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幸運的我
自從我結婚開始懷孕生子之後,身邊圍繞了一群頂尖的育兒高手,只是我當時並不知道自己如此幸運。我最好的朋友雖然小我一歲,那時已經有三個孩子(現在有六個)。她的家庭安詳和樂、井然有序,六個孩子全在六週大到十週大之間,就能夠一覺睡到天明。除了這個最好的朋友,我先生的姑姑瑪蒂亞也給我很多幫助,她生了十一個孩子,我可沒開玩笑,十一個!這十一個孩子全是她自己帶,沒請保母,沒請傭人,而且她看起來仍然美麗動人,身材苗條,她常跟大家說她是個快樂的媽媽。她家整理得井井有條,每個寶寶在經過十天內的訓練之後,都能夠一覺睡到天明,她的老大甚至才訓練四天就能夠一覺到天明!
瑪蒂亞姑姑寫了一本育兒書《丹瑪醫師說》(Dr. Denmark Said It!),成了我最重要的育兒手冊。她在書中仔細記錄了丹瑪醫師的醫術良言,丹瑪醫師是瑪蒂亞姑姑的小兒科醫師,又是全美經驗最豐富的小兒科醫師(可能也是全球經驗最豐富的小兒科醫師)。丹瑪醫師在醫學上的一大成就是,投注十一年的時間研究百日咳疫苗,也就是今天每個孩童都必須接種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DTP)中的百日咳疫苗。一九九八年,丹瑪醫師滿百歲,行醫超過七十年,直到一百零三歲才因視力逐漸衰退而退休(享年一一四歲),但她仍然接受電話諮詢,有很多人(包括我和我的朋友)會打長途電話向她請教。丹瑪醫師到一百多歲時仍然頭腦清楚,和藹可親,思路敏捷……而且仍在幫助許許多多的人。我和我的孩子仍不斷地從她的智慧忠告獲益良多。
所以自從我懷了第一個孩子之後,就有一個完美的智囊團做背後的靠山─有全美經驗最豐富的小兒科醫師,有養十一個孩子的媽媽,還有許許多多懂得訓練寶寶一覺睡到天明的媽媽朋友。現在輪到我來分享這些所學到的實用智慧了。我看過很多家庭因為新生兒的來臨,全家累得精疲力盡(媽媽、爸爸、祖父母等等),才一個小小的嬰兒就有辦法把全家搞得雞飛狗跳!相較之下,有些家庭雖有五、六個孩子,甚至十一個孩子,但每一個孩子都是在全家的喜樂期待之下誕生成長,整個過程毫不慌張,充滿安詳與驚喜,父母輕鬆,孩子滿足。育兒的方式其實可以截然不同!我寫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父母輕鬆育兒,讓家中的氣氛更加安詳與平和。百歲醫師的忠告
也許你心裡會想,不知道能不能信任這個一百多歲的醫師,擔心她的醫學常識已經過時。我跟你保證,丹瑪醫師給為人父母者的忠告,直到今天仍教人受用無窮,而且她的醫學智慧與建言早就經過了時間洪流的考驗,這一點正是當今的醫學理論所欠缺的!我信任丹瑪醫師在醫學方面的智慧,因為她的結論遠超越這時代各種不同的趨勢和潮流。
親愛的讀者,你難道不知道嗎?目前所流行的醫學建言不見得都是正確的!這麼多年來,所謂的醫學「權威人士」不知道犯過多少錯誤。比如說,一九六○年代和七○年代的醫學專家,都鼓勵媽媽們要餵寶寶喝配方奶,做母親的為了孩子的好處著想,就盲目地聽從建議,因此小嬰兒就喝奶粉,媽媽則打退奶針。我自己也跟大多數其他同齡的人一樣,是喝奶粉長大的。幾年後,研究發現,當初那個建議實在錯得離譜!根據統計,喝奶粉長大的嬰兒比較容易生病,也比較容易過敏。原來配方奶裡面少了母奶中所具備的抗體,而嬰兒非常需要這種抗體來建立免疫系統。從很多方面來看,喝母奶都是比較好的,比如說,寶寶比較不容易過敏,母奶比較容易消化,媽媽也比較不容易罹患乳癌等等。現在,經過許多年之後,醫學專家的看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他們改變了原來的說法,重新鼓勵母親要餵母奶。
