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電子書】策展的50個關鍵

7特價315
電子書
下次再買
Q2 何謂「類博物館展示」?

在開始策展前應先思考:你將要策辦的展示,究竟應具備著何種特質?如此方能在繁瑣工作中掌握應有的原則,而不致使最後完成的展示走樣。

「類博物館展示」,顧名思義就是:類似博物館所舉辦的展示;本書以此為名乃是因為台灣近年來流行的展示,究其本質與特色主要乃師自於博物館展示。

社會大眾所接觸到的展示其實形形色色,上百貨公司有「內睡衣大展」、「鞋子包包大展」,假日出外時可能會遇上「客家民俗展」、「史努比特展」,工作中要去世貿中心參觀「五金產業展」、「電腦資訊大展」;在如此多種的「展示」中,博物館展示因其「博物館」屬性而有其特殊之處。

何謂博物館?許多書籍對於「博物館」的定義、宗旨、特性等已有完整敘述,在此不再贅述,但博物館為其所屬的展示,帶來三種主要特性:

▍以教育為目的

博物館主要基於社會教育目的而設立,因此博物館展示亦具備了教育功能;這也是博物館展示與一般商業展示最大的不同,其目的不在於商業行銷或是販售商品,而是基於非營利目的來傳遞與散播知識。所謂教育功能,反映在展示的實務面向則是:展示內容具有高度的知識性,並重視觀眾能否理解展示所欲傳達的內容。

▍以物件作為傳達知識的主要手段

博物館數百年來以蒐藏與研究物件為宗旨,因此其展示也以物件的呈現為大宗。所謂物件,範圍其實十分廣泛,從考古挖掘所得的古代陶瓶,精緻美麗的畫作與工藝品,到稀有動植物的標本,或深具歷史意義之老引擎等技術物件,甚至是我們生活週遭隨手可見的用品。這些物件從意義、歷史或美學的詮釋觀點被編排與呈現,並輔以文字、圖示、動畫等方式。至於不以物件為主的科學中心,及其所衍生出來的互動式展示,從某個層面來看它亦利用了「物件」──即展示的設施──來傳遞訊息。

▍展示不只是「展示」

從博物館人十分熟悉的「博物館四大功能:蒐藏、研究、展示、教育」說法中,可以找出展示在博物館運作中的位置;博物館「蒐藏」物件,並針對物件進行「研究」,然後將物件與研究成果「展示」出來,且配合舉辦相關的「教育」活動。因此策展人在構思展示時應全方位思考,從上游的蒐藏、研究,到下游的教育活動、甚至行銷推廣。總結上述可歸納:博物館展示以教育為主要目的,使用物件作為傳達訊息的主要手段,並以蒐藏與研究為策辦展示的基礎,同時藉由教育活動以擴大展示成效。
類似「博物館展示」的展示不僅存在於公私立博物館中,許多文化性質機構如:縣市文化中心、地方文化館、古蹟附屬的陳列室、學校的校史室等,亦常見此類展示;近年來因收費特展明顯有利可圖,因此許多私人策展公司更是持續推出此類展示,並巡迴於博物館與文創園區展出以賺取利潤,其教育意義多寡筆者不便置喙,但讓類博物館展示大為流行,且使參觀展示幾乎成為全民運動則是不爭的事實。

Q47 開放參觀後如何維持展示的最佳狀態?

一個展示最佳的狀態,往往存在於剛完工、但還未開放參觀時,要長期維持最佳狀態需要耐心與細心的持續關注。

展示開放參觀後,即開始進入耗損、故障與毀壞的階段,燈泡會不亮,電腦會當機,手把會脫落,投影機會故障,玻璃會髒汙,就連靜態展陳的文物也會蒙上一層灰塵;因此需要持續監控展示的狀況,並作適當的處理、清潔與修復,好讓觀眾不管何時來參觀,都能欣賞到同樣品質的展示。

開展後的基本要務有二,一是定期的清潔(甚至包括消毒),觀眾「手到」之處是清潔重點,特別是玻璃櫃上總有許多指紋,在燈光的照射下會份外明顯;二是定期的巡查與及時的修護,開展後應安排有維修人員負責每日的巡場與維修。如何迅速的修好展品是開放參觀階段最大的挑戰,而關鍵則在於:在展示設計與製作階段能否考量到後續維修。

以一個被頻繁操作的互動式展品為例,若要能迅速修復回到完好狀態,那麼在設計階段就需將其組成構造設計得簡潔而無多餘部分,製作時則需製造得堅固耐用,一些關鍵零組件如:把手、按鍵、齒輪、燈泡等應存有備品,此外在展示驗收階段應由製作廠商辦理維修教育訓練,詳細講解展品的構造與維修方法,如此一來維修人員在展品損壞時即可加快修復的速度。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