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失陷的奏報,雪片般飛抵南京。總兵鄭鴻逵,禮部主事楊龍友,臨危受命,率師堵截江上。鄭鴻逵與楊龍友不懂兵事,一敗塗地,終棄江,逃奔他處,清軍遂陷鎮江。
且說鎮江失守的奏報傳入宮中,弘光帝無所畏懼,依舊淫樂自如。次日深夜,又由太監入報,清軍自丹陽、句容,一路殺來。聞報,弘光帝始知死活,問策韓贊周:「如之奈何?」韓贊周道:「黃得功屯兵蕪湖,現在惟有他可保皇上無恙。」弘光帝方命人收拾箱篋,帶著寵妃,自通濟門,落荒而逃。
宮城裡的人,聞弘光帝連夜出走,有人趁機放火,宮廷內外相連,頓時火光沖天。刑部牢房各門洞開,囚犯四散。
次晨,馬士英聞弘光帝已逃,忙與阮大鋮率數千黔兵,匆匆逃亡浙江②。胡大鵬不及追隨,反其道,歸順大清。
所餘大臣,知悉弘光帝、馬士英、阮大鋮等出逃,盡皆惶惶。於是,草草密議一條出路,各自回家等信。錢牧齋快到家時,見魏國公花園火光沖天,知道有人趁火打劫。擔心家有變故,催促轎夫,快步回到飛來樓。尚好,商哥率家丁,奮力護院,才躲過一劫。柳如是只是受了些驚嚇,其他無恙。錢牧齋這才略略安下心來。
喘息未定,錢牧齋叫商哥帶人,迅疾把「德藝雙馨樓」的牌匾拿下,換回「飛來樓」舊匾。一會兒,商哥取回「德藝雙馨樓」牌匾,放到堂屋一角,去回稟錢牧齋,卻不見其影兒,便轉身去暖閣,向夫人回稟。見門虛掩著,商哥進去,問柳如是:「夫人,這牌匾是否留著?」柳如是因時局突變,惴惴不安,又不得其解,遂一反常態,把眉一橫:「沒見我煩著嗎?」
商哥一頭霧水,火頂腦門,竟也把眉橫起:「夫人的無名火,怕發的不是地方。我本好意,豬尾巴軍即將入城,留著這破玩意,容易引火焚身。」商哥一席話,點燃柳如是心中怒火,她從床上騰地爬起,怒目相視道:「弘光帝再不濟,是漢家正朔;豬尾巴軍再強,那也是外人。商哥,你要吃裡扒外嗎?」
商哥把心一橫,想道:「橫豎都是個鳥散,怕什麼?」遂激憤道:「甲申年時,北京城裡一個賣菜的,叫作湯之瓊,見崇禎帝的梓宮經過,悲不自勝,竟觸石死了。還有一乞丐,趁亂跑到城樓自縊身亡,人們不知他叫什麼,但見他的衣帶中有封絕命書,上寫:『身為丐兒,也是明民,明朝既亡,我生何為』。江南有一樵夫,聽說明亡,亦投水殉難。叫我說,這幾塊料,皆愚民也,死非其所。明朝是老朱家的明朝,與黎民百姓何關?你不死,豬尾巴軍要來;你死了,豬尾巴軍還是要來。皇上都不能阻絕天意,況草民乎?再說,大明的官,飽享腐敗,個個爛透,正所謂瓜熟蒂落,也該他娘一邊子去了。不然,當年崇禎帝的死訊傳到江南時,楓橋、吳江等地的百姓,也不會聞訊狂歡。這也就是孟子說的,只要民情歡悅,國君的出處不成問題。」
聞商哥一番時議,柳如是頭暈目眩,一栽歪,復又坐到床上。商哥著實被嚇了一跳,他急忙上前攙扶。柳如是坐穩後,狠狠的推了一把商哥:「把你的手拿開!」商哥知趣兒,退後兩步:「我知道夫人生我的氣……」柳如是打斷道:「你這些大逆不道的話,是從吳次尾、陳貞慧他們那些時政爛文裡學到的吧?」
商哥坦然道:「沒錯。但孟子云云,是從老爺書裡看到的。難道老爺也錯了嗎?」柳如是氣得雙手發抖,嘴唇發顫,半天吐不出一字。商哥繼續道:「我知道夫人看不起時政爛文,可也正是這些時政爛文,讓我看清了大明的今天與明天。就說兩個月前吧,大敵當前,揚州的守將依舊往來宴請,吹拉彈奏,乃至向當地士紳伸手要名妓,做聲色之娛;士兵住在百姓家,敲詐勒索,無所顧忌。南京守將,亦非好鳥。我大明占江南廣袤富庶之地,擁兵數十萬,卻要輸給只有幾萬人的清軍。有詩痛斥曰:『二十萬人齊解甲,竟無一個是男兒。』我大明無人呀!」說完,商哥竟淚流滿面。
聽罷此言,柳如是瞠目結舌,半晌才道:「看不出來呀。」商哥道:「此乃形勢所迫,不得不想。」柳如是冷冷一笑:「你這也叫熟透了,該瓜熟蒂落一邊子去了。」商哥疑惑道:「夫人,你這是何意?」柳如是震怒道:「什麼意思?該死,你不知道嗎?」商哥聞言色變,噗通跪在柳如是面前:「夫人,剛才我那都是氣話,你大人不記小人過,求你高抬貴手。」柳如是不為所動:「來人!」
七八個家丁,聞聲來到暖閣。為首者,便是陸新櫃:「夫人有何吩咐?」柳如是道:「都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商男就知道嗎?」陸新櫃不解:「商男是誰?」柳如是朝面前跪著的商哥一努嘴,陸新櫃明悟。陸新櫃相貌俊美,因娘娘腔,為柳如是所不喜。陸新櫃不知就裡,卻把柳如是厭他,歸咎於商哥爭寵。因此,他久有除掉商哥,取而代之之心。他平日雖在柳如是面前,說盡商哥壞話,卻徒勞無功。今賜良機,不可錯失。陸新櫃抬手一揮:「拖出去!」
幾個家丁,不由分說,就近前夾持商哥。商哥運力抖動雙臂,幾個家丁險被摔倒。商哥道:「我自會出去受罰。」家丁皆知商哥身上功夫,便不再強拗,跟隨商哥出去。一個家丁已抱了一條長凳,置於天井。陸新櫃早便暗囑一人,取來繩索。陸新櫃指了指繩索,對商哥道:「管家,得把你捆上才是。」
商哥橫眉道:「家法從事,向不用繩索,今是為何?」陸新櫃道:「誰不知管家身上功夫了得,打得急了,跳將起來,我等可吃不消。」商哥想到:「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二話沒說,趴在長凳上,任陸新櫃等人捆綁。陸新櫃咬牙切齒,狠狠道:「夫人都吩咐了,還不快快責打。」
幾個家丁不敢怠慢,舉棍便打。其中一個家丁問道:「杖責多少?」陸新櫃道:「直到我喊停。」商哥聽了,心中罵道:「小人!」柳如是聽聞杖起杖落聲,起身來到天井,瞥一眼趴在條凳上的商哥,回暖閣去了。柳如是心中五味雜陳:「這該死的,骨頭倒不軟,雨點般的棍子打下去,竟不吭一聲。」
錢牧齋在書房聞聲,跑來制止,無奈腿腳老邁,慢了幾步,趕到時,商哥已氣絕身亡。錢牧齋顫抖著手,怒指陸新櫃道:「所為何來?所為何來?!」七八個家丁齊齊跪下,陸新櫃道:「夫人的吩咐,與小人無干。」錢牧齋恨恨離去,快步來到暖閣,僅見臘兒與菊兒,遂問:「夫人呢?」臘兒道:「剛剛還在。」錢牧齋怒道:「你們為什麼不跟著?」菊兒道:「夫人特地囑咐,不讓跟著的。」錢牧齋預感不妙,轉到小屏風後,見暖閣後門開著,一路小跑,來到荷塘邊。
