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心靈藥師必須做的事

《大腦知道答案》(Making a Good Brain Great ,暫譯)的作者丹尼爾.亞蒙(Daniel G. Amen)是一位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大腦影像專家、亞蒙診所的執行長。亞蒙診所保存了許多與人類行為有關的大腦影像資料,藏量居全球之冠,例如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影像、憂鬱症患者的大腦影像、接受治療後好轉的大腦影像資料等等。我們甚至可以說,地球上最了解人類大腦發生什麼事的人就是亞蒙醫師。

他親眼見過的「腦內世界」十分可靠,以至於讓他信誓旦旦地說出:「想跟我女兒交往,就要接受大腦斷層掃描,證明是否有此資格,這不是開玩笑。」我想,他或許想藉由候選女婿的大腦掃描影像,確認對方是否為穩重之人。這名專家二十年來掃描、分析過無數活人的大腦影像,而他也證實引導想法、情緒與行為改變的心理治療方式,確實有助於提升大腦的功能。

在這本著作中他舉了加拿大、瑞典等地執行的研究結果佐證,表示實施認知治療的組別,症狀改善程度與服用抗憂鬱劑藥物組別相同;從大腦掃描影像也能看出好轉的跡象。曾有一群蜘蛛恐懼症的患者接受了認知治療,後來從大腦掃描的影像中,看到大腦負責恐懼的領域的確變得較為平靜,這在在落實了「改變想法就能改變大腦」這句話。他也說過:「解決憂鬱症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刻意讓自己保持正向思考。」正向思考就是正面思考的意思,於此不再多做說明。

透過腦科學研究,我們更加確信,人們可以成為心靈藥師,為自己調劑幸福。

心靈藥局每天二十四小時不打烊,主人卻不知道這件事,只是拚命向外尋求幸福。心靈藥師秉持著「我的幸福由我自己調劑」的信念,每天一點一點地製造幸福。雖然有時太沉重的情緒會壓過調配出的少許劑量,但藥師依然確實地做著自己該做的事。不同於一般藥師從藥局的層架取下藥品,心靈藥師是從自己的大腦中取出藥品。憂鬱時,就嘗試自己知道的所有方法吧!一切都會帶來效果的。這些方法或多或少可以減緩憂鬱症,不過一定要做後續處理,因為你第一時間選擇的方法,很可能只能處理三小時、三天或三星期的悲傷。不曉得這樣比喻是否恰當,這就好比我們固然可以用這些處理短暫悲傷的方法,將家中的積水清除,不過如果屋頂繼續漏水、外面持續下雨的話,終究會達到極限。我們應該藉由修繕和維護讓屋頂不再漏水——讓大腦這個身體的屋頂能維持樂觀的狀態,才是理想的方式。

看病時拿到的藥袋,上頭會標註「飯後三十分鐘內服用」的用藥指示,有些不知變通的人會問,那飯後十分鐘服用可以嗎?或是擔心沒胃口吃不下飯時,該如何飯後服藥。其實,只要按照指示服藥,就能讓藥效發揮最大的作用。

如果你感到憂鬱,請記得「樂觀思考後三十分鐘」這句話。先以樂觀思考武裝自己,然後再去吃東西、出門,或者跟朋友見面。服用「樂觀思考」這一劑藥方,就是憂鬱症患者務必遵守的指示。

為今天的心情打分數

我們可以參考紐約時報暢銷作者瑪西.許莫芙(Marci Shimmoff)、卡蘿.克萊(Carol Kline),在《快樂,不用理由》一書中提出的方法,試著留心你此刻的想法與心情。

1)用一到十分替你此刻的狀態打分數(例:對職場滿意度有多少?六分)

2)以正向的態度來評價這個分數(例:哇!居然還有六分嗎?不是一分而是六分的原因是什麼?)

這個方法的關鍵,在於逆著解釋分數的意義。在十分為滿分的前提下,某件事情的滿意度拿到了六分,通常會被認為「偏低」。不過,如果反過來想「天啊,竟然有六分?怎麼不是一分?」的話,就能大幅轉換心情。

接著再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原因。例如:「至少有好同事,而且工作雖然很辛苦,但薪水比其他地方更高;週末還可以去騎腳踏車,也能幫助我轉換心情。」然後再建立要努力跟同事維持好關係、增加騎腳踏車的時間等計畫。

後續,把可以提升滿意度的對象或活動找出來並持續執行,即使只能提升一分也沒關係。倘若最初的評分是五分呢?也是一樣的,「天啊,竟然有五分?怎麼不是一分?」倘若是四分,就是「天啊,竟然有四分?怎麼不是一分?」雖然每個人的狀況會不太一樣,不過就算是一分,我們也能用樂觀的態度面對。如果覺得打分數有困難,那就用比較的方式。例如,以宏觀的角度來思考「跟這個人維持關係」(A)、「跟這個人中斷關係」(B)這兩個選擇,哪一邊對你比較有吸引力呢?或是兩者的占比大概是多少?可以暫時偏重較有吸引力或比重較大的那邊,盡量避免自己做出任何情緒性的反應,嘗試沉著冷靜地應對,並找出最佳的解決之道。

將想法或心情量化的原因,在於正確掌握狀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每當想起某個人就令你感到厭煩時,那我們的煩躁指數肯定是一百分,也會百分之百認定對方就是個糟糕的傢伙。不過,如果試著打分數,便會發現對方的確讓你感到煩躁與失望,但應該也有其他優點。或是情況相反,本來就覺得對方讓你很失望了,沒想到評出來的分數比預期的還低,你就會意識到兩人再也不可能恢復關係。

