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思維:用發展的眼光看自己
馬克思曾說:「蜜蜂建築蜂巢的本領使人類的許多建築師感到慚愧。但是,最差勁的建築師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就是他在建自己的房子前就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建築師的藍圖,就是他的超前思維。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生活藍圖。常常聽到身邊有人感慨:「不知明天會怎樣?」、「前途茫茫,過一天算一天吧。」、「看不到未來呀,路在何方?」……凡此種種,都是因為我們缺乏一個理想、一個目標,缺乏自己未來的生活藍圖。
如何把命運握在自己手裡,如何做同行中的帶頭者?同樣是離開原來的公司,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倒楣地被企業裁掉,哭喪地離開?有些人卻是令人羨慕地被其他公司以高薪挖走?還有些人更是主動辭職,愉快地哼著歌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差別在哪裡,就在於是否具有超前思維。
老鼠都怕被貓抓,只要貓一出現,老鼠都四散逃逸,偏偏有隻老鼠不逃,牠還冒險跟在貓的屁股後面,研究貓的活動作息。大多數老鼠罵牠傻,牠說這是為了逃避貓的獵捕;有個小偷整天看時裝雜誌,他的同行罵他不務正業,小偷還趕什麼流行,卻沒想到他竟是在研究最近流行的服飾口袋在哪裡,有錢人總是走在流行尖端,研究好了可以提高偷竊的成功率。
例子有真有假,有正有反,但意思是再清楚不過的了,那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思考問題要有超前思維,要看清事物的發展規律,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思維超前了,就可以做到事事超前。
無論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企業家,要想在現代社會中立足並有所作為,都必須掌握並運用超前思維去贏得時間、爭取主動。通用電器公司董事長曾說:「我整天沒有做幾件事,但有一件做不完的工作,那就是規劃未來。」對未來的規劃和預見正是超前意識的核心所在。下棋是個考驗人謀略的技藝。低手只能顧得了一兩步,能手可以預知兩三步,高手則能看出五步、七步乃至十幾步。高手顧大局,謀大勢,不以一子一地為重,以最終贏棋為目標;低手則只顧眼下,寸土必爭,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人生就和下棋一樣;我們不能總是光顧著眼前,還得考慮下一步該怎麼走。尤其是當現實生活的不如意讓我們變得麻痺的時候,我們更應該仔細想想,明天又是全新的另一天,明天的我想做什麼?未來的我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就在一個星期天的上午,黛薇絲經歷了一件特殊的事情,這件事給了她一次意外的震撼,使她開始重新思考人生。那天,她正在臥室裡打掃,5歲的小女兒艾麗莎跑了進來,鄭重其事地坐到她的身邊,問道:「媽咪,你長大以後想成為什麼?」。黛薇絲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她又在玩什麼想像力遊戲了。所以,為了配合女兒,她假裝認真地回答道:「我想,當我長大以後,我願意做一個媽咪。」「你不能這樣說,因為你已經是媽咪了。再告訴我,你想成為什麼?」艾麗莎緊接著問道。「噢,好吧,我想想……我長大後要成為一名會計師!」她再一次回答。「媽咪,這不對!你本來就是會計師嘛!」「對不起,寶貝兒,」黛薇絲說,「但是我真的不明白你在期望一個什麼樣的答案。」「媽咪,你只要回答你長大後想成為什麼就可以了。你可以是你想成為的任何人!」
黛薇絲愣住了,自己到底還能成為什麼呢?她已經35歲,已經有了固定的職業,還有3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有一個理想的丈夫,擁有碩士學位……對她來說,人生難道還能有什麼其他的改變嗎?
她調整了一下自己,然後用一種徵詢的語氣問女兒:「寶貝兒,你認為媽咪還能成為什麼人?」
艾麗莎看著媽媽,十分肯定地告訴她說:「你可以成為你希望成為的任何人!不過,這要由你自己決定。你可以成為一個太空人,也可以成為一個鋼琴家,或者成為一名好萊塢明星……總之,只要你願意,什麼都可以!」
黛薇絲非常感動—原來在女兒幼小的心靈中,她的媽媽還可以繼續長大,還有許多機會去成為她想成為的人。在她眼裡,未來永遠不會結束,夢想永遠都不過時。那一次交談過後,黛薇絲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她開始早起鍛鍊身體,開始把每晚看連續劇的時間變為「讀10頁有用的書」,她開始用新奇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一切。
她在改變自己,雖然表面上她並沒有什麼變化,但她的心已經改變了,她時刻在為自己變成另一個新角色做準備。她有了理想和憧憬:我長大以後會成為什麼?
