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父母
又到了星期六。
米蘭像平時一樣,穿過週末市集,走進薔薇街。這一次,她遠遠地就看見了愛麗絲花園那積滿白雪的木栅欄小門。她推門走進去。花園的草地上鋪著厚厚的白雪,就像一個巨大無比的毯子。替米蘭開門的時候,愛麗絲的臉上微微露出了吃驚的神色。「米蘭,我以為妳今天不來了呢。妳不是說,下個星期要考試了嗎?」
米蘭本來也沒打算過來。今天上午,媽媽像平時一樣去理髮師那裡了。跟平時不同的是,媽媽說她從理髮師那裡出來還有別的事情,可能要吃過中飯才回來。媽媽走的時候把餃子替米蘭煮好,還很體貼地放進了微波爐裡。米蘭想吃的時候,只要按一下按鈕,餃子就熱了。可是米蘭覺得一個人在家裡太沒意思了,放下書本就跑到愛麗絲這裡來。
「有考試,但我不在乎。」米蘭從來就沒害怕過考試。
愛麗絲:「我知道,妳是個好學生。」
米蘭說:「不是好學生也沒關係。聖誕節以前的考試,雖然是期中考試,但大家都不把它當回事。」
愛麗絲點點頭說:「我知道,我知道,沒有一個學校會在聖誕節以前發成績單給學生的。他們怕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拿著成績單回家,爸爸媽媽一生氣,聖誕節禮物就會少了好多。禮物少了,孩子當然不高興,最後弄得全家都不高興,所以我很贊成學校不在聖誕節以前發成績單。如果聖誕節以前連考試也取消了,那就更好了。」
愛麗絲客廳松枝花環上的蠟燭,已經點起了第二枝。聖誕節又悄悄地走近了一步。
愛麗絲讓米蘭在壁爐前面坐下來。她仔細地觀察了一下米蘭:「米蘭,真奇怪,大家都高高興興地準備過聖誕節,可是在妳的臉上,我看不出聖誕節快要到來的跡象。有什麼不高興的事情嗎?」
米蘭嘆了口氣,說:「其實,我沒有什麼不高興的事情,可是我也沒遇到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您不是說聖誕節是家庭的節日、愛的節日嗎?我告訴您,我爸爸聖誕節不打算回家了。」
愛麗絲:「哦,為什麼呢?」她問得很認真。
米蘭:「他要值班。您也許不知道,他是個博士,他現在做的工作很重要,假日的時候也必須有人值班。可是,為什麼偏偏是他在聖誕節值班呢?
再說我媽媽吧,她對我很好,可是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愈來愈沒話可說。總之啊,我們的家變得很冷清,很沒意思。」
聽完米蘭的話,愛麗絲一時沒有說話,她繼續靜靜地打著毛線。壁爐裡燃燒的木柴不時濺出幾個火星,還沒有落到米蘭面前,就已經熄滅了。米蘭也不再說話,她沉默地看著壁爐裡跳舞的火苗。她的家裡也有壁爐,可是進入冬天到現在,媽媽還沒有使用過壁爐。一個家裡有沒有愛,從這些很細微的地方就能感受出來。
她們兩人沉默了很久。愛麗絲突然站起來,到書架上去找出一本書。她拿著書回到壁爐邊,翻開書說:「米蘭,我給妳朗讀一首詩,一首很美的詩。」
愛麗絲停頓了一下,慢慢地讀起來:「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求的兒女。他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因你們而來。
儘管他們在你們身邊,卻並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建造房舍蔭庇他們的身體,但不是他們的心靈,因為他們的心靈棲息於明日之屋,即使在夢中,你們也無緣造訪。
你們可以努力仿效他們,卻不可企圖讓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行,也不會滯留於往昔。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瞄準無限之旅上的目標,用力將你彎曲,以使他的箭迅捷遠飛。
