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與氣候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簡稱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原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哈薩克斯坦面積272.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九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
哈薩克斯坦位於歐亞大陸的腹地,其西、北與俄羅斯相連,東南與中國新疆為鄰,南與烏茲別克斯坦(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土庫曼斯坦(Turkmenistan)等國接壤,並與伊朗(Iran)、阿塞拜疆(Azerbaijan)隔海相望,經濟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已然是一個新興經濟體,亦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正逐漸成為區域性強國。
哈薩克斯坦地處大陸中心,遠離海洋,雨量主要靠高空西風環流帶來的大西洋水汽。平原區雨量很少,不產生徑流,呈荒漠景觀。但水汽遇上山地會造成絕熱上升,有降溫作用,使山地雨量增多,發展成河流。河水流至山前平原荒漠形成綠洲,構成山地森林草原。盆地、平原、綠洲寓於荒漠,又與荒漠形成共生而複雜的生態地理系統。就農牧業而言,哈薩克斯坦的盆地和平原為發展農業提供理想的條件,其山坡更可作為良好的高山牧場。哈薩克斯坦地勢為西北低,東南高。西部是圖蘭低地(Turan Plain)和裏海(Caspian Sea)沿岸低地,後者朝南往裏海方向逐漸下降,到卡拉吉耶洼地(Karagiye Depression)為全國最低點,足比海平面低132米,再往南走,地勢又逐漸升高,形成於斯蒂爾特高原,以及曼格斯拉克半島(Mangyshlak Peninsula)上的卡拉套山(Karatau Mountains)和阿克套山(Aktau Mountains);北部為哈薩克大草原(Kazakh Steppe),其是整個歐亞大草原的一個組成部分;東部和東南部有着崇山峻嶺和山間盆地,包括阿爾泰山(Altai Mountains)、塔爾巴哈台山(Tarbagatay Mountains)、準噶爾阿拉套山(Dzungarian Alatau)、外伊犁阿拉套山(Trans-Ili Alatau)和天山(Tien Shan);中部則為哈薩克丘陵,其中六成土地都是沙漠及半沙漠。
哈薩克斯坦屬大陸性氣候,北部的自然環境與俄羅斯中部及英國南部相似,南部則與外高加索及南歐的地中海沿岸國家接近。氣溫方面,哈薩克斯坦1月的平均氣溫為-19℃至-4℃,7月則為19℃至26℃;雨量方面,荒漠地帶每年雨量約為100毫米,山區為1,000至2,000毫米,平原則為300至500毫米。地理與氣候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簡稱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原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哈薩克斯坦面積272.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九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
哈薩克斯坦位於歐亞大陸的腹地,其西、北與俄羅斯相連,東南與中國新疆為鄰,南與烏茲別克斯坦(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土庫曼斯坦(Turkmenistan)等國接壤,並與伊朗(Iran)、阿塞拜疆(Azerbaijan)隔海相望,經濟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已然是一個新興經濟體,亦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正逐漸成為區域性強國。
哈薩克斯坦地處大陸中心,遠離海洋,雨量主要靠高空西風環流帶來的大西洋水汽。平原區雨量很少,不產生徑流,呈荒漠景觀。但水汽遇上山地會造成絕熱上升,有降溫作用,使山地雨量增多,發展成河流。河水流至山前平原荒漠形成綠洲,構成山地森林草原。盆地、平原、綠洲寓於荒漠,又與荒漠形成共生而複雜的生態地理系統。就農牧業而言,哈薩克斯坦的盆地和平原為發展農業提供理想的條件,其山坡更可作為良好的高山牧場。哈薩克斯坦地勢為西北低,東南高。西部是圖蘭低地(Turan Plain)和裏海(Caspian Sea)沿岸低地,後者朝南往裏海方向逐漸下降,到卡拉吉耶洼地(Karagiye Depression)為全國最低點,足比海平面低132米,再往南走,地勢又逐漸升高,形成於斯蒂爾特高原,以及曼格斯拉克半島(Mangyshlak Peninsula)上的卡拉套山(Karatau Mountains)和阿克套山(Aktau Mountains);北部為哈薩克大草原(Kazakh Steppe),其是整個歐亞大草原的一個組成部分;東部和東南部有着崇山峻嶺和山間盆地,包括阿爾泰山(Altai Mountains)、塔爾巴哈台山(Tarbagatay Mountains)、準噶爾阿拉套山(Dzungarian Alatau)、外伊犁阿拉套山(Trans-Ili Alatau)和天山(Tien Shan);中部則為哈薩克丘陵,其中六成土地都是沙漠及半沙漠。
哈薩克斯坦屬大陸性氣候,北部的自然環境與俄羅斯中部及英國南部相似,南部則與外高加索及南歐的地中海沿岸國家接近。氣溫方面,哈薩克斯坦1月的平均氣溫為-19℃至-4℃,7月則為19℃至26℃;雨量方面,荒漠地帶每年雨量約為100毫米,山區為1,000至2,000毫米,平原則為300至500毫米。哈薩克斯坦是一個自然災害發生頻密的國家,不但地震頻繁,也時有水文氣象方面的自然災害發生。自1978年起,裏海的水平面以年均0.14米的速度上升,至今已升高了近四米。
自然資源
哈薩克斯坦土地遼闊,地形獨特,創造了有利的地質條件,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自然資源的國家之一,素有「能源和原料基地」之稱。哈薩克斯坦中部的哈薩克丘陵蘊藏着豐富的煤炭,西部的裏海水域及周圍低地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集中產區,東部的阿爾泰山則是各種有色金屬的成礦帶。
