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一個可以「循環收穫」的投資農場
168 微笑曲線獲利法則,是讓平時有穩健的收益,偶爾還可獲得價差驚喜的方法,如果投資人建構了很棒的組合,變得可以經常從不同標的獲得價差驚喜,而不是很久才等到一次,就會變成「循環收穫投資法」。
循環收穫投資法是由很多個168 微笑曲線的股票組合而成,要能循環收穫,首先要及早「播種」,也就是買進多檔「價格被低估」的好股票,平時先領股利,享受它們的收益,一段時間後當某一檔可能率先上漲,如果漲幅可觀,到達某一程度就可以收割了,再過一段時間,可能又有另一檔時機成熟而大漲,等漲到某一程度後也可以收割了!
就這樣播種、存股、收穫,周而復始,不只一直都有股利可領,也有高股價可賣,年年都是豐收。我曾買進的下列這幾檔,表現都讓人驚艷:
● 花仙子(1730)股價從2015 年10 月30 元起漲,最高到98 元。
● 祺驊(1593) 也是從2015 年10 月30 元起漲, 最高到152 元。
● 慧洋-KY(2637)從2020 年3 月19 元起漲,最高到109 元。
● 裕民(2606)從2020 年3 月22 元起漲,最高到90 元。
股價上漲需要盈餘成長及時間發酵,當航海王、鋼鐵人都已經大漲,風險正在增高之際,我卻正努力播種一些較低位階而有潛力的股票,靜待未來的豐收,這就是我的「循環收穫投資法」。
漲價的元素——收益、潛力、時間
168 微笑曲線獲利法則有三個重要元素,第一個是「收益元素」,也就是穩定的報酬率,是在持有過程中每年擁有6%以上的報酬率。因為報酬率與收益及成本相關,為了有好的報酬率,就必須把握在相對便宜的低點買進。
第二個是「上漲元素」,也就是未來會推動股價上漲的潛力。
第三個是「時間元素」。時間雖然看不見,卻是非常重要,如果你的股票已經具備收益及上漲元素,那麼只要再加上時間就可以了。時間會將股價低於「它的內在價值」的股票,推升到應有的價位,甚至推升得更高。例如前述的裕融(9941),在經過許多年後股價終於從19 元漲至百元以上,福興(9924)也是經過六、七年後股價從18 元漲至45 元。
上漲元素有7 種,你抓到哪一種?
下列就是未來會推動股價上漲的因素:
● 盈餘大幅成長者。
● 產業景氣上升,產品價格上漲之受惠者。
● 有新事業、新商品、新市場開展者,以及「母以子貴」者。
● 股價明顯偏低者(股價被錯殺、公司價值未被發現、股災造成下挫等原因)。
● 新臺幣升值,享有大量匯兌利益者。
● 有出售房地產或類似之業外收入者。
● 小而美、籌碼少,容易受到資金青睞者。
可以從台汽電(8926)及鉅邁(8435)這兩家公司的例子,來看上漲元素的影響。台汽電(8926)現金股利穩定增加,殖利率維持5%左右,而股價則是沉悶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它近年發揮專業,承攬工程數量顯著增加,帶來營收和盈餘的增加,另外還併購苗栗電力公司、新增太陽能電廠等,具備這些上漲元素,所以股價已經上漲到40 元,若是投資人從20 元開始持有,在股利及價差雙重收穫下,可說是滿載而歸。
鉅邁(8435)近5 年的現金股利平均3.2 元,是一家有穩定股利的公司,如果在50 元以下的價位買入,就是具有年報酬至少6.4%的「穩定報酬率」的股票。雖然公司將業務範圍擴張到中國及越南市場,值得期待,但實際上營業收入的增加並不顯著,若從盈餘成長角度來看,目前尚看不出強力推升的訊息。但在低利率時代裡,有穩定的現金股利,加上籌碼有限(股本僅3.17 億元),這種「小而美」的公司一旦受到資金青睞,股價就有可能水漲船高,所以它的上漲元素,就在於高額股利及籌碼少的企業體質。(第4 章有鉅邁的更詳細分析)
技術分析的問題在於……
股市裡有句名言:「只有兩成的人賺錢」,這是真的嗎?為什麼會這樣?究其原因不在於投資人都不夠聰明,或是股市太險惡,而是大家所運用的方法有問題!
美國股市從1817 年開始,至今已經有兩百多年,日本股市至今也超過140 年,股市每天的交易宛如汪洋大海,是巨大財富流動的地方,所以自古以來就吸引了無數聰明才智人士研究、挖寶,希望找出有效率的方法獲利。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人就像瞎子摸象一樣,雖然他們研究結果提出了極多論述,統稱為「技術分析」,而且這些方法也有無數的追隨者,但也正是這些方法導致「股市只有兩成的人賺錢 」這個結果,可見這些方法用途不大,甚至會讓人誤入歧途。
簡單的說,如果這些技術分析方法能夠獲利,怎麼可能只有20%的人能夠賺錢?