讓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既愛飛馳的箭,也愛穩健的弓。」
愛麗絲讀完以後,一時沒有說話。壁爐裡傳出輕微的木柴爆裂的聲音,好像有人在小心翼翼地發表著自己的意見。
米蘭想了想說:「我可能還沒有完全聽懂,但我同意您的評價,這確實是一首很美的詩。這是誰寫的呢?」
愛麗絲說:「這個詩人來自東方,他叫卡里.紀伯倫。他在黎巴嫩出生,在美國和法國完成了學業,他是阿拉伯世界最有名的詩人和畫家。他被人們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上的巨人』。」
米蘭:「他看起來像一個年輕的王子。」
愛麗絲:「他是詩人中的王子,米蘭。」
米蘭:「我真希望能把這首詩讀給我的爸爸媽媽聽,這好像就是為他們寫的。因為他們經常想把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觀點強加到我的頭腦裡。他們總以為,我是他們的孩子、是他們的一件東西,我一切都應該聽他們的。」
愛麗絲微笑起來,她往壁爐裡加了一根木柴,然後耐心地說:「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有兩個方面。紀伯倫的這首詩,確實是寫給那些把子女當成自己財產的父母的。可是,米蘭,它其實也是寫給孩子的。」
米蘭很吃驚:「寫給孩子?」
愛麗絲:「這首詩把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講得非常理智、清楚。米蘭,孩子透過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但孩子不屬於父母。反過來呢,父母給了孩子生命,但父母也並不屬於孩子。父母和孩子各自有自己的生活,各自有自己的命運。他們有時候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有時候會遠遠分開。」
米蘭:「您是說,父母和孩子,其實只是一種臨時的關係,就像紀伯倫在詩裡說的那樣,是弓和箭的關係?」
愛麗絲:「說得對,米蘭。」
米蘭:「那詩裡說的那個射手是誰呢?」
愛麗絲:「這個射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一樣東西——時間,米蘭。等時間到了,射手就會把弓彎曲、把箭射出去。而那枝被射出去的箭,米蘭,它也會隨著時間而變化。」
米蘭:「變成什麼呢?」
愛麗絲:「時間會慢慢地把那枝箭變成弓。等孩子長大了,孩子自己有了孩子,這個時候,它就變成了弓。」
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有自己的孩子,米蘭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感覺。她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真正準備好做一個媽媽,也許永遠都不會有這一天。
愛麗絲就像看懂了米蘭的心思,接著說:「父親和母親,這是人類社會最神聖、也是最富有奉獻精神的職業。當妳的爸爸媽媽決定生下妳的時候,他們其實已經簽訂了一個不可更改的合約。」
米蘭:「和誰訂了合約?」
愛麗絲:「和他們自己的命運。米蘭,他們心甘情願地決定用自己一生的自由和一個小小的生命做一個交換。想一想,當妳來到這個世界的最初時期,妳是那麼脆弱渺小,妳必須依靠妳父母的食物和撫愛,才能存活下來。為了妳,妳的父親必須透過辛勤的工作,維護家庭的生活開支;妳的母親必須在深夜裡無數次醒來,為妳哺乳。他們自己的生活價值,突然就被降到了第二順位。而妳的需求,永遠處於你們家庭的第一位。米蘭,在今天的社會裡,心甘情願地簽訂這個合約的人,已經愈來愈少了。」