柳如是果然站在荷塘邊,任錢牧齋喊破嗓子,都無動於衷。待錢牧齋近了,柳如是道:「你來幹什麼?」錢牧齋道:「商哥因何被杖斃?」柳如是大吃一驚:「我不過叫他們責罰他一下,怎就杖斃了?!」心想:「定是那陸新櫃借刀殺人。」接著道:「也罷。這該死的,竟敢說大明的官飽享腐敗,個個爛透,也該瓜熟蒂落一邊子去了。這不連帶你我,都罵在裡面了嗎?就是大明該亡,那也是漢室;就是韃靼人該活,那也是外人。商哥吃裡扒外,就是死一千回,也不解恨。」錢牧齋道:「哦。既如此,也不該將他杖斃,畢竟一個不錯的人。在常熟時,你杖殺應四,這回又杖殺商哥。這兩年,你的脾氣愈發大了,主凶得不得了。這也就是亂世,若太平年,不償命你也得去蹲大牢。」
柳如是怒道:「不要再說這兩個該死的,就是你我,也該像史可法那樣,為大明殉國。」錢牧齋想了想,道:「唉,弘光一朝,立之僅十三個月。我當初就反對擁立福王,其原因就是此主過於無德無才,以至於朝堂與外鎮不和,朝堂與朝堂不和,外鎮與外鎮不和,朋黨勢成,門戶大起,虜寇之事,置之蔑聞。自古亡國之君,無過弘光者。漢獻之孱弱,劉禪之癡呆,楊廣之荒淫,合併而成其弘光一人。弘光癡如劉禪,淫過隋煬,更有馬士英、阮大鋮禍亂朝綱,一年之內,貪財好殺,酒色宣淫,諸凡亡國之事,集其大成。惟其如此,方有今之結局。如今,弘光逃逸,馬阮逃逸,我等跑不了的,倒要去死嗎?」柳如是道:「國都亡了,活著何益?你難道要學龔鼎孳嗎?我可不是顧橫波。」錢牧齋拍了拍胸脯:「誰要學龔鼎孳那沒廉恥的,降了一回大順不說,臨了自甘墜入豬圈,給大清去做奴才。」說完,脫鞋挽褲,便往荷塘裡走。柳如是轉怒為笑:「你都要去殉國了,還怕濕了鞋和褲腳?」錢牧齋小心翼翼往荷塘邁了幾步,試了試水,又折回上岸:「夫人休得取笑。」柳如是不解:「你怎的又上來了?」錢牧齋搖搖頭:「水有點涼。」柳如是怒其不爭,噗通跳入水中。錢牧齋一邊撲入荷塘,一邊喊救人。陸新櫃等家丁聞聲趕來相救,把錢牧齋、柳如是團團圍住。錢牧齋與柳如是站起,荷塘邊的水,僅沒膝蓋。柳如是歎道:「唉,殉國竟如此之難。」錢牧齋道:「皮肉之苦,只有殉國者自己知道,外人不知,國更不知。」夫婦二人,遂在家丁和丫鬟攙扶下上岸,回屋更衣。
柳如是怒氣漸消,遂想起商哥,竟珠淚偷彈:「雨點般的棍子打在身上,竟不吭一聲,鐵錚錚一個漢子!」又想起商哥往昔的諸多好來,不能自持,嚎啕大哭,嚇壞錢牧齋。勸慰了半天,柳如是方止住哭聲,錢牧齋問因何如此傷心,柳如是默然無語。見臘兒端著一碗燕窩湯,接過喝下,吩咐道:「把商哥體面的葬了吧。還有啊,陸新貴乃險惡小人,不可留在身邊,速速逐出飛來樓。」錢牧齋道:「早該如此。」次日,錢牧齋謊稱入朝議事。柳如是道:「該跑的都跑了,燒得燒了,還什麼朝廷不朝廷的?」錢牧齋不聽,乘轎而去。中午回來時,錢牧齋竟已剃髮,腦後稀疏的白髮,編出一條一拃長的辮子。柳如是見狀,又氣又好笑:「老頭子?你怎的也掉進了豬圈裡?不是說,不學龔鼎孳的嗎?」錢牧齋摸摸光禿禿的前額道:「圖個涼快。」柳如是矯情道:「老頭子,你知道我捨不得你,你這樣做,不是誠心要拉我下水嗎?」說完,去了暖閣。
錢牧齋跟到暖閣:「夫人,有件事,還須與你商量。」柳如是道:「剃髮大事都不與我商量,還有什麼好商量的?」錢牧齋道:「上午出去,與趙之龍、王鐸等大人商量過,清軍已到城下,已令屬員寫好降書一道,去投清營。這樣做,南京城得免生靈塗炭之災。」柳如是思量了一會兒道:「投降雖令人不齒,畢竟使生靈免遭塗炭,也是積德的上上策。」錢牧齋道:「各位大臣考慮到好上加好,意在迎降時獻金,夫人以為如何?」柳如是道:「錦上添花的事,我自不能攔你。問題是,獻多少才算是好上加好?」錢牧齋道:「我也沒數,不妨列個禮單出來,列到自己滿意即可。」柳如是同意,二人斟酌再三,才把禮單定下來。錢牧齋親自執筆,恭楷把禮單謄好。那禮單上寫道:禮部尚書翰林院學士臣錢謙益謹獻流金金銀器、法琅銀壺各一具;蟠龍玉杯、宋製玉杯、天鹿犀杯、葵花犀杯、芙蓉犀杯、法琅鼎杯各一套;法琅鶴杯、銀鑲鶴杯各一對;宣德宮扇、真金川扇、弋陽金扇、弋奇金扇、百子宮扇、真金杭扇各十柄;真金蘇扇四十柄;銀鑲象箸十雙。
錢牧齋等人的降書投至清營,多鐸大喜,准降;且允諾,清軍和平入城,必秋毫無犯。入城日期、儀式敲定後,多鐸率部,如期進城。趙之龍、錢牧齋、王鐸、朱國弼等,即率十七侯伯,開罷城門,衣冠掃地,匍匐道旁,迎接清軍,各獻重禮。
南京就此陷落。想那歷時二十一年建成的南京城牆,是何等的堅不可摧。兩百多年前,朱元璋為建造這座都城,動用各類築城人員百萬餘眾,耗費城磚數億塊。為確保質量,朝廷要求,每塊城磚上,須有府、州、縣、總甲、甲首、小甲、製磚人夫、窯匠等責任人姓名,以便追責。交磚時,檢驗官讓兩名士兵各抱一磚撞擊,磚無脫皮、無裂縫、無破損、聲音清脆,即合格。反之,整批城磚返窯重燒。兩度返工者,將嚴懲責任人。
朱元璋窮盡人力物力,令南京城牆,固若金
湯。然多鐸卻不費一槍一炮,便拿下南京。可見城牆的堅固與否,非外在那道看得見的牆,倒是人的肚皮內那道看不見的牆。閒話少敘。多鐸因見大明臣子殷勤備至,遂承諾奏報朝廷,起用降臣。且令三軍,禁止擄掠。南京人額手感激,盛讚清軍為正義之師。但說胡大鵬,投至多鐸腳下,舉報弘光帝下落。多鐸大喜:「人馬休整一天,次日由你帶路,去追剿弘光,事成有賞。」胡大鵬領命,先自歇息。同室歇息的一個降臣,對胡大鵬道:「我降而不叛,胡大人身居要位,卻又降又叛,是何道理?」胡大鵬笑道:「實不懂你這屁話,降和叛究竟有何不同?」那人道:「皇上抬你,把你擺到東廠位置,帝國安全你不顧倒也罷了,臨了,連抬舉你的皇上也出賣了,這就是叛。我同樣知道皇帝的去處,卻不說,這叫降而不叛。」
胡大鵬仰天大笑:「這麼個降而不叛。實話告訴你,我吃的就是這碗飯,幹順手了,別說是地上的皇帝,就是天上的玉皇大帝,該出賣的也得出賣。當初皇上恢復東廠,你以為是為黎民百姓呀?還不是為了他的鳥位。風調雨順時,東廠是皇上的銅牆鐵壁;風雨飄搖時,東廠就成了皇上的心腹大患。叫誰掌管這片天,誰都得這麼幹。」說完,胡大鵬出去,帶來幾個清兵,把「降而不叛」者拉出門外,就地砍了。胡大鵬拿腳一蹬,那人的頭滾到一邊。胡大鵬道:「身子這半降了,所以呆著不動;那頭顱未叛,所以滾了。」院裡的清兵,個個被逗得哈哈大笑。次日,多鐸遣貝勒尼堪、貝子屯齊,進兵蕪湖,追擒弘光帝。適明將劉良佐,奉檄入援,途遇清兵即降。尼堪令劉良佐為前驅,直撲蕪湖江口。