雖然正向思考很重要,但在必須中止一段關係或設下停損點時,也不必非得逼自己正向思考努力撐下去。如同《捨不得離開,不甘心留下》(Too Good to Leave, Too Bad to Stay,暫譯)這本書的書名一樣,肯定也會迎來必須做出決斷的時刻。

讓快樂翻倍的「多巴胺魔法」

從事喜歡的活動固然能讓心情變好,但唯一的副作用就是會變得非常討厭做那些不太愉快、不太想做的事。其實,把不想做的事跟愉快的事參雜在一起,反而能使快樂倍增。

這讓我想到自己的親身經歷。雖然不知道俄羅斯方塊是何時被引進韓國,不過我是在讀研究所時第一次接觸到這款遊戲。當時八位元電腦的時代步入尾聲,十六位元的電腦逐漸普及,除了極少數的情況外,多數人都會使用實驗室裡的公共電腦。當時有人在實驗室的電腦裡裝了這款遊戲,而我也親身體驗了遊戲的樂趣。

問題是,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會被這款遊戲迷住。本來只想玩玩看,沒想到晚上躺在床上,都還能看見方塊出現在天花板上;而打開電腦後的第一件事,會先去玩遊戲,然後才有辦法做原本想做的事情。就這樣過了一個月,我開始產生危機意識,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因為我必須寫碩士論文,實在不能每次都花幾十分鐘玩電腦遊戲,還得看排隊等著用電腦的人臉色。後來,我找到一個替代方案,那就是讀完兩篇英文論文後才能玩遊戲當作獎勵;結果沒想到,這個方法竟然意外地使樂趣加倍!尤其在論文快讀完之前所感受到的喜悅真的非常巨大,再加上想趕快玩遊戲的心情也讓我處理事情的速度加快許多。像這種把不想做的事安排在愉快的事情前面,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使用這個方法,採用「今天看完三篇論文後再玩遊戲」、「今天要完成序論後再玩遊戲」的方式控制自己,最終順利完成碩士論文。

簡言之,當你感到憂鬱時,一定要做會讓自己愉快的活動,但絕對不能忽視生活。你必須兼顧日常生活,愉快的事情偶爾做一下就好,才會真正感覺到樂趣。更好的方法就是像我一樣,先把不想做的事做完,然後再以給自己獎勵的方式去做愉快的事。

雖然有點離題,不過俄羅斯方塊讓我發現自己不為人知的一面。多虧了這個遊戲,我發現自己非常容易遊戲上癮,所以現在無論平台的類型是電影、連續劇還是音樂,我一概不加入任何訂閱制的娛樂平台。即使要多花一點錢,我都寧願在自己想要享受的時候再付錢,因為不想再透過這種方式一再確認自己容易對某些事物上癮;況且,想要時再付錢享受,反而能感受到更大的喜悅。

不會有人明明能吃頂級韓牛排餐,卻反而選擇吃進口的牛肉漢堡排。加入訂閱制的娛樂平台,容易因為覺得已經付了錢而耗費許多時間黏在平台上,這不僅會讓自己沉迷其中,更會使大腦失去生機。你曾在連續看兩、三部電影後照過鏡子嗎?你會發現自己變成沒有靈魂的喪屍。那不是讓眼睛閃閃發光的喜悅,反而像是喝了過度發酵、酸到令人忍不住皺眉的蘋果汁。

前面提到,論文快要讀完時的喜悅十分巨大,當時我以為那份喜悅是因為馬上可以玩遊戲的期待感。後來才知道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多巴胺」。

多巴胺是能夠製造快感的神經傳導物質,能夠喚醒喜悅與幸福感。每當學到一項新知識或一件事情即將結束時,大腦都會分泌多巴胺。寫論文的過程中若學到新知識,並於當天完成該寫的份量,我的大腦就會分泌多巴胺;再加上可以玩遊戲的喜悅和獎勵,我感受到的喜悅就更加巨大了。還有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一旦大腦形成這樣的迴路,往後大腦就會自動以這個模式運作。也就是說,你會越來越能夠把玩遊戲這件事推遲,並且更能夠增加論文的閱讀量或寫作的份量。當時我還自命不凡,覺得自己是個很有自制力的人,後來才知這其實都是多巴胺的魔法。

遺憾的是,憂鬱症患者少有「完成」某件事的經歷,所以無法享受這魔法般的力量。再小的事情都沒關係,先試著把事情做完吧!多巴胺不會管你是得諾貝爾獎還是打掃廁所,只要聽到「結束」兩個字,它們就會立刻開始分泌。如果能在那件工作後安排一件愉快的事,就可以更容易完成工作。這裡再分享一個好消息,那就是多巴胺不只在工作結束時會分泌,在計畫事情的時候也會分泌。光是「好,完成這件事之後,要從幾點開始玩遊戲」這樣一個計畫,就能讓人提早開始感到快樂。即使無法做完那件事也無妨,總之先從擬訂計畫開始吧!

我認識的職業婦女,反而會在單身族群盡情狂歡的星期五晚上,把累積一整週的家事做完,據說有時還會做到半夜十二點到凌晨一點。接著,她們就可以展開與家人共度的夢幻週末,從星期六一早開始直到週日晚上。她們說,稍微對調一下做事的順序,這樣即使星期五做家事到很晚,也完全不覺得累。我想,她們顯然是接受了多巴胺的洗禮。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