米蘭沉思著說:「他們簽訂合約的時候也許沒有想到,到了有一天,我就會像一枝射出去的箭一樣,永遠地飛走了。」
愛麗絲:「不,不完全是這樣,米蘭。紀伯倫詩裡的箭只是一個比喻而已。妳和父母親的關係,大概會走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妳完全依賴他們,妳現在正處於這樣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就是箭射出去以後。這個時期妳和父母遠遠相望,或者只有聖誕節的時候才有相聚的機會,妳和妳的父母都希望這個階段能持續得很長很長。對妳,對他們,這都是最美好、最有價值的時候。第三個階段,是父母依賴妳的階段。那個時候妳的父母已經垂垂老矣,妳回報父母的時候到了。這段時間也許很長,也許很短。可是不管是長還是短,米蘭,一個孩子欠父母太多,是永遠都無法還清的。」
米蘭:「對,父母的恩情,孩子是報答不完的。我們中國有一首古詩,說的就是這個。」
愛麗絲:「小米蘭,我真喜歡聽妳說中國的古詩。請接著說下去吧!」
米蘭先作一點解釋:「這首詩是中國古代一個姓孟的人寫的,是我媽媽教我的。我們中國的詩都是很短的。」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好像是一幅畫,我閉上眼睛就能看到。孩子要出遠門了,媽媽幫他縫衣服,一邊縫,一邊在心裡期盼著他能早日平安歸來。」
「這首詩還說,母親的愛就像春天太陽的光輝,孩子就像一棵小小的草。這麼一對比,太讓人灰心了。」
愛麗絲:「為什麼灰心呢?」
米蘭:「因為一棵小小的草,怎麼能報答太陽的恩情呢?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一輩子也報答不了父母的恩情,怎麼努力報答,也不行。」
愛麗絲緩慢地搖搖頭:「米蘭,父母對孩子的恩情是永遠還不清的。這還不清的一部分,也正是連結父母和孩子關係中最重要最寶貴的東西。」
米蘭疑惑地說:「這個我就不懂了。」
愛麗絲:「小米蘭,通常我們走進商店,付錢買了一件東西,然後我們拿著那件東西離開了。也許,我們永遠都不需要再一次回到那裡,因為我們不虧欠他們什麼。而妳的父母為妳付出的東西,是無法用價格衡量的,所以妳會永遠虧欠著他們。這個虧欠的部分,我們把它叫做恩情。恩情唯一的報答方式就是,妳把這份虧欠父母的恩情,獻給妳未來的孩子。妳父母的生命將透過妳的孩子延續下去,這就是我們人類社會為什麼能夠天長地久、綿延不斷的祕密。」
米蘭振奮起來:「我明白了。簡單地說就是,我媽媽現在替我包餃子,等我長大了以後,我替我的孩子包餃子。」
愛麗絲:「餃子又是什麼東西?」
米蘭比劃著說:「這是中國的一種食物。它有皮,用麵粉做的。有餡,是蔬菜和肉做的。住在中國北方的人,過年都喜歡包餃子。把餡裝進餃皮裡,捏緊了,放在水裡煮,還不能煮破,很難的呢!」
愛麗絲想了想說:「那不是義大利的食物嗎?」
米蘭反駁說:「當然不是啦,是中國的。古時候有個義大利人,叫馬可.波羅,他在中國住了很久。回去的時候,他就把中國的餃子啦、麵條啦這些好吃的東西都帶回義大利去了。這是我爸爸媽媽說的。」米蘭即興發揮說,「因為路太遠,他沒辦法把中國的餃子餡帶回去,所以義大利人才會沒有學到怎麼做餃子餡。現在您看,同樣是餃子,義大利的餃子就沒有中國的餃子好吃。」
愛麗絲笑起來:「原來是這樣啊,妳的這個理論可真新奇。有食譜嗎?」
米蘭大笑起來:「這跟紅燒肉一樣,沒有食譜。但是,我以後可以帶給妳嚐一嚐。」
愛麗絲:「米蘭,我還想跟妳說,在妳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珍惜父母親的愛。父母的愛很重要,它影響著人的一生。一個在小時候感受過父母無微不至的愛的人,他會有一顆溫柔同情的心。長大以後,他會很寬容、很友愛。他很願意去愛別人,也很願意接受別人的愛。米蘭,我們又說到了這個『愛』字。對一個孩子來說,學會愛、學會表達愛,比學好語文算術重要得多。」