黃得功屯兵蕪湖,見弘光帝狼狽奔來,大驚道:「陛下何故輕身至此?」弘光帝流淚道:「南京無一人可恃,唯卿秉性忠誠,所以冒死前來,朕之安危,全靠你了。」小太監張執中附和道:「是呀。」黃得功責怪道:「陛下來此,臣與敵對決,焉能護駕?」弘光帝悲痛欲絕,掩面大哭。黃得功無奈,只得留住弘光帝,誓死效力。
隔日,清兵至,黃得功出師未捷身先死,弘光帝被捉,迅疾押回南京。途中,弘光帝坐無幔小車,頭蒙銀絹手帕,身穿藍色布袍,以油扇掩面。弘光帝的兩個妃子,各騎毛驢,緊隨其後。韓贊周與張執中等,伴弘光帝小車左右,步行而往。
弘光帝一行被押解入京,道路兩旁,觀者如堵,唾罵不絕。因對亡國君恨之入骨,市民每以石塊、瓦片投擲,然弘光帝處之泰然,嬉笑自若。
且說胡大鵬前去多鐸帳下領賞,多鐸一愣:「什麼賞?」胡大鵬道:「元帥曾言,讓我帶路,捉拿弘光,事成有賞。如今弘光已被捉拿回京……」多鐸道:「你不說我倒忘了。來人,取一條白練來。」手下果就取來一條白練,遞於胡大鵬。胡大鵬掃興道:「所謂賞,不過一條白練,點用也無。」多鐸道:「如何無用?你繫在脖子上,不就有用了。」胡大鵬似有所悟,臉色頓時煞白:「怎的是死?」多鐸道:「本帥平生最恨賣主求榮者。」胡大鵬哀嚎一聲,丟了白練,衝向帳外。多鐸道:「宰了他!」幾個侍衛撿起白練,追了出去。胡大鵬見無路可逃,跪地求饒。侍衛們借勢把白練往胡大鵬脖子上一纏,各執一端,拼盡死力一拉,胡大鵬當即命絕。
且說冒辟疆一家,乘船南逃湖州。天有不測,途遭劫匪;脫險未幾,又遇清兵。冒氏一家所雇乃大船,劃動甚慢;清兵所乘為小船,划動甚速。幾個清兵見大船之中有女眷,窮追不捨,威脅道:「船家停下,且饒你不死!」
船家猶豫再三,命船工起櫓待命,遂懇求冒辟疆道:「客官,憐我性命。」說著話,幾個清兵已陸續爬上大船,不由分說,舉槍便刺,抬刀便砍:「快把隨身錢財拿出來,抗命者斬!」冒辟疆抱拳施禮:「大哥。」清兵道:「誰是你大哥!」冒辟疆改口道:「大爺,大爺饒命。只要好說,錢財盡歸你等。」一個清兵上前就給冒辟疆一記耳光:「誰跟你好說?快把錢財交出來,耍花招隱匿,立死無疑!」
冒辟疆大喊道:「管家!」管家就在冒辟疆身後,他戰慄道:「少東家,我在這兒呢。」冒辟疆一把扯過管家身上的行囊,塞到清兵懷裡:「大爺,一家老小救命的錢,全在這兒了。」那清兵正掂量行囊裡的金銀,管家聲嘶力竭,哀嚎著便衝向那個清兵,去搶奪行囊。幾個清兵見狀,瘋狗般齊上陣,挺槍揮刀,管家即刻喪命。為首的清兵吼道:「都看到了?這就是抗命的下場!」說完,帶兵進艙內搜刮。因見女眷數人,個個開懷大笑,一聲「搜身」,皆把魔掌伸向女眷們的內衣。董小宛的貼身丫鬟護主,咬斷一清兵手指,船艙內隨即陷入混亂。冒辟疆無能為力,惟一口一個「大爺」的哀求。為首的清兵大喝一聲:「都住手!」遂引導手下,拾起刀槍,把女眷統統押出船艙。
女眷們頭髮散亂,衣襟不整。幾個清兵,手持刀槍,把她們圍在中間。為首的清兵道:「是哪個大膽撒潑?」斷指的清兵一指那丫鬟:「就是這個潑婦婊子!」為首的清兵道:「把她丟到水裡餵魚!」幾個清兵上前,一陣廝打,舉起那丫鬟,即丟入水中。董小宛竭盡全力,未能保住侍女性命,哭昏於地。冒辟疆捶胸頓足:「我的天吶!我的天吶!」其他女眷,瑟瑟發抖,面色如土。
為首的清兵背起錢財,把女眷挨個看了一遍,一指董小宛:「你跟我下船,可保餘者無恙。」冒辟疆一把將董小宛攔在身後:「大爺,這使不得。」幾個清兵怒不可遏,刀槍一併架在冒辟疆脖子上。為首的清兵道:「讓這個小美女乖乖跟我等下船,你等走路。否則,統統必死無疑!」船工及冒家男丁聞言,個個怒目相向。清兵寡不敵眾,不敢擅動。
僵持了一會兒,但見董小宛自冒辟疆身後走出:「各位軍爺息怒,且把刀槍收起。」清兵就坡下驢,收起刀槍。為首的道:「你須與我等下去。」董小宛蔑視道:「不難。」冒辟疆一把抱住董小宛:「虎狼之穴,焉可擅入。」董小宛哭道:「辟疆,我到冒家,全家老少,皆待我不薄,小宛無以為報。今以賤軀,換全家性命,心安也。」冒辟疆亦哭道:「死亦同死。」董小宛喃喃道:「公子,小宛病殘,再無力顛沛流離。我意已決,勿勸也。倘能苟活,小宛日後還來侍奉公子。」說完,掙脫冒辟疆,縱身跳入水中,頓時隱沒於叢叢蘆葦之中。清兵瞠目結舌,紛紛溜下大船,乘小船離去。
冒辟疆哀嚎一聲,欲往下跳。家人與下人,紛紛上前,攔腰的、抱腿的、扯臂的,裹作一團,死死不放。冒辟疆絕望地望著那片蘆葦,啞著嗓音哭喊道:「小宛……小宛……」船家勸道:「公子!逃命要緊!」說完,即命船工搖櫓。大船駛離那片蘆葦蕩,冒辟疆的哭聲,漸漸消失在船尾的波浪中。
良久,董小宛抱一根浮木,划出蘆葦蕩。見四周靜寂無人,方游移靠岸。上得岸來,躡手躡腳,摸進一間寂無人煙的破屋。稍作喘息,脫下長裙擰乾,著貼身絲褂和一件麻質白褲出門,把濕衣晾曬到樹幹上。回到破屋,董小宛頓感一絲涼意,雙臂交於胸前,遂噴嚏不止,雞皮疙瘩佈滿全身。屋內黢黑一片,門外陽光正烈。想命運多舛,孤獨無助,董小宛鼻酸淚流,不能自禁。
時有影子,自門前閃過。董小宛驚懼萬分,向外窺探,見一隻小狗,拖一條斷腿,自西而東,往河邊跑去。董小宛小心翼翼走出,摸了摸樹幹上的長裙,已是半乾。董小宛難顧好歹,取回長裙穿上,遂又踱到屋外,尋一木墩坐下,一任太陽曝曬冰冷的軀體。正這時,一群清兵路過,董小宛躲閃不及,被帶回營地輪姦。未幾,二十二歲的董小宛,便香消玉殞。
且說錢牧齋兩口,正感歎嘉定二十萬人,因抗拒剃髮而肝腦塗地。寇白門突然登門拜訪,令柳如是大感意外,她邊哭邊問道:「聽說你隨朱大人北去,怎就回來了?」寇白門亦哭道:「朱國弼降清北上,誰知一到北京,即被朝廷軟禁。有人放話,若脫離羈絆,除非拿錢交保。朱國弼為自救,欲將我和婢女鬥兒賣掉。我勸他說:『賣妾所得,不過數百金;若使妾南歸,一月之間,當籌萬金相報。』朱國弼思前想後答允,我才得以帶著鬥兒歸來。」
柳如是哀歎道: 「 怪不得妹妹一口一個『朱國弼』,姓朱的所作所為,的確不像個大丈夫。」說完,跑到內室,翻箱倒櫃,找出許多金銀首飾,塞給寇白門:「東西不多,妹妹休要嫌棄。」寇白門接過金銀首飾,看看錢牧齋,又看看柳如是,難為情道:「如此貴重,我接在手裡燙得慌。」柳如是手扶寇白門的肩膀,輕輕一搖:「這時還客氣什麼,重要的是兌現諾言,把朱國弼弄回南京。」錢牧齋一旁附和道:「那是,贖人為重。」