用歷史預測未來,很危險
這麼多技術分析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用過去的經驗歸納出規則,然後用規則預測股市走向,而不是用公司的基本面來預測未來的發展,由於欠缺「財務報告」和「經營資訊」的基礎,所以屢屢被證明它是無用的。至於為什麼不使用基本面,或是財務報告及經營資訊來分析,是因為這些都是近代才有的東西,以前的一般投資人無法輕易得到公司的基本面資訊,大家只能摸黑進行,所以我也稱它為「股市的石器時代」。股市的石器時代所用的方法既然無用,我認為就應該把它們丟到垃圾桶了。
在資訊透明方面,目前臺灣上市、上櫃的一千多家公司,已規定最遲應於次月10 日前公布當月的營業收入,當季的盈餘、毛利率等資訊,則是最遲應在當季結束後的45 天內公布。雖然這樣的規範還不夠完美,但已經是當年的投資人不敢想像的了。
個股不等於大盤,你有你的波,我有我的浪
有一種稱為「波浪理論」的論述,發明者艾略特(Ralph Nelson Elliott)有很多追隨者。艾略特是美國經濟學家,他認為市場走勢模式會不斷重複,但是仔細研究會發現,波浪理論早在1938 年就已出現,距離現今已經73 年,看待這麼歷史悠久的理論必須非常謹慎,因為它可能誤導你的思維,並造成投資損失。
實際案例是2017 年5 月台股再次上萬點時,有位深受波浪理論影響的老師,把台股加權指數年線圖的幾個最高點連成一條線,然後斷言:「台股不久就會回跌到萬點之下!」他認為市場走勢會不斷的重複,過去已有幾次經驗是上萬點後就向下轉折,這次一定也不例外。但結果與他的預測完全相反,台股在站上萬點後仍一路順利上漲,到2021 年5 月時已經高達17,500 點!若是當時聽從他的說法,在那時賣光股票,甚至放空股票、期貨,肯定會蒙受重大的損失。
此外,必須分清楚的是,波浪理論認為「市場」走勢的模式會不斷重複,但是投資人買賣的是個股,個股並不等於指數,只要拿兩檔股票的線圖比較一下,就能立刻發現,在同一時間、同一波段裡,這兩檔股票的走勢可能完全不同。可見這種理論並不適合運用於個股的投資,對一般投資人而言沒有幫助。
168 微笑曲線獲利法則,是讓平時有穩健的收益,偶爾還可獲得價差驚喜的方法,如果投資人建構了很棒的組合,變得可以經常從不同標的獲得價差驚喜,而不是很久才等到一次,就會變成「循環收穫投資法」。
循環收穫投資法是由很多個168 微笑曲線的股票組合而成,要能循環收穫,首先要及早「播種」,也就是買進多檔「價格被低估」的好股票,平時先領股利,享受它們的收益,一段時間後當某一檔可能率先上漲,如果漲幅可觀,到達某一程度就可以收割了,再過一段時間,可能又有另一檔時機成熟而大漲,等漲到某一程度後也可以收割了!
就這樣播種、存股、收穫,周而復始,不只一直都有股利可領,也有高股價可賣,年年都是豐收。我曾買進的下列這幾檔,表現都讓人驚艷:
● 花仙子(1730)股價從2015 年10 月30 元起漲,最高到98 元。
● 祺驊(1593) 也是從2015 年10 月30 元起漲, 最高到152 元。
● 慧洋-KY(2637)從2020 年3 月19 元起漲,最高到109 元。
● 裕民(2606)從2020 年3 月22 元起漲,最高到90 元。
股價上漲需要盈餘成長及時間發酵,當航海王、鋼鐵人都已經大漲,風險正在增高之際,我卻正努力播種一些較低位階而有潛力的股票,靜待未來的豐收,這就是我的「循環收穫投資法」。
漲價的元素——收益、潛力、時間
168 微笑曲線獲利法則有三個重要元素,第一個是「收益元素」,也就是穩定的報酬率,是在持有過程中每年擁有6%以上的報酬率。因為報酬率與收益及成本相關,為了有好的報酬率,就必須把握在相對便宜的低點買進。
第二個是「上漲元素」,也就是未來會推動股價上漲的潛力。
第三個是「時間元素」。時間雖然看不見,卻是非常重要,如果你的股票已經具備收益及上漲元素,那麼只要再加上時間就可以了。時間會將股價低於「它的內在價值」的股票,推升到應有的價位,甚至推升得更高。例如前述的裕融(9941),在經過許多年後股價終於從19 元漲至百元以上,福興(9924)也是經過六、七年後股價從18 元漲至45 元。
上漲元素有7 種,你抓到哪一種?