壁爐裡的火焰上突然蹦出一個火星,在火星輕輕炸開的一剎那,米蘭的眼睛被照亮了。
又到了星期六。
米蘭像平時一樣,穿過週末市集,走進薔薇街。這一次,她遠遠地就看見了愛麗絲花園那積滿白雪的木栅欄小門。她推門走進去。花園的草地上鋪著厚厚的白雪,就像一個巨大無比的毯子。替米蘭開門的時候,愛麗絲的臉上微微露出了吃驚的神色。「米蘭,我以為妳今天不來了呢。妳不是說,下個星期要考試了嗎?」
米蘭本來也沒打算過來。今天上午,媽媽像平時一樣去理髮師那裡了。跟平時不同的是,媽媽說她從理髮師那裡出來還有別的事情,可能要吃過中飯才回來。媽媽走的時候把餃子替米蘭煮好,還很體貼地放進了微波爐裡。米蘭想吃的時候,只要按一下按鈕,餃子就熱了。可是米蘭覺得一個人在家裡太沒意思了,放下書本就跑到愛麗絲這裡來。
「有考試,但我不在乎。」米蘭從來就沒害怕過考試。
愛麗絲:「我知道,妳是個好學生。」
米蘭說:「不是好學生也沒關係。聖誕節以前的考試,雖然是期中考試,但大家都不把它當回事。」
愛麗絲點點頭說:「我知道,我知道,沒有一個學校會在聖誕節以前發成績單給學生的。他們怕那些成績不好的孩子拿著成績單回家,爸爸媽媽一生氣,聖誕節禮物就會少了好多。禮物少了,孩子當然不高興,最後弄得全家都不高興,所以我很贊成學校不在聖誕節以前發成績單。如果聖誕節以前連考試也取消了,那就更好了。」
愛麗絲客廳松枝花環上的蠟燭,已經點起了第二枝。聖誕節又悄悄地走近了一步。
愛麗絲讓米蘭在壁爐前面坐下來。她仔細地觀察了一下米蘭:「米蘭,真奇怪,大家都高高興興地準備過聖誕節,可是在妳的臉上,我看不出聖誕節快要到來的跡象。有什麼不高興的事情嗎?」
米蘭嘆了口氣,說:「其實,我沒有什麼不高興的事情,可是我也沒遇到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情。您不是說聖誕節是家庭的節日、愛的節日嗎?我告訴您,我爸爸聖誕節不打算回家了。」
愛麗絲:「哦,為什麼呢?」她問得很認真。
米蘭:「他要值班。您也許不知道,他是個博士,他現在做的工作很重要,假日的時候也必須有人值班。可是,為什麼偏偏是他在聖誕節值班呢?
再說我媽媽吧,她對我很好,可是我們在一起的時候愈來愈沒話可說。總之啊,我們的家變得很冷清,很沒意思。」
聽完米蘭的話,愛麗絲一時沒有說話,她繼續靜靜地打著毛線。壁爐裡燃燒的木柴不時濺出幾個火星,還沒有落到米蘭面前,就已經熄滅了。米蘭也不再說話,她沉默地看著壁爐裡跳舞的火苗。她的家裡也有壁爐,可是進入冬天到現在,媽媽還沒有使用過壁爐。一個家裡有沒有愛,從這些很細微的地方就能感受出來。
她們兩人沉默了很久。愛麗絲突然站起來,到書架上去找出一本書。她拿著書回到壁爐邊,翻開書說:「米蘭,我給妳朗讀一首詩,一首很美的詩。」
愛麗絲停頓了一下,慢慢地讀起來:「你們的孩子並不是你們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自身的渴求的兒女。他們藉你們而來,卻不是因你們而來。
儘管他們在你們身邊,卻並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把你們的愛給予他們,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建造房舍蔭庇他們的身體,但不是他們的心靈,因為他們的心靈棲息於明日之屋,即使在夢中,你們也無緣造訪。
你們可以努力仿效他們,卻不可企圖讓他們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行,也不會滯留於往昔。
你們是弓,你們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瞄準無限之旅上的目標,用力將你彎曲,以使他的箭迅捷遠飛。