寇白門淚流滿面:「仁義的姐姐,寬厚的錢大人,你們的大恩大德,白門今生今世都不會忘。就此別過,後會有期。」說完,帶著斗兒,就要給錢牧齋與柳如是下跪。錢牧齋兩口上前擎住寇白門主僕,不讓她們施此大禮。柳如是埋怨道:「這樣做就生分了,哪像磕頭的姐妹。」遂掏出手絹,給寇白門擦淚。臘兒把托盤放下,走過來給斗兒擦淚。柳如是又道:「瞧妹妹剛才那話說的,什麼『就此別過,後會有期』。大老遠的自北京回來,容易嗎?連碗茶水都不曾喝,像回什麼事。」臘兒一指幾上新沏的茶道:「茶都好了,這不正準備倒來著,見一個個淚人似的,讓人光顧心疼了。」柳如是道:「茶是次要的,今天妹妹來了,說什麼也得吃了飯再走。怎麼著,接風酒也得吃一杯。」寇白門苦笑道:「姐姐,妹妹食不甘味呀。再說了,你看我是能坐得下來的樣子嗎?後面的日子長著哩,真的要走了。」
柳如是、錢牧齋見寇白門說得懇切,也不強留。寇白門帶著斗兒,給柳如是、錢牧齋深鞠一躬,一步三回頭的就往外走。錢牧齋兩口陪送不迭。寇白門時而緊咬嘴唇,時而回頭道別:「姐姐,錢大人,你們回吧,回吧。」錢牧齋輕輕的擺手道別,柳如是更是一口一聲「慢些」,傷感至極。待寇白門一腳跨出大門,柳如是再也抑制不住,那淚水劈劈啪啪的落將下來,嘴裡的「慢些」二字,已含混不清。寇白門淚眼模糊地最後回頭一望,狠狠心,帶著鬥兒,逕直去了。
三個月後,弘光帝被押送到北京。南京降臣,均獲新職,錢牧齋為大清禮部侍郎。朱國弼因寇白門全力搭救,回到南京,並到寇白門落腳處,深表謝意:「倘非你以萬銀交保,朱某難脫羈絆。現接你回家,是以補過。」寇白門冷眼道:「當年你用銀子為我贖身,如今我亦用銀子將你贖回,你我就此了結。」朱國弼怏怏而回。
寇白門為救朱國弼,借債萬兩。因一心還債,重操舊業,舉凡紅白喜事,祝壽抓周,無所不往,殷勤獻藝。勞累過度,又急火攻心,寇白門一病不起,未幾撒手人寰。錢牧齋本去北京履職,是以推遲。柳如是出面,為寇白門辦理後事。錢牧齋深為寇白門的豪俠所動,特作詩〈寇白門〉,予以追悼。詩曰:
寇家姊妹總芳菲,二十年來花信迷,
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紅淚一沾衣。
叢殘紅粉念君恩,女俠誰知寇白門?
黃土蓋棺心未死,香丸一縷是芳魂。
事畢,錢牧齋擬北去履職。行前,錢牧齋兩口於南京拜別舊好。話說這天,他們乘轎行至鈔庫街時,見行人一片混亂。錢牧齋與柳如是的轎子,靠邊落地,是以避之。柳如是撩起轎簾,一看究竟,不意那目光,卻與牆角蹲著的一個乞丐相撞。因眼熟,柳如是回想在何處見過此人。待去細看,那乞丐把頭埋進懷裡。柳如是突然想起,這不正是魏府徐青君徐大公子嗎?何以淪落到這步田地?正想著,但見一個衣裳襤褸、邋裡邋遢的孕婦,頭髮凌亂,瘋瘋癲癲,自東向西跑來。那孕婦見男便追,逢男必喊:「侯君!侯君!」
柳如是感覺耳熟,迅即下轎。那瘋女人漸漸近了,柳如是定睛一看,這不是李香君嗎?於是一把抱在懷裡:「香君,你這是怎的啦?」李香君發出刺耳的尖叫聲:「別攔著,我要去追我的侯君!」說完,見一個男人自身邊走過,李香君一把抓住那男人:「侯公子,我的夫君,香君總算找到你了!」那路過的男人嚇得頭皮發痄,死力掙脫後,向東跑去。柳如是再次上前抱住李香君:「香君妹妹,香君妹妹,你這是怎了?」
李香君掙脫柳如是,邊喊邊去追逐她所遇到的任何男人。柳如是再難控制,哇的一聲,哭昏於地。錢牧齋不及反應,眼前的一幕,一閃而過。錢牧齋急忙出轎,嘴裡不住大喊:「臘兒!臘兒!!」臘兒抱著哭昏於地的柳如是,哽咽無言。下人擠過人群,攙扶住錢牧齋道:「老爺,臘兒這不在這兒嘛!」錢牧齋俯下身去,見臘兒正掐柳如是的人中。錢牧齋老淚縱橫,唇間的縫隙裡,嵌著一條白沫。
柳如是漸漸醒來,擋開臘兒的手:「好了,我沒事了。趕緊回家,回家。」下人攙著錢牧齋,臘兒扶著柳如是,坐進他們各自的轎子,雙雙返回飛來樓。柳如是病倒在床,臉色蒼白如紙。臘兒搬了把椅子,置於床前。錢牧齋坐下,默然無語,並不時用手梳理柳如是的額髮。那些額髮,一綹一綹,浸在汗水裡。錢牧齋急道:「臘兒,快去弄盆溫水,給夫人擦把臉。」
一會兒,臘兒把溫水端來,浸濕了臉巾,擰乾。錢牧齋接過臉巾道:「我來吧。」錢牧齋展開臉巾,輕輕的給柳如是擦起汗來。臘兒心細,回身倒了一盞溫水,端在手裡。錢牧齋憂慮地看著柳如是,把臉巾遞給臘兒,遂道:「倒盞溫水來。」臘兒接過臉巾,遞上溫水:「老爺,給。」錢牧齋扭身抬頭,見臘兒手裡端著一盞溫水,心想:「臘兒這孩子真貼心。」錢牧齋接過那盞溫水,臘兒趕緊放下臉巾,輕而快的近至床頭,與錢牧齋一同,扶柳如是坐起。
柳如是接過那盞溫水喝了,復又躺下,臉色漸潤。慢慢的,有了講話的氣力:「晃眼,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煙月沒了,白門走了,香君瘋了,小宛無音,圓圓沒信……就是那幾位公子,亦命運多舛,冒辟疆放意林泉,去了一個;陳貞慧隱居不出,去了一個;侯方域下落不明,去了一個;吳次尾死於牢獄,去了一個……」話未盡,已是淚眼婆娑。
錢牧齋安慰道:「世間的一切,終將物是人非事事休。既知如此,有生之年,就該為家人活著,而不是為名為利活著,尤不能為臭氣熏天的官場活著。如是,我意向朝廷託病辭官,然後把飛來樓變賣,你我歸鄉,共用天倫之樂,若何?」聞言,柳如是坐起,拉住錢牧齋的手,欣慰至極。
兩個月後,即一六四六年夏,錢牧齋的請辭獲准,遂與柳如是打點行裝,告別秦淮河,回到常熟老家。
一六四七年,受淄川謝升案牽累,錢牧齋被捕北上,入刑部大獄。柳如是隻身隨行,照顧錢牧齋。經賄賂,錢牧齋獲釋,後資助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抗清。一六四八年春,柳如是為錢牧齋生下一女;不久,錢牧齋因黃毓祺案被株連,囚於南京。柳如是全力營救,錢牧齋得免牢獄之災。錢牧齋出獄後,被軟禁在蘇州,寄寓拙政園。一六四九年,錢牧齋與柳如是從蘇州返回常熟。一六五五年秋,黃毓祺在舟山抗清,柳如是前去慰問勞軍。一六六四年,錢牧齋去世,享年八十二歲;未幾,柳如是懸樑自盡,享年四十六歲。
