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1966.5.25.)
從去年十二月到現在這半年期間,羅被揭露出來以後又提出了彭、陸、楊。沒有上本的主席思想很值得學習。
在這個期間我聽到主席七次指示。第一次十二月二十日講到《海瑞罷官》問題要害是罷官。是與廬山會議罷了彭德懷的官有聯繫的,提出文化學術界必須從政治上批判,彭真在場說,作了調查,與彭德懷沒有聯繫,彭真出來後造謠說:主席說了兩個月以後作政治結論。(二月三、四、五日彭指出提綱,修改了四次。)
第二次二月八日到十一日,彭真搞出了提綱,拿到常委會上,匆匆忙忙的當場發了,叫許立群念了一遍,常委同志認為是向主席彙報過了,也沒有說明是作為文件向全黨發出,欺騙了常委。又到上海向主席彙報,說常委已通過,欺騙主席,主席問吳晗算不算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彭說不能算,主席沒有說話,彭真就把文件改了,說吳晗不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關鋒在一九六二年寫過幾篇雜文,彭要整左派的風,主席說三年以後再說,主席表示很不滿意,彭說主席批准了。在上海修改了一下趕快發出去了。
第三次,三月十七日到二十日常委擴大會議,主席說《前線》也是吳晗、廖沫沙、鄧拓的,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提出文、史、哲、法、經要搞文化大革命,要堅決批鬥,到底有多少馬克思主義。
第四次,三月二十八日到三十日,主席講到嚴慰冰這個反革命,他們是穿的一條褲子。講彭羅陸楊經常把主席講的話與自己要講的話分不清楚,把主席講的話與自己要講的話分不清楚,把主席的意思變成自己的,講到中國會不會出修正主義。
第五次,四月十八日到二十五日,主席又重複講到中國會不會出修正主義當權的問題,一是出,二是不出,一是早出,一是晚出。還是早出好。搞的好可能不出。在中國出修正主義是困難的,講到書記處也是分化的,彭陸楊譚等當過書記處的書記,是不斷分化的,合乎辯證法,有人怕得要死,不分化是主觀願望,中央有,各省也會有。第六次,四月二十八日到二十九日,主席講到北京一根針也插不進去,一滴水也潑不進去,彭要按他的世界觀改造黨。事物是向他的反面發展的,他自己為自己準備了垮臺的條件,這是必然的事情,是從偶然中暴露出來的一步一步深入的,歷史教訓並不是引以為戒的,這是階級鬥爭的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凡是在中央有人搞鬼,我就號召地方起來攻他們。叫孫悟空大鬧天宮。並要搞那些保衛「玉皇大帝」的人,彭是混到黨內來的渺小人物,沒有什麼了不起,一個指頭就捅倒他,「西風落葉下長安」。告訴同志們「不要無窮的憂慮」。
「灰塵不掃不走,階級鬥爭不鬥不倒」。贊成魯迅的意見,經本不可不讀,不可多讀。不讀人家會欺負你,現象是看得見,本質也要通過現象表現出來,彭的本質隱藏了三十年。要不要告訴阿爾巴尼亞的同志,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
第七次,五月十二日到十四日主席講彭,黨內矛盾是正常現象,有矛盾就要鬥爭,這是辯證法。彭經常把主席的指示歪曲了。我們要好好學習沒有形成文字的主席思想。「四大家族」的共同特點:(1)反對主席是偉大領袖,是世界人民的領袖。(2)反對主席是全面發展了馬列主義,是當代的頂峰、是最高最活的馬列主義。(3)完全反對學習,宣傳毛澤東思想,特別不同意向全世界宣傳毛澤東思想。(4)活學活用主席著作是簡單化,庸俗化,貼標籤。
為什麼說毛澤東思想是當代馬列主義的頂峰,一百多年來,可分為三個時期:(1)馬克思主義時期是資本主義時代,沒有出現社會主義。(2)列寧主義時期是帝國主義走向沒落時期。(3)毛澤東思想或者是毛澤東主義時期,毛澤東思想全面發展豐富了超過了馬列主義。從馬列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來看:哲學大大發展了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人的正確思想從何而來是馬列主義的精華,精神變物質,一般到具體(林彪同志插話:工人說學習主席著作要占工作時間,這是加法,精神變了物質,這是乘法。)主席批評恩格斯的三個公式:品質互變不對,否定之否定不對,是否定了又肯定,核心是對立的統一,不能三個平列。列寧強調了對立統一,沒有批判恩格斯的斯大林搞成四條,主席否定了。概括為對立,統一,簡成一分為二,是主席第一個這樣講的,大大發展了超過了馬列主義,用矛盾論解決黨內的矛盾,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四大家族的解決也是矛盾論的運用,工農兵學習哲學把學習推向新階段是件大事。