要知道,我們到底能成為什麼人,取決於我們想成為什麼人。如果我們什麼都不敢想,就注定什麼也不是。所以,我們要時刻想著未來,考慮如何規劃未來。
人生的際遇,我們無法估計,但我們有能力把人生的軌跡導入到一條捷徑之中。對於一艘沒有目標的船來說,任何方向來的風都是逆風。所以,我們不能將自己的人生白白浪費在無止境的思索該往哪走的困境中。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讓眼界超前行動一步,做一些恰當的預測和規劃,你就會知道路在何方。
美國哈佛大學在30年前曾對當時全國的畢業生做過一項調查,內容是個人目標的設定和規劃情況。調查資料顯示,沒有目標和規劃的人有27%,目標和規劃模糊的人有60%,短期目標和規劃清晰的人有10%,長期目標和規劃清晰的人只有3%。
30年後,哈佛大學再次找到了這些研究對象,並做了新一輪的統計,結果發現,第一類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長期在失敗的陰影裡掙扎;第二類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沒有太大的理想和抱負,整天只知為生存而疲於奔命;第三類人大多進入了白領階層,他們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只有第四類人,他們為了實現既定的目標,幾十年如一日、努力奮鬥、積極進取、百折不撓,最終成了百萬富翁、行業領袖或菁英人物。由此可見,30年前對人生的展望和規劃情況決定了30年後的生活狀況。
這就是超前思維的價值所在。用超前的思維看待自己,你會發現一個更全面、更嶄新的自我。給自己畫一張藍圖,給自己設定一些目標和規劃,明天的規劃、一週的規劃、三個月的規劃,乃至於三十年的規劃。擁有了超前思維,你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就能指引自己不斷向前。
馬克思曾說:「蜜蜂建築蜂巢的本領使人類的許多建築師感到慚愧。但是,最差勁的建築師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就是他在建自己的房子前就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把它建成了。」建築師的藍圖,就是他的超前思維。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生活藍圖。常常聽到身邊有人感慨:「不知明天會怎樣?」、「前途茫茫,過一天算一天吧。」、「看不到未來呀,路在何方?」……凡此種種,都是因為我們缺乏一個理想、一個目標,缺乏自己未來的生活藍圖。
如何把命運握在自己手裡,如何做同行中的帶頭者?同樣是離開原來的公司,為什麼有些人就是倒楣地被企業裁掉,哭喪地離開?有些人卻是令人羨慕地被其他公司以高薪挖走?還有些人更是主動辭職,愉快地哼著歌去開創自己的事業。差別在哪裡,就在於是否具有超前思維。
老鼠都怕被貓抓,只要貓一出現,老鼠都四散逃逸,偏偏有隻老鼠不逃,牠還冒險跟在貓的屁股後面,研究貓的活動作息。大多數老鼠罵牠傻,牠說這是為了逃避貓的獵捕;有個小偷整天看時裝雜誌,他的同行罵他不務正業,小偷還趕什麼流行,卻沒想到他竟是在研究最近流行的服飾口袋在哪裡,有錢人總是走在流行尖端,研究好了可以提高偷竊的成功率。
例子有真有假,有正有反,但意思是再清楚不過的了,那就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思考問題要有超前思維,要看清事物的發展規律,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思維超前了,就可以做到事事超前。
