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前言

 

人有三個腦嗎?!不是真的!只是在強調重要性而已。殊不知,大家只認識自己本身的大腦(頭) 而已;另外的第二個或者第三個腦又是甚麼呢?其重要性又為何呢?其實,第二個腦來自─腸道,我們常常聽到一句俚語,你用肚臍想事情,表示用大腦以外其他地方─腸道,去思考簡單的事情,其實,腸道具有廣大的神經網絡,稱為腸神經系統,也就是大腦除外,擁有第二多神經細胞的器官;一些動物實驗發現,腸內菌叢的變化和腸道免疫細胞的過度活化,都可能導致血液中的一些神經信息傳導物質改變,進而影響到腦部功能,包括下視丘、腦下垂體等,就有所謂的「腸─腦軸線」關係,因此,腸道也被稱為「第二大腦」;其實上,傳統中醫也強調腸胃系統的重要性─中焦,「中州之官」主脾胃,主升降運化,與下焦的腎、大小腸互為調節,這是中醫在包括整個腸胃系統運作和重要性的論述,不同於西方醫學觀點上─單指胃、腸器官的名稱而已;另外,我們也常常聽到:您心不在焉或心不在這裡、心神不寧等的表現,其實是指不專心、沒有用腦在思考事情,這似乎可稱第三個腦的來處─心臟,如同中醫所謂的上焦,認為心主神明,君主之官,其實這包括整個心臟血管循環及腦神經系統運行,這有別於西方醫學只單單是心臟器官的表述而已,當一旦出現問題,會出現神智不清,這類似於腦部神經、意識、思維等運作的失衡表現;同時,美國紐約心臟病專家薩吉特•布斯里博士也認為:心臟與大腦有直接的關聯,大腦是會影響心臟的功能,心臟血流循環也會影響腦部功能,譬如近年來,出現「腸─腦─心」軸線這個名詞,這或許代表腦、腸道與心有重要的相關聯性,不是嗎?實質上,這三個腦 (腸道、腦、心) 在身體功能的運作上均有它的重要性;於是乎,醫學界才逐漸注意到腸道─腸道菌(microbiota) 的重要性,也證實它的正常生長與分佈對維護身體的健康有深遠影響─於2014 年,臺灣消化學會研討會亦曾針對以「腸道菌影響人體健康和疾病為主題」進行一序列的討論。

 

然而,就腸道菌而言,普遍認為攝取補充腸道菌就會有益身體健康,其實不然,因腸道菌有好菌、壞菌及中性菌之分,應選擇適當的菌種補充,才會有益身體健康;傳統上,我們認知的益生菌是好菌,只談及益生菌對腸道疾病─如:便祕、拉肚子等或過敏反應,有特殊預防功效而已,其實腸道菌不全是這樣,現今發現許多疾病的發生與腸道菌失衡有關,也就是說若好菌減少,壞菌增加了,就會導致許多疾病發生;譬如,對於心血管系統疾病,腎臟,肺臟,癌症及老化失智等疾病的發生,也都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有所謂的腸─腦軸線理論─與老化失智有關,這也說明腸道菌是其中一個腦的意涵;也由於健康飲食─地中海飲食認知的盛行─這種飲食可影響腸道菌平衡,同時這種飲食發現可延緩老化失智,主因發現其與降低心血管動脈硬化疾病風險有關─代表另外一個腦的重要性─心臟,這也強化說明了「三個腦」關聯性的重要;現在,許多研究已讓人們也愈來愈知道,以前認為病灶在腦、心血管的許多疾病,其實這些的導因「嫌犯」「第一現場」,很可能在腸道內,一些慢性心血管動脈硬化、老化、失智等疾病的發生與改變,這些似乎都與腸道菌叢生態平衡、正常生長有密切關係;因此,如何加強了解維持腸道菌的正常生長與菌叢平衡的重要性─不因為年齡改變或其他外在因素的影響( 例如,抗生素的使用或其他生活環境的改變等),以及如何避免老化過程中慢性疾病的發生─將是一重要的課題。

 

本書,在此,將提供一些腸道菌與老化進展時動脈硬化發生所屬的慢性相關疾病,例如,三高、老化、慢性肺病、高尿酸、慢性腎病、失眠,骨質疏鬆症、肌少症及失智等發生的相關知識( 如下圖示A、B:);同時,也提供有關老化時,中西保健醫療及精準基因檢測方法,例如,老化─端粒長度、粒線體─細胞能量檢測、肌少症基因及腸道菌的基因分析等,供讀者參考,藉此期望大眾身體健康,衰老能延緩,並享受年老健康的生活品質。

 

 

以上內容節錄自《腸道菌與動脈硬化、老化、失智:三個腦、端粒、粒線體》何豐名◎著.豐群生技有限公司出版/白象文化代理經銷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9869677240.pdf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