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這樣讚美,人際關係大加分!
訣竅1 讚美
對方想聽什麼?說給他聽!
每個人走過的人生道路中,有著無數讓他們引以為傲的事,這些都是鮮明而亮麗的印記,總會不經意地在他們的言談中流露出來,例如,「想當年,我帶領的工作團隊創造了年成長三倍的驚人業績。」「我讀高中的時候,曾得過全國短跑比賽第二名。」「我曾經獨自環島旅行一個月,只花了三千元。
」……對於這些引以為榮的事情,他們不僅常常掛在嘴邊,而且深深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由衷的肯定與讚美。
對於一位老師來說,引以為榮的往往是被他教過的學生,對他最好的讚美是:「○○○真不愧是您的得意門生,既熱心公益,又是成功的企業家。」
對於一位默默付出的母親來說,引以為榮的往往是她的孩子,如果你對她說:「你的孩子聰明又乖巧,真的很優秀。」她一定會特別高興。 真誠讚美對方所引以為榮的事情,能讓對方消除對你的戒心,對你產生好感,迅速建立雙方友好的關係。
乾隆皇帝喜歡在處理政事時品茶、論詩,他對茶道頗有見地,並引以為榮。
有一天,宰相張廷玉精疲力竭地回到家中,剛想休息,乾隆忽然來訪,張廷玉感到莫大的榮幸,稱讚乾隆:「臣於先帝在位時服務朝廷十三年,從沒有這個例子,哪有皇上來看下臣的!真是折煞老臣了!」
張廷玉深知乾隆愛茶,便命令僕人把家裡隔年雪水挖出來煎茶給乾隆品嘗。
乾隆很高興地招呼隨從坐下:「今天我們都是客人,不要拘束君臣之禮。坐而論道品茗,不亦樂乎?」水開時,乾隆親自給各位泡茶,還講了一番茶經,張廷玉聽後由衷地讚美:「我本來只知道喝茶可以解渴提神,但現在,一樣的水和茶,卻從沒聞過這樣的香味。」李衛也乘機稱讚:「皇上聖學淵深,真叫人瞠目結舌,喝一口茶竟然有這麼多的學問!」
乾隆聽後心花怒放,談興大發,從「茶乃水中君子、酒乃水中小人」開始論起「寬猛之道」,真是妙語連珠,滔滔不絕,眾臣皆洗耳恭聽。
乾隆的話剛結束,張廷玉大讚:「下臣在上書房辦差幾十年,只要不病,與聖祖、先帝算是朝夕相伴。憑天良說話,私心裡還是常想著聖祖寬、先帝嚴,一朝天子一朝臣。我為臣子的,盡忠盡職而已。對於陛下的旨意,盡力辦好,以為這就是賢能宰相。
今天,皇上這番宏論,從孔孟仁恕之道發端,講述、比較三朝政治,雖然只是三個字『趨中庸』,卻發聾振聵,令人心目一開。皇上聖學,真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他人也都隨聲附和,乾隆感到大大的滿足。
張廷玉和李衛身為乾隆的臣下,深知乾隆對自己的雜經和「宏論」引以為豪,兩人便投其所好,對其大加讚美,達到了取悅皇帝的目的。
某年夏天,天氣又悶又熱,一位耶魯大學的教授走進擁擠的餐車吃午飯,當服務生拿菜單給他點菜時,聽到他喃喃自語地說:「今天在廚房裡準備餐點的廚師一定很辛苦!」
服務生聽了之後,吃驚地看著他說:「到這裡吃飯的人,不是抱怨食物、批評服務,就是因為悶熱而大發牢騷。十九年來,你是第一個同情我們的人!」
教授心有所悟,得出結論:「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被別人看見和肯定。這就像餐車裡的廚師和服務生忍著悶熱的痛苦為大家服務,而這樣的辛苦被看到了、被關心了,就是一種安慰。」
一次,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曾國藩用完晚飯後與幾位幕僚閒談,評論當今英雄。他說:「彭玉麟、李鴻章都是人才,為我所不及。我可自許者,只是生平不好諛耳。」一個幕僚說:「各有所長,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
說到這裡,曾國藩突然問:「你們覺得我如何?」眾人皆低頭沉思。這時,走出一個負責抄寫的後生,插話道:「曾師是仁德,人不忍欺。」眾人聽了齊拍手。曾國藩十分得意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後生告退而去。