無論是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企業家,要想在現代社會中立足並有所作為,都必須掌握並運用超前思維去贏得時間、爭取主動。通用電器公司董事長曾說:「我整天沒有做幾件事,但有一件做不完的工作,那就是規劃未來。」對未來的規劃和預見正是超前意識的核心所在。下棋是個考驗人謀略的技藝。低手只能顧得了一兩步,能手可以預知兩三步,高手則能看出五步、七步乃至十幾步。高手顧大局,謀大勢,不以一子一地為重,以最終贏棋為目標;低手則只顧眼下,寸土必爭,結果往往適得其反。人生就和下棋一樣;我們不能總是光顧著眼前,還得考慮下一步該怎麼走。尤其是當現實生活的不如意讓我們變得麻痺的時候,我們更應該仔細想想,明天又是全新的另一天,明天的我想做什麼?未來的我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就在一個星期天的上午,黛薇絲經歷了一件特殊的事情,這件事給了她一次意外的震撼,使她開始重新思考人生。那天,她正在臥室裡打掃,5歲的小女兒艾麗莎跑了進來,鄭重其事地坐到她的身邊,問道:「媽咪,你長大以後想成為什麼?」。黛薇絲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她又在玩什麼想像力遊戲了。所以,為了配合女兒,她假裝認真地回答道:「我想,當我長大以後,我願意做一個媽咪。」「你不能這樣說,因為你已經是媽咪了。再告訴我,你想成為什麼?」艾麗莎緊接著問道。「噢,好吧,我想想……我長大後要成為一名會計師!」她再一次回答。「媽咪,這不對!你本來就是會計師嘛!」「對不起,寶貝兒,」黛薇絲說,「但是我真的不明白你在期望一個什麼樣的答案。」「媽咪,你只要回答你長大後想成為什麼就可以了。你可以是你想成為的任何人!」
黛薇絲愣住了,自己到底還能成為什麼呢?她已經35歲,已經有了固定的職業,還有3個活潑可愛的孩子,有一個理想的丈夫,擁有碩士學位……對她來說,人生難道還能有什麼其他的改變嗎?
她調整了一下自己,然後用一種徵詢的語氣問女兒:「寶貝兒,你認為媽咪還能成為什麼人?」
艾麗莎看著媽媽,十分肯定地告訴她說:「你可以成為你希望成為的任何人!不過,這要由你自己決定。你可以成為一個太空人,也可以成為一個鋼琴家,或者成為一名好萊塢明星……總之,只要你願意,什麼都可以!」
黛薇絲非常感動—原來在女兒幼小的心靈中,她的媽媽還可以繼續長大,還有許多機會去成為她想成為的人。在她眼裡,未來永遠不會結束,夢想永遠都不過時。那一次交談過後,黛薇絲開始了全新的生活……她開始早起鍛鍊身體,開始把每晚看連續劇的時間變為「讀10頁有用的書」,她開始用新奇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一切。
她在改變自己,雖然表面上她並沒有什麼變化,但她的心已經改變了,她時刻在為自己變成另一個新角色做準備。她有了理想和憧憬:我長大以後會成為什麼?
要知道,我們到底能成為什麼人,取決於我們想成為什麼人。如果我們什麼都不敢想,就注定什麼也不是。所以,我們要時刻想著未來,考慮如何規劃未來。
人生的際遇,我們無法估計,但我們有能力把人生的軌跡導入到一條捷徑之中。對於一艘沒有目標的船來說,任何方向來的風都是逆風。所以,我們不能將自己的人生白白浪費在無止境的思索該往哪走的困境中。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讓眼界超前行動一步,做一些恰當的預測和規劃,你就會知道路在何方。
美國哈佛大學在30年前曾對當時全國的畢業生做過一項調查,內容是個人目標的設定和規劃情況。調查資料顯示,沒有目標和規劃的人有27%,目標和規劃模糊的人有60%,短期目標和規劃清晰的人有10%,長期目標和規劃清晰的人只有3%。
30年後,哈佛大學再次找到了這些研究對象,並做了新一輪的統計,結果發現,第一類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長期在失敗的陰影裡掙扎;第二類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沒有太大的理想和抱負,整天只知為生存而疲於奔命;第三類人大多進入了白領階層,他們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只有第四類人,他們為了實現既定的目標,幾十年如一日、努力奮鬥、積極進取、百折不撓,最終成了百萬富翁、行業領袖或菁英人物。由此可見,30年前對人生的展望和規劃情況決定了30年後的生活狀況。
這就是超前思維的價值所在。用超前的思維看待自己,你會發現一個更全面、更嶄新的自我。給自己畫一張藍圖,給自己設定一些目標和規劃,明天的規劃、一週的規劃、三個月的規劃,乃至於三十年的規劃。擁有了超前思維,你就有了前進的方向,就能指引自己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