能源與礦產資源
哈薩克斯坦最為豐富的是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為前蘇聯國家中第二大的油氣資源國,僅次於俄羅斯。據美國 Oil and Gas Journal 的資料顯示,截至20 1 3 年7月,哈薩克斯坦石油剩餘探明可採儲量為40億噸,天然氣為1萬億立方米。哈薩克斯坦主要的油氣田有田吉茲油田(Tengiz Field)、卡拉恰干納克油田(Karachaganak Field)和卡什干油田(Kashagan Field),其中卡什干油田的石油儲量為140億桶,是近年來發現儲量最大的油田之一。除了石油和天然氣外,煤炭也是哈薩克斯坦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哈薩克斯坦的煤炭產量居世界前十位,有多達400個煤礦床,其中三分之一是褐煤。煤炭資源主要分佈在三個大型油田,分別為卡拉干達煤田(Karaganda Coalfield)、埃基巴斯圖茲煤田(Ekibastuz Coalfield)和邁科普煤田(Maikop Coalfield)。近數年勘探的煤田主要有舒巴爾科里煤田、日蘭什克煤田和下伊犁煤田,其中日蘭什克煤田的資源量更達140億噸之多1。
礦產方面,哈薩克斯坦的礦產資源不但儲量大,而且品種豐富,境內有90多種礦藏和1,200多種礦物原料,尤以鎢、鈾、鉻、銅、鉛、鉬、鐵、鎳和鋁土最為豐富,當中鎢佔全球儲量的50%,居世界首位;鈾佔全球儲量的19%,居世界次位;鉻佔全球儲量的30%,居世界第三位;其他礦藏的世界排名亦甚高2。
金礦在哈薩克斯坦中也佔有一定地位。近數年來,哈薩克斯坦的黃金產量增長得很快,這與陸續發現的金礦資源有關。哈薩克斯坦還有稀土和其他稀有元素,包括砃、鈮、銫,以及寶石、玉石、硼礦石、雲母和石棉等。哈薩克斯坦是一個自然災害發生頻密的國家,不但地震頻繁,也時有水文氣象方面的自然災害發生。自1978年起,裏海的水平面以年均0.14米的速度上升,至今已升高了近四米。
自然資源
哈薩克斯坦土地遼闊,地形獨特,創造了有利的地質條件,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自然資源的國家之一,素有「能源和原料基地」之稱。哈薩克斯坦中部的哈薩克丘陵蘊藏着豐富的煤炭,西部的裏海水域及周圍低地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集中產區,東部的阿爾泰山則是各種有色金屬的成礦帶。
能源與礦產資源
哈薩克斯坦最為豐富的是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為前蘇聯國家中第二大的油氣資源國,僅次於俄羅斯。據美國 Oil and Gas Journal 的資料顯示,截至20 1 3 年7月,哈薩克斯坦石油剩餘探明可採儲量為40億噸,天然氣為1萬億立方米。哈薩克斯坦主要的油氣田有田吉茲油田(Tengiz Field)、卡拉恰干納克油田(Karachaganak Field)和卡什干油田(Kashagan Field),其中卡什干油田的石油儲量為140億桶,是近年來發現儲量最大的油田之一。除了石油和天然氣外,煤炭也是哈薩克斯坦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哈薩克斯坦的煤炭產量居世界前十位,有多達400個煤礦床,其中三分之一是褐煤。煤炭資源主要分佈在三個大型油田,分別為卡拉干達煤田(Karaganda Coalfield)、埃基巴斯圖茲煤田(Ekibastuz Coalfield)和邁科普煤田(Maikop Coalfield)。近數年勘探的煤田主要有舒巴爾科里煤田、日蘭什克煤田和下伊犁煤田,其中日蘭什克煤田的資源量更達140億噸之多1。
礦產方面,哈薩克斯坦的礦產資源不但儲量大,而且品種豐富,境內有90多種礦藏和1,200多種礦物原料,尤以鎢、鈾、鉻、銅、鉛、鉬、鐵、鎳和鋁土最為豐富,當中鎢佔全球儲量的50%,居世界首位;鈾佔全球儲量的19%,居世界次位;鉻佔全球儲量的30%,居世界第三位;其他礦藏的世界排名亦甚高2。
金礦在哈薩克斯坦中也佔有一定地位。近數年來,哈薩克斯坦的黃金產量增長得很快,這與陸續發現的金礦資源有關。哈薩克斯坦還有稀土和其他稀有元素,包括砃、鈮、銫,以及寶石、玉石、硼礦石、雲母和石棉等。土地資源
哈薩克斯坦作為全球最大的內陸國,土地資源甚是豐富,為中亞五國之最,也是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根據2011年的統計,哈薩克斯坦的國土總面積為272.49萬平方公里,當中土地面積為270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為2.52萬平方公里,分別佔總面積的99.1%和0.9% 3。基於氣候、植被和土壤的不同,哈薩克斯坦由北至南可分為四個自然帶,分別是森林草原帶、草原帶、半荒漠帶和荒漠帶。
哈薩克斯坦境內有農牧業用地210萬平方公里,人均約0.12平方公里,有的州更高達0.18平方公里,具優越條件發展農牧業。單就農業而言,耕地有24.04萬公頃,種植棉花的面積佔三分之一,產量為世界第四位,是哈薩克斯坦主要出口創匯產品之一。
哈薩克斯坦荒漠區的覆蓋面大,有多沙型荒漠和多石型荒漠,更多的是粘土型荒漠。哈薩克荒漠是廣闊的天然牧場,面積約125.5平方公里,植物種類繁多,達1,200種,有用的佔75%,無用的佔22%,剩下3%為有毒植物,有500種則屬於哈薩克斯坦荒漠獨有的土著植物。生長着眾多適應性強的植物,對飼養牲口非常有利,但實際上,基本的飼料植物不超過100種4。
水資源
哈薩克斯坦的水資源豐富,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但它們的分佈差異較大,所以哈薩克斯坦仍然有缺水問題。
哈薩克斯坦大多數的河流為內流河,流入裏海、鹹海(Aral Sea)或巴爾喀什湖(Lake Balkhash)。河網在哈薩克斯坦的低地平原較為密集,自北向南逐步遞減。常年大型河流分佈在邊緣地區,季節性河流則位於中部。哈薩克斯坦的主要河流有額爾齊斯河(Irtysh River)、錫爾河(Syr Darya River)、烏拉爾河(Ural River)、恩巴河(Emba River)和伊犁河(Ili River),其中額爾齊斯河和伊犁河與新疆相連。哈薩克斯坦屬亞洲乾旱性氣候,河流往往在夏季乾涸,春季冰雪融化才又有水。土地資源
