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話 孫行者三借芭蕉扇
自古有言:「一心做得了萬事,兩心做不了一事。」三藏師徒自從聽了觀音菩薩的教誨,就把第二顆心剪斷,再不想別的。大家只是同心協力,趕赴西天。
走著走著,又走到另一個秋季,一路走來只覺得非常炎熱。
三藏停住馬,說:「如今已是秋天,怎麼會有一股這麼逼人的熱氣?」
八戒說:「該不會走到日落之處的斯哈哩國吧?」
行者笑說:「像師父這樣走法,就算走三輩子,也走不到日落之國。」
八戒說:「哥啊!若不是到了日落之國,怎麼會這麼熱?」
在路的前面有一座用紅牆紅瓦蓋的莊院。三藏師徒於是到這座莊院,找人家問個明白。
開門的老人見到行者、八戒和沙僧的模樣,先是一驚;等他看了三藏莊嚴俊秀的容貌,又心生歡喜。
老人將三藏師徒迎入屋裡,聊了起來。提起熱氣,老人說:「這個地方叫做火焰山,終年只有夏天,沒有其他季節。那山在西邊,離這裡六十里處,是到西方的必經之路。那裡寸草不生,到處是熊熊火焰。要過那山,就算你有銅腦鐵身也會熔成汁。」
三藏一聽,嚇得面色全無。
這時,門外有人在叫賣糕點。行者拔了根毫毛,變成錢,向那人買糕。那糕燙得像炭,行者只得左右手換來換去,直呼:「熱、熱!」
那人笑說:「怕熱,就別來這裡。」
行者好奇的問:「常言道:『不冷不熱,五穀不結。』這裡溫度這麼高,沒個冷天,地上能長米嗎?這做糕的米是怎麼來的?」
那人說:「這米是向鐵扇仙求來的。」
「鐵扇仙怎麼了?」
「鐵扇仙有柄芭蕉扇,一搧能熄火,二搧能生風,三搧能下雨。
我們求鐵扇仙搧扇,及時播種,及時收割,要不然哪有五穀吃?」行者一聽,連忙走入屋裡,將糕點奉與三藏和老人,轉述了糕點小販的話,問老人:「那鐵扇仙住在哪裡?」
老者說:「住在西南方翠雲山的芭蕉洞。」
「我去向仙人借芭蕉扇,搧滅火焰山的火,讓我們通過。」
「沒有禮物,恐怕行不通。往年我們求鐵扇仙搧火,都是殺豬宰羊的,送上很多禮。」老人說:「況且那裡離這裡有一千多里,來回得走一個月。」
行者笑說:「不用花那麼久,我去去就來。」
行者隨即叫出筋斗雲,駕著雲就出門。老人看得目瞪口呆:「原來是會騰雲駕霧的神人!」老人心存敬意,招待唐僧等人也就更加殷勤。
行者來到翠雲山,四處尋找芭蕉洞,見山林裡有個樵夫在砍柴,便向樵夫問路。不問不曉得,一問才知道鐵扇仙就是鐵扇公主,名叫羅剎女,也是牛魔王的妻子和紅孩兒的母親。
行者暗自叫苦:「真是冤家路窄啊!」
這扇還是得借。當他來到景色秀麗的芭蕉洞,敲著門喊:「牛大哥。」見門沒關,直接就走了進去。
有個女童走上前來。行者報上名號,說明來意,叫女童去請主人。
在屋裡的羅剎女一聽是孫悟空找上門來,心中頓時生出一把怒火,燒得整張臉都脹紅了。「丫頭,給我拿披掛和兵器來!」整裝完畢,羅剎女雙手持著寶劍,怒氣沖沖的走到前頭。
「嫂子。」行者上前鞠躬問候。
「誰是你嫂子?」羅剎女叫說。
「我當初和牛魔王牛大哥結拜為兄弟,當然得叫妳嫂子。」
「 你這潑猴!既然是兄弟,為什麼害我兒子?」
「嫂子說的是紅孩兒嗎?他現在在觀音菩薩那邊當徒弟,改名叫善財童子,可好著呢!」行者臉上堆滿笑容,說:「嫂子若想見他,等妳借了我扇子滅了火,我就去南海把他請來,讓你們母子見見。」「你別在這裡花言巧語!」羅剎女怒氣未減,「想借扇子?伸頭讓我砍上幾劍。受得了疼就借,受不了疼就送你去見閻王。」
行者笑說:「既然如此,那老孫也顧不得這顆頭了!」
羅剎女舉劍就砍。誰知這潑猴的頭硬得跟什麼似的,砍了十幾下都沒事。羅剎女轉身便走。
行者喊說:「嫂子,說好要借的扇子呢?」
羅剎女全不認帳:「我的扇子哪能輕易借人?」
行者說:「不肯借,那就吃妳老叔一棒!」