政治經濟學。彭說有資本論就夠了,還能再提高?這是不承認主席思想是當代馬列主義的頂峰。現在有這麼一個人正在寫資本論和帝國主義論。主席一開始就寫:《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提出了土地問題,農民問題,主席提出了帝國主義是紙老虎,兩個中間地帶十大關係的理論,也叫十大矛盾,又是經濟學,又是哲學,人民公社是社會主義奔向共產主義的最好形式,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堅持政治掛帥,自力更生,群眾路線把政治和經濟結合起來的典範,經驗豐富的很。
科學社會主義。毛主席有獨特的創造。革命的一切問題是政權問題,槍桿子出政權,這是最高的概括,是萬古長青的,贊成還是反對這句話是革命派是與反革命派的分水嶺。社會主義時期存在著階級鬥爭,大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列寧說有階級鬥爭,但列寧說的是社會主義初期,斯大林也說有,是在一九二八年以前有,到一九三六年只有因素,一九三六年以後就沒有了,到快死了又說有階級鬥爭,主席認為階級鬥爭是貫串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領域中。一九五七年主席說在帝國主義存在的條件下,在一個國家內不能建成共產主義。前人沒有回答的問題,主席作了回答,三月二十八日同日本人講話又發揮了。他說即使帝國主義在全世界打倒了,各個國家都成了社會主義,什麼時候建立共產主義還很難講。因為資本主義還要復辟。要經過長期的復辟與反覆辟的鬥爭。從上述來看,怎麼能說沒有超過呢?怎麼能說不是頂峰,不是最高最活的馬列主義呢?主席對農民問題發揮的很多,懂不懂農民問題,是能不能取得革命勝利的問題,是能不能建設社會主義,能不能鞏固政權的問題,特別是土地問題的理論是個大發展,這是能不能取得政權的問題,人民軍隊的理論是馬列主義中所沒有的,主席創造了與十月革命相反的道路,是偉大的創舉,農村包圍城市有世界意義,有普遍意義。人民軍隊,人民戰爭的理論是發展馬列主義很重要的部分。軍事問題恩格斯有著作,是唯武器論,沒有人民戰爭思想。列寧死的早,沒有講,斯大林有,但說的不清楚。林彪同志《人民戰爭勝利萬歲》是很重要的。(伯達同志插話,對馬克思、列寧的著作要有批判態度,馬克思說,英國可以和平過渡到共產主義,因為英國沒有地主官僚制度,沒有軍國主義。這種說法不符合具體情況。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說當時是正確的。這和他理論本身就是矛盾的。斯大林在列寧主義問題中批判過,說不能和平過渡了。)英國有一教授來中國幾次,他說:主席大大超過了馬列主義,提出了四個來源,加上中國古代哲學,在中國辯證法從來沒有中斷過,(總理插話:中國武裝鬥爭從來沒有中斷過,中國的哲學與打倒是分不開的。)稱讚工農兵學哲學,他對京劇改革很感興趣,他說到希臘去宣傳。改革他的戲劇。這十年主席是反修旗手,反修的理論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論黨和黨的建設理論大大發展了,把黨的建設與馬克思的世界綱領結合起來。主席揭示黨內矛盾和解決矛盾的辦法,沒有矛盾就沒有鬥爭,黨的生命就要停止,這是深刻的。把矛盾的普遍規律運用到論黨和黨的建設上是有重大意義的,把黨性提高到哲學理論的高度。主觀主義是黨性不純的表現,是主席第一位提出來的,理論上入黨,思想上沒有入黨。解決黨內問題採取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主席插話:在馬列主義中沒有說過。)接班人的五個條件,可以保證永不變色,超過了聯共黨史結束語,也超過了布爾什維克化的十二條。主席說文化大革命是觸及每一個人的靈魂的鬥爭。十中全會主席說:有人利用小說反黨,傳播輿論,這是他們的一個大發明。學校的歷史系不出歷史,文學系不出文學,哲學系不出哲學,要重新寫。我們要站在孫悟空這方面,支援左派,現在好像孫中山與康有為(保皇黨)的鬥爭,要建立起左派的優勢。