哈薩克斯坦作為全球最大的內陸國,土地資源甚是豐富,為中亞五國之最,也是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根據2011年的統計,哈薩克斯坦的國土總面積為272.49萬平方公里,當中土地面積為270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為2.52萬平方公里,分別佔總面積的99.1%和0.9% 3。基於氣候、植被和土壤的不同,哈薩克斯坦由北至南可分為四個自然帶,分別是森林草原帶、草原帶、半荒漠帶和荒漠帶。
哈薩克斯坦境內有農牧業用地210萬平方公里,人均約0.12平方公里,有的州更高達0.18平方公里,具優越條件發展農牧業。單就農業而言,耕地有24.04萬公頃,種植棉花的面積佔三分之一,產量為世界第四位,是哈薩克斯坦主要出口創匯產品之一。
哈薩克斯坦荒漠區的覆蓋面大,有多沙型荒漠和多石型荒漠,更多的是粘土型荒漠。哈薩克荒漠是廣闊的天然牧場,面積約125.5平方公里,植物種類繁多,達1,200種,有用的佔75%,無用的佔22%,剩下3%為有毒植物,有500種則屬於哈薩克斯坦荒漠獨有的土著植物。生長着眾多適應性強的植物,對飼養牲口非常有利,但實際上,基本的飼料植物不超過100種4。
水資源
哈薩克斯坦的水資源豐富,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但它們的分佈差異較大,所以哈薩克斯坦仍然有缺水問題。
哈薩克斯坦大多數的河流為內流河,流入裏海、鹹海(Aral Sea)或巴爾喀什湖(Lake Balkhash)。河網在哈薩克斯坦的低地平原較為密集,自北向南逐步遞減。常年大型河流分佈在邊緣地區,季節性河流則位於中部。哈薩克斯坦的主要河流有額爾齊斯河(Irtysh River)、錫爾河(Syr Darya River)、烏拉爾河(Ural River)、恩巴河(Emba River)和伊犁河(Ili River),其中額爾齊斯河和伊犁河與新疆相連。哈薩克斯坦屬亞洲乾旱性氣候,河流往往在夏季乾涸,春季冰雪融化才又有水。土地資源
哈薩克斯坦作為全球最大的內陸國,土地資源甚是豐富,為中亞五國之最,也是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根據2011年的統計,哈薩克斯坦的國土總面積為272.49萬平方公里,當中土地面積為270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為2.52萬平方公里,分別佔總面積的99.1%和0.9% 3。基於氣候、植被和土壤的不同,哈薩克斯坦由北至南可分為四個自然帶,分別是森林草原帶、草原帶、半荒漠帶和荒漠帶。
哈薩克斯坦境內有農牧業用地210萬平方公里,人均約0.12平方公里,有的州更高達0.18平方公里,具優越條件發展農牧業。單就農業而言,耕地有24.04萬公頃,種植棉花的面積佔三分之一,產量為世界第四位,是哈薩克斯坦主要出口創匯產品之一。
哈薩克斯坦荒漠區的覆蓋面大,有多沙型荒漠和多石型荒漠,更多的是粘土型荒漠。哈薩克荒漠是廣闊的天然牧場,面積約125.5平方公里,植物種類繁多,達1,200種,有用的佔75%,無用的佔22%,剩下3%為有毒植物,有500種則屬於哈薩克斯坦荒漠獨有的土著植物。生長着眾多適應性強的植物,對飼養牲口非常有利,但實際上,基本的飼料植物不超過100種4。
水資源
哈薩克斯坦的水資源豐富,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但它們的分佈差異較大,所以哈薩克斯坦仍然有缺水問題。
哈薩克斯坦大多數的河流為內流河,流入裏海、鹹海(Aral Sea)或巴爾喀什湖(Lake Balkhash)。河網在哈薩克斯坦的低地平原較為密集,自北向南逐步遞減。常年大型河流分佈在邊緣地區,季節性河流則位於中部。哈薩克斯坦的主要河流有額爾齊斯河(Irtysh River)、錫爾河(Syr Darya River)、烏拉爾河(Ural River)、恩巴河(Emba River)和伊犁河(Ili River),其中額爾齊斯河和伊犁河與新疆相連。哈薩克斯坦屬亞洲乾旱性氣候,河流往往在夏季乾涸,春季冰雪融化才又有水。哈薩克斯坦的湖泊眾多,約有8.5萬個,較大的有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阿拉湖(Alakol Lake)、田吉茲湖(Tengiz Lake)、謝列特田吉茲湖(Seletytengiz Lake)、齋桑泊(Zaysan Lake)、庫什穆倫湖和瑪律卡科爾湖(Markakol Lake)等,部分湖泊屬跨境湖。其中,裏海面積為37.4萬平方公里,蘊含豐富的石油資源,部分屬於哈薩克斯坦,其他屬「環裏海國家」;鹹海面積為4.66萬平方公里,一部分屬於哈薩克斯坦,另一部分屬於烏茲別克斯坦(Uzbekistan);巴爾喀什湖面積為1.82萬平方公里,是哈薩克斯坦境內最大的淡水湖,可以通航。
哈薩克斯坦的冰川多達2,700座,當中著名的有克爾熱涅夫斯基冰川、貝格冰川和阿拜冰川(Abai Glacier)等。哈薩克斯坦所有山區都有地下水資源,但分佈並不均勻,接近一半的地下水集中在南部地區,西部地區的地下水佔20%,而北部、東部和中部的地下水集中起來才佔30%。哈薩克斯坦地下水的水質也各不相同,可供人飲用的有61.4億立方米,生產用的有9.5億立方米,農業灌溉用的則有87.3億立方米5。
根據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農業部水資源委員會提供的資料,哈薩克斯坦近年的地表水河川徑流量平均為1,119億立方米,較多年平均值增加了11.34%;而其地下水總資源量為450億立方米。
動植物資源
哈薩克斯坦有着各式各樣的氣候和地理地貌,這使其具有豐富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是中亞國家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分佈區。在草原和沙漠地區,動植物物種豐富度由西至東逐漸增加;在山區則由北部的阿爾泰山到西南部的西天山和卡拉套山逐漸增加。
哈薩克斯坦共有800多種野生資源,當中大型哺乳類動物和魚類各有150多種,鳥類有458種,另外蛙類、蟾蜍類和蠑螈類等兩棲動物的分佈很廣,陸生爬行動物如烏龜、壁虎、蜥蜴和石龍子等也很多見。可惜的是,隨着人類活動、大量捕殺和非法狩獵,登記的主要狩獵動物物種數在減少,有些物種減少了30%至50%。哈薩克斯坦的湖泊眾多,約有8.5萬個,較大的有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阿拉湖(Alakol Lake)、田吉茲湖(Tengiz Lake)、謝列特田吉茲湖(Seletytengiz Lake)、齋桑泊(Zaysan Lake)、庫什穆倫湖和瑪律卡科爾湖(Markakol Lake)等,部分湖泊屬跨境湖。其中,裏海面積為37.4萬平方公里,蘊含豐富的石油資源,部分屬於哈薩克斯坦,其他屬「環裏海國家」;鹹海面積為4.66萬平方公里,一部分屬於哈薩克斯坦,另一部分屬於烏茲別克斯坦(Uzbekistan);巴爾喀什湖面積為1.82萬平方公里,是哈薩克斯坦境內最大的淡水湖,可以通航。