下列就是未來會推動股價上漲的因素:
● 盈餘大幅成長者。
● 產業景氣上升,產品價格上漲之受惠者。
● 有新事業、新商品、新市場開展者,以及「母以子貴」者。
● 股價明顯偏低者(股價被錯殺、公司價值未被發現、股災造成下挫等原因)。
● 新臺幣升值,享有大量匯兌利益者。
● 有出售房地產或類似之業外收入者。
● 小而美、籌碼少,容易受到資金青睞者。
可以從台汽電(8926)及鉅邁(8435)這兩家公司的例子,來看上漲元素的影響。台汽電(8926)現金股利穩定增加,殖利率維持5%左右,而股價則是沉悶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它近年發揮專業,承攬工程數量顯著增加,帶來營收和盈餘的增加,另外還併購苗栗電力公司、新增太陽能電廠等,具備這些上漲元素,所以股價已經上漲到40 元,若是投資人從20 元開始持有,在股利及價差雙重收穫下,可說是滿載而歸。
鉅邁(8435)近5 年的現金股利平均3.2 元,是一家有穩定股利的公司,如果在50 元以下的價位買入,就是具有年報酬至少6.4%的「穩定報酬率」的股票。雖然公司將業務範圍擴張到中國及越南市場,值得期待,但實際上營業收入的增加並不顯著,若從盈餘成長角度來看,目前尚看不出強力推升的訊息。但在低利率時代裡,有穩定的現金股利,加上籌碼有限(股本僅3.17 億元),這種「小而美」的公司一旦受到資金青睞,股價就有可能水漲船高,所以它的上漲元素,就在於高額股利及籌碼少的企業體質。(第4 章有鉅邁的更詳細分析)
技術分析的問題在於……
股市裡有句名言:「只有兩成的人賺錢」,這是真的嗎?為什麼會這樣?究其原因不在於投資人都不夠聰明,或是股市太險惡,而是大家所運用的方法有問題!
美國股市從1817 年開始,至今已經有兩百多年,日本股市至今也超過140 年,股市每天的交易宛如汪洋大海,是巨大財富流動的地方,所以自古以來就吸引了無數聰明才智人士研究、挖寶,希望找出有效率的方法獲利。可惜的是,大多數的人就像瞎子摸象一樣,雖然他們研究結果提出了極多論述,統稱為「技術分析」,而且這些方法也有無數的追隨者,但也正是這些方法導致「股市只有兩成的人賺錢 」這個結果,可見這些方法用途不大,甚至會讓人誤入歧途。
簡單的說,如果這些技術分析方法能夠獲利,怎麼可能只有20%的人能夠賺錢?
用歷史預測未來,很危險
這麼多技術分析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用過去的經驗歸納出規則,然後用規則預測股市走向,而不是用公司的基本面來預測未來的發展,由於欠缺「財務報告」和「經營資訊」的基礎,所以屢屢被證明它是無用的。至於為什麼不使用基本面,或是財務報告及經營資訊來分析,是因為這些都是近代才有的東西,以前的一般投資人無法輕易得到公司的基本面資訊,大家只能摸黑進行,所以我也稱它為「股市的石器時代」。股市的石器時代所用的方法既然無用,我認為就應該把它們丟到垃圾桶了。
在資訊透明方面,目前臺灣上市、上櫃的一千多家公司,已規定最遲應於次月10 日前公布當月的營業收入,當季的盈餘、毛利率等資訊,則是最遲應在當季結束後的45 天內公布。雖然這樣的規範還不夠完美,但已經是當年的投資人不敢想像的了。
個股不等於大盤,你有你的波,我有我的浪
有一種稱為「波浪理論」的論述,發明者艾略特(Ralph Nelson Elliott)有很多追隨者。艾略特是美國經濟學家,他認為市場走勢模式會不斷重複,但是仔細研究會發現,波浪理論早在1938 年就已出現,距離現今已經73 年,看待這麼歷史悠久的理論必須非常謹慎,因為它可能誤導你的思維,並造成投資損失。
實際案例是2017 年5 月台股再次上萬點時,有位深受波浪理論影響的老師,把台股加權指數年線圖的幾個最高點連成一條線,然後斷言:「台股不久就會回跌到萬點之下!」他認為市場走勢會不斷的重複,過去已有幾次經驗是上萬點後就向下轉折,這次一定也不例外。但結果與他的預測完全相反,台股在站上萬點後仍一路順利上漲,到2021 年5 月時已經高達17,500 點!若是當時聽從他的說法,在那時賣光股票,甚至放空股票、期貨,肯定會蒙受重大的損失。
此外,必須分清楚的是,波浪理論認為「市場」走勢的模式會不斷重複,但是投資人買賣的是個股,個股並不等於指數,只要拿兩檔股票的線圖比較一下,就能立刻發現,在同一時間、同一波段裡,這兩檔股票的走勢可能完全不同。可見這種理論並不適合運用於個股的投資,對一般投資人而言沒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