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敏俊
你所可能渴望的一切
所有人都聽見了,啪的那聲。敏俊知道該怎麼做,他在被釘鞋踩得坑坑巴巴的草地上大口喘氣,關切的隊友們在他身旁圍成半圓。他把發疼的手臂橫過頭頂,緩緩轉手;指尖冰冷,一股熱氣刺入他的肺,他的手探向另一邊肩膀,覺得疼痛紓解時才吐氣,關節復位。看見他們臉上的表情,敏俊實在忍俊不住。
就連澳洲人也不玩了,停下來目瞪口呆地看著他那條脫臼的手臂。在所有每週六來打橄欖球的外國人之中,就屬他們最強悍,即使鼻梁斷了、股四頭肌瘀傷,他們也總是願意繼續玩下去,只要能贏英國人或紐西蘭人就好。
敏俊大可告訴他們自己前幾次肩膀脫臼的經驗──打籃球、美式足球,還有一次貿然試圖衝浪──但他沒說。他心想,最好還是保留一點神祕感。他已經習慣受傷、肉體的背叛。他受的身體傷害總是又快又輕微,尤其是在中學時期,他不顧父母反對,堅持要打美式足球。他的表現向來不突出,但重點並不在於突不突出,他享受的是激烈性,在中場驚險躲避壓倒性的碰撞,用假動作帶球出界,逃過一心想消滅他的高大防守方球員。他一天到晚被打趴,只能躺在地上眨掉眼裡的淚。不過這過程也有其迷人之處。一部分的敏俊喜歡被撞,這顯示出他承受得了疼痛。
敏俊從小就深受競爭性運動吸引,渴望其零和的本質;在像這樣的運動中,總會出現明確的贏家、輸家。只有兩種可能的結果令他感到心安,沒有灰色地帶,沒有中間值。在首爾沒機會打業餘美式足球,你只能踢足球或打橄欖球。他自然而然選擇比所有其他運動都重視激烈性、暴力風險高的橄欖球。他的名字和外表令隊友們混亂,因此他們都以小心翼翼的善意對待他。在隊上的所有外國人之中,只有敏俊是美國人,不過根據其中一名愛爾蘭隊友的說法,他一點美國人的樣子也沒有,其他人聽了都馬上點頭稱是。敏俊只是微笑。他聽慣這種評論了。無論他去哪,他人總是摸不清他的底細,對他的曖昧出身困惑不解。
只要跟外國人待在一起,敏俊無時無刻都在練習忍耐。這是打橄欖球、被撞的代價。反正外國人就是失落的一群。教英文的老師、退役軍人、精疲力竭的背包客、四十歲一事無成偏好亞洲女人的傢伙,韓國的外來男性不出這幾種類型。敏俊自認有別於他們,從某種層面來說比較特別,而且他來這裡是有原因的。混血兒,洛杉磯土生土長的三星顧問是首爾的例外,而敏俊引以為榮。他是因為祖先才來到這裡,因為他說著這個國家的語言,卻不曾踏上這片土地,因為他從來就不認為自己是真正的美國人,因為在他內心最溫暖的核心,他希望自己能找到某種歸屬。
手臂掛在臨時吊帶中,臉上沾染泥土勳章,敏俊只能在邊線觀看比賽終局。結束後,雙方隊員到處握手致意,場上色彩交雜,壞天氣在地平線虎視眈眈。敏俊用沒受傷的手拉上圓筒旅行袋的拉鍊,想在雨落下前趕回家。其中一個後期加入的隊友走了過來,這人名叫馬克,看起來親切友善。
「肩膀還好嗎?」
「好多了。」敏俊擔心他談興一發不可收拾。
「我們要去喝一杯,想說你應該也會想來。放鬆一下。」
這不是馬克的錯;他是新來的。橄欖球賽結束後,隊友們通常都會去首爾常見的俗氣西式酒吧喝琴酒、聽人翻唱綠洲合唱團的歌。敏俊極力避免這種場合,拒絕隊友們幾次後,他們也就不再約他。
「抱歉,」敏俊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有罪惡感,或許是因為馬克很有禮貌,也或許是他那母音含糊不清的加拿大口音,「沒辦法,我明天一早就要上班。」
「但明天是週末耶。」馬克在他身後喊道。
距離地鐵站只剩一個路口時,天空打開,雨滴從櫛比鱗差的高樓大廈間落下。敏俊穿過步履蹣跚的人群,雨傘一朵一朵朝上綻放。一股潮濕的六月氣流注入街道,吹斜了雨絲,也模糊了霓虹招牌和附金融即時新聞跑馬燈的LED廣告牌,所有店面和街區都以亮藍和亮粉紅大聲疾呼,提供卡拉OK、酒和算命。