哈薩克斯坦的冰川多達2,700座,當中著名的有克爾熱涅夫斯基冰川、貝格冰川和阿拜冰川(Abai Glacier)等。哈薩克斯坦所有山區都有地下水資源,但分佈並不均勻,接近一半的地下水集中在南部地區,西部地區的地下水佔20%,而北部、東部和中部的地下水集中起來才佔30%。哈薩克斯坦地下水的水質也各不相同,可供人飲用的有61.4億立方米,生產用的有9.5億立方米,農業灌溉用的則有87.3億立方米5。
根據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農業部水資源委員會提供的資料,哈薩克斯坦近年的地表水河川徑流量平均為1,119億立方米,較多年平均值增加了11.34%;而其地下水總資源量為450億立方米。
動植物資源
哈薩克斯坦有着各式各樣的氣候和地理地貌,這使其具有豐富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是中亞國家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分佈區。在草原和沙漠地區,動植物物種豐富度由西至東逐漸增加;在山區則由北部的阿爾泰山到西南部的西天山和卡拉套山逐漸增加。
哈薩克斯坦共有800多種野生資源,當中大型哺乳類動物和魚類各有150多種,鳥類有458種,另外蛙類、蟾蜍類和蠑螈類等兩棲動物的分佈很廣,陸生爬行動物如烏龜、壁虎、蜥蜴和石龍子等也很多見。可惜的是,隨着人類活動、大量捕殺和非法狩獵,登記的主要狩獵動物物種數在減少,有些物種減少了30%至50%。根據1998年1月發佈的哈薩克斯坦瀕危物種紅皮書的更新資料,哈薩克斯坦的頻臨物種有125種脊椎動物、96種無脊椎動物和85種昆蟲,當中10種哺乳動物和15種鳥歸在「消失」類目。哈薩克斯坦境內近半成的區域有賽加羚羊的棲息地,但其狩獵量曾達狩獵總數的50%,早在2003年,其數量便減少到臨界水平。印度豹、歐水貂、白鸛、粉鵜鶘、薩克爾獵鷹和游隼等都是頻臨絕種的哺乳動物和鳥類。
哈薩克斯坦有可食植物、藥用植物、飼用植物和灌木等有胚植物,以及其他菌類和苔蘚植物,更有超過2,000種有記錄的海草。但在瀕危物種紅皮書中,一些瀕危和脆弱物種,如石鬆苔蘚、蘑菇、紅海藻和其他原生生物還沒有作鑒定,這一來是因為還未做過詳細的生物多樣性總量調查,二來是沒有可用的資料庫系統。
人口、民族和宗教
人口
據美國中央情報局 The World Factbook 的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7月1日,哈薩克斯坦總人口有1,794萬人,當中接近六成是城鎮居民,餘下四成則是農村居民,其居住人口佔中亞地區總人口的26%。哈薩克斯坦男性的人均壽命為63歲,女性則為73歲。
就面積與人口比例來說,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它是中亞五國中領土最大的國家,佔中亞地區土地七成,但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64人,比中亞地區人口平均密度低近六成。哈薩克斯坦獨立後數年,社會面對着人口下降、就業困難和犯罪案件增多等問題,民族構成的重大變化也對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十數年來,哈薩克斯坦政府和人民致力增加國家人口,維護社會穩定,並解決其他社會問題。從表1.1 中所見,在1991年,即哈薩克斯坦獨立當年,其總人口約為1,635萬,獨立後首兩年略為上升,但從第三年起便逐年下降,到2002年為最低點,只有1,482.1萬。自2003年開始,哈薩克斯坦人口出生率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到2010年便已經恢復並超過獨立當年的水平。雖然在2003年以後,哈薩克斯坦每年出生的嬰兒有35萬多,但還是少於其預定的指標,而且育齡婦女的生育期較為滯後,她們大多到35至39歲才懷孕生子,本應處於生育旺盛期的20至24歲已婚婦女卻甚少生育。在1991至2008年間,哈薩克斯坦的死亡人數共有276萬人。按照國際通用標準,正常的人口死亡率應保持在千分之8.8左右,但哈薩克目前人口死亡率卻達千分之9.7,是中亞五國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另據官方統計,哈薩克斯坦20歲至55歲男性的死亡率比同齡女性高出三倍,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10至11年,這使得哈薩克斯坦中老年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單以65歲此年齡段為例,男女比例為100比180。平均來說,哈薩克斯坦的男女比例為927比1,000。
除了女多男少外,人口老化也是哈薩克斯坦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哈薩克斯坦「祖國之光」黨議會黨團社會委員會主席薩瑪科娃指,哈薩克斯坦早在2002年就有7.7%人為65歲以上,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為降低人口死亡率並提高人口出生率,改善人口老化問題,哈薩克斯坦政府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以及在鼓勵生育等方面加大投放資金,實施一系列傾斜性政策,收到一定成果,但距離哈薩克斯坦政府在2030年發展遠景規劃中提出的指標還有相當差距 6。
民族與宗教