曾氏問:「此是何人?」幕僚告訴他:「此人是揚州人。入過學,家貧,辦事謹慎。」曾國藩聽完後說:「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沒。」不久,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就派這位後生去揚州任鹽運使。
公式化的讚美比不讚美還糟
他人最想要的讚美一定是真誠的,不是公式化的讚美,千篇一律最讓人反感。「久仰大名,如雷貫耳」、「您的公司一定生意興隆」、「小弟才疏學淺,請多多指教」……這些缺乏感情的社交辭令,是最失敗的話術,與其說「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不如說「您上次主持的研討會十分成功,令人印象深刻」,直接點出對方的優異表現;恭維別人生意興隆,不如讚美他推銷產品的專業技巧,或稱讚他的認真努力;只是泛泛地請對方指教是不行的,應該擇其所長,真心請教,這樣才能讓對方有所感受。
到別人家裡,與其胡亂誇讚,不如說房子佈置得別出心裁,或欣賞壁上的一幅好畫,或驚歎一個盆栽的精巧。若要討主人喜歡,就要投其所好,例如主人愛狗,你應該讚美他養的狗;主人養了許多魚,你應該談那些魚的美麗。也就是說,多多讚美對方的工作成績、最心愛的寵物、最費心的設計,要比說一些無謂的客套話好多了。
另外,並不是什麼偉大的舉動才值得讚美,往往對方一些微乎其微的小事,也會期望得到你的肯定和稱許。某天早晨,你發現另一半早起為你準備早餐,你不妨大大讚美他一番,那麼他今後起床做早餐的頻率就會更高;如果你的小孩有一天突然做好了晚飯等你回家,當你回到家中,不要吃驚孩子臉上的污漬,也不要責罵已經摔破的碗盤,要先讚美孩子一番,即使孩子炒的菜讓人難以下嚥,但是你的讚美可以讓孩子所做的下一頓或是下下一頓飯變成美味;在公司,如果某位同事有了不錯的表現,不妨真心稱讚他,以後有機會,他會用感謝之心來回饋你。
想要從一件小事上去讚美他人,必須學會注重細節,不要對他人在細節上所花費的時間和心思視而不見,因為對方所做的一些小事既說明了對你的偏愛,也表示他渴望得到你的肯定與讚揚。
訣竅1 讚美
把一句好聽話,說的恰如其分
「恭維」與「讚美」不同,恭維比讚美的目的性強烈一些;但「恭維」與「讚美」又有相同之處,兩者都能讓聽者心裡舒服。它們就像說話技巧裡的雙胞胎,好好運用,功效其大無比。清朝的中堂大人李鴻章,位高權重,文武百官都想討他的歡心,以便讓他能多多提攜自己。
這一年,中堂大人的夫人要過五十大壽,這自然是個送禮的大好時機,壽辰未到,滿朝文武早已開始行動,生怕自己落在別人後面。消息傳到了合肥知縣耳裡,知縣也想送禮,因為這可是結攀中堂大人的絕好時機,百年難得一有,怎麼可以錯過。
無奈小小的一個知縣,囊中羞澀,禮送少了等於沒送,若要送多,又送不起,這下子知縣可煩惱了。思來想去拿不定主意,於是請師爺前來商量。師爺看透知縣的心思,滿不在乎地說:「這還不好辦,交給我了。保證您一兩銀子也不花,而且送的禮物還讓李大人刮目相看。」
「是嗎?快說你要送什麼禮物?」知縣大喜過望,笑成了一朵花。「一副壽聯即可。」師爺回。
「壽聯?這……好嗎?」師爺看知縣還有疑慮,便安慰他:「您儘管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一定讓您從此飛黃騰達。這壽聯由我來寫,您親自送去,請中堂大人過目,不能疏忽。」知縣滿口答應。第二天,知縣帶著師爺寫好的對聯上路。
他晝夜兼程趕到北京。等到祝壽當日,知縣報了姓名,來到李鴻章面前,朝下一跪:「卑職合肥知縣,前來給夫人祝壽!」李鴻章看都沒看他一眼,隨口命人給他沏茶看座,因為來他這裡的都是朝廷重臣,區區一個七品知縣,李鴻章哪能看在眼裡。知縣連忙取出壽聯,雙手奉上。
李鴻章順手接過,打開上聯「三月庚辰之前五十大壽」。
李鴻章心想:這叫什麼句子?天下誰人不知我夫人是二月的生日,這「三月庚辰之前」豈不是廢話?