且說鎮江失守的奏報傳入宮中,弘光帝無所畏懼,依舊淫樂自如。次日深夜,又由太監入報,清軍自丹陽、句容,一路殺來。聞報,弘光帝始知死活,問策韓贊周:「如之奈何?」韓贊周道:「黃得功屯兵蕪湖,現在惟有他可保皇上無恙。」弘光帝方命人收拾箱篋,帶著寵妃,自通濟門,落荒而逃。
宮城裡的人,聞弘光帝連夜出走,有人趁機放火,宮廷內外相連,頓時火光沖天。刑部牢房各門洞開,囚犯四散。
次晨,馬士英聞弘光帝已逃,忙與阮大鋮率數千黔兵,匆匆逃亡浙江②。胡大鵬不及追隨,反其道,歸順大清。
所餘大臣,知悉弘光帝、馬士英、阮大鋮等出逃,盡皆惶惶。於是,草草密議一條出路,各自回家等信。錢牧齋快到家時,見魏國公花園火光沖天,知道有人趁火打劫。擔心家有變故,催促轎夫,快步回到飛來樓。尚好,商哥率家丁,奮力護院,才躲過一劫。柳如是只是受了些驚嚇,其他無恙。錢牧齋這才略略安下心來。
喘息未定,錢牧齋叫商哥帶人,迅疾把「德藝雙馨樓」的牌匾拿下,換回「飛來樓」舊匾。一會兒,商哥取回「德藝雙馨樓」牌匾,放到堂屋一角,去回稟錢牧齋,卻不見其影兒,便轉身去暖閣,向夫人回稟。見門虛掩著,商哥進去,問柳如是:「夫人,這牌匾是否留著?」柳如是因時局突變,惴惴不安,又不得其解,遂一反常態,把眉一橫:「沒見我煩著嗎?」
商哥一頭霧水,火頂腦門,竟也把眉橫起:「夫人的無名火,怕發的不是地方。我本好意,豬尾巴軍即將入城,留著這破玩意,容易引火焚身。」商哥一席話,點燃柳如是心中怒火,她從床上騰地爬起,怒目相視道:「弘光帝再不濟,是漢家正朔;豬尾巴軍再強,那也是外人。商哥,你要吃裡扒外嗎?」
商哥把心一橫,想道:「橫豎都是個鳥散,怕什麼?」遂激憤道:「甲申年時,北京城裡一個賣菜的,叫作湯之瓊,見崇禎帝的梓宮經過,悲不自勝,竟觸石死了。還有一乞丐,趁亂跑到城樓自縊身亡,人們不知他叫什麼,但見他的衣帶中有封絕命書,上寫:『身為丐兒,也是明民,明朝既亡,我生何為』。江南有一樵夫,聽說明亡,亦投水殉難。叫我說,這幾塊料,皆愚民也,死非其所。明朝是老朱家的明朝,與黎民百姓何關?你不死,豬尾巴軍要來;你死了,豬尾巴軍還是要來。皇上都不能阻絕天意,況草民乎?再說,大明的官,飽享腐敗,個個爛透,正所謂瓜熟蒂落,也該他娘一邊子去了。不然,當年崇禎帝的死訊傳到江南時,楓橋、吳江等地的百姓,也不會聞訊狂歡。這也就是孟子說的,只要民情歡悅,國君的出處不成問題。」
聞商哥一番時議,柳如是頭暈目眩,一栽歪,復又坐到床上。商哥著實被嚇了一跳,他急忙上前攙扶。柳如是坐穩後,狠狠的推了一把商哥:「把你的手拿開!」商哥知趣兒,退後兩步:「我知道夫人生我的氣……」柳如是打斷道:「你這些大逆不道的話,是從吳次尾、陳貞慧他們那些時政爛文裡學到的吧?」
商哥坦然道:「沒錯。但孟子云云,是從老爺書裡看到的。難道老爺也錯了嗎?」柳如是氣得雙手發抖,嘴唇發顫,半天吐不出一字。商哥繼續道:「我知道夫人看不起時政爛文,可也正是這些時政爛文,讓我看清了大明的今天與明天。就說兩個月前吧,大敵當前,揚州的守將依舊往來宴請,吹拉彈奏,乃至向當地士紳伸手要名妓,做聲色之娛;士兵住在百姓家,敲詐勒索,無所顧忌。南京守將,亦非好鳥。我大明占江南廣袤富庶之地,擁兵數十萬,卻要輸給只有幾萬人的清軍。有詩痛斥曰:『二十萬人齊解甲,竟無一個是男兒。』我大明無人呀!」說完,商哥竟淚流滿面。
聽罷此言,柳如是瞠目結舌,半晌才道:「看不出來呀。」商哥道:「此乃形勢所迫,不得不想。」柳如是冷冷一笑:「你這也叫熟透了,該瓜熟蒂落一邊子去了。」商哥疑惑道:「夫人,你這是何意?」柳如是震怒道:「什麼意思?該死,你不知道嗎?」商哥聞言色變,噗通跪在柳如是面前:「夫人,剛才我那都是氣話,你大人不記小人過,求你高抬貴手。」柳如是不為所動:「來人!」
七八個家丁,聞聲來到暖閣。為首者,便是陸新櫃:「夫人有何吩咐?」柳如是道:「都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商男就知道嗎?」陸新櫃不解:「商男是誰?」柳如是朝面前跪著的商哥一努嘴,陸新櫃明悟。陸新櫃相貌俊美,因娘娘腔,為柳如是所不喜。陸新櫃不知就裡,卻把柳如是厭他,歸咎於商哥爭寵。因此,他久有除掉商哥,取而代之之心。他平日雖在柳如是面前,說盡商哥壞話,卻徒勞無功。今賜良機,不可錯失。陸新櫃抬手一揮:「拖出去!」
幾個家丁,不由分說,就近前夾持商哥。商哥運力抖動雙臂,幾個家丁險被摔倒。商哥道:「我自會出去受罰。」家丁皆知商哥身上功夫,便不再強拗,跟隨商哥出去。一個家丁已抱了一條長凳,置於天井。陸新櫃早便暗囑一人,取來繩索。陸新櫃指了指繩索,對商哥道:「管家,得把你捆上才是。」
商哥橫眉道:「家法從事,向不用繩索,今是為何?」陸新櫃道:「誰不知管家身上功夫了得,打得急了,跳將起來,我等可吃不消。」商哥想到:「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二話沒說,趴在長凳上,任陸新櫃等人捆綁。陸新櫃咬牙切齒,狠狠道:「夫人都吩咐了,還不快快責打。」
幾個家丁不敢怠慢,舉棍便打。其中一個家丁問道:「杖責多少?」陸新櫃道:「直到我喊停。」商哥聽了,心中罵道:「小人!」柳如是聽聞杖起杖落聲,起身來到天井,瞥一眼趴在條凳上的商哥,回暖閣去了。柳如是心中五味雜陳:「這該死的,骨頭倒不軟,雨點般的棍子打下去,竟不吭一聲。」
錢牧齋在書房聞聲,跑來制止,無奈腿腳老邁,慢了幾步,趕到時,商哥已氣絕身亡。錢牧齋顫抖著手,怒指陸新櫃道:「所為何來?所為何來?!」七八個家丁齊齊跪下,陸新櫃道:「夫人的吩咐,與小人無干。」錢牧齋恨恨離去,快步來到暖閣,僅見臘兒與菊兒,遂問:「夫人呢?」臘兒道:「剛剛還在。」錢牧齋怒道:「你們為什麼不跟著?」菊兒道:「夫人特地囑咐,不讓跟著的。」錢牧齋預感不妙,轉到小屏風後,見暖閣後門開著,一路小跑,來到荷塘邊。
