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找出買方的極痛點,他會瘋搶下單

奧美廣告創始人大衛.奧格威(David Ogilvy)說過:「推銷滅火器的時候,先從一把火開始。」對火的恐懼,能強烈激發人們對滅火器的購買欲望。
那作為文案人,我們如何點燃顧客心中的這把火呢?
答案是找痛點(按:客戶需要解決的問題)。
「要找到顧客的痛點」,這是無數行銷人、文案人每天都在說的問題。但為什麼用了同樣的技巧,別人的產品賣爆了,顧客看完你的推文卻無動於衷呢?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其實,很多時候你認為的痛點大多是偽痛點,或者說不是顧客最痛的那個點。一句話,你的痛點找錯了!
要找到真正的痛點,首先你要知道什麼是痛點。
在告訴你答案之前,先和大家聊聊發生在我身上的一件小事。
由於工作原因,長期久坐,我有嚴重的頸椎病,6、7年了,很難受。那麼,頸椎病是我的痛點嗎?事實上,剛開始,偶爾難受一下不影響生活,我也沒採取任何行動,每天還是習慣性的低頭看手機,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所以,它並不是我的痛點(按:指需求不一定是痛點)。
但時間長了,疼得嚴重了,一低頭就頭暈,晚上疼得覺也睡不好,已經超出了我的忍受程度。而且不是一天睡不好,是每天都睡不好,嚴重影響了我的正常生活。這時候,頸椎病才成了我的痛點。我開始放下手機、坐一個小時就起來運動幾分鐘,還辦了按摩卡、買了頸椎枕和頸椎按摩儀。所以,痛點首先要滿足四個要素:

1. 它是顧客生活中確實存在的問題。
2. 這個問題超出了顧客的忍受閾值,讓他害怕面對。
3. 這個問題持續或反覆出現,影響顧客的正常生活。
4. 解決方案是否與產品匹配。

其中,我們要特別強調匹配這一點。挖掘痛點的目的是為了賣貨,但不能挖出來一個對顧客很痛的點,你的產品卻無法解決。這時候,這個痛點並不能達成賣貨的目的。所以,你的產品提供的解決方案一定要與目標顧客的痛點相匹配。

賣點直白翻譯模型,顧客秒懂、忍不住下單

那麼,如何寫出既讓顧客秒懂,又不俗氣的產品賣點呢?
答案就是:「3+5」賣點直白翻譯模型。
這裡的3,指的是3步關聯消費者,找到顧客的價值利益點;5指的是5種常見的認知表達方式,把價值量化,讓顧客秒懂。
什麼是3步關聯?就是產品賣點、為顧客解決的問題、帶來的好處。接著,再用3步關聯,找到這個賣點帶給顧客的價值利益點。
具體如何運用呢?你拿出一張白紙,畫上一個4列表格,分別寫下產品賣點、解決的問題、帶來的好處。最後一列是認知表達,就是文案表達的方法。
舉例來說,如果你賣的是膠原蛋白,就可以按以下步驟來寫:
第一步,賣點是:有效成分含量高,能迅速補充皮膚流失的膠原蛋白。
第二步,幫顧客解決的問題是:害怕皮膚衰老、想擁有水嫩肌。
第三步,給顧客帶來的好處是:讓肌膚變得水嫩嫩,氣色變好。
最後如何用文案表達呢?你可以說:「堅持一段時間,感覺皮膚就『繃』起來了,變得飽滿、有彈性,手感好到連自己都愛不釋手,嬌嫩的像剝了殼的雞蛋般,吹彈可破。」

下面著重分析常見的4種認知表達方法:

● 關聯法
簡單理解就是與顧客大腦中已有的事物建立關聯,常用的方式有類比、對比、比喻、媲美第一等。
舉個例子:假如你賣一款運動鞋,它的賣點是很輕,解決了鞋子重、走路容易疲累的問題,帶來的好處是「走路很輕便」。如果你只說很輕,消費者的認知就會很模糊,不知道到底有多輕。但如果你透過類比的方法,用「輕如雞蛋」來凸顯鞋子的輕,就能讓顧客秒懂,不需要多餘的解釋。
● 數字具象化
假如你開了一家水果店,如果說店裡的水果非常新鮮,都是果園直採的,雖然也能凸顯水果的新鮮,但新鮮到什麼程度顧客是感知不到的。如果透過數字具象化的方法,你就可以寫:「清晨5點採摘,下午4點送到你手中。」