於是,李鴻章又打開了下聯「兩宮太后以下一品夫人」。
要恭維別人,應有一種「戰無不勝」的信心。
人都是有弱點的,再謙虛低調、再不想與人互動、再不近人情、再標榜不喜歡聽甜言蜜語的人,其實都是喜歡別人恭維的,只要做到恰如其分,一定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中國古時,有笑話一則。
某君是拍馬屁的專家,連閻羅王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死後,閻羅王見到他,拍案大怒:「我最恨你這種馬屁精。」
馬屁精連忙叩頭回話:「雖然世人都愛被拍馬屁,閻羅王您公正廉明,誰敢拍您的馬屁。」閻羅王聽了,連說:「對啊對啊,諒你也不敢拍我的馬屁。」
我們都有這種經驗,當別人恭維自己時,儘管會表現出一副謙虛的樣子,但心裡卻由衷地感到高興,同時也會對稱讚自己的人有好感。所以要達到某種目的,不妨先恭維對方一番。
訣竅1 讚美
善用「第三方」讚美法
俗話說:「霧裡看花花更美。」
讚美之詞未必要從你的嘴裡說出來,可以善用第三方的名義來達成,例如,若是當面直接對對方說:「你看起來很年輕」,不免有恭維、奉承之嫌。但如果換個方法說:「你真是漂亮,難怪某人一直說你看起來總是那麼年輕!
」可想而知,對方聽了一定很高興,而且沒有阿諛之嫌。在一般人的觀念裡,總認為「第三方」所說的話是比較公正實在的,因此,以「第三方」的口吻來讚美,更能得到對方的好感和信任。
一九九七年,金庸與日本文化界名人池田大作展開了一次對話,對話的內容後來還輯錄成書出版,十分經典。
在對話剛開始時,金庸以謙虛的態度說:「我雖然與會長(指池田)過去對談過的世界知名人士不是同一個水準,但我很高興盡我所能與會長對談。」
池田大作聽了之後,趕緊說:「您太謙虛了,您的謙虛讓我深感先生的『大人之風』。在您七十二年的人生中,這種『大人之風』是一以貫之的,您的每一步都值得我們銘記和追隨。」
池田一邊說,一邊請金庸用茶,然後又接著說:「正如大家所說『有中國人的地方,必有金庸之作』,先生享有如此盛名,足見您是中國文學的巨匠,是亞洲巔峰的文豪,當之無愧。而且您又是世界『繁榮與和平』的香港輿論界旗手,是名副其實的『筆的戰士』。
《春秋‧左傳》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謂三不朽。』在我看來,只有先生您所建構的精神價值,才是真正『不朽』的。」在對談之中,池田大作採用了「借用他人之口,予以評價」的讚美方式,無論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必有金庸之作」,還是「筆的戰士」、「太上有立德……三不朽」等,都是輿論界或經典著作中的言論,借助這些言論來讚美金庸,既不失公允,又能恰到好處地讚揚對方。
引用名人之言,效果倍增
假借別人之口來讚美一個人,可以避免因直接恭維對方而導致的吹捧之嫌,還可以讓對方感覺到他所擁有的讚美者為數眾多,因而獲得更大的滿足。
在生活中,要善於借用他人,特別是權威人士的言論來讚美對方,因為這樣可以更有效地達到讚美的目的。
一般來說,無論古今中外的權威人士都有令人激賞的才能或成績,因此權威人士的評價往往特別具有說服力。當你引用權威言論來讚美對方,會讓對方感到更加驕傲、自豪,讚美之效倍增。
如果沒有權威人士的言論可以借用,轉而借用他人的言論也不錯,只要符合事實、不過度誇大矯情,一定會有意外的好效果。
訣竅1 讚美
換個說法,讚美更有新意
