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土城彈藥庫

地址

新北市土城區和平路。

交通方式

至捷運土城站二號出口,沿和平路直走,穿越軍方遺留崗哨後的大片區域。

參觀資訊

因面積廣大,參訪地點神秘且分散,可考慮騎自行車、報名地方組織的導覽活動。

從捷運土城站出發,沿著和平路直走,沿途可見軍方遺留的崗哨、塵封的彈藥庫房。走過高速公路下的涵洞,開闊田野迎面而來,青綠的水田菜園、埤塘渠道、蓊鬱遠山,還有錯落田間的低矮房舍、彎腰耕作的農夫,讓人彷彿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一九六○年代的農村。相對於市區的車水馬龍,土城彈藥庫因長年軍事管制,意外保留了豐富的生態環境。

清末以來,土城彈藥庫原址一直是漳州移民拓墾農耕之地。國共內戰後國民政府撤退來臺,為反攻大陸持續加強軍備。一九五五年,政府不顧居民反對,選定當時位於都市邊緣的土城埤塘里興建彈藥庫,以一坪八元的價格強制徵用民地。世代務農的居民,被迫開始與軍方共同生活,日常出入都受到嚴格管制。直到二○○七年,軍方考量安全因素,將彈藥庫全數撤離,全區解禁。只是,居民才剛獲得自由生活,卻聽聞臺北看守所要搬遷至此,土地可能會再次被徵收,以及不確定的開發前景,再度成為居民的夢魘。

土城看守所遷移危機

面對周圍的都市再發展壓力,加上超額收容受刑人,臺北看守所的空間早已不敷使用,期望能夠搬遷他處。剛撤離的彈藥庫原址,因為面積遼闊,距離司法機關也不遠,成為官方看中的首要地點。當時的臺北縣長周錫瑋、行政院長蘇貞昌,陸續同意看守所搬遷,並以「擴大土城都市計畫案」辦理政策環評。在計畫案中,除以看守所為主的司法特區,還規劃了住宅區和商業區,將土城彈藥庫納入都市計畫管轄範圍。部分居民與地方領袖看好未來的土地開發利益,傾向支持政府的開發計畫。組織「看守土城愛綠聯盟」

反對開發的居民則有感於失去土地的危機,開始組織動員,成立「反對土城看守所不當遷移聯盟」,發起街頭遊行。他們認為看守所遷移至彈藥庫,耗費上百億元,卻只移動約兩公里,不只浪費人民血汗錢,阻礙土城發展,更無法解決人口高度密集的問題和都市發展的壓力,未來甚至可能需要再度搬遷。在激烈抗爭的同時,居民也發覺原本平靜的田園風光、日常相伴的昆蟲動物,竟是環保團體極力呼籲保存的生態環境。居民在質疑看守所搬遷的抗爭中,萌發了以生態保育為著眼點的另類想像。

對於自然的關注,促使組織改名為「看守土城愛綠聯盟」,並轉而訴求維護自然環境、推動生態教育、發展休閒農業,甚至寄望政府能夠提出整體的生態休閒觀光計畫。除了向政府施壓,彈藥庫附近的居民更開辦生態導覽、農夫市集與市民農園,甚至發行唱片《阮要決定自己的生活》,用實際活動,邀請都市人來親近自然。

目前彈藥庫一帶有超過三十種鳥類、十七種蛙類、五十種蝶類,以及七十多種原生植物,其中不乏瀕臨絕種的臺灣物種,像是臺灣藍鵲、大冠鷲與鳳頭蒼鷹,以及全臺僅存百棵的野生風箱樹。為維護這片「大臺北之肺、生態綠寶石」,居民主張尊重自然生態的發展方式,認為看守所搬遷是化妝術,合理化政府的土地徵收,更遮掩後續商辦住宅開發的龐大利益。

另類看守所與生態教育再發展計畫

在彈藥庫解禁開放後,部分地主將農地填平,興建鐵皮廠房、堆放工業物品,或轉租為大客車停車場。人們親近自然的同時,不時得小心呼嘯而過的砂石車。可見並非所有地主都堅持農地農用的理念,畢竟出租土地一個月的收入,就超過整年務農的收益。不過自詡為「快樂農夫」、主張保育的當地居民,並非拒絕發展,而是反對看守所遷至彈藥庫,更反對破壞自然的開發方式。

監禁嫌疑犯的看守所,通常被認為是阻礙發展的鄰避設施,一開始就被排除於發展的願景之外,如果我們願意面對和討論,或許有可能發展出「進步的看守所」。但「看守土城愛綠聯盟」並非不願討論另類看守所,而是以看守所為主的司法園區抑制了利用現況優勢的其他發展可能。目前整個擴大都市計畫案仍在內政部區域計畫委員會審議程序中,社區主張結合生態環境與教育的再發展計畫,仍需與司法園區的提案角力。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