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前言 救命,我很普通

我小時候做過最成功的一件事,就是參加舞蹈班的課程。
我沒有在跟你開玩笑。
我房間的白色書桌最上方擺著一排閃閃發光的獎盃、獎牌和獎章,全都是因為我參加了課程、比賽與舞蹈表演而獲得的。
「你一定超會跳舞的吧。」我的許多朋友都會在看見這些獎盃時這麼說,這些獎盃證明我獲得了認可。朋友來家裡時,我媽媽常會要我別把朋友帶到我位於樓上的髒亂臥室,但我總是忽略她的勸告。那個時代還沒有Instagram,我沒有地方能分享這個輝煌的神聖之地,我必須讓朋友知道我有多厲害。我很成功!我是個贏家!我已經上好幾年的舞蹈課了,始終沒有放棄!
是啦,雖然這些獎項常會讓人覺得我是個天賦異稟的舞者,但讓我們面對現實吧。我在舞蹈教室裡屬於中階的舞者表演組,幾乎每次都被安排在最後一排。而且原因絕不是我比較高。打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的身高就一直都是一五七公分。原因也不是我跳舞沒有其他人好。但--我是跳得不差啦,至少我進了舞者表演組。我在最後一排就只是因為我很……平不起眼。
我是個普通人。
中等體型。這代表我的醫師每次都說我的BMI已經「過重」了,只要再多吃幾個點心就要進入「肥胖」的範圍。
不上不下的學業表現。這代表我的高中平均等級分數(GPA)是很不錯的三點二,但沒有好到學校會寫信給家長。
不出眾的外貌。這代表的是我在國二時曾有一位男性友人告訴我:「有時候,你看起來真的很漂亮,但只是有時候。」
平淡的戀愛史。同樣國二時,我有過兩周的戀愛關係、獨自參加國中的舞會、在十七歲時第一次有了初吻,並在十九歲時找到了真正的男朋友。
不算精彩的社交生活。我在高中不屬於「最潮」的那個小圈圈,但我還是參加過幾次在同學家舉辦的派對、在樹林裡的聚會以及在停車場的灌酒狂歡趴。就連壞女孩都不會注意到我在吃午餐時坐的那張桌子,我們這一桌都不是「酷女孩」「書呆子」「運動員」或「性感的樂團怪胎」。我們只是一群平凡的女生,過著平凡的生活,吃著相對平凡的午餐。唯一的例外就是我在某一年,突然決定每天只吃一個貝果當作午餐,並認為這會是件很健康的事。只吃一個貝果,還有一罐販賣機買的草莓口味水果國度(Fruitopia)果汁。我很確定這頓午餐對我的BMI大有助益。
但那時,我不想永遠當個普通人,也不知道我這輩子都會是個普通人。我心底仍然覺得自己是特別的。我的祖父母總是這麼告訴我:「你是獨一無二的孩子!你超棒的!」只要我走進他們家裡,就會收到源源不絕的讚美洗禮。就算是在我們家,我爸爸也會每天告訴我:「你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女孩!」不過,我媽媽並沒有配合他們。她不希望我的自尊過度膨脹,她不希望我把期望設得太高再因此失望。所以,我知道我必須採取行動:我必須離開家,向那些認為我超棒的人證明他們很有眼光,也向那些不相信的人證明他們錯了。
於是,我踏上了一段漫長的旅程,開始透過他人的認可來尋找我的使命。我工作了好幾年,把自己累得像條狗,直到在某天突然發現我的成年人生已經陷入困境,不但一座獎盃都沒有,也不知道我能否抵達我想去的地方。我原本以為,我天生就屬於那些地方。
不過,我想要過上的是哪一種人生呢?嗯,我想過上能讓父母引以為傲的人生;能讓同儕羨慕的人生;能在網路上獲得「讚」和「留言」作為喝采的人生;能讓我在檢視這個社會植入我腦海中的清單時,可以把所有人生目標都打勾的人生。
我在二十多歲接近三十歲的某一天,仔細地檢視了我的人生。對我來說,這段人生依舊乏善可陳。我因為多年的學校教育在一間好公司獲得了一份好工作,但我賺的錢沒有預想的那麼多,我獲得的認可也沒有達到原本的預期。我正在談一段認真的長期戀情,對象是個好人,我沒有打算結婚,也沒有做好生小孩的準備,但我已經超過過去覺得該結婚和生小孩的年紀。我有些常見面的朋友,但我原以為我會有更多這樣的朋友,因此我常會很焦慮地想著:「每個人都不爽我」或「大家都不喜歡我了」。從我的BMI指數看來,我仍然超重,雖然距離肥胖比較遠,但我原以為在培養了健康的生活型態後,我的BMI會遠低於這個數字。
但是,我的人生出了什麼錯嗎?為什麼我沒有獲得《富比士》(Forbes)的「三十歲以下三十名菁英」認可?為什麼我在自認應該生小孩的年齡卻還沒有小孩?我體格適中又強壯且對外表滿意,卻有一個只考量身高與體重的愚蠢算式,告訴我該擁有何種體態?為何我活得如此平凡?