● 利益具象化
如果女朋友問你愛不愛她,你只說一句「愛」,她會覺得你是在敷衍她。但如果你說:「愛!我願意把薪水全部交給妳,每天早上做好早餐端到妳面前,然後送妳上下班!」她就會很感動。
比如賣洗碗機,賣點是全自動洗碗。但自動到什麼程度?能給顧客帶來什麼好處?這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如果透過利益具象化的方法,你就可以寫:「自動洗碗,每天讓你多陪孩子一小時」,這就讓顧客看到了購買產品後實際得到的利益。

● 場景具象化
場景具象化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很多時候顧客明白了這個產品的好處,但不知道能給他的生活帶來什麼具體的改變,想來想去乾脆就不買了。這時候,你要幫他構建一個清晰的場景,讓他在大腦中能夠看到購買產品後給生活帶來的變化和美好體驗。
比如賣美白面膜,如果你只說「讓你白一階」,就不如說「和朋友拍照時,你就是反光板」更有衝擊力。因為他腦海中會想像自己與朋友在一起時,比朋友更美的快感。

金句都是從四大行為「驅動因素」下手

所有電商都看這個公式:銷售額=流量 × 轉化率 × 客單價,而同一篇內容,同一個產品,轉化率、客單價都是確定的,但假如你的標題能吸引5倍甚至10倍的點擊率,銷售額就增加5倍、10倍。所以,起一個好標題,文案就成功了一半。
那麼,如何在5分鐘內寫出點擊率10倍飆升的標題呢?
想要寫出一個好標題,首先要知道好標題和壞標題之間的區別。
常見的壞標題有兩種,第一種就是平淡無奇,看了讓你毫無點擊的欲望;第二種就是「標題黨」(clickbait,又稱誘餌式標題、釣魚式標題),點擊率是有明顯增長,但內容和標題不符。讀者點進來覺得被騙了,不但不會掏錢下單,還會非常反感。一個好的標題,它必須具備以下3個作用:

第一,快速抓住受眾眼球。
第二,篩選受眾。很多人總想抓住所有人,覺得這樣能吸引更多人點擊,結果吸引來很多無效流量,受眾卻沒有點擊,沒有意義。
第三,引導閱讀內文。標題和內容要相符,否則不能吸引顧客繼續閱讀,就成為標題黨了,不利於轉化。
寫標題,你不僅要知道寫什麼,更要知道目標顧客想看什麼。所以,好標題,一定是針對人類行為的驅動因素去寫的。我研究了一千多個爆文標題,發現主要有以下四大行為驅動因素有關:逃避痛苦/焦慮、嘗鮮好奇、急功近利、關注和自己。先來看幾個推送後點擊量都飆升很快的標題。

〈使用技巧:嘗鮮好奇〉

明星泡腳一週瘦8公斤?各路明星、達人都在用?風靡整個娛樂圈的泡腳祕密,原來……

這標題是不是非常有吸引力?看到這個標題,人們潛意識會想:哪個明星在用?和平常的泡腳有什麼不一樣?泡腳祕密是什麼?這種標題就是用了人們好奇的行為驅動因素。
好奇常用的套路還有懸念、反差、欲言又止,並多用「為什麼」、「這個」、「它」、「原因是+刪節號」等。例如:

●不打水光針,皮膚一樣又白又嫩! 這個黑科技補水炸彈,一抹秒變牛奶肌!
●睡醒、飯後有口臭?會爆汁的口氣清新糖,含一顆,連打嗝都是玫瑰香!

細心的讀者就會發現,第一句標題也用了好奇──「這個」。但是,此標題還用了另一種行為驅動因素──急功近利。人們天生喜歡確定性、立竿見影的利益承諾,「一抹秒變牛奶肌」就是用了這一點,讓顧客想到自己抹上也能立馬擁有牛奶般白皙的皮膚。
急功近利常用的套路還有數位+結果,極致性價比,以及秒變、快速、瞬間等感染力非常強的形容詞。
接著第二個標題,顧客首先會對號入座,自己是不是睡醒、飯後也有口臭?為了逃避痛苦和尷尬,就會忍不住點擊。另外,後半句「會爆汁的口氣清新糖,含一顆,連打嗝都是玫瑰香!」給出痛苦解決後的圓滿結局,激發顧客嘗鮮的行為驅動因素。
這個方法能否吸引顧客點擊的關鍵是痛點,你要明確指出目標顧客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苦惱、難題,並且要說得很具體,不要寫「口臭」,而要寫「睡醒、飯後有口臭」或是「和女朋友接吻,被嫌棄有口臭」。類似的描述還有「小腹一抓一把肉」、「四十度高溫,腋下又臭又黏」,痛點越具體就越能打動人心,顧客點擊的欲望也就越強烈。
另一個關鍵點是,你給出的解決方案、描述的圓滿結局也一定要具象化、有誘惑力,不能說「讓你口氣清新」,而要說「連打嗝都是玫瑰香」,這樣才能激發顧客嘗鮮的欲望。