從去年十二月到現在這半年期間,羅被揭露出來以後又提出了彭、陸、楊。沒有上本的主席思想很值得學習。
在這個期間我聽到主席七次指示。第一次十二月二十日講到《海瑞罷官》問題要害是罷官。是與廬山會議罷了彭德懷的官有聯繫的,提出文化學術界必須從政治上批判,彭真在場說,作了調查,與彭德懷沒有聯繫,彭真出來後造謠說:主席說了兩個月以後作政治結論。(二月三、四、五日彭指出提綱,修改了四次。)
第二次二月八日到十一日,彭真搞出了提綱,拿到常委會上,匆匆忙忙的當場發了,叫許立群念了一遍,常委同志認為是向主席彙報過了,也沒有說明是作為文件向全黨發出,欺騙了常委。又到上海向主席彙報,說常委已通過,欺騙主席,主席問吳晗算不算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彭說不能算,主席沒有說話,彭真就把文件改了,說吳晗不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關鋒在一九六二年寫過幾篇雜文,彭要整左派的風,主席說三年以後再說,主席表示很不滿意,彭說主席批准了。在上海修改了一下趕快發出去了。
第三次,三月十七日到二十日常委擴大會議,主席說《前線》也是吳晗、廖沫沙、鄧拓的,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提出文、史、哲、法、經要搞文化大革命,要堅決批鬥,到底有多少馬克思主義。
第四次,三月二十八日到三十日,主席講到嚴慰冰這個反革命,他們是穿的一條褲子。講彭羅陸楊經常把主席講的話與自己要講的話分不清楚,把主席講的話與自己要講的話分不清楚,把主席的意思變成自己的,講到中國會不會出修正主義。
第五次,四月十八日到二十五日,主席又重複講到中國會不會出修正主義當權的問題,一是出,二是不出,一是早出,一是晚出。還是早出好。搞的好可能不出。在中國出修正主義是困難的,講到書記處也是分化的,彭陸楊譚等當過書記處的書記,是不斷分化的,合乎辯證法,有人怕得要死,不分化是主觀願望,中央有,各省也會有。第六次,四月二十八日到二十九日,主席講到北京一根針也插不進去,一滴水也潑不進去,彭要按他的世界觀改造黨。事物是向他的反面發展的,他自己為自己準備了垮臺的條件,這是必然的事情,是從偶然中暴露出來的一步一步深入的,歷史教訓並不是引以為戒的,這是階級鬥爭的規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凡是在中央有人搞鬼,我就號召地方起來攻他們。叫孫悟空大鬧天宮。並要搞那些保衛「玉皇大帝」的人,彭是混到黨內來的渺小人物,沒有什麼了不起,一個指頭就捅倒他,「西風落葉下長安」。告訴同志們「不要無窮的憂慮」。
「灰塵不掃不走,階級鬥爭不鬥不倒」。贊成魯迅的意見,經本不可不讀,不可多讀。不讀人家會欺負你,現象是看得見,本質也要通過現象表現出來,彭的本質隱藏了三十年。要不要告訴阿爾巴尼亞的同志,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
第七次,五月十二日到十四日主席講彭,黨內矛盾是正常現象,有矛盾就要鬥爭,這是辯證法。彭經常把主席的指示歪曲了。我們要好好學習沒有形成文字的主席思想。「四大家族」的共同特點:(1)反對主席是偉大領袖,是世界人民的領袖。(2)反對主席是全面發展了馬列主義,是當代的頂峰、是最高最活的馬列主義。(3)完全反對學習,宣傳毛澤東思想,特別不同意向全世界宣傳毛澤東思想。(4)活學活用主席著作是簡單化,庸俗化,貼標籤。
為什麼說毛澤東思想是當代馬列主義的頂峰,一百多年來,可分為三個時期:(1)馬克思主義時期是資本主義時代,沒有出現社會主義。(2)列寧主義時期是帝國主義走向沒落時期。(3)毛澤東思想或者是毛澤東主義時期,毛澤東思想全面發展豐富了超過了馬列主義。從馬列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來看:哲學大大發展了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人的正確思想從何而來是馬列主義的精華,精神變物質,一般到具體(林彪同志插話:工人說學習主席著作要占工作時間,這是加法,精神變了物質,這是乘法。)主席批評恩格斯的三個公式:品質互變不對,否定之否定不對,是否定了又肯定,核心是對立的統一,不能三個平列。列寧強調了對立統一,沒有批判恩格斯的斯大林搞成四條,主席否定了。概括為對立,統一,簡成一分為二,是主席第一個這樣講的,大大發展了超過了馬列主義,用矛盾論解決黨內的矛盾,社會主義國家內部,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四大家族的解決也是矛盾論的運用,工農兵學習哲學把學習推向新階段是件大事。