有些人在公共場合讚美別人時,自己想不出應該怎麼讚美,只能跟著別人說,或附和別人的讚美,結果卻常常弄巧成拙。
朱溫手下有一批愛拍馬屁的人。
一次,朱溫與眾賓客在大柳樹下休憩,說了一句:「柳樹好大!」賓客們為了討好他,紛紛互相讚嘆:「柳樹好大。」
朱溫聽了覺得好笑,又說:「柳樹好大,可做車頭。」事實上,柳木是不能做車頭的,但還是有五、六個人互相讚嘆:「可做車頭。」
朱溫對這些鸚鵡學舌、愛拍馬屁的人煩透了,厲聲說:「柳樹豈可做車頭!」於是便把那些說「可做車頭」的人都抓起來殺了。
在生活裡,一家人之間或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之間,有些讚美很可能因為經常重複,形成了某種公式和習慣,變得沒有意義。
湯姆受聘於一家公司的銷售部經理,他採用了新的行銷戰術,於是在他加入公司兩個月後,公司商品的銷售量大增,庫存一掃而空。老闆非常高興,拍拍湯姆的肩膀說:「你做的很好,繼續努力!」
「好,」湯姆說,「但你為什麼不把讚美的話放在我裝薪水的口袋裡呢?」「一定會的,年輕人。」老闆信守諾言,當下個月湯姆領到薪水袋時,發現裡面附著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你做的十分出色,繼續加油!」
不同角度,讓對方印象深刻
讚美如果能加上一點新意,鼓勵作用會更大,正如有人所說:「一點新意,一片天空。」這樣的讚美之術更完美。然而,讚美若要有新意,就必須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一般人很少注意的小細節,這樣一來,即使你一時尚未發現更新的東西,也可以在表達的角度和方法上有所變化和創新,讓讚美變得與眾不同。
當你面對一位公司經理,最好不要稱讚他經營有方,因為這種話他聽多了,已經沒有感覺;倘若你稱讚他目光炯炯有神、瀟灑大方、擁有聚焦的獨特魅力,他反而會被感動,而且對你印象深刻。讚美是所有聲音中最甜蜜的一種,即使簡單,也能振奮人心。但是,本來不錯的讚美如果重複太多次,也會顯得平淡無味,甚至令人生厭。
一個女人就曾經說過,她對別人說她長得很漂亮已經感到麻木和厭煩,但是當有人告訴她,像她這樣氣質不凡的女人應該去拍電影時,她笑了。新穎獨特的讚美給人清爽、舒心之感,只要聽過一次,一輩子都會記得。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多湖輝先生舉過一個例子:
一位雜誌社的記者,某次去採訪地位極高的財經界人士。話匣子一打開,就先稱讚對方的理財手法有多麼高明,接著便想打聽一些對方成功的秘訣。但由於這是初次採訪,不容易快速切入到問題的核心。
這時,記者靈機一動,將話題一轉:「聽說您在工作之餘很喜歡釣魚,是一位釣魚高手。我偶爾也喜歡釣魚,不知道您是否可以分享一些這方面的經驗?」那位大人物一聽,笑顏頓開,侃侃談起了釣魚經。
這次的訪談結果不用說,當然是賓主盡歡。而之後記者又多次採訪了這位財經界人士,每一次都很順利,兩人最後還成了好朋友。
分析一下這位財經人士的心態,不難看出,有關經營方面的「高帽子」,他早已經聽得耳朵長繭了。而這位記者能看到財經人士另一個少為人知的長項,並適時切入,最後達到預期目的,令人嘆服。馬克吐溫曾經說:「一句好的讚美是我十天的糧食。」讚美的新意很重要,但「適時」、「適合」、「適度」很重要,否則可能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訣竅1 讚美
對方想聽什麼?說給他聽!
