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二章 暖活
護陽氣

體溫是反映人健康狀況的寒暑表,所以人的體溫很重要,人的正常體溫是徘徊在三十六至三十七度之間,但日夜有少許差別,半夜熟睡後體溫最低,中午至下午三、四時體溫最高,上下波幅可能相差一度,這與人體的活動狀態及外在環境有關。
  
當一個人的體溫長期處於偏低水平,血氣便會因而凝滯;身體循環差,自然會引發不同毛病,故中醫經常提醒人們多曬太陽、做運動,少穿短裙短褲,便是這個道理;但從外在因素避免體寒不過是治標不治本,從內在著手才是最有效維持健康的方法。

2.1保溫 就是保命

一個人健康與否,可以透過體溫去評估。健康強壯的人,血氣必然充足,身體特別是手腳心自然暖和;相反一個體弱多病的人,大多寒氣積聚體內,手腳冰冷,說話有氣無力。除了體質,外在環境也會對體溫有所影響。
  
白天屬陽,晚上屬陰,午間至下午是全日陽氣最盛,而人的活動、工作也集中在日間,因此體溫也是全日最高,黃昏過後,太陽下山,人需要準備休息,所以晝夜顛倒的生活有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道理,有傷健康。

摸肚子知成孕率

每個人體溫均有不同,長者活動能力下降,少運動、氣血不足,體溫較低,所以不斷穿衣仍未覺暖,相反小孩或年輕人活動能力高,全身熱血沸騰,少一刻冷氣也受不了。長者手腳冰冷可以理解,但不少年輕女生甚至男生也有一對寒冰掌才是問題。
  
中醫面對手腳冰涼、極度怕凍的病人,要令他們暖身,方法有如煮水一樣,要將體溫慢慢加熱升溫,先把火點燃,由小火轉中火,最後是熱力十足的大火,目標是要達到100℃的沸點,把身體血氣全力推動,身體才能強而有力,但這個過程要選對方法亦要有恆心及耐性。
  
有暖的四肢對女性來說尤其重要,要做暖女人,月經才會正常,成孕機會才會大。

除了由你的四肢去反映你是否偏冷怕凍,試試用手指按在肚臍以下子宮附近位置,若這個位置亦長期冰涼就要加倍注意,女孩子要有暖的身體,暖的子宮是首要。子宮虛寒的後果會引致月經量少、色淡、經痛,甚至難以成孕。

2.3吃辣,還是不吃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無辣不歡的四川女孩子,個個皮膚光滑,白裡透紅,但南方人一多吃辣就發暗瘡。到底辣對身體好還是不好?近年天氣反常,2015年的冬天,廣州下了六十九年來的第一場雪,我住在台北新店的同學,拍得屋前雪景,讓我誤以為是加拿大的冬天,香港大霧山所結之霜,也厚得如打開冰箱見到的冰。
  
如此冷的冬天,最保暖的事自然是吃火鍋,特別是近年流行的麻辣火鍋與雞煲。平生第一次吃麻辣火鍋是在四川,不吃也不行,因別無選擇,結果那天半夜開始肚痛至天亮,太過油膩令腸胃吃不消了,也有朋友說一吃辣就發暗瘡。吃辣,殺傷力真的如此強嗎?

以辣驅寒袪濕

湖南人、四川人特別愛吃辣,他們的地道菜水煮魚,滿滿的一大盆炸香的紅辣椒,再淋上一層厚厚的辣椒油。但奇怪的是,無辣不歡的四川女孩子,個個皮膚光滑,白裡透紅,完全沒有暗瘡的困擾。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雖然他們餐餐吃下大量辣椒,但皮膚依然光滑亮白,這當然與水土有關。原來湖南三面環山,潮濕空氣籠罩,濕氣難以散去,平均相對濕度經常接近80%。要驅散身體的濕氣唯有吃下大量辣椒,一方面可以溫暖身體驅趕寒氣,另一方面又可以通過排汗除掉身體的濕氣,而最關鍵的還在於天天飲用的水,三面環山的湖南有源源不斷的天然山泉水可以飲用。山泉水性質偏涼,剛好可以中和身體的熱氣。同樣愛吃辣的四川也一樣,四川北部是青藏高原,高山融化的雪水慢慢流下,就是四川人日日飲用的水,如此滋潤,皮膚怎能不好?

花椒酥麻──有化濕之用

麻辣火鍋的靈魂是花椒。花椒細細粒,只比胡椒略大一點,在菜餚中很不起眼,經常被忽略。麻辣雞煲中的麻就是來自於花椒,但用它製作的菜餚只需品嚐一小口,酥麻的感覺馬上充滿口腔。
  
粵菜並不算常用花椒,聽得最多應該是花椒、八角作鹵水配料。而四川、重慶地區最喜歡麻辣,幾乎每道菜的調味都有花椒。將花椒泡在溫熱的油中萃取出花椒的香味,製成花椒油,在香港超市也可買到瓶裝花椒油。涼拌木耳加少許花椒油,可以提升整道菜的口感,馬上食慾大增。其他涼拌菜例如:涼拌青瓜、涼拌海蜇、口水雞都可以用花椒油提味,豐富了食物味道的層次。其實花椒還是一味中藥,有芳香化濕、溫中止痛的作用。人參的品種很多:有吉林參、高麗參、花旗參等;人參本身又分紅參、白參、生曬參等。此外,還有與人參某些功效類似的黨參、三七參、太子參和被譽為「超人參」的絞股藍。正是因為人參的特殊功效和盛譽,人們也將一些中藥冠以「人參」的美稱,例如:「雪地人參」—鎖陽、「天山人參」—雪蓮、「青藏人參」—冬蟲夏草、「高原人參」—紅景天、「水中人參」—雞頭米(芡實)等。還有一些「參」字輩的中藥,有的具有一定的補益作用,如:沙參,但並非都是補藥,如:丹參、苦參、元參等,它們各有不同的性味、歸經和功效。總之,選參、吃參是一門學問。只有認識各類「參」的功效,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病症,正確地服用人參,才能有益健康。本書詳細介紹中國人參文化的歷史與哲學、各種人參品種的特點、人參藥膳的製作方法、保健功效、食用注意,以達到補虛、耐勞、益智、美容、延緩衰老的效益。願古老的「百草之王」能為您的健康之旅助一臂之力。