所謂「專家」(醫師、心理醫師、時事評論家)講的話,不要一字不漏地輕易就相信。你自己要好好想想看,運用常識來判斷一下有沒有道理。我在本書中所分享的方法,不但在我自己的家庭中奏效,在許許多多選用這些方法的家庭中,也都有驚人的效果。
本書中凡引述丹瑪醫師的話,都是摘自瑪蒂亞姑姑所寫的《丹瑪醫師說》,以及丹瑪醫師所寫的《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機會》(Every Child Should Have A Chance)。希望你透過本書認識丹瑪醫師後,會漸漸喜歡上她,而本書中多處摘錄她明智、風趣與合乎常理的建言,也希望能夠帶給你幫助。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本書能夠幫助許多人,重拾養兒育女之樂。第四章 哭
寶寶不是每次一哭就表示有需要,千萬不要想盡辦法讓寶寶不哭。丹瑪醫師強調,寶寶哭是很正常的,而且哭對寶寶有益處。
◎丹瑪醫師說:今天不讓寶寶哭,寶寶明天就會讓你哭。我們會擔心早產兒和唐氏症寶寶,是因為他們哭得不夠。三個月以下的正常嬰兒,每天應該會哭個三到四小時。很快的,這段愛哭期會出現固定的模式,幾乎可以準確地預知寶寶會在什麼時間哭。
我們家寶寶都沒哭那麼多小時,她們最後都學會安慰自己,真的有需要時才會哭。所以不要每次寶寶一哭就緊張兮兮。有些人以為讓寶寶偶爾哭一陣子很殘忍。很多媽媽指責我,因為我在訓練寶寶的期間,會讓她們在特定的時段哭。我讓寶寶哭的條件非常清楚:第一,訓練期沒有很久,是暫時的;第二,我不會整天放任寶寶哭。我只讓寶寶在特定的時段哭,而且這麼做只有一個清楚的目的—滿足寶寶睡覺和休息的需要。
滿足寶寶的所有需要
重點是,我們應該儘量隨時滿足寶寶的需要,他們害怕或痛苦時,我們給予安慰,他們的尿布濕了,我們幫他們換尿布,他們肚子餓時,我們餵飽他們,我們也要常常疼愛和親吻寶寶,這些都是寶寶的需要,我也都盡快加以滿足。
當寶寶累了哭鬧時,最需要是睡眠,所以我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來滿足她的需要。研究證明,學會自己入睡的寶寶,會睡得比較久、比較熟,因為不需要靠別人入睡。如果我一直把寶寶抱起來搖,她的睡眠模式會一直被打斷,但是我讓寶寶哭到睡著時,我知道她只是在發洩情緒,她很快就能學會安慰自己入睡的重要技巧了。我不覺得有罪惡感,因為我知道這樣做對寶寶最好。寶寶醒來時,已經得到充分的休息,心情愉快,成長良好,胃口大開,所以我知道我的做法沒有錯,我的動機完全是為了寶寶著想,這會很殘忍嗎?其實剛好相反,我們認為不幫助寶寶一覺到天明才是殘忍(不培養寶寶一覺到天明,對家人也是一件殘忍的事,尤其是媽媽)。
因為愛寶寶,所以才要培養他連續睡久一點(想想看,當你不能一覺到天明時,第二天是不是很累,脾氣暴躁)。一覺到天明的寶寶可以得到較多的休息,會更滿足,更健康。偶爾讓寶寶一直哭,真的不會造成傷害嗎?