哈薩克斯坦是個多民族國家,相應地也是個多宗教國家。在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族(Kazakh)是為主體民族,族人多信奉伊斯蘭教,使其成為哈薩克斯坦中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此外,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多信奉東正教,德意志人多信奉基督教,猶太人則多信奉猶太教。隨着伊斯蘭教的興旺,其在哈薩克斯坦的地位日漸增長。可惜,由於不斷有非法移民進入哈薩克斯坦,使得宗教極端主義也隨之傳入,兼之哈薩克斯坦的人口增長速度與獨立後的經濟狀況不相適應,造成失業現象,失業者有被極端勢力利用之虞。在哈薩克斯坦, 民族宗教是重大的內政問題, 總統納紮爾巴耶夫(Nursultan Abishevich Nazarbayev)就將民族宗教置於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同等地位。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簡稱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原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哈薩克斯坦面積272.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九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
哈薩克斯坦位於歐亞大陸的腹地,其西、北與俄羅斯相連,東南與中國新疆為鄰,南與烏茲別克斯坦(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土庫曼斯坦(Turkmenistan)等國接壤,並與伊朗(Iran)、阿塞拜疆(Azerbaijan)隔海相望,經濟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已然是一個新興經濟體,亦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正逐漸成為區域性強國。
哈薩克斯坦地處大陸中心,遠離海洋,雨量主要靠高空西風環流帶來的大西洋水汽。平原區雨量很少,不產生徑流,呈荒漠景觀。但水汽遇上山地會造成絕熱上升,有降溫作用,使山地雨量增多,發展成河流。河水流至山前平原荒漠形成綠洲,構成山地森林草原。盆地、平原、綠洲寓於荒漠,又與荒漠形成共生而複雜的生態地理系統。就農牧業而言,哈薩克斯坦的盆地和平原為發展農業提供理想的條件,其山坡更可作為良好的高山牧場。哈薩克斯坦地勢為西北低,東南高。西部是圖蘭低地(Turan Plain)和裏海(Caspian Sea)沿岸低地,後者朝南往裏海方向逐漸下降,到卡拉吉耶洼地(Karagiye Depression)為全國最低點,足比海平面低132米,再往南走,地勢又逐漸升高,形成於斯蒂爾特高原,以及曼格斯拉克半島(Mangyshlak Peninsula)上的卡拉套山(Karatau Mountains)和阿克套山(Aktau Mountains);北部為哈薩克大草原(Kazakh Steppe),其是整個歐亞大草原的一個組成部分;東部和東南部有着崇山峻嶺和山間盆地,包括阿爾泰山(Altai Mountains)、塔爾巴哈台山(Tarbagatay Mountains)、準噶爾阿拉套山(Dzungarian Alatau)、外伊犁阿拉套山(Trans-Ili Alatau)和天山(Tien Shan);中部則為哈薩克丘陵,其中六成土地都是沙漠及半沙漠。
哈薩克斯坦屬大陸性氣候,北部的自然環境與俄羅斯中部及英國南部相似,南部則與外高加索及南歐的地中海沿岸國家接近。氣溫方面,哈薩克斯坦1月的平均氣溫為-19℃至-4℃,7月則為19℃至26℃;雨量方面,荒漠地帶每年雨量約為100毫米,山區為1,000至2,000毫米,平原則為300至500毫米。地理與氣候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Kazakhstan)簡稱哈薩克斯坦(Kazakhstan),原為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哈薩克斯坦面積272.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九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
哈薩克斯坦位於歐亞大陸的腹地,其西、北與俄羅斯相連,東南與中國新疆為鄰,南與烏茲別克斯坦(The Republic of Uzbekistan)、吉爾吉斯斯坦(Kyrgyzstan)、土庫曼斯坦(Turkmenistan)等國接壤,並與伊朗(Iran)、阿塞拜疆(Azerbaijan)隔海相望,經濟地理位置非常有利。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已然是一個新興經濟體,亦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正逐漸成為區域性強國。
哈薩克斯坦地處大陸中心,遠離海洋,雨量主要靠高空西風環流帶來的大西洋水汽。平原區雨量很少,不產生徑流,呈荒漠景觀。但水汽遇上山地會造成絕熱上升,有降溫作用,使山地雨量增多,發展成河流。河水流至山前平原荒漠形成綠洲,構成山地森林草原。盆地、平原、綠洲寓於荒漠,又與荒漠形成共生而複雜的生態地理系統。就農牧業而言,哈薩克斯坦的盆地和平原為發展農業提供理想的條件,其山坡更可作為良好的高山牧場。哈薩克斯坦地勢為西北低,東南高。西部是圖蘭低地(Turan Plain)和裏海(Caspian Sea)沿岸低地,後者朝南往裏海方向逐漸下降,到卡拉吉耶洼地(Karagiye Depression)為全國最低點,足比海平面低132米,再往南走,地勢又逐漸升高,形成於斯蒂爾特高原,以及曼格斯拉克半島(Mangyshlak Peninsula)上的卡拉套山(Karatau Mountains)和阿克套山(Aktau Mountains);北部為哈薩克大草原(Kazakh Steppe),其是整個歐亞大草原的一個組成部分;東部和東南部有着崇山峻嶺和山間盆地,包括阿爾泰山(Altai Mountains)、塔爾巴哈台山(Tarbagatay Mountains)、準噶爾阿拉套山(Dzungarian Alatau)、外伊犁阿拉套山(Trans-Ili Alatau)和天山(Tien Shan);中部則為哈薩克丘陵,其中六成土地都是沙漠及半沙漠。
哈薩克斯坦屬大陸性氣候,北部的自然環境與俄羅斯中部及英國南部相似,南部則與外高加索及南歐的地中海沿岸國家接近。氣溫方面,哈薩克斯坦1月的平均氣溫為-19℃至-4℃,7月則為19℃至26℃;雨量方面,荒漠地帶每年雨量約為100毫米,山區為1,000至2,000毫米,平原則為300至500毫米。哈薩克斯坦是一個自然災害發生頻密的國家,不但地震頻繁,也時有水文氣象方面的自然災害發生。自1978年起,裏海的水平面以年均0.14米的速度上升,至今已升高了近四米。
自然資源
哈薩克斯坦土地遼闊,地形獨特,創造了有利的地質條件,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自然資源的國家之一,素有「能源和原料基地」之稱。哈薩克斯坦中部的哈薩克丘陵蘊藏着豐富的煤炭,西部的裏海水域及周圍低地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集中產區,東部的阿爾泰山則是各種有色金屬的成礦帶。