敏俊一年半前初抵首爾時,就是這些東西迷住了他:一切事物的純粹強度,籠罩著你、讓你自覺渺小,抹去感覺的同時又提供你所可能渴望的一切。敏俊滿懷敬畏地看修鞋匠在路邊攤裡揮汗,男孩們在餐廳後巷對著煤炭搧風,女性上班族對著手機檢查妝容。這座城市充斥玻璃帷幕摩天大樓和脈動的混亂,它本身似乎在對著他耳語:你回家了。然而,最近幾個月以來,這種啟示般的片刻愈來愈少出現,敏俊開始懷疑自己來到韓國的理由。儘管如此,依然有他尚未欣賞過的風景;他先前推遲造訪這座城市的某些部分,而他希望這些角落或可讓那些轉瞬即逝的感覺重現。
進入地下後,敏俊已全身濕透。他一面等車一面擰T恤下襬,暖意從他的肩胛骨輻射而出。他為何沒對馬克說真話?他大可說他跟由真有約了,將週日保留給彼此。敏俊心想,這樣比較簡單。他想把她隔開;如果外國人社群發現他在跟一個韓國女人交往,免不了又要來制訂戰略、使手腕那一套,而他希望由真遠離這一切。他們會針對由真提出沒完沒了的問題:他們是怎麼認識的?她有沒有可愛的朋友?她是不是像韓國的所有其他女孩一樣,都是老古板?車進站時,月臺和軌道間的塑膠圍籬嗡嗡醒來,敏俊決定還是白色謊言比較好。他讓自己成為邊緣人,無須太長久戴著客套的面具,但還是免不了被雨淋濕。
書評
魏舜南是結構與步調的大師,在他的天賦巧思之下,各個章節總在最扣人心弦的片刻結束,這本安靜、哀傷的小說因而也像懸疑小說令人忍不住一頁一頁讀到最後。不過你之所以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更是因為他描繪出韓國年輕人面對的超級高壓環境。──《華盛頓郵報》
深沉的感受與強大的場域感加持下,本書表現出真實的情感摩擦,描繪和大環境對抗的個人被墨守成規的規範推到邊緣,陷入絕望。──《柯克斯書評》
魏舜南完美捕捉筆下人物的掙扎與對融入的渴望、他們為了融入所採取的極端手段,以及韓國年輕人面對的壓力。《When We Fell Apart》對社會與文化壓力的描述是如此簡潔、令人難以忘懷,同時情節緊張懸疑、充斥獨特的氛圍,絕對值得一讀。──犯罪小說愛好者網站Crime Fiction Lover
魏舜南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敘事有自信,優雅地落潮、流動,描繪出陷入沉默絕望、極度痛苦中的年輕人,深深觸動人心。--《書單雜誌》星號評論
作者就一名年輕女子的神秘自殺事件提出了兩種不同的觀點……我們知道她的悲慘結局並不會讓過去相較現在的生活不那麼緊迫。這是一個關於年輕人自我發展受到限制的故事,一是因為自己的內心壓力,二是因為社會期望與她的真實願望相悖。-- 《紐約時報》書評
Amazon.com評分平均4.5顆星。
我很享受這本書。第一人稱多視角更能呈現出角色,我很喜歡,也喜歡現在與過去的巧妙切換。這本小說描述在自身文化與陌生文化中找尋自我的掙扎。超棒的小說,希望作者寫更多!
永遠不要想當然耳。你真正認識某個人嗎?愛人、朋友、親人,甚至你自己?一旦涉及死亡,真實將變得令人迷惑、不可靠、易變,而且駭人。作者在他的處女作提出問題,而他的主角「敏俊」找尋答案。你的人種定義你應該屬於某個族群,那個族群卻拒絕你;這個步調快、內省的故事就是描述在這種情況下找尋你的社會認同。
Goodreads評分平均3.97顆星。
這是一個描寫社會陰暗面的懸疑故事,同時也是令人深深感嘆的成長故事,深刻檢視能動性、期待與觀點。如果你喜歡伍綺詩的《無聲告白》,這本美麗的小說將會是你的完美選擇。
這本書以性別與文化認同為核心,探討對於接納的掙扎與渴望,關於找尋接納、找到接納,然後又再度失去。描述一場在我們所有人心中肆虐、既黑暗又混亂的戰鬥。《當我們分崩離析》的描述如此栩栩如生,能夠將你傳送到首爾,感受到這個城市刺痛你的肌膚,讓你能聞到戶外市集的熱燙食物,嘗到那座城市的成功,以及人自身的苦澀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