不會。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寶寶經過一整天的細心照顧,肯定已有足夠的安全感,睡前讓他哭一陣子,並不會傷害他,反而會幫助寶寶學會安撫自己入睡的方法,使他一生受用無窮。如果你有機會問問丹瑪醫生的病人(臉書社團:Dr. Leila Daughtry-Denmark, M.D.),大家都會告訴你,遵行丹瑪醫生的方法,讓他們的寶寶更有安全感也更快樂。
我自己的五個孩子也是這樣,讓她們在睡前宣洩情緒哭一下,不但沒有傷害她們,反而讓她們學會自行入睡,擁有好的睡眠習慣。我們都希望孩子感到被愛與安全感,當孩子知道一切都是由父母掌控,而不是由他們掌控時,就會有安全感。如果你希望寶寶有安全感,做法就要一致,按照作息表走;父母的不一致,才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如果寶寶每次一哭你就緊張兮兮,寶寶很快就會曉得這個家由誰做主。他會養成習慣,用哭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但這些得到掌控權的孩童在長大後,卻反而容易沒有安全感。為什麼?因為他們其實不曉得自己要什麼,也不曉得什麼對他們有益。父母沒有為他們設定界線,他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因此會沒有安全感。相較之下,如果寶寶知道自己不管哭不哭,父母都會隨時照顧到他的需要,就會有安全感,因為寶寶自己的態度雖然反反覆覆,但父母的做法永遠一致,所以他能自由發展和成長。
最後的結果是,按規律作息、能夠一覺到天明的寶寶,早上醒來時不會再哭鬧,這些寶寶在早上醒來時,會喃喃自語或發出愉快的聲音。我們家的寶寶早上醒來時,常常在嬰兒床上唱歌,等家人來抱他們,她們已經睡了個好覺,而且根據過去的經驗,知道爸媽一定很快會來抱她們起床,所以幾乎每個早晨,寶寶都用開心的笑容以及歌聲迎接我和先生。因此,我再次強調,當孩子知道一切都是由父母掌控,而不是由他們掌控時,就會有安全感。
寶寶為什麼會哭?有些母親不餵母奶或是沒辦法餵母奶,但寶寶對牛奶或任何一種奶粉都過敏,這樣的寶寶會哭鬧不停,直到吃進合適的食物。有些寶寶是皮膚過敏、發癢,所以哭鬧不停、睡不著。有些寶寶在出生時受傷,比正常的寶寶容易哭鬧,醒著的時間也較長。有些寶寶穿太多、很熱,有些寶寶穿太少、很冷。有些寶寶身上擦油,覺得不舒服。有些寶寶一生下來就沒人要,他們似乎可以感受到自己不被接受,這樣的寶寶不快樂,也睡不好。但造成寶寶哭最常見的原因是仰睡,仰睡讓他們覺得害怕。
如果上述都不是寶寶哭鬧不睡的原因,這時就要記住,每個寶寶都不一樣,他們對快樂和痛苦的反應能力各有不同,這一點就跟成人一樣。我們不能斷言嬰兒應該會哭多久才對,但哭對嬰兒的發育非常重要,嬰兒一定要哭才行,用力哭可以打開肺部,讓肺部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所以請放心,要把哭當作是寶寶的運動,哭有助於發展他們的肺部,我們家五個孩子的肺部都很健康!若有必要,你可以打開電扇、除濕機或空氣清淨機,製造一點小噪音來蓋住寶寶的哭聲,以免吵到家人。我的做法是,剛開始訓練寶寶睡過夜的那幾個禮拜,儘量讓寶寶睡在離家人遠一點的房間裡(只有我聽得到寶寶的哭聲),這樣家人在睡覺時就不會被吵到。
很多讀者問我,疝氣是不是因為寶寶哭得太厲害才引起的。我在網路上查了一下資料,我讀到的八篇資料都堅稱哭不會引起疝氣。疝氣是先天性的,即使寶寶不哭,還是有疝氣,只是後來因為用力,或是哭得厲害時,我們才看出他原來有疝氣的問題。你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資料,下面有些資訊也可以參考看看:
1. www.hernia.org/paeds.html
2. www.kidsgrowth.com/resources/articledetail.cfm?id=1232
自從我結婚開始懷孕生子之後,身邊圍繞了一群頂尖的育兒高手,只是我當時並不知道自己如此幸運。我最好的朋友雖然小我一歲,那時已經有三個孩子(現在有六個)。她的家庭安詳和樂、井然有序,六個孩子全在六週大到十週大之間,就能夠一覺睡到天明。除了這個最好的朋友,我先生的姑姑瑪蒂亞也給我很多幫助,她生了十一個孩子,我可沒開玩笑,十一個!這十一個孩子全是她自己帶,沒請保母,沒請傭人,而且她看起來仍然美麗動人,身材苗條,她常跟大家說她是個快樂的媽媽。她家整理得井井有條,每個寶寶在經過十天內的訓練之後,都能夠一覺睡到天明,她的老大甚至才訓練四天就能夠一覺到天明!