每個人走過的人生道路中,有著無數讓他們引以為傲的事,這些都是鮮明而亮麗的印記,總會不經意地在他們的言談中流露出來,例如,「想當年,我帶領的工作團隊創造了年成長三倍的驚人業績。」「我讀高中的時候,曾得過全國短跑比賽第二名。」「我曾經獨自環島旅行一個月,只花了三千元。
」……對於這些引以為榮的事情,他們不僅常常掛在嘴邊,而且深深渴望能夠得到別人由衷的肯定與讚美。
對於一位老師來說,引以為榮的往往是被他教過的學生,對他最好的讚美是:「○○○真不愧是您的得意門生,既熱心公益,又是成功的企業家。」
對於一位默默付出的母親來說,引以為榮的往往是她的孩子,如果你對她說:「你的孩子聰明又乖巧,真的很優秀。」她一定會特別高興。 真誠讚美對方所引以為榮的事情,能讓對方消除對你的戒心,對你產生好感,迅速建立雙方友好的關係。
乾隆皇帝喜歡在處理政事時品茶、論詩,他對茶道頗有見地,並引以為榮。
有一天,宰相張廷玉精疲力竭地回到家中,剛想休息,乾隆忽然來訪,張廷玉感到莫大的榮幸,稱讚乾隆:「臣於先帝在位時服務朝廷十三年,從沒有這個例子,哪有皇上來看下臣的!真是折煞老臣了!」
張廷玉深知乾隆愛茶,便命令僕人把家裡隔年雪水挖出來煎茶給乾隆品嘗。
乾隆很高興地招呼隨從坐下:「今天我們都是客人,不要拘束君臣之禮。坐而論道品茗,不亦樂乎?」水開時,乾隆親自給各位泡茶,還講了一番茶經,張廷玉聽後由衷地讚美:「我本來只知道喝茶可以解渴提神,但現在,一樣的水和茶,卻從沒聞過這樣的香味。」李衛也乘機稱讚:「皇上聖學淵深,真叫人瞠目結舌,喝一口茶竟然有這麼多的學問!」
乾隆聽後心花怒放,談興大發,從「茶乃水中君子、酒乃水中小人」開始論起「寬猛之道」,真是妙語連珠,滔滔不絕,眾臣皆洗耳恭聽。
乾隆的話剛結束,張廷玉大讚:「下臣在上書房辦差幾十年,只要不病,與聖祖、先帝算是朝夕相伴。憑天良說話,私心裡還是常想著聖祖寬、先帝嚴,一朝天子一朝臣。我為臣子的,盡忠盡職而已。對於陛下的旨意,盡力辦好,以為這就是賢能宰相。
今天,皇上這番宏論,從孔孟仁恕之道發端,講述、比較三朝政治,雖然只是三個字『趨中庸』,卻發聾振聵,令人心目一開。皇上聖學,真是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其他人也都隨聲附和,乾隆感到大大的滿足。
張廷玉和李衛身為乾隆的臣下,深知乾隆對自己的雜經和「宏論」引以為豪,兩人便投其所好,對其大加讚美,達到了取悅皇帝的目的。
某年夏天,天氣又悶又熱,一位耶魯大學的教授走進擁擠的餐車吃午飯,當服務生拿菜單給他點菜時,聽到他喃喃自語地說:「今天在廚房裡準備餐點的廚師一定很辛苦!」
服務生聽了之後,吃驚地看著他說:「到這裡吃飯的人,不是抱怨食物、批評服務,就是因為悶熱而大發牢騷。十九年來,你是第一個同情我們的人!」
教授心有所悟,得出結論:「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被別人看見和肯定。這就像餐車裡的廚師和服務生忍著悶熱的痛苦為大家服務,而這樣的辛苦被看到了、被關心了,就是一種安慰。」
一次,在鎮壓太平軍的過程中,曾國藩用完晚飯後與幾位幕僚閒談,評論當今英雄。他說:「彭玉麟、李鴻章都是人才,為我所不及。我可自許者,只是生平不好諛耳。」一個幕僚說:「各有所長,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
說到這裡,曾國藩突然問:「你們覺得我如何?」眾人皆低頭沉思。這時,走出一個負責抄寫的後生,插話道:「曾師是仁德,人不忍欺。」眾人聽了齊拍手。曾國藩十分得意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後生告退而去。