柳如是果然站在荷塘邊,任錢牧齋喊破嗓子,都無動於衷。待錢牧齋近了,柳如是道:「你來幹什麼?」錢牧齋道:「商哥因何被杖斃?」柳如是大吃一驚:「我不過叫他們責罰他一下,怎就杖斃了?!」心想:「定是那陸新櫃借刀殺人。」接著道:「也罷。這該死的,竟敢說大明的官飽享腐敗,個個爛透,也該瓜熟蒂落一邊子去了。這不連帶你我,都罵在裡面了嗎?就是大明該亡,那也是漢室;就是韃靼人該活,那也是外人。商哥吃裡扒外,就是死一千回,也不解恨。」錢牧齋道:「哦。既如此,也不該將他杖斃,畢竟一個不錯的人。在常熟時,你杖殺應四,這回又杖殺商哥。這兩年,你的脾氣愈發大了,主凶得不得了。這也就是亂世,若太平年,不償命你也得去蹲大牢。」
柳如是怒道:「不要再說這兩個該死的,就是你我,也該像史可法那樣,為大明殉國。」錢牧齋想了想,道:「唉,弘光一朝,立之僅十三個月。我當初就反對擁立福王,其原因就是此主過於無德無才,以至於朝堂與外鎮不和,朝堂與朝堂不和,外鎮與外鎮不和,朋黨勢成,門戶大起,虜寇之事,置之蔑聞。自古亡國之君,無過弘光者。漢獻之孱弱,劉禪之癡呆,楊廣之荒淫,合併而成其弘光一人。弘光癡如劉禪,淫過隋煬,更有馬士英、阮大鋮禍亂朝綱,一年之內,貪財好殺,酒色宣淫,諸凡亡國之事,集其大成。惟其如此,方有今之結局。如今,弘光逃逸,馬阮逃逸,我等跑不了的,倒要去死嗎?」柳如是道:「國都亡了,活著何益?你難道要學龔鼎孳嗎?我可不是顧橫波。」錢牧齋拍了拍胸脯:「誰要學龔鼎孳那沒廉恥的,降了一回大順不說,臨了自甘墜入豬圈,給大清去做奴才。」說完,脫鞋挽褲,便往荷塘裡走。柳如是轉怒為笑:「你都要去殉國了,還怕濕了鞋和褲腳?」錢牧齋小心翼翼往荷塘邁了幾步,試了試水,又折回上岸:「夫人休得取笑。」柳如是不解:「你怎的又上來了?」錢牧齋搖搖頭:「水有點涼。」柳如是怒其不爭,噗通跳入水中。錢牧齋一邊撲入荷塘,一邊喊救人。陸新櫃等家丁聞聲趕來相救,把錢牧齋、柳如是團團圍住。錢牧齋與柳如是站起,荷塘邊的水,僅沒膝蓋。柳如是歎道:「唉,殉國竟如此之難。」錢牧齋道:「皮肉之苦,只有殉國者自己知道,外人不知,國更不知。」夫婦二人,遂在家丁和丫鬟攙扶下上岸,回屋更衣。
柳如是怒氣漸消,遂想起商哥,竟珠淚偷彈:「雨點般的棍子打在身上,竟不吭一聲,鐵錚錚一個漢子!」又想起商哥往昔的諸多好來,不能自持,嚎啕大哭,嚇壞錢牧齋。勸慰了半天,柳如是方止住哭聲,錢牧齋問因何如此傷心,柳如是默然無語。見臘兒端著一碗燕窩湯,接過喝下,吩咐道:「把商哥體面的葬了吧。還有啊,陸新貴乃險惡小人,不可留在身邊,速速逐出飛來樓。」錢牧齋道:「早該如此。」次日,錢牧齋謊稱入朝議事。柳如是道:「該跑的都跑了,燒得燒了,還什麼朝廷不朝廷的?」錢牧齋不聽,乘轎而去。中午回來時,錢牧齋竟已剃髮,腦後稀疏的白髮,編出一條一拃長的辮子。柳如是見狀,又氣又好笑:「老頭子?你怎的也掉進了豬圈裡?不是說,不學龔鼎孳的嗎?」錢牧齋摸摸光禿禿的前額道:「圖個涼快。」柳如是矯情道:「老頭子,你知道我捨不得你,你這樣做,不是誠心要拉我下水嗎?」說完,去了暖閣。
錢牧齋跟到暖閣:「夫人,有件事,還須與你商量。」柳如是道:「剃髮大事都不與我商量,還有什麼好商量的?」錢牧齋道:「上午出去,與趙之龍、王鐸等大人商量過,清軍已到城下,已令屬員寫好降書一道,去投清營。這樣做,南京城得免生靈塗炭之災。」柳如是思量了一會兒道:「投降雖令人不齒,畢竟使生靈免遭塗炭,也是積德的上上策。」錢牧齋道:「各位大臣考慮到好上加好,意在迎降時獻金,夫人以為如何?」柳如是道:「錦上添花的事,我自不能攔你。問題是,獻多少才算是好上加好?」錢牧齋道:「我也沒數,不妨列個禮單出來,列到自己滿意即可。」柳如是同意,二人斟酌再三,才把禮單定下來。錢牧齋親自執筆,恭楷把禮單謄好。那禮單上寫道:禮部尚書翰林院學士臣錢謙益謹獻流金金銀器、法琅銀壺各一具;蟠龍玉杯、宋製玉杯、天鹿犀杯、葵花犀杯、芙蓉犀杯、法琅鼎杯各一套;法琅鶴杯、銀鑲鶴杯各一對;宣德宮扇、真金川扇、弋陽金扇、弋奇金扇、百子宮扇、真金杭扇各十柄;真金蘇扇四十柄;銀鑲象箸十雙。
錢牧齋等人的降書投至清營,多鐸大喜,准降;且允諾,清軍和平入城,必秋毫無犯。入城日期、儀式敲定後,多鐸率部,如期進城。趙之龍、錢牧齋、王鐸、朱國弼等,即率十七侯伯,開罷城門,衣冠掃地,匍匐道旁,迎接清軍,各獻重禮。
南京就此陷落。想那歷時二十一年建成的南京城牆,是何等的堅不可摧。兩百多年前,朱元璋為建造這座都城,動用各類築城人員百萬餘眾,耗費城磚數億塊。為確保質量,朝廷要求,每塊城磚上,須有府、州、縣、總甲、甲首、小甲、製磚人夫、窯匠等責任人姓名,以便追責。交磚時,檢驗官讓兩名士兵各抱一磚撞擊,磚無脫皮、無裂縫、無破損、聲音清脆,即合格。反之,整批城磚返窯重燒。兩度返工者,將嚴懲責任人。
朱元璋窮盡人力物力,令南京城牆,固若金
湯。然多鐸卻不費一槍一炮,便拿下南京。可見城牆的堅固與否,非外在那道看得見的牆,倒是人的肚皮內那道看不見的牆。閒話少敘。多鐸因見大明臣子殷勤備至,遂承諾奏報朝廷,起用降臣。且令三軍,禁止擄掠。南京人額手感激,盛讚清軍為正義之師。但說胡大鵬,投至多鐸腳下,舉報弘光帝下落。多鐸大喜:「人馬休整一天,次日由你帶路,去追剿弘光,事成有賞。」胡大鵬領命,先自歇息。同室歇息的一個降臣,對胡大鵬道:「我降而不叛,胡大人身居要位,卻又降又叛,是何道理?」胡大鵬笑道:「實不懂你這屁話,降和叛究竟有何不同?」那人道:「皇上抬你,把你擺到東廠位置,帝國安全你不顧倒也罷了,臨了,連抬舉你的皇上也出賣了,這就是叛。我同樣知道皇帝的去處,卻不說,這叫降而不叛。」
胡大鵬仰天大笑:「這麼個降而不叛。實話告訴你,我吃的就是這碗飯,幹順手了,別說是地上的皇帝,就是天上的玉皇大帝,該出賣的也得出賣。當初皇上恢復東廠,你以為是為黎民百姓呀?還不是為了他的鳥位。風調雨順時,東廠是皇上的銅牆鐵壁;風雨飄搖時,東廠就成了皇上的心腹大患。叫誰掌管這片天,誰都得這麼幹。」說完,胡大鵬出去,帶來幾個清兵,把「降而不叛」者拉出門外,就地砍了。胡大鵬拿腳一蹬,那人的頭滾到一邊。胡大鵬道:「身子這半降了,所以呆著不動;那頭顱未叛,所以滾了。」院裡的清兵,個個被逗得哈哈大笑。次日,多鐸遣貝勒尼堪、貝子屯齊,進兵蕪湖,追擒弘光帝。適明將劉良佐,奉檄入援,途遇清兵即降。尼堪令劉良佐為前驅,直撲蕪湖江口。
