億美元外加週轉資金的交易,是奇異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收購,卻因為消息走漏而一開始就落入劣勢。
法國人沒多久就對我們祭出懲罰,以法國必須維護技術主權為由反對這筆交易。同時,在法國政府的邀請之下,西門子和三菱重工也在籌劃聯手競標,反制我們的收購。
我們到達法國的第一天,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拒絕見我們,派出一個名叫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的小咖議員,他當時的頭銜是總統府副秘書長。馬克宏要求我們把簽約先暫緩幾天,我本來想叫他去跳塞納河,幸好,奇異法國的執行長兼總裁——名叫克拉拉・蓋瑪德(Clara Gaymard),人脈很廣——要我給他們一點時間,我答應了。
星期二,我終於見到歐蘭德,他行禮如儀,顯然承受左派政敵很大壓力。星期三,我們簽署了最終協議,或者說我們是這麼以為的。雖然我們都已經答應在法國創造一千個工作機會(這對我們來說並不難,我們當時在法國就有十萬員工),但他們有不少人還是屬意給阿爾斯通挑個歐洲對象(這時,這個部分的競標是由經濟條件跟我們旗鼓相當的西門子在主導)。五月初,法國經濟部長阿諾・蒙特布(Arnaud Montebourg)把我們這筆交易擋下,此舉與歐盟的主張背道而馳。蒙特布是社會主義者,只要是外國收購法國企業,在他眼中都不符國家利益,所以他硬生生擋下了我們的交易。
接下來就是六十天的懸宕,我們卡在起跑閘門。歐洲對全球化總是口惠而實不至,動輒以法規為武器來偏袒自家企業,以這個收購案來說,蒙特布違反歐盟規定,阻擋美國企業收購法國公司,以此來偏袒一家德國企業。看起來歐盟不太可能協助我們,我們只能自己想辦法。所以,現在聽到大家感嘆前總統川普是保護主義者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想笑,保護主義又不是他首創。
二〇一四年六月,這筆交易終於獲得法國政府許可,不過這只是第一步,主戰場在布魯塞爾,歐盟主管全球競爭政策的「市場競爭總署」(Directorate-General for Competition)所在地。看到奇異電力團隊對這筆交易的熱情,我感到很放心,以奇異的影響力來看,必定能順利取得許可。
二〇〇五年某個週六,我進費爾菲爾德辦公室,把落後的工作補上。桌上工作清得差不多之後,我開始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太太安蒂和女兒莎拉(當時唸高三)逛街去了,所以我不急著回家。朝車子走去的路上,我暗自做了決定:終於有時間了,有時間去刺青了。
女兒和我已經為了刺青這件事互相取笑好幾個月。她會威脅說要去刺青,我說我會比她先去,然後她就大翻白眼說:「你只是嘴上說說而已。」不過說真的,這種表達自我的方式很吸引我。
我往丹伯立(Danbury)小鎮開去,以前注意過那裡有幾家刺青店。我挑了一家看起來最不簡陋的店,走進去,告訴店家我要刺什麼。我的要求很簡單,要刺奇異那個藍色草寫標誌(也就是大家戲稱的奇異肉丸),刺青師傅說她第一次刺這個圖案,我不想讓她知道我是奇異執行長,於是隨口編了個故事。
我說:「我在奇異工作,跟人打賭我們的保齡球聯盟會贏,結果輸了,所以就來這裡了。」她聽完笑了出來:「所以你必須刺奇異標誌?太好玩了!」然後她就開始在我的左臀工作,就在腰線下面一點,快刺完的時候,我請她再多刺兩個紅色的A.I和S.I,太太安蒂(Andy)和女兒莎拉(Sarah)的名字縮寫,我最愛的兩個人。
這些年來,有幾次晚宴上,要求賓客把自己有趣的事蹟寫在小紙條上,寫好之後統一扔進一頂帽子裡,然後從中抽出紙條,唸出上面所寫的事,再讓現場賓客猜猜這是誰的秘密。我每次交出去的紙條都寫著「我有刺青」,從來沒有人猜到那是我寫的,我幾乎每次都贏。