行者取出金箍棒,迎頭劈過去。羅剎女舉劍招架,打了幾回合,不是行者的對手。於是她取出芭蕉扇,搧了一搧,一陣陰風把行者吹得無影無蹤。
好厲害的風!行者被這陣風吹得像殘花敗葉,在空中翻滾一夜,直到天亮時才落在一座山上。
行者定眼看看,發現這座山是靈吉菩薩所在的小須彌山。
「好傢伙!居然把老孫搧到這裡來!」
既然來到小須彌山,行者乾脆去找靈吉菩薩。見到靈吉菩薩,行者把事情經過向菩薩稟告。
靈吉菩薩對行者說:「當年為了降黃風怪,如來佛祖賜我一粒定風丹和一柄飛龍寶杖。飛龍杖已用過,定風丹還在,不如送給大聖,讓那鐵扇公主搧你不動。」
靈吉菩薩取定風丹,將它安在行者的衣領裡,用針線緊緊的縫了起來。
行者感激不盡,駕著筋斗雲,尋路回翠雲山。
來到芭蕉洞,行者拿棒子打洞門,喊:「開門、開門!老孫來借扇子。」
羅剎女在洞裡聽到這話,心裡一驚:「這潑猴真有本事!我這寶貝搧人,要飛八萬四千里才會停。
怎麼他才被吹去一夜就回來了?待會兒,我再多搧他兩、三下,叫他找不到路回來。」
盤算妥當,羅剎女提劍到洞外,與行者說沒幾句就打了起來。
羅剎女取出扇子,朝行者搧了幾扇,哪曉得行者文風不動。羅剎女一慌,趕緊退回芭蕉洞,關緊洞門。
行者笑說:「這門關上,也擋不住老孫。」他將定風丹自衣領取出,含在嘴裡,然後變成一隻小蟲,鑽入門縫。
飛到洞裡,行者看見羅剎女喊著:「渴了、渴了,快拿茶水來。」又見到女童捧來一壺香茶,將茶水倒進碗裡。
「好機會!」行者大為歡喜,一溜煙躲在那碗茶水的茶沫裡,隨著水進了羅剎女的肚子。
行者在羅剎女的肚子裡現出原形,高聲叫說:「嫂子,扇子借我用用。」
羅剎女一驚:「這潑猴在哪裡?」
行者說:「就在妳肚裡呢!嫂子不是渴了嗎?試試這個吧!」說
完,行者朝羅剎女的胃腸蹬了一腳,蹬得她腹痛難受,坐在地下叫苦。
行者又說:「嫂子是不是也餓了?要不要來個點心?」說完,行者用頭去頂羅剎女的心臟。
自古有言:「一心做得了萬事,兩心做不了一事。」三藏師徒自從聽了觀音菩薩的教誨,就把第二顆心剪斷,再不想別的。大家只是同心協力,趕赴西天。
走著走著,又走到另一個秋季,一路走來只覺得非常炎熱。
三藏停住馬,說:「如今已是秋天,怎麼會有一股這麼逼人的熱氣?」
八戒說:「該不會走到日落之處的斯哈哩國吧?」
行者笑說:「像師父這樣走法,就算走三輩子,也走不到日落之國。」
八戒說:「哥啊!若不是到了日落之國,怎麼會這麼熱?」
在路的前面有一座用紅牆紅瓦蓋的莊院。三藏師徒於是到這座莊院,找人家問個明白。
開門的老人見到行者、八戒和沙僧的模樣,先是一驚;等他看了三藏莊嚴俊秀的容貌,又心生歡喜。
老人將三藏師徒迎入屋裡,聊了起來。提起熱氣,老人說:「這個地方叫做火焰山,終年只有夏天,沒有其他季節。那山在西邊,離這裡六十里處,是到西方的必經之路。那裡寸草不生,到處是熊熊火焰。要過那山,就算你有銅腦鐵身也會熔成汁。」
三藏一聽,嚇得面色全無。
這時,門外有人在叫賣糕點。行者拔了根毫毛,變成錢,向那人買糕。那糕燙得像炭,行者只得左右手換來換去,直呼:「熱、熱!」
那人笑說:「怕熱,就別來這裡。」
行者好奇的問:「常言道:『不冷不熱,五穀不結。』這裡溫度這麼高,沒個冷天,地上能長米嗎?這做糕的米是怎麼來的?」
那人說:「這米是向鐵扇仙求來的。」
「鐵扇仙怎麼了?」
「鐵扇仙有柄芭蕉扇,一搧能熄火,二搧能生風,三搧能下雨。
我們求鐵扇仙搧扇,及時播種,及時收割,要不然哪有五穀吃?」行者一聽,連忙走入屋裡,將糕點奉與三藏和老人,轉述了糕點小販的話,問老人:「那鐵扇仙住在哪裡?」
老者說:「住在西南方翠雲山的芭蕉洞。」
「我去向仙人借芭蕉扇,搧滅火焰山的火,讓我們通過。」
「沒有禮物,恐怕行不通。往年我們求鐵扇仙搧火,都是殺豬宰羊的,送上很多禮。」老人說:「況且那裡離這裡有一千多里,來回得走一個月。」
