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聞篇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藝術來自於生活,是現實生活在文人們筆下的反映。唐詩也不例外,每一首唐詩背後都有一個小小的故事,這其中有許多唐詩記錄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而有些詩歌的創作本身就是一段小小的奇聞逸事,本篇將為讀者講述唐詩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公主府裡的彈琴人
#山居秋暝
──王維 #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 釋】
暝:日落,天黑。
●【譯文注釋】
新雨過後的空曠山谷裡,正是晚秋的天氣,月光透過松林照在地上,這裡有清澈的泉水從石間歡快地流過。這時竹林間傳來了喧鬧聲,原來是洗衣裳的婦女們回來了。
水面上的荷花在搖動,漁船輕輕地順流而下,在這樣的季節裡,雖然不像春天那樣繁花似錦,但清幽美妙的山景更使人們流連忘返啊!
●【背景故事】
王維是唐代傑出的畫家、詩人,字摩詰,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境內)人,後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工詩善書,尤以畫名,開元進士,官至尚書右丞,故人稱「王右丞」。其作品魄力雄大,他改變了古代的鉤斫畫法,創渲淡的潑墨法。宋蘇東坡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二十歲時就已經很有名氣。他學識淵博,不僅在詩文上很有研究,對音樂、繪畫也是頗有造詣,而且彈得一手好琶琵。在京城長安,王維經常結交一些當時有名的學者及民間藝人。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也愛好詩文和音樂,十分欽佩王維的才華,所以他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這天,王維對岐王說:「我將要參加進士應考,你看我能不能考第一名?」
岐王搖搖頭,告訴了他一個不為人知的消息:「讀書人張九皋在朝野中名聲很好,況且又托熟人關說,大概會考取第一名。」
王維很不服氣,他不屑一顧地說:「只要他托的人不是主考官,就對我構不成威脅,他的詩文我讀過,其對詩詞的造詣不會在我之上。」
岐王說:「他找的可是當朝公主啊!公主已經給主考官寫了一封信要求取他為第一名。」王維有些無奈地問:「那如何是好?」岐王勸他說:「公主現在在朝廷的影響力很大,如果硬爭的話是不會有好結果的。這樣吧!你按照我的方法去做,看有沒有機會。公主喜歡吟詩作賦的才子,你回去準備幾首比較好的詩文,再譜一首優美的琵琶曲,三日後到我府中來見我。」三日後,王維按照規定的時間來見岐王。岐王說:「今天公主府裡舉行歌舞大會,宴請了許多達官士人,你要想有機會接近公主展現自己的才華,贏得公主的歡心,就必須先打扮一下。」
王維說:「一切都聽你的。」
於是經過一番打扮,王維由一個書生變成了一個演奏琵琶的伶人,隨後以伶人的身分跟隨岐王來到公主府參加宴會。宴會上,王維站在了演奏人員的最前面,他一股書生氣,又長得年輕英俊,很快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當所有賓客都在歡飲時,公主看著這位英俊的藝人說:「還是讓伶人彈奏一首曲子讓大家欣賞吧!」
其實公主也早已經就注意到了眉清目秀的王維,便對身邊的岐王說:「前面的年輕人會奏什麼樂曲?」
岐王回答說:「是我帶來的年輕藝人,此人琵琶彈得堪稱一絕。」
公主表現出了驚訝的眼神,對王維說:「先為客人奏上一曲琵琶曲吧!」
王維知道自己表現的機會來了,他坐在椅子上,開始彈奏他最拿手的那首新編的曲子,頓時悠揚的琵琶聲讓眾人陶醉。低沉時像淙淙的流水,高昂時如疾風暴雨。一曲演奏完,滿屋的人仍然沉浸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公主更是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問岐王:「這位年輕的藝人叫什麼名字?他的琵琶彈得太好了。」
岐王趁機誇獎說:「此人名叫王維,他不僅彈得一手好琵琶,還擅長繪畫,詩文寫得更是天下無雙。」
公主忙問:「有詩文嗎?快些拿出來讓大家欣賞一下。」
王維便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山居秋暝》獻給了公主,公主看後大吃一驚,然後情不自禁地大聲讀了起來。
這首《山居秋暝》的題目,簡潔地指明了這首詩所寫的地點與時間。山居之景,秋暝時分。