曾氏問:「此是何人?」幕僚告訴他:「此人是揚州人。入過學,家貧,辦事謹慎。」曾國藩聽完後說:「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沒。」不久,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就派這位後生去揚州任鹽運使。
公式化的讚美比不讚美還糟
他人最想要的讚美一定是真誠的,不是公式化的讚美,千篇一律最讓人反感。「久仰大名,如雷貫耳」、「您的公司一定生意興隆」、「小弟才疏學淺,請多多指教」……這些缺乏感情的社交辭令,是最失敗的話術,與其說「久仰大名,如雷貫耳」,不如說「您上次主持的研討會十分成功,令人印象深刻」,直接點出對方的優異表現;恭維別人生意興隆,不如讚美他推銷產品的專業技巧,或稱讚他的認真努力;只是泛泛地請對方指教是不行的,應該擇其所長,真心請教,這樣才能讓對方有所感受。
到別人家裡,與其胡亂誇讚,不如說房子佈置得別出心裁,或欣賞壁上的一幅好畫,或驚歎一個盆栽的精巧。若要討主人喜歡,就要投其所好,例如主人愛狗,你應該讚美他養的狗;主人養了許多魚,你應該談那些魚的美麗。也就是說,多多讚美對方的工作成績、最心愛的寵物、最費心的設計,要比說一些無謂的客套話好多了。
另外,並不是什麼偉大的舉動才值得讚美,往往對方一些微乎其微的小事,也會期望得到你的肯定和稱許。某天早晨,你發現另一半早起為你準備早餐,你不妨大大讚美他一番,那麼他今後起床做早餐的頻率就會更高;如果你的小孩有一天突然做好了晚飯等你回家,當你回到家中,不要吃驚孩子臉上的污漬,也不要責罵已經摔破的碗盤,要先讚美孩子一番,即使孩子炒的菜讓人難以下嚥,但是你的讚美可以讓孩子所做的下一頓或是下下一頓飯變成美味;在公司,如果某位同事有了不錯的表現,不妨真心稱讚他,以後有機會,他會用感謝之心來回饋你。
想要從一件小事上去讚美他人,必須學會注重細節,不要對他人在細節上所花費的時間和心思視而不見,因為對方所做的一些小事既說明了對你的偏愛,也表示他渴望得到你的肯定與讚揚。
訣竅1 讚美
把一句好聽話,說的恰如其分
「恭維」與「讚美」不同,恭維比讚美的目的性強烈一些;但「恭維」與「讚美」又有相同之處,兩者都能讓聽者心裡舒服。它們就像說話技巧裡的雙胞胎,好好運用,功效其大無比。清朝的中堂大人李鴻章,位高權重,文武百官都想討他的歡心,以便讓他能多多提攜自己。
這一年,中堂大人的夫人要過五十大壽,這自然是個送禮的大好時機,壽辰未到,滿朝文武早已開始行動,生怕自己落在別人後面。消息傳到了合肥知縣耳裡,知縣也想送禮,因為這可是結攀中堂大人的絕好時機,百年難得一有,怎麼可以錯過。
無奈小小的一個知縣,囊中羞澀,禮送少了等於沒送,若要送多,又送不起,這下子知縣可煩惱了。思來想去拿不定主意,於是請師爺前來商量。師爺看透知縣的心思,滿不在乎地說:「這還不好辦,交給我了。保證您一兩銀子也不花,而且送的禮物還讓李大人刮目相看。」
「是嗎?快說你要送什麼禮物?」知縣大喜過望,笑成了一朵花。「一副壽聯即可。」師爺回。
「壽聯?這……好嗎?」師爺看知縣還有疑慮,便安慰他:「您儘管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一定讓您從此飛黃騰達。這壽聯由我來寫,您親自送去,請中堂大人過目,不能疏忽。」知縣滿口答應。第二天,知縣帶著師爺寫好的對聯上路。
他晝夜兼程趕到北京。等到祝壽當日,知縣報了姓名,來到李鴻章面前,朝下一跪:「卑職合肥知縣,前來給夫人祝壽!」李鴻章看都沒看他一眼,隨口命人給他沏茶看座,因為來他這裡的都是朝廷重臣,區區一個七品知縣,李鴻章哪能看在眼裡。知縣連忙取出壽聯,雙手奉上。
李鴻章順手接過,打開上聯「三月庚辰之前五十大壽」。
李鴻章心想:這叫什麼句子?天下誰人不知我夫人是二月的生日,這「三月庚辰之前」豈不是廢話?