行者笑說:「不用花那麼久,我去去就來。」
行者隨即叫出筋斗雲,駕著雲就出門。老人看得目瞪口呆:「原來是會騰雲駕霧的神人!」老人心存敬意,招待唐僧等人也就更加殷勤。
行者來到翠雲山,四處尋找芭蕉洞,見山林裡有個樵夫在砍柴,便向樵夫問路。不問不曉得,一問才知道鐵扇仙就是鐵扇公主,名叫羅剎女,也是牛魔王的妻子和紅孩兒的母親。
行者暗自叫苦:「真是冤家路窄啊!」
這扇還是得借。當他來到景色秀麗的芭蕉洞,敲著門喊:「牛大哥。」見門沒關,直接就走了進去。
有個女童走上前來。行者報上名號,說明來意,叫女童去請主人。
在屋裡的羅剎女一聽是孫悟空找上門來,心中頓時生出一把怒火,燒得整張臉都脹紅了。「丫頭,給我拿披掛和兵器來!」整裝完畢,羅剎女雙手持著寶劍,怒氣沖沖的走到前頭。
「嫂子。」行者上前鞠躬問候。
「誰是你嫂子?」羅剎女叫說。
「我當初和牛魔王牛大哥結拜為兄弟,當然得叫妳嫂子。」
「 你這潑猴!既然是兄弟,為什麼害我兒子?」
「嫂子說的是紅孩兒嗎?他現在在觀音菩薩那邊當徒弟,改名叫善財童子,可好著呢!」行者臉上堆滿笑容,說:「嫂子若想見他,等妳借了我扇子滅了火,我就去南海把他請來,讓你們母子見見。」「你別在這裡花言巧語!」羅剎女怒氣未減,「想借扇子?伸頭讓我砍上幾劍。受得了疼就借,受不了疼就送你去見閻王。」
行者笑說:「既然如此,那老孫也顧不得這顆頭了!」
羅剎女舉劍就砍。誰知這潑猴的頭硬得跟什麼似的,砍了十幾下都沒事。羅剎女轉身便走。
行者喊說:「嫂子,說好要借的扇子呢?」
羅剎女全不認帳:「我的扇子哪能輕易借人?」
行者說:「不肯借,那就吃妳老叔一棒!」
行者取出金箍棒,迎頭劈過去。羅剎女舉劍招架,打了幾回合,不是行者的對手。於是她取出芭蕉扇,搧了一搧,一陣陰風把行者吹得無影無蹤。
好厲害的風!行者被這陣風吹得像殘花敗葉,在空中翻滾一夜,直到天亮時才落在一座山上。
行者定眼看看,發現這座山是靈吉菩薩所在的小須彌山。
「好傢伙!居然把老孫搧到這裡來!」
既然來到小須彌山,行者乾脆去找靈吉菩薩。見到靈吉菩薩,行者把事情經過向菩薩稟告。
靈吉菩薩對行者說:「當年為了降黃風怪,如來佛祖賜我一粒定風丹和一柄飛龍寶杖。飛龍杖已用過,定風丹還在,不如送給大聖,讓那鐵扇公主搧你不動。」
靈吉菩薩取定風丹,將它安在行者的衣領裡,用針線緊緊的縫了起來。
行者感激不盡,駕著筋斗雲,尋路回翠雲山。
來到芭蕉洞,行者拿棒子打洞門,喊:「開門、開門!老孫來借扇子。」
羅剎女在洞裡聽到這話,心裡一驚:「這潑猴真有本事!我這寶貝搧人,要飛八萬四千里才會停。
怎麼他才被吹去一夜就回來了?待會兒,我再多搧他兩、三下,叫他找不到路回來。」
盤算妥當,羅剎女提劍到洞外,與行者說沒幾句就打了起來。
羅剎女取出扇子,朝行者搧了幾扇,哪曉得行者文風不動。羅剎女一慌,趕緊退回芭蕉洞,關緊洞門。
行者笑說:「這門關上,也擋不住老孫。」他將定風丹自衣領取出,含在嘴裡,然後變成一隻小蟲,鑽入門縫。
飛到洞裡,行者看見羅剎女喊著:「渴了、渴了,快拿茶水來。」又見到女童捧來一壺香茶,將茶水倒進碗裡。
「好機會!」行者大為歡喜,一溜煙躲在那碗茶水的茶沫裡,隨著水進了羅剎女的肚子。
行者在羅剎女的肚子裡現出原形,高聲叫說:「嫂子,扇子借我用用。」
羅剎女一驚:「這潑猴在哪裡?」
行者說:「就在妳肚裡呢!嫂子不是渴了嗎?試試這個吧!」說
完,行者朝羅剎女的胃腸蹬了一腳,蹬得她腹痛難受,坐在地下叫苦。
行者又說:「嫂子是不是也餓了?要不要來個點心?」說完,行者用頭去頂羅剎女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