能源與礦產資源
哈薩克斯坦最為豐富的是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為前蘇聯國家中第二大的油氣資源國,僅次於俄羅斯。據美國 Oil and Gas Journal 的資料顯示,截至20 1 3 年7月,哈薩克斯坦石油剩餘探明可採儲量為40億噸,天然氣為1萬億立方米。哈薩克斯坦主要的油氣田有田吉茲油田(Tengiz Field)、卡拉恰干納克油田(Karachaganak Field)和卡什干油田(Kashagan Field),其中卡什干油田的石油儲量為140億桶,是近年來發現儲量最大的油田之一。除了石油和天然氣外,煤炭也是哈薩克斯坦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哈薩克斯坦的煤炭產量居世界前十位,有多達400個煤礦床,其中三分之一是褐煤。煤炭資源主要分佈在三個大型油田,分別為卡拉干達煤田(Karaganda Coalfield)、埃基巴斯圖茲煤田(Ekibastuz Coalfield)和邁科普煤田(Maikop Coalfield)。近數年勘探的煤田主要有舒巴爾科里煤田、日蘭什克煤田和下伊犁煤田,其中日蘭什克煤田的資源量更達140億噸之多1。
礦產方面,哈薩克斯坦的礦產資源不但儲量大,而且品種豐富,境內有90多種礦藏和1,200多種礦物原料,尤以鎢、鈾、鉻、銅、鉛、鉬、鐵、鎳和鋁土最為豐富,當中鎢佔全球儲量的50%,居世界首位;鈾佔全球儲量的19%,居世界次位;鉻佔全球儲量的30%,居世界第三位;其他礦藏的世界排名亦甚高2。
金礦在哈薩克斯坦中也佔有一定地位。近數年來,哈薩克斯坦的黃金產量增長得很快,這與陸續發現的金礦資源有關。哈薩克斯坦還有稀土和其他稀有元素,包括砃、鈮、銫,以及寶石、玉石、硼礦石、雲母和石棉等。哈薩克斯坦是一個自然災害發生頻密的國家,不但地震頻繁,也時有水文氣象方面的自然災害發生。自1978年起,裏海的水平面以年均0.14米的速度上升,至今已升高了近四米。
自然資源
哈薩克斯坦土地遼闊,地形獨特,創造了有利的地質條件,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自然資源的國家之一,素有「能源和原料基地」之稱。哈薩克斯坦中部的哈薩克丘陵蘊藏着豐富的煤炭,西部的裏海水域及周圍低地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集中產區,東部的阿爾泰山則是各種有色金屬的成礦帶。
能源與礦產資源
哈薩克斯坦最為豐富的是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為前蘇聯國家中第二大的油氣資源國,僅次於俄羅斯。據美國 Oil and Gas Journal 的資料顯示,截至20 1 3 年7月,哈薩克斯坦石油剩餘探明可採儲量為40億噸,天然氣為1萬億立方米。哈薩克斯坦主要的油氣田有田吉茲油田(Tengiz Field)、卡拉恰干納克油田(Karachaganak Field)和卡什干油田(Kashagan Field),其中卡什干油田的石油儲量為140億桶,是近年來發現儲量最大的油田之一。除了石油和天然氣外,煤炭也是哈薩克斯坦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哈薩克斯坦的煤炭產量居世界前十位,有多達400個煤礦床,其中三分之一是褐煤。煤炭資源主要分佈在三個大型油田,分別為卡拉干達煤田(Karaganda Coalfield)、埃基巴斯圖茲煤田(Ekibastuz Coalfield)和邁科普煤田(Maikop Coalfield)。近數年勘探的煤田主要有舒巴爾科里煤田、日蘭什克煤田和下伊犁煤田,其中日蘭什克煤田的資源量更達140億噸之多1。
礦產方面,哈薩克斯坦的礦產資源不但儲量大,而且品種豐富,境內有90多種礦藏和1,200多種礦物原料,尤以鎢、鈾、鉻、銅、鉛、鉬、鐵、鎳和鋁土最為豐富,當中鎢佔全球儲量的50%,居世界首位;鈾佔全球儲量的19%,居世界次位;鉻佔全球儲量的30%,居世界第三位;其他礦藏的世界排名亦甚高2。
金礦在哈薩克斯坦中也佔有一定地位。近數年來,哈薩克斯坦的黃金產量增長得很快,這與陸續發現的金礦資源有關。哈薩克斯坦還有稀土和其他稀有元素,包括砃、鈮、銫,以及寶石、玉石、硼礦石、雲母和石棉等。土地資源
哈薩克斯坦作為全球最大的內陸國,土地資源甚是豐富,為中亞五國之最,也是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根據2011年的統計,哈薩克斯坦的國土總面積為272.49萬平方公里,當中土地面積為270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為2.52萬平方公里,分別佔總面積的99.1%和0.9% 3。基於氣候、植被和土壤的不同,哈薩克斯坦由北至南可分為四個自然帶,分別是森林草原帶、草原帶、半荒漠帶和荒漠帶。
哈薩克斯坦境內有農牧業用地210萬平方公里,人均約0.12平方公里,有的州更高達0.18平方公里,具優越條件發展農牧業。單就農業而言,耕地有24.04萬公頃,種植棉花的面積佔三分之一,產量為世界第四位,是哈薩克斯坦主要出口創匯產品之一。
哈薩克斯坦荒漠區的覆蓋面大,有多沙型荒漠和多石型荒漠,更多的是粘土型荒漠。哈薩克荒漠是廣闊的天然牧場,面積約125.5平方公里,植物種類繁多,達1,200種,有用的佔75%,無用的佔22%,剩下3%為有毒植物,有500種則屬於哈薩克斯坦荒漠獨有的土著植物。生長着眾多適應性強的植物,對飼養牲口非常有利,但實際上,基本的飼料植物不超過100種4。
水資源
哈薩克斯坦的水資源豐富,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但它們的分佈差異較大,所以哈薩克斯坦仍然有缺水問題。
哈薩克斯坦大多數的河流為內流河,流入裏海、鹹海(Aral Sea)或巴爾喀什湖(Lake Balkhash)。河網在哈薩克斯坦的低地平原較為密集,自北向南逐步遞減。常年大型河流分佈在邊緣地區,季節性河流則位於中部。哈薩克斯坦的主要河流有額爾齊斯河(Irtysh River)、錫爾河(Syr Darya River)、烏拉爾河(Ural River)、恩巴河(Emba River)和伊犁河(Ili River),其中額爾齊斯河和伊犁河與新疆相連。哈薩克斯坦屬亞洲乾旱性氣候,河流往往在夏季乾涸,春季冰雪融化才又有水。土地資源
