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庒」是個幽靜的小村,庒名取自一條叫「秀水溪」的溪流。那溪水婉婉約約,沿著村莊的南邊流,夏日裡,有多少的小孩在水中嬉戲。這條溪,說寬不寬,說深不深,上有一座竹筏跨在兩個邊岸,當作橋梁;它隨著溪水的波動,緩緩地搖晃,過橋的老老少少都習以為常。若説這條溪有什麽特別的地方,那便是它的水質很好,每逢春季,溪流的兩岸就長滿了野花,周遭的花樹也會怒放,呈現出「無處不飛花」的景象。若逢到下雨刮風的日子,那溪水中就會有無數的花瓣漂流而下,像綿延不斷的錦色絲綢,無限的華麗。逢到連綿的雨季,溪水漲滿了,把竹筏沖走了,庒外的人進不來,而庒裡的百姓也無法出去,只有幾頭水牛無人干擾,樂悠悠地浸浴在溪裡。可以説,那近百戶的人家很少與外界往來,每天只聽到鷄鳴狗吠。那「秀水溪」的水靜靜地流,人,一天一天地過,經過一個世紀,幾個世代的輪替,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幸好村民一向能夠自給自足,他們自己種植稻米水果菜蔬,自己飼養鷄、鴨、魚、鵝,什麼也不缺。
王適均就生長在這個地方,只是他的處境與他的鄰居同輩不一樣。王家是幾代的儒醫,雖不算富裕,卻有一座田莊,一百多甲的農地,有幾家佃農為他們耕作。那農莊的四周環繞著雨傘花的樹籬,顯得優雅恬靜。農莊的後面是一片果園,果園外面便是秀水溪了。王適均上面有兩個兄長,他們念了幾年書以後,就繼承了中醫藥的家族事業。後來兩兄弟搬到嘉義去,合開了一家中藥鋪,生活很過得去。適均卻不一樣,他天生的聰敏好學,長得五官清秀,性格又溫文有禮,他的父親看在眼裡,不想讓他繼承祖傳的漢醫行業,而要他走上仕途。因此他每天一早起來就到書房去進修,無非念四書五經,背八股文;累了,就跑到果園去摘果子吃,或到溪畔去散步,有時文思泉湧,還寫寫詩填填詞,他父親看了更加欣慰,對他的期待也更殷切了。十八歲那一年春天,他長途跋涉到台南去參加鄉試,結果考中了秀才。這在秀水庒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是村民有史以來所得到的最高榮譽,誰不稱讚?從此整個村庒的百姓,不管男女長幼,不管輩分高低,都尊稱他為「王秀才」......秀水庒本來是個世外桃源,天高皇帝遠,外面的世界根本與他們不相干;但秀水溪畢竟只是一條小溪流,怎能抵擋外面的世界改朝換代的巨浪......
王適均就生長在這個地方,只是他的處境與他的鄰居同輩不一樣。王家是幾代的儒醫,雖不算富裕,卻有一座田莊,一百多甲的農地,有幾家佃農為他們耕作。那農莊的四周環繞著雨傘花的樹籬,顯得優雅恬靜。農莊的後面是一片果園,果園外面便是秀水溪了。王適均上面有兩個兄長,他們念了幾年書以後,就繼承了中醫藥的家族事業。後來兩兄弟搬到嘉義去,合開了一家中藥鋪,生活很過得去。適均卻不一樣,他天生的聰敏好學,長得五官清秀,性格又溫文有禮,他的父親看在眼裡,不想讓他繼承祖傳的漢醫行業,而要他走上仕途。因此他每天一早起來就到書房去進修,無非念四書五經,背八股文;累了,就跑到果園去摘果子吃,或到溪畔去散步,有時文思泉湧,還寫寫詩填填詞,他父親看了更加欣慰,對他的期待也更殷切了。十八歲那一年春天,他長途跋涉到台南去參加鄉試,結果考中了秀才。這在秀水庒是一件天大的喜事,是村民有史以來所得到的最高榮譽,誰不稱讚?從此整個村庒的百姓,不管男女長幼,不管輩分高低,都尊稱他為「王秀才」......秀水庒本來是個世外桃源,天高皇帝遠,外面的世界根本與他們不相干;但秀水溪畢竟只是一條小溪流,怎能抵擋外面的世界改朝換代的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