於是,李鴻章又打開了下聯「兩宮太后以下一品夫人」。
要恭維別人,應有一種「戰無不勝」的信心。
人都是有弱點的,再謙虛低調、再不想與人互動、再不近人情、再標榜不喜歡聽甜言蜜語的人,其實都是喜歡別人恭維的,只要做到恰如其分,一定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
中國古時,有笑話一則。
某君是拍馬屁的專家,連閻羅王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死後,閻羅王見到他,拍案大怒:「我最恨你這種馬屁精。」
馬屁精連忙叩頭回話:「雖然世人都愛被拍馬屁,閻羅王您公正廉明,誰敢拍您的馬屁。」閻羅王聽了,連說:「對啊對啊,諒你也不敢拍我的馬屁。」
我們都有這種經驗,當別人恭維自己時,儘管會表現出一副謙虛的樣子,但心裡卻由衷地感到高興,同時也會對稱讚自己的人有好感。所以要達到某種目的,不妨先恭維對方一番。
訣竅1 讚美
善用「第三方」讚美法
俗話說:「霧裡看花花更美。」
讚美之詞未必要從你的嘴裡說出來,可以善用第三方的名義來達成,例如,若是當面直接對對方說:「你看起來很年輕」,不免有恭維、奉承之嫌。但如果換個方法說:「你真是漂亮,難怪某人一直說你看起來總是那麼年輕!
」可想而知,對方聽了一定很高興,而且沒有阿諛之嫌。在一般人的觀念裡,總認為「第三方」所說的話是比較公正實在的,因此,以「第三方」的口吻來讚美,更能得到對方的好感和信任。
一九九七年,金庸與日本文化界名人池田大作展開了一次對話,對話的內容後來還輯錄成書出版,十分經典。
在對話剛開始時,金庸以謙虛的態度說:「我雖然與會長(指池田)過去對談過的世界知名人士不是同一個水準,但我很高興盡我所能與會長對談。」
池田大作聽了之後,趕緊說:「您太謙虛了,您的謙虛讓我深感先生的『大人之風』。在您七十二年的人生中,這種『大人之風』是一以貫之的,您的每一步都值得我們銘記和追隨。」
池田一邊說,一邊請金庸用茶,然後又接著說:「正如大家所說『有中國人的地方,必有金庸之作』,先生享有如此盛名,足見您是中國文學的巨匠,是亞洲巔峰的文豪,當之無愧。而且您又是世界『繁榮與和平』的香港輿論界旗手,是名副其實的『筆的戰士』。
《春秋‧左傳》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謂三不朽。』在我看來,只有先生您所建構的精神價值,才是真正『不朽』的。」在對談之中,池田大作採用了「借用他人之口,予以評價」的讚美方式,無論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必有金庸之作」,還是「筆的戰士」、「太上有立德……三不朽」等,都是輿論界或經典著作中的言論,借助這些言論來讚美金庸,既不失公允,又能恰到好處地讚揚對方。
引用名人之言,效果倍增
假借別人之口來讚美一個人,可以避免因直接恭維對方而導致的吹捧之嫌,還可以讓對方感覺到他所擁有的讚美者為數眾多,因而獲得更大的滿足。
在生活中,要善於借用他人,特別是權威人士的言論來讚美對方,因為這樣可以更有效地達到讚美的目的。
一般來說,無論古今中外的權威人士都有令人激賞的才能或成績,因此權威人士的評價往往特別具有說服力。當你引用權威言論來讚美對方,會讓對方感到更加驕傲、自豪,讚美之效倍增。
如果沒有權威人士的言論可以借用,轉而借用他人的言論也不錯,只要符合事實、不過度誇大矯情,一定會有意外的好效果。
訣竅1 讚美
換個說法,讚美更有新意
