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詩說歷史

75特價240
電子書
下次再買
帝力於我何有哉——帝堯和帝舜

我們常用「堯天舜日」來形容政治清明。堯、舜是四千多年前的人物,當時可能還沒有健全的文字,有關堯、舜的治績,只能從一些傳說和後人偽託的著作中揣摩一二。

堯舜之治何以受到後世嚮往?後人偽託的〈擊壤歌〉或許可以給出部份答案。這首古歌揣想一位堯、舜時期的農夫,農閒時坐在田頭上,一面拍打著土壤,一面隨著拍子怡然自得地唱道: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帝力於我何有哉?

前四句描寫悠然自在、無憂無慮的田園生活,最後一句是這首古歌的「詩眼」。堯、舜之所以受到人們稱道,是因為他們不干涉人民的日常生活。換句話說,老百姓受到政府保護,但不會受到無謂干涉。「帝力於我何有哉?」(帝王的權力和我有什麼關係呢?)一句平淡無奇的話語,卻道盡國人幾千年來的深沉期盼!

近代的政治學理論也說明,政府的職責,不是多管事,而是在維持社會安定、提供人民自謀福利的前提下盡量少管事。所謂仁政,就是同意的干涉、最少的干涉;所謂暴政,就是專橫的干涉、過多的干涉。一部二十五史,仁政少,暴政多!堯、舜落實無為而治,難怪成為人們心目中的政治典範。

還有一首後人偽託的堯、舜古歌〈卿雲歌〉,也可反應堯天舜日:

卿雲爛兮,?縵縵兮。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這首歌藉著讚美燦爛的雲彩,引申讚美日來月往、天長地久。遙想堯、舜盛世,政治社會穩定,民生和樂幸福,生活就像日升日落般可以預期,不必憂慮未來會有戰爭等不可預期的動盪。看似平淡的四句話、十六個字,卻深刻地描繪出太平歲月尋常百姓的生活樣貌。

〈卿雲歌〉曾經作為北洋政府時期的國歌,但北洋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人們朝不保夕,沒人能夠預期未來,也許一覺醒來又換了督軍,現實和這首古歌的意境相去何止千里!

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大禹建立夏朝大約是西元前二○七○年的事。大禹之前,有所謂的「三皇五帝」。三皇一般指伏羲氏、神農氏、燧人氏,五帝一般指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

根據《史記‧五帝本紀》,帝嚳死後,其子帝摯繼位。堯的道德、能力出眾,帝摯在繼位九年後禪讓給堯。堯建都平陽(今山西臨汾),他當上天下共主後,仍勤於政事,過著簡樸的生活。他設置諫鼓,讓一般人都能對國事發表意見。他樹立謗木,鼓勵百姓批評自己。他輕徭薄賦,深受百姓愛戴。他提倡道德,使各部族相處融洽,天下萬國和諧一致。

孔子對帝堯稱道備至,《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意思是說,天有多大,帝堯就有多大,他的偉大無可名狀。綜觀整部《論語》,被孔子這樣稱讚的只有帝堯一人。

帝堯到了晚年,鑑於其子丹朱難當大任,就把天下共主的位子讓給舜。舜建都蒲阪(今山西永濟),他讓禹負責治水,棄負責農業,契負責教化,皋陶負責司法,垂掌管百工,益管理山林,伯夷主持禮儀,夔掌管音律,龍負責收集意見,其中以禹的貢獻最大。帝舜到了晚年,覺得自己的兒子不肖,就把共主之位讓給聲望最高的禹。

孔子對舜的稱道,見《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孔子以帝舜作為無為而治的典範,他做了什麼?在孔子看來,不過安於職份地當他的君王罷了。在欠缺制衡的年代,讓君主安於職份是何等困難啊!

帝堯和帝舜都將人民的福祉置於一己利益之上,兩人都有高超的道德和高超的能力,難怪會成為聖君的代表。(本篇參考曾雍也《明天的中國》政治篇第一章,香港明報出版社,1965年。)

夏商周斷代工程
中國號稱有五千年歷史,但確切紀年卻始自周昭共和(前841),在這之前,年代皆模糊不清。一九九五年,大陸國家科委宋健提出夏商周斷代工程的設想。一九九六年五月正式啟動,屬於「九五計劃」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直接參與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天文學家、科技定年學家達兩百人。二○○○年九月,報告簡本通過驗收;十一月公布「夏商周年表」,定夏約始於元前二○七○年,夏商分界大約在元前一六○○年,盤庚遷都約在元前一三○○年,武王伐紂定為元前一○四六年。由於遭到國內外學者質疑,報告繁本迄未通過。在沒有更確切的依據前,上述年表仍有參考價值。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