我的人生沒有什麼不對。早上起床、上班工作、支付帳單、有朋友也有愛人。如果我在論及這些事物時沒有達到成人版的「全班第一」的話,要該死的怎麼辦?如果沒有人告訴我,我的人生過得超讚的話,要該死的怎麼辦?其實,我已經做得夠好了。不,我做得超棒。

平凡真的很糟嗎
「平凡很糟」是這個社會授予我們的概念。我們都覺得自己是特別的,我們都覺得自己很重要。只要這個社會沒有用引人注目的方式認可我們的才能,我們就會覺得自己失敗了。成功與失敗之間沒有中間值。若非轟動世界的成功,就是令人沮喪的失敗。
會出現這種心態,有很大一部分是自戀狂潮帶來的結果,人人都對於自己的生活抱持著不合理的過高期待。根據研究指出,在一九五○年代有一二%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是重要的,到了一九八○年代,比例上升到了八○%。這些人--以及他們的父母,不但覺得他們很重要又值得最好的一切,而且他們完全無法接受自己的表現不如其他同儕亮眼。
有些人會為了鶴立雞群而付出額外努力,他們把生活中比較平凡的部分隱藏起來,不告訴周遭朋友,也不會表現在社群媒體上,許多這麼做的人變得愈來愈抑鬱。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研究顯示,社群媒體是這種狀況的根源。研究者寫道:「你很容易在觀察其他人的生活時,覺得所有人的生活都比你的更酷或更好,在Instagram上尤其如此。」當人們覺得所有人的生活都比自己更好的時候,很容易覺得自己的狀況低於平均值,但同時又覺得自己理應是個特別的人。
追求完美的執著,使得人們相信平凡是一種侮辱,是一種等同失敗的狀態。畢竟對於相信自己很重要的人來說,當然會在這個世界不把他們當成重要人物時,感到挫折。
問題在於,人們忘記了人生還有一種東西,叫做「快樂的平凡生活」。失敗與成功之間並非空無一物,我把這兩者之間的中間值稱作「平凡」。當個普通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嗎?
身為普通人,代表你曾經失敗,但不代表你無法獲得任何成功,更不代表你不能追求更多成功。平凡,代表你可能和其他人一樣,代表你做得很不錯。
如果人生是一場測試,會有老師替我們打分數的話,「平均值」或許是最接近完美的分數。這是因為多數人都覺得自己是普通人。這可是大實話,對吧?對於我這種從小獲得許多參加獎、聽了許多認可我的言詞,並在後來(社群媒體問世之後)得到許多認可符號的人來說,這句話再真實不過了。當這個社會不再頒發參加獎給我時,我開始覺得自己或許是失敗了。當認可我的言詞愈來愈少,我開始感到沮喪。當認可我的符號變得不再足夠,我開始刪除各種貼文。這是因為認可對我來說已經不夠了。我需要更多。
但其實,我根本不需要鳥那些東西。普通人是很正常的存在。普通人就是最棒的。順帶一提,我是薩曼珊,親愛的讀者你好,我將會在這本書中,向你解釋平凡為什麼是最棒的。
這本書,其實是屬於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宣言。這本書呼籲我們擁抱平凡,呼籲我們別再藉由他人的讚美來認可自己的存在,呼籲我們意識到,就算你現在身處的位置和原本設想的不一樣,你也無需擔心。
與此同時,這本書不會建議你拋棄夢想,或就此停留在你目前所處的位置。但是,如果你願意為現在的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數年後的自己而活),或許你會意識到,你在目前所處的位置其實是很快樂的。畢竟,無論接下來人生會通往何處,你都一樣可以開心地享受這段旅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