補氣養陰 清熱生津

西洋參

為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草木植物。原產於美國北部威斯康辛州為主,中國和加拿大南部的森林區也有分佈。目前,中國北京懷柔與長白山等地也有種植。加拿大產的叫西洋參,美國產的叫花旗參,因美國舊稱為花旗國而得名。西洋參是一種具有特殊醫療價值的貴重補益藥物。可分為野生西洋參、進口西洋參、國產西洋參。

◎野生西洋參:呈圓柱形,長紡錘形。長2-6公分,直徑0.5-1.1公分,無蘆頭、鬚根及支根。未去皮者,表面土黃色或類白色;去皮者則為白色,帶粉。

◎進口西洋參:主根呈圓形或紡錘形,蘆頭殘存或已除去,殘存者,略偏向一側;表面呈淺黃色或黃白色,皮紋細膩,具有突起的橫長皮孔;質地飽滿而結實。折斷面略顯角質,皮部與木部或中心常有小裂隙。斷面呈粉白色,皮部可見一棕色形成層環,環內外散有紅棕色小點。

◎國產西洋參:呈長圓柱形,枝條較粗壯,蘆頭較大;表面較光滑,顏色偏黑,縱紋明顯;質地輕,似剛出窯的紅磚,粉性差,少有裂開的隙縫;僅有苦味,甘味少或無,久嚼有棉絮感。

◎進口西洋參的皺紋不規則,顯得粗而深,國產西洋參表面較光滑,皺紋細而淺;其次,進口產品手感較沉,國產的較輕;進口西洋參口感好,香氣足,苦中帶甘醇。西洋參的個性

諸參多溫,西洋參獨涼。人參大補元氣,西洋參氣陰雙補。中醫認為,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歸心、肺、腎經。具有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等功效。適宜於氣陰兩虛有熱的病人,其獨特之處在於不熱不燥。適用於氣虛陰虧,肺虛久嗽,失血,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喉乾等病症。

《本草從新》記載:「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藥性考》:「補陰退熱。薑製益氣,扶正氣。」《本草再新》:「治肺火旺,咳嗽痰多,氣虛呵喘,失血勞傷,固精安神,生產諸虛。」《醫學衷中參西錄》:「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

西洋參含有多種人參皂苷、揮發油、甾醇、多糖類,以及各種維他命,氨基酸與微量元素等。藥理研究表明:西洋參主要具有下列作用:

1.調節中樞神經:西洋參中的皂苷有效調節中樞神經,達到靜心凝神,消除疲勞,增強記憶力等作用,可適用於失眠、煩躁、記憶力衰退及老年癡呆等症。

2.保護心血管系統: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強化心肌收縮能力,冠心病患者症狀表現為氣陰兩虛、心慌氣短可長期服用。

3.調節血壓:可有效降低暫時性和持久性血壓,有助於高血壓、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腦血栓等疾病的恢復。

使用Tips

•「非虛勿補」,如果身體並無不適,不宜經常服用西洋參。春夏季節,比較適合服用西洋參,而秋冬季節則更適宜服用生曬參或紅參。

•服用期間不宜喝濃茶,因茶葉中含有多量的鞣酸,會破壞西洋參中的有效成分;也最好不要喝咖啡,咖啡對西洋參的效果也有一定影響。

•不能和蘿蔔一起服用。因西洋參為補氣之品,白蘿蔔有行氣的作用,同用會影響療效。

•警惕不良反應:有的人服西洋參後會出現畏寒、體溫下降、食慾不振、腹痛腹瀉;也有的會發生痛經和經期延遲;還有的會發生過敏反應,上下肢呈現散在性大小不等的水泡,瘙癢異常,停藥後,水泡可自行吸收消退。

•在服用西洋參期間,少吃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盡量避免熬夜。積極參加戶外運動,放鬆心情。

食用方法

含化法: 將西洋參放在飯鍋內蒸10分鐘,使其軟化,然後切成薄片,放在玻璃瓶內,每日早飯前和晚飯後各含服2-4片,細細咀嚼嚥下。那我們身在南方,吃辣,還是不吃辣?雖然我們身處的氣候,也屬又濕又熱,但我們飲用的水,屬性卻偏熱,我們的身體大多已習慣了此方水土,如果照樣吃辣椒,熱氣無法中和,濕熱困於身體中,第二天就開始喉嚨痛、出暗瘡。
  
當然也有些人,吃辣之後不會肚瀉,也不會長瘡。所以是否適合吃辣,要視乎個人體質。平時經常熬夜、口乾舌燥的朋友,不建議多吃辣;反之,經常面色蒼白、手腳冰涼的朋友,多吃些溫熱辛辣的食物卻有益身體。沖服法: 將西洋參研成細粉狀,每次用5克參粉置於杯中,沖入沸水加蓋約5分鐘,即可飲用,可重複沖服幾次至無味,以空腹飲用為佳。

燉服法: 將西洋參切片,每日約2-5克加入瓷碗內,加適量水浸泡3-5小時。密封。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