不過,我那些刺青的意義可不僅止於拿到派對玩玩把戲。對我來說,把生活範圍縮小到工作和家庭上(我常說我當執行長那些日子是「一家公司,一個太太」),有助於減輕壓力。把最愛刻在身上銘記不忘,是給我自己的禮物,也是提醒我孰輕孰重。奇異幾乎沒有人知道我的刺青,我沒有張揚過,這是我對奇異表忠的私下證明。
我離開奇異後,有人對我對奇異的忠誠提出質疑,尤其談到奇異電力的時候。對於奇異發生的問題,外界普遍的說法是:奇異做了一筆很爛的收購(二〇一五年收購法國跨國企業阿爾斯通的能源資產),而且是因為我一意孤行。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奇異電力從事的是民生必需產業,是一門好生意,所以收購阿爾斯通合情合理,只是不巧,收購之後電力產業就進入不景氣循環,不過光是這樣並不足以解釋接下來發生的問題。奇異每個事業體都經歷過不景氣,也都順利捱過去了,而且每個領導人面對複雜的收購案也都有好表現(舉個例子,二〇〇四年我們收購阿莫夏姆,不久就發現有個品質問題會危及整筆收購案,不過醫療團隊還是把問題解決了),可是我從阿爾斯通收購案學到的,不只是資金分配的問題,還有領導方面的問題。我和董事會對奇異電力領導人的能力有不同看法,導致我們用錯了團隊,我的錯誤在此。
我接下來要說的事,對我來說並不好啟齒。四十年來,每當事情出錯或有人中傷我的人格或判斷,我總是閉上嘴巴默默解決,但是這次我要打破慣例,第一次把事情始末說出來,因為奇異電力的事對很多人造成很大傷害,外界的報導並不完整,甚至不是事實。把真相說出來一點都不好過,但是有必要讓大家知道。
一筆簡單的收購(在我們熟悉的市場上)
我執行長任內所做的交易當中,阿爾斯通收購案受到的批評最多。
這筆交易已經蒙上近乎杜撰的色彩。這筆收購是奇異電力領導階層發起,獲得董事會、投資人、分析師與其他相關人的支持,包括我,從頭到尾公開透明。我們知道要收購的是電力服務事業,一個跟我們有互補作用的事業;我們知道那家公司的狀態,也明白我們要面臨哪些挑戰。我們之所以對這筆收購有興趣,有兩個原因:一,這麼做可以減少一個競爭對手;二,我們知道如何整合、經營這項生意,也相信這筆收購可以提升盈餘,短期內就可產生大筆現金。
從事電力生意並不是壞主意,尤其如果你是奇異,如果你是這一行百年來最受信賴的名字的話。奇異是市場龍頭,享有創新和可靠的好名聲,但這並不代表這一行就很容易。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這個產業都是技術、經濟、公共政策的強力匯流,政府的補貼和法規也扮演重要角色。
藏在這些複雜動態背後的,是長期的成長。全球電力市場非常龐大,而且還會更龐大,根據一項估計,電力需求到二〇三〇年會成長百分之六十。到今天,全世界還有三分之一人口無電可用,印尼和越南等國未來的需求可能會超過歐洲。
阿爾斯通的併購機會出現時,我們正好處於強勢地位。二〇一四是奇異很紮實的一年。在工業營收一千一百億美元的基礎上,我們出現顯著的有機成長(成長百分之七),領先所有競爭對手,同時,盈餘也成長百分之十,現金也成長百分之十。
這樣的好表現,有一大部分是電力業務所貢獻。根據我的估算,奇異電力是業界最成功的競爭者,幾乎從任何角度來看都是:盈餘、現金流、市佔率、全球觸角、社會影響力。憑著在燃氣渦輪機與風力渦輪機強大的地位,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發電機組是奇異安裝的;在核能、蒸汽、配電方面的地位則比較小。透過奇異資本,我們是電廠開發計畫的融資龍頭,尤其是再生能源,我們甚至成立一個商業平台,稱為奇異金流(GE Current),負責替商業大樓與醫院的太陽能計畫提供融資。