黃得功屯兵蕪湖,見弘光帝狼狽奔來,大驚道:「陛下何故輕身至此?」弘光帝流淚道:「南京無一人可恃,唯卿秉性忠誠,所以冒死前來,朕之安危,全靠你了。」小太監張執中附和道:「是呀。」黃得功責怪道:「陛下來此,臣與敵對決,焉能護駕?」弘光帝悲痛欲絕,掩面大哭。黃得功無奈,只得留住弘光帝,誓死效力。
隔日,清兵至,黃得功出師未捷身先死,弘光帝被捉,迅疾押回南京。途中,弘光帝坐無幔小車,頭蒙銀絹手帕,身穿藍色布袍,以油扇掩面。弘光帝的兩個妃子,各騎毛驢,緊隨其後。韓贊周與張執中等,伴弘光帝小車左右,步行而往。
弘光帝一行被押解入京,道路兩旁,觀者如堵,唾罵不絕。因對亡國君恨之入骨,市民每以石塊、瓦片投擲,然弘光帝處之泰然,嬉笑自若。
且說胡大鵬前去多鐸帳下領賞,多鐸一愣:「什麼賞?」胡大鵬道:「元帥曾言,讓我帶路,捉拿弘光,事成有賞。如今弘光已被捉拿回京……」多鐸道:「你不說我倒忘了。來人,取一條白練來。」手下果就取來一條白練,遞於胡大鵬。胡大鵬掃興道:「所謂賞,不過一條白練,點用也無。」多鐸道:「如何無用?你繫在脖子上,不就有用了。」胡大鵬似有所悟,臉色頓時煞白:「怎的是死?」多鐸道:「本帥平生最恨賣主求榮者。」胡大鵬哀嚎一聲,丟了白練,衝向帳外。多鐸道:「宰了他!」幾個侍衛撿起白練,追了出去。胡大鵬見無路可逃,跪地求饒。侍衛們借勢把白練往胡大鵬脖子上一纏,各執一端,拼盡死力一拉,胡大鵬當即命絕。
且說冒辟疆一家,乘船南逃湖州。天有不測,途遭劫匪;脫險未幾,又遇清兵。冒氏一家所雇乃大船,劃動甚慢;清兵所乘為小船,划動甚速。幾個清兵見大船之中有女眷,窮追不捨,威脅道:「船家停下,且饒你不死!」
船家猶豫再三,命船工起櫓待命,遂懇求冒辟疆道:「客官,憐我性命。」說著話,幾個清兵已陸續爬上大船,不由分說,舉槍便刺,抬刀便砍:「快把隨身錢財拿出來,抗命者斬!」冒辟疆抱拳施禮:「大哥。」清兵道:「誰是你大哥!」冒辟疆改口道:「大爺,大爺饒命。只要好說,錢財盡歸你等。」一個清兵上前就給冒辟疆一記耳光:「誰跟你好說?快把錢財交出來,耍花招隱匿,立死無疑!」
冒辟疆大喊道:「管家!」管家就在冒辟疆身後,他戰慄道:「少東家,我在這兒呢。」冒辟疆一把扯過管家身上的行囊,塞到清兵懷裡:「大爺,一家老小救命的錢,全在這兒了。」那清兵正掂量行囊裡的金銀,管家聲嘶力竭,哀嚎著便衝向那個清兵,去搶奪行囊。幾個清兵見狀,瘋狗般齊上陣,挺槍揮刀,管家即刻喪命。為首的清兵吼道:「都看到了?這就是抗命的下場!」說完,帶兵進艙內搜刮。因見女眷數人,個個開懷大笑,一聲「搜身」,皆把魔掌伸向女眷們的內衣。董小宛的貼身丫鬟護主,咬斷一清兵手指,船艙內隨即陷入混亂。冒辟疆無能為力,惟一口一個「大爺」的哀求。為首的清兵大喝一聲:「都住手!」遂引導手下,拾起刀槍,把女眷統統押出船艙。
女眷們頭髮散亂,衣襟不整。幾個清兵,手持刀槍,把她們圍在中間。為首的清兵道:「是哪個大膽撒潑?」斷指的清兵一指那丫鬟:「就是這個潑婦婊子!」為首的清兵道:「把她丟到水裡餵魚!」幾個清兵上前,一陣廝打,舉起那丫鬟,即丟入水中。董小宛竭盡全力,未能保住侍女性命,哭昏於地。冒辟疆捶胸頓足:「我的天吶!我的天吶!」其他女眷,瑟瑟發抖,面色如土。
為首的清兵背起錢財,把女眷挨個看了一遍,一指董小宛:「你跟我下船,可保餘者無恙。」冒辟疆一把將董小宛攔在身後:「大爺,這使不得。」幾個清兵怒不可遏,刀槍一併架在冒辟疆脖子上。為首的清兵道:「讓這個小美女乖乖跟我等下船,你等走路。否則,統統必死無疑!」船工及冒家男丁聞言,個個怒目相向。清兵寡不敵眾,不敢擅動。
僵持了一會兒,但見董小宛自冒辟疆身後走出:「各位軍爺息怒,且把刀槍收起。」清兵就坡下驢,收起刀槍。為首的道:「你須與我等下去。」董小宛蔑視道:「不難。」冒辟疆一把抱住董小宛:「虎狼之穴,焉可擅入。」董小宛哭道:「辟疆,我到冒家,全家老少,皆待我不薄,小宛無以為報。今以賤軀,換全家性命,心安也。」冒辟疆亦哭道:「死亦同死。」董小宛喃喃道:「公子,小宛病殘,再無力顛沛流離。我意已決,勿勸也。倘能苟活,小宛日後還來侍奉公子。」說完,掙脫冒辟疆,縱身跳入水中,頓時隱沒於叢叢蘆葦之中。清兵瞠目結舌,紛紛溜下大船,乘小船離去。
冒辟疆哀嚎一聲,欲往下跳。家人與下人,紛紛上前,攔腰的、抱腿的、扯臂的,裹作一團,死死不放。冒辟疆絕望地望著那片蘆葦,啞著嗓音哭喊道:「小宛……小宛……」船家勸道:「公子!逃命要緊!」說完,即命船工搖櫓。大船駛離那片蘆葦蕩,冒辟疆的哭聲,漸漸消失在船尾的波浪中。
良久,董小宛抱一根浮木,划出蘆葦蕩。見四周靜寂無人,方游移靠岸。上得岸來,躡手躡腳,摸進一間寂無人煙的破屋。稍作喘息,脫下長裙擰乾,著貼身絲褂和一件麻質白褲出門,把濕衣晾曬到樹幹上。回到破屋,董小宛頓感一絲涼意,雙臂交於胸前,遂噴嚏不止,雞皮疙瘩佈滿全身。屋內黢黑一片,門外陽光正烈。想命運多舛,孤獨無助,董小宛鼻酸淚流,不能自禁。
時有影子,自門前閃過。董小宛驚懼萬分,向外窺探,見一隻小狗,拖一條斷腿,自西而東,往河邊跑去。董小宛小心翼翼走出,摸了摸樹幹上的長裙,已是半乾。董小宛難顧好歹,取回長裙穿上,遂又踱到屋外,尋一木墩坐下,一任太陽曝曬冰冷的軀體。正這時,一群清兵路過,董小宛躲閃不及,被帶回營地輪姦。未幾,二十二歲的董小宛,便香消玉殞。
且說錢牧齋兩口,正感歎嘉定二十萬人,因抗拒剃髮而肝腦塗地。寇白門突然登門拜訪,令柳如是大感意外,她邊哭邊問道:「聽說你隨朱大人北去,怎就回來了?」寇白門亦哭道:「朱國弼降清北上,誰知一到北京,即被朝廷軟禁。有人放話,若脫離羈絆,除非拿錢交保。朱國弼為自救,欲將我和婢女鬥兒賣掉。我勸他說:『賣妾所得,不過數百金;若使妾南歸,一月之間,當籌萬金相報。』朱國弼思前想後答允,我才得以帶著鬥兒歸來。」
柳如是哀歎道: 「 怪不得妹妹一口一個『朱國弼』,姓朱的所作所為,的確不像個大丈夫。」說完,跑到內室,翻箱倒櫃,找出許多金銀首飾,塞給寇白門:「東西不多,妹妹休要嫌棄。」寇白門接過金銀首飾,看看錢牧齋,又看看柳如是,難為情道:「如此貴重,我接在手裡燙得慌。」柳如是手扶寇白門的肩膀,輕輕一搖:「這時還客氣什麼,重要的是兌現諾言,把朱國弼弄回南京。」錢牧齋一旁附和道:「那是,贖人為重。」
