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似水流年,情真不灭
一萬個中國人,對《紅樓夢》就有一萬種解讀。
這部成書時間和內容範圍尚存爭議的小說,任由千帆過盡,始終是中文小說當中最具大眾閱讀基礎的作品。《紅樓夢》所記述的故事,多及兒女情長、貴府瑣事,兼述市井風俗、三教九流。而《紅樓夢》所引發的討論,則涉及政治、文化、社會、民俗等方方面面,吸引了不少大師學者、文學巨擘參與其間。這些討論遠遠超出文學評論的範疇,漸成「紅學」,並產生了多個學術流派。即便放在世界文學史的範圍內來看,這也是十分令人矚目的現象。
我所相識的一些學者,儘管其各自本身的研究領域分別在古建築學、社會學、歷史學,甚至在數學、力學、物理學,却都對《紅樓夢》懷有濃厚的興趣,有著深厚的閱讀感情。市井百姓更是無人不知《紅樓夢》,他們有的讀過原著,有的僅僅觀看過電視劇、電影或者戲曲,却對寶黛的命運、釵黛的為人、可卿的身世自有一番見解。
我最初並沒有機會閱讀《紅樓夢》原著。家中的書架上,有一本名字大概叫做《紅樓夢詩詞》的書,年幼時讀過幾遍,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知半解。2010年左右,我進入媒體領域工作,電子書正當其時,是通勤路上的必備之物。在最初下載的一批圖書中,即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通行本《紅樓夢》,包括整個一百二十回的內容。一部古典文學作品,令我十分著迷,遂將前八十回讀了五六遍。驚嘆之餘,我開始思考,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與我們的時代如此遙遠,卻為何能够一直保持這樣繁茂的生命力?
「百齡影徂,千載心在。」《紅樓夢》顯然具備這種力量。魯迅先生說,《紅樓夢》是一部「人情小說」,恰合第一回空空道人所言:「大旨談情,實錄其事。」既然是大旨談情的人情小說,凡人皆有情,有情則有心,有心就有立場。
在許倬雲先生的《問學記》中,他數度談及情與景。「大約天下事物,不能孤存。凡事經過交相輝映,即能不再枯寂。」既然景中有情,心中有景,即使時空轉換,似水流年,動人之景仍能攝人心魄,入心之情必能千載永駐。
曹雪芹長於富貴溫柔之中,却歷盡家敗離喪之痛。他將所歷之難,化為白描文字,却不改其「淡而情真」的本質。那「一把辛酸泪」,自悔不假,這「滿紙荒唐言」,痴情是真。字字讀來,其間所涉之人、之事、之景,令人動容處,不免讓人想起杜甫的名句:「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紅樓一夢,亦真亦幻,前朝舊事,今朝新夢,非我所親歷,却感我心懷。
自互聯網視頻興起後,《紅樓夢》的網絡討論,頗有大鳴大放之態。放眼望之,華夷之辯、亡明之仇,是「解說」紅樓夢的「人氣內容」。文人高士,每作宏文,必有所托,若非如此,似乎不能稱之為偉大作品。如蘇東坡有《賀新郎》「乳燕飛華屋」一首,胡仔發問:東坡「寧為一娼而發耶」?好似「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這樣的句子,必是形容君子之清高,而非女子之痴夢。
玉是精神紅為魂。周汝昌說,談《紅樓夢》,離不開「玉」、「紅」與「情」。《紅樓夢》所托之志,竟真是「或情或痴、小才微善」之女子於幽微靈秀地,嘆無可奈何天。數百年後,我們再讀此書,難道不為其中女子之「幹才」、「志氣」、「識量」、「正直」所觸動?不為人在世間的種種真情、假意、無奈、彷徨、貪婪、落寞所慨嘆?難道這不正是《紅樓夢》經久不衰的魅力之所在麼?