我真的覺得,競爭對手(三菱重工和西門子)被我們搞得疲於奔命。我們的H-turbine是業界最大、最節能的渦輪機;我們的全球成長組織成效卓著,過去被對手拿走的全球大交易都被我們搶下來了;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廣泛管道可取得低成本資金,可以用於在全世界各地興建電廠,只要我們的規模越大,維修服務的利潤就越源源不絕,而Predix又能幫助服務部門以更高利潤快速成長。我知道設備市場的波動很大,但是我對我們的執行能力有信心。
專家預測(我們也這麼認為),未來幾十年,天然氣消耗每年至少會以百分之五的速度成長,這是乾淨、便宜、容易取得的能源,需求增加勢必會帶動渦輪機和維修服務的需求。我們知道,再生能源設備市場中,只有風力有獲利潛力,我們已經註銷太陽能和電池技術的三億美元投資(這兩個產業的虧損金額高達數十億美元),不過,我們仍然致力於開發可減少碳排放的技術,而阿爾斯通所產生的現金可以協助我們的開發。
投資電力產業的同時,把氣候變遷放在心上是很重要的,今日仍然有百分之九十三的電力是仰仗傳統技術(煤、天然氣、核能、水力),再生能源只佔百分之七,要改變這樣的比例需要花幾十年的時間,就算全球各國都拿出最大誠意和強力一致的政治領導也一樣,在此之前,投資於降低傳統發電污染的金額會高達數十億美元。
我們給奇異電力設定了幾個明確目標:維持全球百分之五十的市佔率;發展陸上風電與離岸風電的生意;保持我們在燃氣渦輪機的優勢;降低成本;進軍全世界各地做生意,如有必要就動用融資;還有最重要的,搶進有利可圖的服務業務,也就是維護、修理、更新現有渦輪機。我們已經對最後一項做了投資,只要我們賣出、裝設的渦輪機越多,需要我們修理的設備就越多,就會帶進越多營收。阿爾斯通也會給我們帶進更多需要服務的渦輪機,提升我們的營收。
優勢地位
那些年,我們已經分析過阿爾斯通好幾次,事實上,我們一九九九年就收購了他們一部分的渦輪機製造產能。這家法國企業的龐大,不只在於能源方面,也在於高速鐵路運輸和號誌技術,不過奇異只想收購他們的電力和電網部門,而阿爾斯通過去都不願出售。然後到了二〇一三與二〇一四年間,阿爾斯通的股價從八十歐元跌到三十歐元,二〇一四年阿爾斯通執行長派崔克・克朗(Patrick Kron)致電奇異電力執行長史蒂夫・波茨,提議見個面。
我沒見過克朗,但是波茨對這事的熱中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認識波茨好多年了,他從一九九三年就進奇異,待過能源與醫療部門。二〇一二年之前,他一直在一位親力親為的老闆——約翰・克倫尼奇——手下做事,他做的決定都有老闆從旁指導,也就是說,我只有二〇一二之後那兩年有機會觀察他的領導能力,不過我是滿意的,每次他跟我開會,看來對業務的細節瞭如指掌,所以他提議我見見克朗的時候,我馬上就答應。
二〇一四年二月,我們在巴黎共進晚餐,除了我和波茨,奇異財務長傑夫・伯恩斯坦以及約翰・富蘭納瑞(當時奇異商業開發部門領導人)也去了,一頓飯吃下來,我們每個人的興趣都被勾起了。阿爾斯通的維修服務部門很賺錢,再生能源生意(尤其大型離岸風機是我們欠缺的)也跟我們互補——關於這點,我們的判斷完全正確:奇異的離岸風電業務在二〇二〇年達到二十億美元。另一方面,克朗也給這頓晚餐增添些許急迫感,他暗示他決定迅速出脫阿爾斯通的能源資產,如果我們沒有興趣,就要做好被對手買走的準備。
維修服務的擴展對我很有吸引力,財務和策略上都是。在一個景氣循環明顯的產業,維修服務的波動相對比較小。我認為收購阿爾斯通可大大提升我們的競爭力,也有助於現行減碳計畫的進行,更重要的是,奇異電力的客戶需要我們提供數位服務,而多了阿爾斯通之後,我們的客戶群變大,我們在數位服務的投資效益也會變大。收購阿爾斯通可以讓我們躍居市場龍頭。
二〇一四年三月,我們向奇異董事會簡報,說明阿爾斯通收購案是個簡單交易,可以讓我們的渦輪機全球市佔率成長百分之五十,長期來看是很龐大的優勢,另外,阿爾斯通也有助於我們改善大型燃氣渦輪機的技術(當時我們落後於西門子和三菱重工)。缺點是,阿爾斯通有興建電廠的事業,這個部分我們不懂,另外還有我們所謂的「法國風險」:這筆交易可能會造成地緣政治的亂流。