寇白門淚流滿面:「仁義的姐姐,寬厚的錢大人,你們的大恩大德,白門今生今世都不會忘。就此別過,後會有期。」說完,帶著斗兒,就要給錢牧齋與柳如是下跪。錢牧齋兩口上前擎住寇白門主僕,不讓她們施此大禮。柳如是埋怨道:「這樣做就生分了,哪像磕頭的姐妹。」遂掏出手絹,給寇白門擦淚。臘兒把托盤放下,走過來給斗兒擦淚。柳如是又道:「瞧妹妹剛才那話說的,什麼『就此別過,後會有期』。大老遠的自北京回來,容易嗎?連碗茶水都不曾喝,像回什麼事。」臘兒一指幾上新沏的茶道:「茶都好了,這不正準備倒來著,見一個個淚人似的,讓人光顧心疼了。」柳如是道:「茶是次要的,今天妹妹來了,說什麼也得吃了飯再走。怎麼著,接風酒也得吃一杯。」寇白門苦笑道:「姐姐,妹妹食不甘味呀。再說了,你看我是能坐得下來的樣子嗎?後面的日子長著哩,真的要走了。」
柳如是、錢牧齋見寇白門說得懇切,也不強留。寇白門帶著斗兒,給柳如是、錢牧齋深鞠一躬,一步三回頭的就往外走。錢牧齋兩口陪送不迭。寇白門時而緊咬嘴唇,時而回頭道別:「姐姐,錢大人,你們回吧,回吧。」錢牧齋輕輕的擺手道別,柳如是更是一口一聲「慢些」,傷感至極。待寇白門一腳跨出大門,柳如是再也抑制不住,那淚水劈劈啪啪的落將下來,嘴裡的「慢些」二字,已含混不清。寇白門淚眼模糊地最後回頭一望,狠狠心,帶著鬥兒,逕直去了。
三個月後,弘光帝被押送到北京。南京降臣,均獲新職,錢牧齋為大清禮部侍郎。朱國弼因寇白門全力搭救,回到南京,並到寇白門落腳處,深表謝意:「倘非你以萬銀交保,朱某難脫羈絆。現接你回家,是以補過。」寇白門冷眼道:「當年你用銀子為我贖身,如今我亦用銀子將你贖回,你我就此了結。」朱國弼怏怏而回。
寇白門為救朱國弼,借債萬兩。因一心還債,重操舊業,舉凡紅白喜事,祝壽抓周,無所不往,殷勤獻藝。勞累過度,又急火攻心,寇白門一病不起,未幾撒手人寰。錢牧齋本去北京履職,是以推遲。柳如是出面,為寇白門辦理後事。錢牧齋深為寇白門的豪俠所動,特作詩〈寇白門〉,予以追悼。詩曰:
寇家姊妹總芳菲,二十年來花信迷,
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紅淚一沾衣。
叢殘紅粉念君恩,女俠誰知寇白門?
黃土蓋棺心未死,香丸一縷是芳魂。
事畢,錢牧齋擬北去履職。行前,錢牧齋兩口於南京拜別舊好。話說這天,他們乘轎行至鈔庫街時,見行人一片混亂。錢牧齋與柳如是的轎子,靠邊落地,是以避之。柳如是撩起轎簾,一看究竟,不意那目光,卻與牆角蹲著的一個乞丐相撞。因眼熟,柳如是回想在何處見過此人。待去細看,那乞丐把頭埋進懷裡。柳如是突然想起,這不正是魏府徐青君徐大公子嗎?何以淪落到這步田地?正想著,但見一個衣裳襤褸、邋裡邋遢的孕婦,頭髮凌亂,瘋瘋癲癲,自東向西跑來。那孕婦見男便追,逢男必喊:「侯君!侯君!」
柳如是感覺耳熟,迅即下轎。那瘋女人漸漸近了,柳如是定睛一看,這不是李香君嗎?於是一把抱在懷裡:「香君,你這是怎的啦?」李香君發出刺耳的尖叫聲:「別攔著,我要去追我的侯君!」說完,見一個男人自身邊走過,李香君一把抓住那男人:「侯公子,我的夫君,香君總算找到你了!」那路過的男人嚇得頭皮發痄,死力掙脫後,向東跑去。柳如是再次上前抱住李香君:「香君妹妹,香君妹妹,你這是怎了?」
李香君掙脫柳如是,邊喊邊去追逐她所遇到的任何男人。柳如是再難控制,哇的一聲,哭昏於地。錢牧齋不及反應,眼前的一幕,一閃而過。錢牧齋急忙出轎,嘴裡不住大喊:「臘兒!臘兒!!」臘兒抱著哭昏於地的柳如是,哽咽無言。下人擠過人群,攙扶住錢牧齋道:「老爺,臘兒這不在這兒嘛!」錢牧齋俯下身去,見臘兒正掐柳如是的人中。錢牧齋老淚縱橫,唇間的縫隙裡,嵌著一條白沫。
柳如是漸漸醒來,擋開臘兒的手:「好了,我沒事了。趕緊回家,回家。」下人攙著錢牧齋,臘兒扶著柳如是,坐進他們各自的轎子,雙雙返回飛來樓。柳如是病倒在床,臉色蒼白如紙。臘兒搬了把椅子,置於床前。錢牧齋坐下,默然無語,並不時用手梳理柳如是的額髮。那些額髮,一綹一綹,浸在汗水裡。錢牧齋急道:「臘兒,快去弄盆溫水,給夫人擦把臉。」
一會兒,臘兒把溫水端來,浸濕了臉巾,擰乾。錢牧齋接過臉巾道:「我來吧。」錢牧齋展開臉巾,輕輕的給柳如是擦起汗來。臘兒心細,回身倒了一盞溫水,端在手裡。錢牧齋憂慮地看著柳如是,把臉巾遞給臘兒,遂道:「倒盞溫水來。」臘兒接過臉巾,遞上溫水:「老爺,給。」錢牧齋扭身抬頭,見臘兒手裡端著一盞溫水,心想:「臘兒這孩子真貼心。」錢牧齋接過那盞溫水,臘兒趕緊放下臉巾,輕而快的近至床頭,與錢牧齋一同,扶柳如是坐起。
柳如是接過那盞溫水喝了,復又躺下,臉色漸潤。慢慢的,有了講話的氣力:「晃眼,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煙月沒了,白門走了,香君瘋了,小宛無音,圓圓沒信……就是那幾位公子,亦命運多舛,冒辟疆放意林泉,去了一個;陳貞慧隱居不出,去了一個;侯方域下落不明,去了一個;吳次尾死於牢獄,去了一個……」話未盡,已是淚眼婆娑。
錢牧齋安慰道:「世間的一切,終將物是人非事事休。既知如此,有生之年,就該為家人活著,而不是為名為利活著,尤不能為臭氣熏天的官場活著。如是,我意向朝廷託病辭官,然後把飛來樓變賣,你我歸鄉,共用天倫之樂,若何?」聞言,柳如是坐起,拉住錢牧齋的手,欣慰至極。
兩個月後,即一六四六年夏,錢牧齋的請辭獲准,遂與柳如是打點行裝,告別秦淮河,回到常熟老家。
一六四七年,受淄川謝升案牽累,錢牧齋被捕北上,入刑部大獄。柳如是隻身隨行,照顧錢牧齋。經賄賂,錢牧齋獲釋,後資助鄭成功、張煌言、瞿式耜、魏耕等抗清。一六四八年春,柳如是為錢牧齋生下一女;不久,錢牧齋因黃毓祺案被株連,囚於南京。柳如是全力營救,錢牧齋得免牢獄之災。錢牧齋出獄後,被軟禁在蘇州,寄寓拙政園。一六四九年,錢牧齋與柳如是從蘇州返回常熟。一六五五年秋,黃毓祺在舟山抗清,柳如是前去慰問勞軍。一六六四年,錢牧齋去世,享年八十二歲;未幾,柳如是懸樑自盡,享年四十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