首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形容林木茂密又無人的一種空曠情景,一個「空」字,強調了山中遠離人間喧囂的幽靜。在一個秋天的傍晚,剛剛下過一場小雨。「新雨後」、「晚來秋」這平淡的幾個字,給人帶來一種清新、涼爽的感覺。「後」「秋」兩個拖音字相對,讀來語氣舒緩,表現出了詩人悠閒自在的心境。頷聯是流傳至今的一句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被小雨刷洗過後的松林是那麼的清新,皎潔的月光從茂密的松林縫隙中照射進來,清澈的泉水從光滑的岩石上靜靜淌過,泉水映著月色,發出銀亮的光。這是一幅多麼優美的畫卷啊!此聯寫月光如水,是寫「靜」;寫清泉流淌,是寫「動」。動靜結合,這兩句塑造了一個明淨超脫的意境。
接下來的兩句寫山中人們的生活。「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兩句從視覺、聽覺兩方面進行描寫,使詩中的形象更加逼真,更富有生氣。這一聯先寫果後寫因,利用人們的期待效應,製造了一個恍然大悟的效果。「歸」和「下」字原本應分別放在「浣女」和「漁舟」之後,但是詩人有意將它們倒裝,不僅使這一聯音韻和諧,而且更顯現出了幾分動感。
雨後的空山是那樣清新高潔,山中的人們是那樣安逸自在,詩人頓感找到了一個世外桃源,他忍不住抒發自己的情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句詩化用了《楚辭•招隱士》的典故,並反用其意,含蓄地將自己留戀山林的心情表達出來。此詩不僅寫出秋日傍晚雨後山中的美景,而且也流露出詩人自己領受這種佳景的愉快和對山林生活的依戀。
滿屋的人聽完這首詩後都發出了讚歎聲。
公主似乎有些意外:「我經常閱讀這首《山居秋暝》,總以為是古人的作品,真沒想到是眼前這位少年所作。」
岐王乘機對公主說:「如果他參加今年的長安應試,肯定能考取第一名,這樣有才華的人日後必成國家棟梁,如今被公主發現,真是我朝有福啊!」
公主點頭說:「如此有才之人,不參加今年的應考就可惜了。」
岐王又說:「但是他發誓,要考就考第一名,否則就不參加今年的應試,我聽別人說公主已經向主考官推薦張九皋為第一名。」
公主解釋說:「這不是我的推薦,只是有人向我提議而已,我對張九皋也不是很瞭解,不過如果王維能參加今年的進士考試,我肯定會推薦他。」
岐王對王維說:「還不拜謝公主的知遇之恩。」
王維忙站起來向公主致謝。
後來公主又舉行了一次宴會,這次專門將考官們召來,讓他們與王維相見,並進行推薦。王維又在考官們面前展現了幾首好詩,得到他們一致的讚揚,在進士考試時,王維果真考取了第一名。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藝術來自於生活,是現實生活在文人們筆下的反映。唐詩也不例外,每一首唐詩背後都有一個小小的故事,這其中有許多唐詩記錄了一些有趣的事情,而有些詩歌的創作本身就是一段小小的奇聞逸事,本篇將為讀者講述唐詩背後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公主府裡的彈琴人
#山居秋暝
──王維 #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 釋】
暝:日落,天黑。
●【譯文注釋】
新雨過後的空曠山谷裡,正是晚秋的天氣,月光透過松林照在地上,這裡有清澈的泉水從石間歡快地流過。這時竹林間傳來了喧鬧聲,原來是洗衣裳的婦女們回來了。
水面上的荷花在搖動,漁船輕輕地順流而下,在這樣的季節裡,雖然不像春天那樣繁花似錦,但清幽美妙的山景更使人們流連忘返啊!
●【背景故事】
王維是唐代傑出的畫家、詩人,字摩詰,原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境內)人,後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工詩善書,尤以畫名,開元進士,官至尚書右丞,故人稱「王右丞」。其作品魄力雄大,他改變了古代的鉤斫畫法,創渲淡的潑墨法。宋蘇東坡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二十歲時就已經很有名氣。他學識淵博,不僅在詩文上很有研究,對音樂、繪畫也是頗有造詣,而且彈得一手好琶琵。在京城長安,王維經常結交一些當時有名的學者及民間藝人。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也愛好詩文和音樂,十分欽佩王維的才華,所以他們成為了很好的朋友。
這天,王維對岐王說:「我將要參加進士應考,你看我能不能考第一名?」
岐王搖搖頭,告訴了他一個不為人知的消息:「讀書人張九皋在朝野中名聲很好,況且又托熟人關說,大概會考取第一名。」
王維很不服氣,他不屑一顧地說:「只要他托的人不是主考官,就對我構不成威脅,他的詩文我讀過,其對詩詞的造詣不會在我之上。」