讓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彎曲吧。
因為他既愛飛馳的箭,也愛穩健的弓。」
愛麗絲讀完以後,一時沒有說話。壁爐裡傳出輕微的木柴爆裂的聲音,好像有人在小心翼翼地發表著自己的意見。
米蘭想了想說:「我可能還沒有完全聽懂,但我同意您的評價,這確實是一首很美的詩。這是誰寫的呢?」
愛麗絲說:「這個詩人來自東方,他叫卡里.紀伯倫。他在黎巴嫩出生,在美國和法國完成了學業,他是阿拉伯世界最有名的詩人和畫家。他被人們稱為『站在東西方文化橋梁上的巨人』。」
米蘭:「他看起來像一個年輕的王子。」
愛麗絲:「他是詩人中的王子,米蘭。」
米蘭:「我真希望能把這首詩讀給我的爸爸媽媽聽,這好像就是為他們寫的。因為他們經常想把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觀點強加到我的頭腦裡。他們總以為,我是他們的孩子、是他們的一件東西,我一切都應該聽他們的。」
愛麗絲微笑起來,她往壁爐裡加了一根木柴,然後耐心地說:「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有兩個方面。紀伯倫的這首詩,確實是寫給那些把子女當成自己財產的父母的。可是,米蘭,它其實也是寫給孩子的。」
米蘭很吃驚:「寫給孩子?」
愛麗絲:「這首詩把我們這個世界上的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講得非常理智、清楚。米蘭,孩子透過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但孩子不屬於父母。反過來呢,父母給了孩子生命,但父母也並不屬於孩子。父母和孩子各自有自己的生活,各自有自己的命運。他們有時候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有時候會遠遠分開。」
米蘭:「您是說,父母和孩子,其實只是一種臨時的關係,就像紀伯倫在詩裡說的那樣,是弓和箭的關係?」
愛麗絲:「說得對,米蘭。」
米蘭:「那詩裡說的那個射手是誰呢?」
愛麗絲:「這個射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一樣東西——時間,米蘭。等時間到了,射手就會把弓彎曲、把箭射出去。而那枝被射出去的箭,米蘭,它也會隨著時間而變化。」
米蘭:「變成什麼呢?」
愛麗絲:「時間會慢慢地把那枝箭變成弓。等孩子長大了,孩子自己有了孩子,這個時候,它就變成了弓。」
想到自己有一天也會有自己的孩子,米蘭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感覺。她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真正準備好做一個媽媽,也許永遠都不會有這一天。
愛麗絲就像看懂了米蘭的心思,接著說:「父親和母親,這是人類社會最神聖、也是最富有奉獻精神的職業。當妳的爸爸媽媽決定生下妳的時候,他們其實已經簽訂了一個不可更改的合約。」
米蘭:「和誰訂了合約?」
愛麗絲:「和他們自己的命運。米蘭,他們心甘情願地決定用自己一生的自由和一個小小的生命做一個交換。想一想,當妳來到這個世界的最初時期,妳是那麼脆弱渺小,妳必須依靠妳父母的食物和撫愛,才能存活下來。為了妳,妳的父親必須透過辛勤的工作,維護家庭的生活開支;妳的母親必須在深夜裡無數次醒來,為妳哺乳。他們自己的生活價值,突然就被降到了第二順位。而妳的需求,永遠處於你們家庭的第一位。米蘭,在今天的社會裡,心甘情願地簽訂這個合約的人,已經愈來愈少了。」
米蘭沉思著說:「他們簽訂合約的時候也許沒有想到,到了有一天,我就會像一枝射出去的箭一樣,永遠地飛走了。」