我把這筆交易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交給波茨和富蘭納瑞,這是考驗他們的好機會。前面說過,波茨剛脫離克倫尼奇的庇蔭,請他評估這筆交易正好可以評斷他的能力。同樣的,富蘭納瑞剛獲得拔擢,我很想看看他的實際表現。雖然接班問題還不是當前最該煩惱的事,不過我知道波茨和富蘭納瑞都是可能的人選,剛好趁這個機會讓他們暖身準備。
波茨和富蘭納瑞做的盡職調查越多,越相信這筆交易可以提升盈餘。我們一九九九年就收購過阿爾斯通的燃氣渦輪機產能,所以在法國做生意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到了波茨和富蘭納瑞向董事會做最後報告時,董事們主要擔心的是阿爾斯通的營造事業,我們在這塊經驗有限,但是整個來說,董事會的反應是正面的。
二〇一四年四月在芝加哥召開股東大會時,這筆交易的經濟層面已經搞定,最棘手的部分是,要是奇異最後決定不玩該怎麼處理。克朗和他的團隊來到伊利諾州跟我們秘密會面,躲在一家飯店裡,離我們的股東大會會場不遠,我們在那裡協商分手費,雙方同意,如果監管單位在審核過程要求奇異出售的事業超過百分之十,我們就可以收手不玩,只是要付七億美元給阿爾斯通,但要是沒有超過百分之十,我們就必須完成交易。
我們在芝加哥握手敲定的那天是星期三,沒想到第二天,四月二十四日,這份協議就外流到媒體手上,把阿爾斯通視為國家瑰寶的法國政府,覺得被突來的消息偷襲,覺得不受奇異的尊重。這筆一百三十五億美元外加週轉資金的交易,是奇異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收購,卻因為消息走漏而一開始就落入劣勢。
法國人沒多久就對我們祭出懲罰,以法國必須維護技術主權為由反對這筆交易。同時,在法國政府的邀請之下,西門子和三菱重工也在籌劃聯手競標,反制我們的收購。
我們到達法國的第一天,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拒絕見我們,派出一個名叫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的小咖議員,他當時的頭銜是總統府副秘書長。馬克宏要求我們把簽約先暫緩幾天,我本來想叫他去跳塞納河,幸好,奇異法國的執行長兼總裁——名叫克拉拉・蓋瑪德(Clara Gaymard),人脈很廣——要我給他們一點時間,我答應了。
星期二,我終於見到歐蘭德,他行禮如儀,顯然承受左派政敵很大壓力。星期三,我們簽署了最終協議,或者說我們是這麼以為的。雖然我們都已經答應在法國創造一千個工作機會(這對我們來說並不難,我們當時在法國就有十萬員工),但他們有不少人還是屬意給阿爾斯通挑個歐洲對象(這時,這個部分的競標是由經濟條件跟我們旗鼓相當的西門子在主導)。五月初,法國經濟部長阿諾・蒙特布(Arnaud Montebourg)把我們這筆交易擋下,此舉與歐盟的主張背道而馳。蒙特布是社會主義者,只要是外國收購法國企業,在他眼中都不符國家利益,所以他硬生生擋下了我們的交易。
接下來就是六十天的懸宕,我們卡在起跑閘門。歐洲對全球化總是口惠而實不至,動輒以法規為武器來偏袒自家企業,以這個收購案來說,蒙特布違反歐盟規定,阻擋美國企業收購法國公司,以此來偏袒一家德國企業。看起來歐盟不太可能協助我們,我們只能自己想辦法。所以,現在聽到大家感嘆前總統川普是保護主義者的時候,我都忍不住想笑,保護主義又不是他首創。
二〇一四年六月,這筆交易終於獲得法國政府許可,不過這只是第一步,主戰場在布魯塞爾,歐盟主管全球競爭政策的「市場競爭總署」(Directorate-General for Competition)所在地。看到奇異電力團隊對這筆交易的熱情,我感到很放心,以奇異的影響力來看,必定能順利取得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