哈薩克斯坦作為全球最大的內陸國,土地資源甚是豐富,為中亞五國之最,也是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根據2011年的統計,哈薩克斯坦的國土總面積為272.49萬平方公里,當中土地面積為270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為2.52萬平方公里,分別佔總面積的99.1%和0.9% 3。基於氣候、植被和土壤的不同,哈薩克斯坦由北至南可分為四個自然帶,分別是森林草原帶、草原帶、半荒漠帶和荒漠帶。
哈薩克斯坦境內有農牧業用地210萬平方公里,人均約0.12平方公里,有的州更高達0.18平方公里,具優越條件發展農牧業。單就農業而言,耕地有24.04萬公頃,種植棉花的面積佔三分之一,產量為世界第四位,是哈薩克斯坦主要出口創匯產品之一。
哈薩克斯坦荒漠區的覆蓋面大,有多沙型荒漠和多石型荒漠,更多的是粘土型荒漠。哈薩克荒漠是廣闊的天然牧場,面積約125.5平方公里,植物種類繁多,達1,200種,有用的佔75%,無用的佔22%,剩下3%為有毒植物,有500種則屬於哈薩克斯坦荒漠獨有的土著植物。生長着眾多適應性強的植物,對飼養牲口非常有利,但實際上,基本的飼料植物不超過100種4。
水資源
哈薩克斯坦的水資源豐富,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但它們的分佈差異較大,所以哈薩克斯坦仍然有缺水問題。
哈薩克斯坦大多數的河流為內流河,流入裏海、鹹海(Aral Sea)或巴爾喀什湖(Lake Balkhash)。河網在哈薩克斯坦的低地平原較為密集,自北向南逐步遞減。常年大型河流分佈在邊緣地區,季節性河流則位於中部。哈薩克斯坦的主要河流有額爾齊斯河(Irtysh River)、錫爾河(Syr Darya River)、烏拉爾河(Ural River)、恩巴河(Emba River)和伊犁河(Ili River),其中額爾齊斯河和伊犁河與新疆相連。哈薩克斯坦屬亞洲乾旱性氣候,河流往往在夏季乾涸,春季冰雪融化才又有水。土地資源
哈薩克斯坦作為全球最大的內陸國,土地資源甚是豐富,為中亞五國之最,也是世界主要糧食出口國之一。根據2011年的統計,哈薩克斯坦的國土總面積為272.49萬平方公里,當中土地面積為270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為2.52萬平方公里,分別佔總面積的99.1%和0.9% 3。基於氣候、植被和土壤的不同,哈薩克斯坦由北至南可分為四個自然帶,分別是森林草原帶、草原帶、半荒漠帶和荒漠帶。
哈薩克斯坦境內有農牧業用地210萬平方公里,人均約0.12平方公里,有的州更高達0.18平方公里,具優越條件發展農牧業。單就農業而言,耕地有24.04萬公頃,種植棉花的面積佔三分之一,產量為世界第四位,是哈薩克斯坦主要出口創匯產品之一。
哈薩克斯坦荒漠區的覆蓋面大,有多沙型荒漠和多石型荒漠,更多的是粘土型荒漠。哈薩克荒漠是廣闊的天然牧場,面積約125.5平方公里,植物種類繁多,達1,200種,有用的佔75%,無用的佔22%,剩下3%為有毒植物,有500種則屬於哈薩克斯坦荒漠獨有的土著植物。生長着眾多適應性強的植物,對飼養牲口非常有利,但實際上,基本的飼料植物不超過100種4。
水資源
哈薩克斯坦的水資源豐富,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川,但它們的分佈差異較大,所以哈薩克斯坦仍然有缺水問題。
哈薩克斯坦大多數的河流為內流河,流入裏海、鹹海(Aral Sea)或巴爾喀什湖(Lake Balkhash)。河網在哈薩克斯坦的低地平原較為密集,自北向南逐步遞減。常年大型河流分佈在邊緣地區,季節性河流則位於中部。哈薩克斯坦的主要河流有額爾齊斯河(Irtysh River)、錫爾河(Syr Darya River)、烏拉爾河(Ural River)、恩巴河(Emba River)和伊犁河(Ili River),其中額爾齊斯河和伊犁河與新疆相連。哈薩克斯坦屬亞洲乾旱性氣候,河流往往在夏季乾涸,春季冰雪融化才又有水。哈薩克斯坦的湖泊眾多,約有8.5萬個,較大的有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阿拉湖(Alakol Lake)、田吉茲湖(Tengiz Lake)、謝列特田吉茲湖(Seletytengiz Lake)、齋桑泊(Zaysan Lake)、庫什穆倫湖和瑪律卡科爾湖(Markakol Lake)等,部分湖泊屬跨境湖。其中,裏海面積為37.4萬平方公里,蘊含豐富的石油資源,部分屬於哈薩克斯坦,其他屬「環裏海國家」;鹹海面積為4.66萬平方公里,一部分屬於哈薩克斯坦,另一部分屬於烏茲別克斯坦(Uzbekistan);巴爾喀什湖面積為1.82萬平方公里,是哈薩克斯坦境內最大的淡水湖,可以通航。
哈薩克斯坦的冰川多達2,700座,當中著名的有克爾熱涅夫斯基冰川、貝格冰川和阿拜冰川(Abai Glacier)等。哈薩克斯坦所有山區都有地下水資源,但分佈並不均勻,接近一半的地下水集中在南部地區,西部地區的地下水佔20%,而北部、東部和中部的地下水集中起來才佔30%。哈薩克斯坦地下水的水質也各不相同,可供人飲用的有61.4億立方米,生產用的有9.5億立方米,農業灌溉用的則有87.3億立方米5。
根據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農業部水資源委員會提供的資料,哈薩克斯坦近年的地表水河川徑流量平均為1,119億立方米,較多年平均值增加了11.34%;而其地下水總資源量為450億立方米。
動植物資源
哈薩克斯坦有着各式各樣的氣候和地理地貌,這使其具有豐富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是中亞國家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分佈區。在草原和沙漠地區,動植物物種豐富度由西至東逐漸增加;在山區則由北部的阿爾泰山到西南部的西天山和卡拉套山逐漸增加。
哈薩克斯坦共有800多種野生資源,當中大型哺乳類動物和魚類各有150多種,鳥類有458種,另外蛙類、蟾蜍類和蠑螈類等兩棲動物的分佈很廣,陸生爬行動物如烏龜、壁虎、蜥蜴和石龍子等也很多見。可惜的是,隨着人類活動、大量捕殺和非法狩獵,登記的主要狩獵動物物種數在減少,有些物種減少了30%至50%。哈薩克斯坦的湖泊眾多,約有8.5萬個,較大的有裏海、鹹海、巴爾喀什湖、阿拉湖(Alakol Lake)、田吉茲湖(Tengiz Lake)、謝列特田吉茲湖(Seletytengiz Lake)、齋桑泊(Zaysan Lake)、庫什穆倫湖和瑪律卡科爾湖(Markakol Lake)等,部分湖泊屬跨境湖。其中,裏海面積為37.4萬平方公里,蘊含豐富的石油資源,部分屬於哈薩克斯坦,其他屬「環裏海國家」;鹹海面積為4.66萬平方公里,一部分屬於哈薩克斯坦,另一部分屬於烏茲別克斯坦(Uzbekistan);巴爾喀什湖面積為1.82萬平方公里,是哈薩克斯坦境內最大的淡水湖,可以通航。