我生於八十年代初,青春時期正值中國高速發展的八九十年代,生機勃勃,意氣風發。回首曾經,四季分明,年有年味,人有人情。我步入工作之後,是中國經濟高歌猛進的十五年,其間風雲變幻,頗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世事流轉,人在其中,更顯渺小虛空,易生無所適從之感。「兩儀既生,惟人參之,性靈所在,是為三才。」沒有人的世界,少了靈性,少了生動。所有的眼前風光,稍後不過衰草枯楊,若是迷戀於此,恐有正照風月鑒之憂。
《紅樓夢》寫盡富貴風流地、風月閨閣事,並不見「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也沒有濃詞艶賦、傾世之戀,却將世間人情世故、榮辱興衰、冷暖浮沉表達得生動不乏深沉,殘酷不乏柔情。在成功學仍然流行的今天,若能看懂《紅樓夢》,恐怕會少去不少煩惱。
天下文章,情真則不隔,情深而不詭。見慣世態炎凉,深知人情世故,仍是真情不改,自是無比珍貴。由此觀之,黛玉、湘雲、寶玉皆出一脉。而人言可畏、情淫難辨、才不逢時,又是多少人間的無奈!
我讀紅樓,感觸多於探奇,悟道勝於索隱。古今之大情,大略相同。《紅樓夢》所傳遞的人情態度,都能從上古神話、先秦詩歌、唐詩宋詞、民諺話本中窺得「同頻」之處。發乎真情之作品,都有相似的情懷與感悟,無須巧言點綴,自有其聯通「輝映」之法。沿著這樣的思路,我將所思所感,以風月鑒、人間情、奈何天、真與假等不同主題,將紅樓焦點話題擇出二十四篇,試著與大家一起,讀一讀這部經典。
本書的寫作過程十分曲折,既得到了許多鼓勵,也收穫了不少反對意見。我非常感謝這段艱難的創作經歷,似乎必要歷經磨難,才更能體悟這部作品的心懷。非常感謝紅出版的編輯們多次跟我進行細緻的討論,這些討論既天馬行空,又務實有效,時常讓我靈光一現,對成稿的幫助很大。
書稿完成後,我嘗試邀請香港中文大學的陳煒舜教授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張淑嫻老师作序。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兩位老師在閱讀書稿後,幾乎都是一口應允,並在百忙之中,為本書撰寫了富有情感、專業嚴謹、生動真誠的序言。我相信,是《紅樓夢》穿越時代的生生不息,讓我們對這部永遠能激起中國人內心深處情感的作品,有著「相視而笑」的共鳴與感應。
從《神話傳說筆記》開始,我陸續閱讀過陳煒舜教授的四本著作,其間透露出的厚重人文歷史功底和融會貫通的奇思妙想,令人折服。張淑嫻老師从《局部的意味》發端,以多部學術著作將紫禁城的建築之美和裝飾藝術探討得淋漓盡致。梁思成先生在《圖像中國建築史》中曾說,中國的建築與中國的文明一樣古老,可以說一語中的。張老師的著作,讓我更深入地體會到文明的空間與時間、刹那與永恒。
構想封面設計的過程中,我不由得想起多年之前收藏的一幅李明先生的畫作,名為《藍色的夢》。那氤氳之氣、縹緲之思、慈悲之心皆在畫中,令我一見傾心。非常感謝李明先生此次授權畫作作為本書的封面主圖。
我還要特別感謝何利萍女士。我與何女士相識多年,她在設計工作中不斷尋求突破,又十分嚴謹認真。此次為本書創作的二十餘幅插畫,人物惟妙惟肖,場景質樸典雅,將我們的思緒又帶回到紅樓一夢當中。
感謝在本書寫作和出版過程中,給予我幫助的雷勇先生、蔡玄暉女士、邢亞妮女士等朋友。
感謝紅出版負責此書的編輯繆穎女士,在疫情艱難的時光裡,為此書的創作思路、封面設計、稿件校對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本書所涉內容繁多,難免有不到之處,如有錯漏,歡迎朋友們指正。
最後感謝我的家人和我的小猫咪。在這段寫作的時間裡,聽我絮絮叨叨,看我魔魔怔怔,陪伴始終,方有此書。
阿茶
於吐露港
二〇二二年八月
第一章 正照風月鑒
賈天祥的風月鑒