愛麗絲:「不,不完全是這樣,米蘭。紀伯倫詩裡的箭只是一個比喻而已。妳和父母親的關係,大概會走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妳完全依賴他們,妳現在正處於這樣的階段。第二個階段,就是箭射出去以後。這個時期妳和父母遠遠相望,或者只有聖誕節的時候才有相聚的機會,妳和妳的父母都希望這個階段能持續得很長很長。對妳,對他們,這都是最美好、最有價值的時候。第三個階段,是父母依賴妳的階段。那個時候妳的父母已經垂垂老矣,妳回報父母的時候到了。這段時間也許很長,也許很短。可是不管是長還是短,米蘭,一個孩子欠父母太多,是永遠都無法還清的。」
米蘭:「對,父母的恩情,孩子是報答不完的。我們中國有一首古詩,說的就是這個。」
愛麗絲:「小米蘭,我真喜歡聽妳說中國的古詩。請接著說下去吧!」
米蘭先作一點解釋:「這首詩是中國古代一個姓孟的人寫的,是我媽媽教我的。我們中國的詩都是很短的。」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好像是一幅畫,我閉上眼睛就能看到。孩子要出遠門了,媽媽幫他縫衣服,一邊縫,一邊在心裡期盼著他能早日平安歸來。」
「這首詩還說,母親的愛就像春天太陽的光輝,孩子就像一棵小小的草。這麼一對比,太讓人灰心了。」
愛麗絲:「為什麼灰心呢?」
米蘭:「因為一棵小小的草,怎麼能報答太陽的恩情呢?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一輩子也報答不了父母的恩情,怎麼努力報答,也不行。」
愛麗絲緩慢地搖搖頭:「米蘭,父母對孩子的恩情是永遠還不清的。這還不清的一部分,也正是連結父母和孩子關係中最重要最寶貴的東西。」
米蘭疑惑地說:「這個我就不懂了。」
愛麗絲:「小米蘭,通常我們走進商店,付錢買了一件東西,然後我們拿著那件東西離開了。也許,我們永遠都不需要再一次回到那裡,因為我們不虧欠他們什麼。而妳的父母為妳付出的東西,是無法用價格衡量的,所以妳會永遠虧欠著他們。這個虧欠的部分,我們把它叫做恩情。恩情唯一的報答方式就是,妳把這份虧欠父母的恩情,獻給妳未來的孩子。妳父母的生命將透過妳的孩子延續下去,這就是我們人類社會為什麼能夠天長地久、綿延不斷的祕密。」
米蘭振奮起來:「我明白了。簡單地說就是,我媽媽現在替我包餃子,等我長大了以後,我替我的孩子包餃子。」
愛麗絲:「餃子又是什麼東西?」
米蘭比劃著說:「這是中國的一種食物。它有皮,用麵粉做的。有餡,是蔬菜和肉做的。住在中國北方的人,過年都喜歡包餃子。把餡裝進餃皮裡,捏緊了,放在水裡煮,還不能煮破,很難的呢!」
愛麗絲想了想說:「那不是義大利的食物嗎?」
米蘭反駁說:「當然不是啦,是中國的。古時候有個義大利人,叫馬可.波羅,他在中國住了很久。回去的時候,他就把中國的餃子啦、麵條啦這些好吃的東西都帶回義大利去了。這是我爸爸媽媽說的。」米蘭即興發揮說,「因為路太遠,他沒辦法把中國的餃子餡帶回去,所以義大利人才會沒有學到怎麼做餃子餡。現在您看,同樣是餃子,義大利的餃子就沒有中國的餃子好吃。」
愛麗絲笑起來:「原來是這樣啊,妳的這個理論可真新奇。有食譜嗎?」
米蘭大笑起來:「這跟紅燒肉一樣,沒有食譜。但是,我以後可以帶給妳嚐一嚐。」
愛麗絲:「米蘭,我還想跟妳說,在妳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珍惜父母親的愛。父母的愛很重要,它影響著人的一生。一個在小時候感受過父母無微不至的愛的人,他會有一顆溫柔同情的心。長大以後,他會很寬容、很友愛。他很願意去愛別人,也很願意接受別人的愛。米蘭,我們又說到了這個『愛』字。對一個孩子來說,學會愛、學會表達愛,比學好語文算術重要得多。」
壁爐裡的火焰上突然蹦出一個火星,在火星輕輕炸開的一剎那,米蘭的眼睛被照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