岐王說:「他找的可是當朝公主啊!公主已經給主考官寫了一封信要求取他為第一名。」王維有些無奈地問:「那如何是好?」岐王勸他說:「公主現在在朝廷的影響力很大,如果硬爭的話是不會有好結果的。這樣吧!你按照我的方法去做,看有沒有機會。公主喜歡吟詩作賦的才子,你回去準備幾首比較好的詩文,再譜一首優美的琵琶曲,三日後到我府中來見我。」三日後,王維按照規定的時間來見岐王。岐王說:「今天公主府裡舉行歌舞大會,宴請了許多達官士人,你要想有機會接近公主展現自己的才華,贏得公主的歡心,就必須先打扮一下。」
王維說:「一切都聽你的。」
於是經過一番打扮,王維由一個書生變成了一個演奏琵琶的伶人,隨後以伶人的身分跟隨岐王來到公主府參加宴會。宴會上,王維站在了演奏人員的最前面,他一股書生氣,又長得年輕英俊,很快便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當所有賓客都在歡飲時,公主看著這位英俊的藝人說:「還是讓伶人彈奏一首曲子讓大家欣賞吧!」
其實公主也早已經就注意到了眉清目秀的王維,便對身邊的岐王說:「前面的年輕人會奏什麼樂曲?」
岐王回答說:「是我帶來的年輕藝人,此人琵琶彈得堪稱一絕。」
公主表現出了驚訝的眼神,對王維說:「先為客人奏上一曲琵琶曲吧!」
王維知道自己表現的機會來了,他坐在椅子上,開始彈奏他最拿手的那首新編的曲子,頓時悠揚的琵琶聲讓眾人陶醉。低沉時像淙淙的流水,高昂時如疾風暴雨。一曲演奏完,滿屋的人仍然沉浸在優美的音樂聲中,公主更是喜出望外,迫不及待地問岐王:「這位年輕的藝人叫什麼名字?他的琵琶彈得太好了。」
岐王趁機誇獎說:「此人名叫王維,他不僅彈得一手好琵琶,還擅長繪畫,詩文寫得更是天下無雙。」
公主忙問:「有詩文嗎?快些拿出來讓大家欣賞一下。」
王維便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山居秋暝》獻給了公主,公主看後大吃一驚,然後情不自禁地大聲讀了起來。
這首《山居秋暝》的題目,簡潔地指明了這首詩所寫的地點與時間。山居之景,秋暝時分。
首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形容林木茂密又無人的一種空曠情景,一個「空」字,強調了山中遠離人間喧囂的幽靜。在一個秋天的傍晚,剛剛下過一場小雨。「新雨後」、「晚來秋」這平淡的幾個字,給人帶來一種清新、涼爽的感覺。「後」「秋」兩個拖音字相對,讀來語氣舒緩,表現出了詩人悠閒自在的心境。頷聯是流傳至今的一句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被小雨刷洗過後的松林是那麼的清新,皎潔的月光從茂密的松林縫隙中照射進來,清澈的泉水從光滑的岩石上靜靜淌過,泉水映著月色,發出銀亮的光。這是一幅多麼優美的畫卷啊!此聯寫月光如水,是寫「靜」;寫清泉流淌,是寫「動」。動靜結合,這兩句塑造了一個明淨超脫的意境。
接下來的兩句寫山中人們的生活。「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兩句從視覺、聽覺兩方面進行描寫,使詩中的形象更加逼真,更富有生氣。這一聯先寫果後寫因,利用人們的期待效應,製造了一個恍然大悟的效果。「歸」和「下」字原本應分別放在「浣女」和「漁舟」之後,但是詩人有意將它們倒裝,不僅使這一聯音韻和諧,而且更顯現出了幾分動感。
雨後的空山是那樣清新高潔,山中的人們是那樣安逸自在,詩人頓感找到了一個世外桃源,他忍不住抒發自己的情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句詩化用了《楚辭•招隱士》的典故,並反用其意,含蓄地將自己留戀山林的心情表達出來。此詩不僅寫出秋日傍晚雨後山中的美景,而且也流露出詩人自己領受這種佳景的愉快和對山林生活的依戀。
滿屋的人聽完這首詩後都發出了讚歎聲。
公主似乎有些意外:「我經常閱讀這首《山居秋暝》,總以為是古人的作品,真沒想到是眼前這位少年所作。」
岐王乘機對公主說:「如果他參加今年的長安應試,肯定能考取第一名,這樣有才華的人日後必成國家棟梁,如今被公主發現,真是我朝有福啊!」
公主點頭說:「如此有才之人,不參加今年的應考就可惜了。」
岐王又說:「但是他發誓,要考就考第一名,否則就不參加今年的應試,我聽別人說公主已經向主考官推薦張九皋為第一名。」
公主解釋說:「這不是我的推薦,只是有人向我提議而已,我對張九皋也不是很瞭解,不過如果王維能參加今年的進士考試,我肯定會推薦他。」
岐王對王維說:「還不拜謝公主的知遇之恩。」
王維忙站起來向公主致謝。
後來公主又舉行了一次宴會,這次專門將考官們召來,讓他們與王維相見,並進行推薦。王維又在考官們面前展現了幾首好詩,得到他們一致的讚揚,在進士考試時,王維果真考取了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