瑪蒂亞姑姑寫了一本育兒書《丹瑪醫師說》(Dr. Denmark Said It!),成了我最重要的育兒手冊。她在書中仔細記錄了丹瑪醫師的醫術良言,丹瑪醫師是瑪蒂亞姑姑的小兒科醫師,又是全美經驗最豐富的小兒科醫師(可能也是全球經驗最豐富的小兒科醫師)。丹瑪醫師在醫學上的一大成就是,投注十一年的時間研究百日咳疫苗,也就是今天每個孩童都必須接種的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三合一疫苗(DTP)中的百日咳疫苗。一九九八年,丹瑪醫師滿百歲,行醫超過七十年,直到一百零三歲才因視力逐漸衰退而退休(享年一一四歲),但她仍然接受電話諮詢,有很多人(包括我和我的朋友)會打長途電話向她請教。丹瑪醫師到一百多歲時仍然頭腦清楚,和藹可親,思路敏捷……而且仍在幫助許許多多的人。我和我的孩子仍不斷地從她的智慧忠告獲益良多。
所以自從我懷了第一個孩子之後,就有一個完美的智囊團做背後的靠山─有全美經驗最豐富的小兒科醫師,有養十一個孩子的媽媽,還有許許多多懂得訓練寶寶一覺睡到天明的媽媽朋友。現在輪到我來分享這些所學到的實用智慧了。我看過很多家庭因為新生兒的來臨,全家累得精疲力盡(媽媽、爸爸、祖父母等等),才一個小小的嬰兒就有辦法把全家搞得雞飛狗跳!相較之下,有些家庭雖有五、六個孩子,甚至十一個孩子,但每一個孩子都是在全家的喜樂期待之下誕生成長,整個過程毫不慌張,充滿安詳與驚喜,父母輕鬆,孩子滿足。育兒的方式其實可以截然不同!我寫本書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父母輕鬆育兒,讓家中的氣氛更加安詳與平和。百歲醫師的忠告
也許你心裡會想,不知道能不能信任這個一百多歲的醫師,擔心她的醫學常識已經過時。我跟你保證,丹瑪醫師給為人父母者的忠告,直到今天仍教人受用無窮,而且她的醫學智慧與建言早就經過了時間洪流的考驗,這一點正是當今的醫學理論所欠缺的!我信任丹瑪醫師在醫學方面的智慧,因為她的結論遠超越這時代各種不同的趨勢和潮流。
親愛的讀者,你難道不知道嗎?目前所流行的醫學建言不見得都是正確的!這麼多年來,所謂的醫學「權威人士」不知道犯過多少錯誤。比如說,一九六○年代和七○年代的醫學專家,都鼓勵媽媽們要餵寶寶喝配方奶,做母親的為了孩子的好處著想,就盲目地聽從建議,因此小嬰兒就喝奶粉,媽媽則打退奶針。我自己也跟大多數其他同齡的人一樣,是喝奶粉長大的。幾年後,研究發現,當初那個建議實在錯得離譜!根據統計,喝奶粉長大的嬰兒比較容易生病,也比較容易過敏。原來配方奶裡面少了母奶中所具備的抗體,而嬰兒非常需要這種抗體來建立免疫系統。從很多方面來看,喝母奶都是比較好的,比如說,寶寶比較不容易過敏,母奶比較容易消化,媽媽也比較不容易罹患乳癌等等。現在,經過許多年之後,醫學專家的看法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他們改變了原來的說法,重新鼓勵母親要餵母奶。
所謂「專家」(醫師、心理醫師、時事評論家)講的話,不要一字不漏地輕易就相信。你自己要好好想想看,運用常識來判斷一下有沒有道理。我在本書中所分享的方法,不但在我自己的家庭中奏效,在許許多多選用這些方法的家庭中,也都有驚人的效果。
