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Chapter 9 現代感,在於那一身浪漫與變革
  
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1832-83)
母親:尤金妮•德茜蕾•馬奈(Eugénie Désirée Manet,1811-95)
娘家姓:傅尼葉(Fournier)

一般而言,藝術家畫母親,色調趨近黯淡,有一位畫家則與眾不同,用的很黑,全身衣裝暗摸摸的,這位畫家是誰呢?法國現代藝術之父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1832-83),他是從寫實主義到印象派的中樞人物,1863-6年間繪製的〈奧古斯特•馬奈夫人的肖像畫〉,主角即是他的母親。

她名叫尤金妮•德茜蕾•馬奈(Eugénie Désirée Manet,1811-95),婚前的姓氏傅尼葉(Fournier)。

【引畫】
  
此肖像畫,女子一頭黑色捲髮,一對雙眼皮的大眼睛,眉毛是修剪後重新畫上,她薄唇緊閉,臉部的輪廓清晰。
  
全身除了臉、手、首飾,與椅子有菊棕色調之外,其餘的,像背景、頭髮、頭巾、衣裳,清一色全黑,此黑,有摺痕與層次之分。說來,黑色部分,畫家一層接一層塗得很厚;菊棕部分,油彩上得很薄。

【緣由:喪服的臆想】
  
馬奈的雙親一直以來,感情不錯,不幸地,1862年,父親過世了,三個月內,母親因哀傷,自己也病了。看著母親憔悴,馬奈很不捨,不久後,拿起畫筆,開始描繪,當時她還穿著喪服,此肖像畫便在這情況下進行,最後,花了三年才完成。這是一張慢工出細活的作品。

【愛夫愛子】
  
尤金妮出生名門,是法國派斯德哥爾摩外交官的女兒,她的教父是瑞典王儲讓-巴蒂斯特•貝爾納多特(Jean-Baptiste Bernadotte)(之後,也成為瑞典與挪威國王),可以想像,當她出嫁時,承接多少皇宮貴族與上流人士們的豐厚禮品。她丈夫是法國有權威的法官奧古斯特•馬奈(Auguste Manet,1797-1862)(以下,稱「奧古斯特」),婚後,住在巴黎,生下了三個兒子,我們的畫家馬奈排行老大,之下有尤金(Eugene)與古斯塔夫(Gustave)。

尤金妮生活奢豪,在巴黎有自己的沙龍,沉浸於社交,日子過得相當精彩,星期四晚上,也把空間讓出來給馬奈招待藝文界朋友。然而,1858年,丈夫身體不適,突然癱瘓,行動與語言表達上都有困難,逼使他不得不退休,作妻子的,從此全心照顧丈夫,雖然陸續被邀請參加宴會,但她大多回絕。
  
奧古斯特一直期盼馬奈學法律,將來跟他一樣當法官,但這個兒子只喜歡繪畫,尤金妮知道這狀況,嘗試了解,並鼓勵;當父親一過世,馬奈繼承一筆龐大財產,也愛亂花,尤金妮擔心,怕他不夠用,在背後默默協助他的藝術發展。【神情惆悵的雙肖像】
  
在馬奈動筆畫〈奧古斯特•馬奈夫人的肖像畫〉之前的三年,他完成了一幅雙肖像〈奧古斯特•馬奈先生與夫人〉(M. and Mme Auguste Manet),當時,父親已中風得厲害,母親在旁服侍。
  
在這幅畫裡,奧古斯特坐在桌前,眼睛往下瞄,尤金妮站後面,陷入了沉思,他們用的家具、物品、穿的衣裳,可看出來十分高檔,物質不缺,但兩人卻心事重重。當時,尤金妮寫了一封信給法國法務大臣,裡面,提到了丈夫:

「在他臉上,刻畫著悲傷的表情。」

不僅奧古斯特憂鬱,連她自己也惆悵了起來,馬奈面對此情此景,畫下這雙肖像,還說:

「我用最直接的方式,來為他們擺姿。」

言下之意,此是父母當時最自然、最直接的姿態,是的,父親行動不方便,坐著,眉毛深鎖,面容嚴肅,而母親呢?在照顧他的同時,看丈夫不快樂,自己也黯然神傷起來了。

沒錯,尤金妮是一位處處為丈夫著想的女子。

【寫實與浪漫兼備】
  
馬奈出生巴黎,在一本左拉(Émile Zola)為馬奈寫的傳記裡,並沒有談到早期的藝術訓練,彷彿天命似的,不需調教,就成了一名大師,真如此嗎?小時候,奧古斯特不鼓勵他作畫,但舅舅私底下慫恿他,帶他去羅浮宮逛一逛,13歲,註冊學畫畫;17歲那年,在托馬斯•庫圖爾(Thomas Couture)工作室訓練,約有6年之久,談到馬奈,不能不提到這位庫圖爾,他是一位影響力深遠的歷史畫家與導師,早期競爭羅馬大獎(Prix de Rome),參加六次累累失敗,之後設立一家獨立工作室,有意跟美術學院(École des Beaux-Arts)抗衡,並發明一些創作技巧,還出版一部重要的藝術書。他以身作則,刺激了馬奈的生活態度、寫實藝術風格、與反體制的思考,有趣的是,庫圖爾曾被出版社邀約寫一本自傳,但他瀟灑回答:

「傳記呈現的是性格的精煉,而性格是我們時代的苦惱。」

這句話的意涵,倒很類似馬奈之後尋獲的時代精神,與繪畫的美學體現。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一直有個心願,想把浪漫主義轉換成現代性,若說巴爾扎克是現代小說的先鋒者,那麼馬奈則屬於現代視覺藝術的先驅,1863年,波特萊爾向插畫家康士坦丁•蓋斯(Constantin Guys)表示馬奈是「現代生活的畫家」。早期,一路走來,馬奈身邊除了波特萊爾之外,還有一位情婦維多利亞•默蘭(Victorine Meurent),此兩人的存在,讓他在1863年畫下幾幅震撼之作,特別〈草地上的午餐〉(The Luncheon on the Grass)、〈奧林比亞〉(Olympia)……等等,這些畫,多以默蘭為模特兒,在這時候,他找到新的繪畫風格,以攝影的自發性,混合古典的深度,將平淡的主題用煽情方式引出來。但這被眾人抨擊,認為他對傳統不敬與褻瀆,因此,也反映他的離經叛道,這讓他贏得了「現代藝術之父的美名」。

【濃重的黑】
  
在進行〈奧古斯特•馬奈夫人的肖像畫〉期間,1865年,他親訪了普拉多(Prado)美術館,在那兒,他讚嘆:「西班牙,令我感到最迷惑的,旅程最有價值的,就是維拉斯奎兹,他是畫家們的畫家……看見他的傑作,給我無比的希望與信心。」觀看馬奈的母親畫像,我們不得不聯想到這位17世紀維拉斯奎茲(Diego Rodriguez da Silva y Velázquez)一些肖像,類似性極強,馬奈受到此西班牙黃金巨匠影響之深,可見一般了。
  
19世紀後半,法國繪畫興起一項藝術革命,印象派畫家們外出寫生,體驗光學,享受多樣變化,為此,揚棄黑色,嘗試使用混色來替代畫中陰暗面與陰影;然馬奈卻一反這風潮,用上了「黑」,那是他吸取了西班牙的美學精華之故。
  
馬奈畫的母親肖像,那黑的厚度,莊嚴、深刻,乃至壓抑,足以吞噬光的能量,隱藏了一種浮顯的神祕意象,同時,也劃破了菊棕的色塊介面,因此,觀畫的人會游走在精神與實體的交戰與衝突,無法丈量的氣勢就這樣使了出來。黑看來沉默,但內斂導致的張力卻是雄強、壯觀。這裡,兩色互為穿插,筆法、濃度、強度等層次,在在都為母親因喪夫後的情緒做了佈局,結果呢?因黑的流動,悲與慟震了開來。
  
濃黑―─黑的的憂鬱、黑的深邃、黑的神祕,成了馬奈最難消退的震盪,如此,轉化為「現代感」的關鍵表徵。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