好知青冢骷髏骨,就是紅樓掩面人。
賈雨村言,賈氏自東漢起,支派繁盛。近百年則以榮寧二府最為得意。榮寧二公身負戰功,子孫皆有蔭封。榮國公賈源一脈,至文字輩,代善長子賈赦襲官;次子賈政自幼讀書進學,擬以科甲出身,卻因父臨終上表,收穫主事頭銜、入部習學的恩賞。寧國公賈演一脈,至文字輩,代化長子賈敷早亡,次子賈敬襲爵,亦是進士出身,卻迷戀丹道,官爵竟讓兒子賈珍承襲了去。賈政對賈氏宗族子弟的教育十分看重,聘請族老賈代儒為家塾老師,教導子弟。寶玉等皆在家塾進學。
賈瑞,字天祥,代儒之孫,父母早亡,跟隨祖父母生活。賈代儒以家風嚴謹著稱,賈瑞卻不思進取,學業無成,更兼行為猥瑣,貪婪不公,毫無廉恥。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好了歌》所言非虛。
賈瑞醜態畢露之前,已經在賈氏家塾裡惡名遠播了。代儒年邁,賈瑞自擔任學堂監督。賈府親族甚多,有如寶似玉的,亦有家境清貧的。賈瑞是個「圖便宜沒行止」的,在學堂內以公報私,勒索子弟,攀附豪強,行事不公。代儒良苦用心,終付諸東流。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對子弟進學的殷切期望,歷來如此,代儒也不例外。賈代儒不曾想到,自己的滿心熱切和規矩家法,卻管教出一個寡廉鮮恥的子孫來。
賈代儒對賈瑞可以說是嚴加管教,卻不得其法。賈瑞二十來歲,尚未娶妻,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代儒一心只願賈瑞於學業上進益,是個不問情由,只要不合規矩必要鞭笞棒打的守舊讀書人。
賈瑞見鳳姐起淫心,初次調戲,自以為得手,反被鳳姐誆騙。寒冬臘月,穿堂一夜,賈瑞幾乎不曾凍死。這樣光景回家,代儒以「自來出門,非稟我不敢擅出」為由,不給飯吃,罰跪在冷風裡,要賈瑞補出十天功課方罷。至於賈瑞為何如此狼狽歸家,在外如何行事,代儒一概不問。
紅樓大旨談情,情為性靈之人所生。人之所以為人,皆因有情。周汝昌說:「情,人之靈性的精華也。」代儒迂腐,自以為嚴厲約束,不近人情,就可保賈瑞不行差踏錯一步。代儒一老學究,不過以為賈瑞在外吃酒賭錢,何曾想到賈瑞竟生出如此心思?然而,賈代儒縱然年邁,也是歷盡一生人情,倘或不受制於道學的桎梏,又如何不知賈瑞這樣年紀人的心思?
儒學並非無「情」,所謂「飲食男女,人之大慾」,以「禮」約束和規範人的行為,並非漠視「人欲」的存在。賈瑞年過二十,家教嚴苛,尚未娶親,思慕年輕女郎,實屬正常。代儒素以大儒居於賈府義學,非禮勿言。他從不與賈瑞好臉色,動輒家法伺候。代儒言行,絕非孤例。賈政也是板起面孔為父的典型。聞知寶玉調戲母婢、結交優伶,不問情由,下死力鞭笞寶玉。即便是寶玉吟詠展才,賈政也必要人前斥責,方顯嚴父本色。
代儒夫婦的管教,使得賈瑞幾乎接觸不到女性,更無體己錢可用。代儒任職賈府義學,收入有限,便更以寒窗苦讀激勵孫兒。有宋以來,科舉不僅成為寒門向上躍遷的唯一渠道,所獲得的榮光和利益更讓天下讀書人趨之若鶩。
古時勸學的詞句尤多,「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雖是如此,大部分讀書人苦讀十數年,卻未必能一舉而中,為官做宰,前途光明。
賈瑞被鳳姐教訓一次,尚不知已入迷途。警幻有言,富貴溫柔的盡頭,有迷津萬丈,深不見底,無舟楫可渡。鳳姐毒設相思局,脂批有言,鳳姐之毒何如是?終是瑞之自失也。跛足道人眼看賈瑞迷途難返,與了他一面鏡子,天天看時,此命可保,只不可正照。賈瑞只看了一眼正面,便沉迷其間,不能自拔。
癩頭僧人亦曾對甄士隱說,其女甄英蓮(真應憐)「有命無運」,並曾有預言:「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士隱不以為意,誰知上元佳節,禍起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