有些人在公共場合讚美別人時,自己想不出應該怎麼讚美,只能跟著別人說,或附和別人的讚美,結果卻常常弄巧成拙。
朱溫手下有一批愛拍馬屁的人。
一次,朱溫與眾賓客在大柳樹下休憩,說了一句:「柳樹好大!」賓客們為了討好他,紛紛互相讚嘆:「柳樹好大。」
朱溫聽了覺得好笑,又說:「柳樹好大,可做車頭。」事實上,柳木是不能做車頭的,但還是有五、六個人互相讚嘆:「可做車頭。」
朱溫對這些鸚鵡學舌、愛拍馬屁的人煩透了,厲聲說:「柳樹豈可做車頭!」於是便把那些說「可做車頭」的人都抓起來殺了。
在生活裡,一家人之間或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之間,有些讚美很可能因為經常重複,形成了某種公式和習慣,變得沒有意義。
湯姆受聘於一家公司的銷售部經理,他採用了新的行銷戰術,於是在他加入公司兩個月後,公司商品的銷售量大增,庫存一掃而空。老闆非常高興,拍拍湯姆的肩膀說:「你做的很好,繼續努力!」
「好,」湯姆說,「但你為什麼不把讚美的話放在我裝薪水的口袋裡呢?」「一定會的,年輕人。」老闆信守諾言,當下個月湯姆領到薪水袋時,發現裡面附著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你做的十分出色,繼續加油!」
不同角度,讓對方印象深刻
讚美如果能加上一點新意,鼓勵作用會更大,正如有人所說:「一點新意,一片天空。」這樣的讚美之術更完美。然而,讚美若要有新意,就必須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一般人很少注意的小細節,這樣一來,即使你一時尚未發現更新的東西,也可以在表達的角度和方法上有所變化和創新,讓讚美變得與眾不同。
當你面對一位公司經理,最好不要稱讚他經營有方,因為這種話他聽多了,已經沒有感覺;倘若你稱讚他目光炯炯有神、瀟灑大方、擁有聚焦的獨特魅力,他反而會被感動,而且對你印象深刻。讚美是所有聲音中最甜蜜的一種,即使簡單,也能振奮人心。但是,本來不錯的讚美如果重複太多次,也會顯得平淡無味,甚至令人生厭。
一個女人就曾經說過,她對別人說她長得很漂亮已經感到麻木和厭煩,但是當有人告訴她,像她這樣氣質不凡的女人應該去拍電影時,她笑了。新穎獨特的讚美給人清爽、舒心之感,只要聽過一次,一輩子都會記得。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多湖輝先生舉過一個例子:
一位雜誌社的記者,某次去採訪地位極高的財經界人士。話匣子一打開,就先稱讚對方的理財手法有多麼高明,接著便想打聽一些對方成功的秘訣。但由於這是初次採訪,不容易快速切入到問題的核心。
這時,記者靈機一動,將話題一轉:「聽說您在工作之餘很喜歡釣魚,是一位釣魚高手。我偶爾也喜歡釣魚,不知道您是否可以分享一些這方面的經驗?」那位大人物一聽,笑顏頓開,侃侃談起了釣魚經。
這次的訪談結果不用說,當然是賓主盡歡。而之後記者又多次採訪了這位財經界人士,每一次都很順利,兩人最後還成了好朋友。
分析一下這位財經人士的心態,不難看出,有關經營方面的「高帽子」,他早已經聽得耳朵長繭了。而這位記者能看到財經人士另一個少為人知的長項,並適時切入,最後達到預期目的,令人嘆服。馬克吐溫曾經說:「一句好的讚美是我十天的糧食。」讚美的新意很重要,但「適時」、「適合」、「適度」很重要,否則可能弄巧成拙、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