哈薩克斯坦的冰川多達2,700座,當中著名的有克爾熱涅夫斯基冰川、貝格冰川和阿拜冰川(Abai Glacier)等。哈薩克斯坦所有山區都有地下水資源,但分佈並不均勻,接近一半的地下水集中在南部地區,西部地區的地下水佔20%,而北部、東部和中部的地下水集中起來才佔30%。哈薩克斯坦地下水的水質也各不相同,可供人飲用的有61.4億立方米,生產用的有9.5億立方米,農業灌溉用的則有87.3億立方米5。
根據哈薩克斯坦共和國農業部水資源委員會提供的資料,哈薩克斯坦近年的地表水河川徑流量平均為1,119億立方米,較多年平均值增加了11.34%;而其地下水總資源量為450億立方米。
動植物資源
哈薩克斯坦有着各式各樣的氣候和地理地貌,這使其具有豐富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是中亞國家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分佈區。在草原和沙漠地區,動植物物種豐富度由西至東逐漸增加;在山區則由北部的阿爾泰山到西南部的西天山和卡拉套山逐漸增加。
哈薩克斯坦共有800多種野生資源,當中大型哺乳類動物和魚類各有150多種,鳥類有458種,另外蛙類、蟾蜍類和蠑螈類等兩棲動物的分佈很廣,陸生爬行動物如烏龜、壁虎、蜥蜴和石龍子等也很多見。可惜的是,隨着人類活動、大量捕殺和非法狩獵,登記的主要狩獵動物物種數在減少,有些物種減少了30%至50%。根據1998年1月發佈的哈薩克斯坦瀕危物種紅皮書的更新資料,哈薩克斯坦的頻臨物種有125種脊椎動物、96種無脊椎動物和85種昆蟲,當中10種哺乳動物和15種鳥歸在「消失」類目。哈薩克斯坦境內近半成的區域有賽加羚羊的棲息地,但其狩獵量曾達狩獵總數的50%,早在2003年,其數量便減少到臨界水平。印度豹、歐水貂、白鸛、粉鵜鶘、薩克爾獵鷹和游隼等都是頻臨絕種的哺乳動物和鳥類。
哈薩克斯坦有可食植物、藥用植物、飼用植物和灌木等有胚植物,以及其他菌類和苔蘚植物,更有超過2,000種有記錄的海草。但在瀕危物種紅皮書中,一些瀕危和脆弱物種,如石鬆苔蘚、蘑菇、紅海藻和其他原生生物還沒有作鑒定,這一來是因為還未做過詳細的生物多樣性總量調查,二來是沒有可用的資料庫系統。
人口、民族和宗教
人口
據美國中央情報局 The World Factbook 的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7月1日,哈薩克斯坦總人口有1,794萬人,當中接近六成是城鎮居民,餘下四成則是農村居民,其居住人口佔中亞地區總人口的26%。哈薩克斯坦男性的人均壽命為63歲,女性則為73歲。
就面積與人口比例來說,哈薩克斯坦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它是中亞五國中領土最大的國家,佔中亞地區土地七成,但其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64人,比中亞地區人口平均密度低近六成。哈薩克斯坦獨立後數年,社會面對着人口下降、就業困難和犯罪案件增多等問題,民族構成的重大變化也對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十數年來,哈薩克斯坦政府和人民致力增加國家人口,維護社會穩定,並解決其他社會問題。從表1.1 中所見,在1991年,即哈薩克斯坦獨立當年,其總人口約為1,635萬,獨立後首兩年略為上升,但從第三年起便逐年下降,到2002年為最低點,只有1,482.1萬。自2003年開始,哈薩克斯坦人口出生率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到2010年便已經恢復並超過獨立當年的水平。雖然在2003年以後,哈薩克斯坦每年出生的嬰兒有35萬多,但還是少於其預定的指標,而且育齡婦女的生育期較為滯後,她們大多到35至39歲才懷孕生子,本應處於生育旺盛期的20至24歲已婚婦女卻甚少生育。在1991至2008年間,哈薩克斯坦的死亡人數共有276萬人。按照國際通用標準,正常的人口死亡率應保持在千分之8.8左右,但哈薩克目前人口死亡率卻達千分之9.7,是中亞五國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的國家。另據官方統計,哈薩克斯坦20歲至55歲男性的死亡率比同齡女性高出三倍,女性平均壽命比男性長10至11年,這使得哈薩克斯坦中老年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單以65歲此年齡段為例,男女比例為100比180。平均來說,哈薩克斯坦的男女比例為927比1,000。
除了女多男少外,人口老化也是哈薩克斯坦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哈薩克斯坦「祖國之光」黨議會黨團社會委員會主席薩瑪科娃指,哈薩克斯坦早在2002年就有7.7%人為65歲以上,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為降低人口死亡率並提高人口出生率,改善人口老化問題,哈薩克斯坦政府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以及在鼓勵生育等方面加大投放資金,實施一系列傾斜性政策,收到一定成果,但距離哈薩克斯坦政府在2030年發展遠景規劃中提出的指標還有相當差距 6。
民族與宗教
哈薩克斯坦是個多民族國家,相應地也是個多宗教國家。在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族(Kazakh)是為主體民族,族人多信奉伊斯蘭教,使其成為哈薩克斯坦中信教人數最多的宗教。此外,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多信奉東正教,德意志人多信奉基督教,猶太人則多信奉猶太教。隨着伊斯蘭教的興旺,其在哈薩克斯坦的地位日漸增長。可惜,由於不斷有非法移民進入哈薩克斯坦,使得宗教極端主義也隨之傳入,兼之哈薩克斯坦的人口增長速度與獨立後的經濟狀況不相適應,造成失業現象,失業者有被極端勢力利用之虞。在哈薩克斯坦, 民族宗教是重大的內政問題, 總統納紮爾巴耶夫(Nursultan Abishevich Nazarbayev)就將民族宗教置於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同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