案例:美食類
寫美食類文案的標題,你要用文字活靈活現的描繪出食物誘人的顏色、狀態、口感以及身心體驗等,營造感官上的刺激和貼切人群的生活場景,進而激發顧客想要嘗鮮的欲望。它的本質是利用了人們嘗鮮好奇的行為驅動因素,它的寫作要點是感官體驗、生活場景、驚歎詞、稀有程度,常用範本是感官體驗+生活場景+驚歎詞。舉例來說:


〈牛肉辣醬〉:好吃得直跺腳!超大粒牛肉辣醬,忍不住嗑掉了3碗白飯!口口爆汁嚼到爽!
● 〈鷹嘴桃〉:桃界「愛馬仕」鷹嘴桃,只賣15天,錯過等一年!甜香爆汁不塞牙!
● 〈蔥油餅〉:神奇的牛軋糖蔥油餅,一口咬下54層!老人小孩都愛吃!

「好吃得直跺腳」是驚歎詞,「超大粒牛肉辣醬」、「口口爆汁嚼到爽」分別是視覺和口感上的感官體驗。「忍不住嗑掉了3碗白飯」凸顯好吃,也指出了搭配牛肉辣醬的生活場景。

勾魂開場3法則,讓讀者只刷你的文

我也歸納總結了3個價值百萬的開場方法,分別是痛點開場、互動開場、故事開場。這是我幫商家打造爆款常用的方法,也是我拆解三百多篇爆文總結出來轉化率最好的開場方法。
第一個方法──痛點法。
什麼是痛點法?就是戳顧客的弱點,激發他的恐懼和焦慮。
比如,比朋友長得醜,比同學混得差,喜歡的裙子拉不上拉鍊,一到冬天皮膚就乾燥起皮等,讓讀者內心中產生一種自我投射:「對對對,我就是這樣。」
這裡的關鍵是:痛點要準確,並且要把用戶的痛點精準的描述出來。
這裡推薦一個屢試不爽的方法──SCQA痛點模型。這是前麥肯錫顧問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提出的一種邏輯思維方法,包括S(situation,情境)、C(complication,衝突)、Q(question,問題)和A(answer,答案)四個部分。
先提供一個目標使用者熟悉的情境,這個情景可以是真實發生的,也可以是假設的。緊接著描述情境中存在的矛盾,就是C。然後,引導目標使用者反思和思考,「我要怎麼辦」,也就是問題Q。最後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A,就是你要賣的產品或服務。
這個結構的優勢在於,它一直在引導你站在目標使用者的角度思考,避免自嗨。

第二種方法:暢銷、銷量數字。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看到一家店鋪大排長龍,儘管你不了解發生了什麼,但就像被磁鐵吸著一樣,加入排隊大軍?
對於這種現象,《烏合之眾:為什麼「我們」會變得瘋狂、盲目、衝動?讓你看透群眾心理的第一書》(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繁體中文版由臉譜出版)這本書給出了結論:即便錯得離譜,74%的人也會從眾隨大流。當你明示或暗示產品很暢銷時,顧客就更容易購買。他會覺得:這麼多人選它,肯定不會錯。

第三種方法:借勢權威。
體現權威,主要有四個角度,即權威供應商/代工廠、權威專家、權威報告和權威獎項。
比如我曾給一家母嬰品牌寫砧板文案,就用到了三種權威背書。第一,權威獎項:德國紅點設計獎(Red Dot Design Award,全球規模最大、最有影響力的設計競賽之一)。第二,權威專家:美國白宮御廚。第三,權威報告:德國和中國科學院的抗菌防黴檢測。
借勢權威時有個細節,就是不能把權威直接寫出來,而是要思考一下這個權威是不是大眾熟知的。比如德國紅點設計獎,專業人士很熟,但一般人是不知道的。這時你的權威就失效了,怎麼辦?
正確的方法是翻譯成大眾權威,例如:「這個獎是世界三大設計獎之一,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這樣即便是一般人,也能明白這個獎很厲害。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