政治經濟學。彭說有資本論就夠了,還能再提高?這是不承認主席思想是當代馬列主義的頂峰。現在有這麼一個人正在寫資本論和帝國主義論。主席一開始就寫:《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提出了土地問題,農民問題,主席提出了帝國主義是紙老虎,兩個中間地帶十大關係的理論,也叫十大矛盾,又是經濟學,又是哲學,人民公社是社會主義奔向共產主義的最好形式,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堅持政治掛帥,自力更生,群眾路線把政治和經濟結合起來的典範,經驗豐富的很。
科學社會主義。毛主席有獨特的創造。革命的一切問題是政權問題,槍桿子出政權,這是最高的概括,是萬古長青的,贊成還是反對這句話是革命派是與反革命派的分水嶺。社會主義時期存在著階級鬥爭,大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列寧說有階級鬥爭,但列寧說的是社會主義初期,斯大林也說有,是在一九二八年以前有,到一九三六年只有因素,一九三六年以後就沒有了,到快死了又說有階級鬥爭,主席認為階級鬥爭是貫串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領域中。一九五七年主席說在帝國主義存在的條件下,在一個國家內不能建成共產主義。前人沒有回答的問題,主席作了回答,三月二十八日同日本人講話又發揮了。他說即使帝國主義在全世界打倒了,各個國家都成了社會主義,什麼時候建立共產主義還很難講。因為資本主義還要復辟。要經過長期的復辟與反覆辟的鬥爭。從上述來看,怎麼能說沒有超過呢?怎麼能說不是頂峰,不是最高最活的馬列主義呢?主席對農民問題發揮的很多,懂不懂農民問題,是能不能取得革命勝利的問題,是能不能建設社會主義,能不能鞏固政權的問題,特別是土地問題的理論是個大發展,這是能不能取得政權的問題,人民軍隊的理論是馬列主義中所沒有的,主席創造了與十月革命相反的道路,是偉大的創舉,農村包圍城市有世界意義,有普遍意義。人民軍隊,人民戰爭的理論是發展馬列主義很重要的部分。軍事問題恩格斯有著作,是唯武器論,沒有人民戰爭思想。列寧死的早,沒有講,斯大林有,但說的不清楚。林彪同志《人民戰爭勝利萬歲》是很重要的。(伯達同志插話,對馬克思、列寧的著作要有批判態度,馬克思說,英國可以和平過渡到共產主義,因為英國沒有地主官僚制度,沒有軍國主義。這種說法不符合具體情況。列寧在國家與革命中,說當時是正確的。這和他理論本身就是矛盾的。斯大林在列寧主義問題中批判過,說不能和平過渡了。)英國有一教授來中國幾次,他說:主席大大超過了馬列主義,提出了四個來源,加上中國古代哲學,在中國辯證法從來沒有中斷過,(總理插話:中國武裝鬥爭從來沒有中斷過,中國的哲學與打倒是分不開的。)稱讚工農兵學哲學,他對京劇改革很感興趣,他說到希臘去宣傳。改革他的戲劇。這十年主席是反修旗手,反修的理論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論黨和黨的建設理論大大發展了,把黨的建設與馬克思的世界綱領結合起來。主席揭示黨內矛盾和解決矛盾的辦法,沒有矛盾就沒有鬥爭,黨的生命就要停止,這是深刻的。把矛盾的普遍規律運用到論黨和黨的建設上是有重大意義的,把黨性提高到哲學理論的高度。主觀主義是黨性不純的表現,是主席第一位提出來的,理論上入黨,思想上沒有入黨。解決黨內問題採取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主席插話:在馬列主義中沒有說過。)接班人的五個條件,可以保證永不變色,超過了聯共黨史結束語,也超過了布爾什維克化的十二條。主席說文化大革命是觸及每一個人的靈魂的鬥爭。十中全會主席說:有人利用小說反黨,傳播輿論,這是他們的一個大發明。學校的歷史系不出歷史,文學系不出文學,哲學系不出哲學,要重新寫。我們要站在孫悟空這方面,支援左派,現在好像孫中山與康有為(保皇黨)的鬥爭,要建立起左派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