本書中凡引述丹瑪醫師的話,都是摘自瑪蒂亞姑姑所寫的《丹瑪醫師說》,以及丹瑪醫師所寫的《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機會》(Every Child Should Have A Chance)。希望你透過本書認識丹瑪醫師後,會漸漸喜歡上她,而本書中多處摘錄她明智、風趣與合乎常理的建言,也希望能夠帶給你幫助。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本書能夠幫助許多人,重拾養兒育女之樂。第四章 哭
寶寶不是每次一哭就表示有需要,千萬不要想盡辦法讓寶寶不哭。丹瑪醫師強調,寶寶哭是很正常的,而且哭對寶寶有益處。
◎丹瑪醫師說:今天不讓寶寶哭,寶寶明天就會讓你哭。我們會擔心早產兒和唐氏症寶寶,是因為他們哭得不夠。三個月以下的正常嬰兒,每天應該會哭個三到四小時。很快的,這段愛哭期會出現固定的模式,幾乎可以準確地預知寶寶會在什麼時間哭。
我們家寶寶都沒哭那麼多小時,她們最後都學會安慰自己,真的有需要時才會哭。所以不要每次寶寶一哭就緊張兮兮。有些人以為讓寶寶偶爾哭一陣子很殘忍。很多媽媽指責我,因為我在訓練寶寶的期間,會讓她們在特定的時段哭。我讓寶寶哭的條件非常清楚:第一,訓練期沒有很久,是暫時的;第二,我不會整天放任寶寶哭。我只讓寶寶在特定的時段哭,而且這麼做只有一個清楚的目的—滿足寶寶睡覺和休息的需要。
滿足寶寶的所有需要
重點是,我們應該儘量隨時滿足寶寶的需要,他們害怕或痛苦時,我們給予安慰,他們的尿布濕了,我們幫他們換尿布,他們肚子餓時,我們餵飽他們,我們也要常常疼愛和親吻寶寶,這些都是寶寶的需要,我也都盡快加以滿足。
當寶寶累了哭鬧時,最需要是睡眠,所以我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來滿足她的需要。研究證明,學會自己入睡的寶寶,會睡得比較久、比較熟,因為不需要靠別人入睡。如果我一直把寶寶抱起來搖,她的睡眠模式會一直被打斷,但是我讓寶寶哭到睡著時,我知道她只是在發洩情緒,她很快就能學會安慰自己入睡的重要技巧了。我不覺得有罪惡感,因為我知道這樣做對寶寶最好。寶寶醒來時,已經得到充分的休息,心情愉快,成長良好,胃口大開,所以我知道我的做法沒有錯,我的動機完全是為了寶寶著想,這會很殘忍嗎?其實剛好相反,我們認為不幫助寶寶一覺到天明才是殘忍(不培養寶寶一覺到天明,對家人也是一件殘忍的事,尤其是媽媽)。
因為愛寶寶,所以才要培養他連續睡久一點(想想看,當你不能一覺到天明時,第二天是不是很累,脾氣暴躁)。一覺到天明的寶寶可以得到較多的休息,會更滿足,更健康。偶爾讓寶寶一直哭,真的不會造成傷害嗎?
不會。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寶寶經過一整天的細心照顧,肯定已有足夠的安全感,睡前讓他哭一陣子,並不會傷害他,反而會幫助寶寶學會安撫自己入睡的方法,使他一生受用無窮。如果你有機會問問丹瑪醫生的病人(臉書社團:Dr. Leila Daughtry-Denmark, M.D.),大家都會告訴你,遵行丹瑪醫生的方法,讓他們的寶寶更有安全感也更快樂。
我自己的五個孩子也是這樣,讓她們在睡前宣洩情緒哭一下,不但沒有傷害她們,反而讓她們學會自行入睡,擁有好的睡眠習慣。我們都希望孩子感到被愛與安全感,當孩子知道一切都是由父母掌控,而不是由他們掌控時,就會有安全感。如果你希望寶寶有安全感,做法就要一致,按照作息表走;父母的不一致,才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原因。
如果寶寶每次一哭你就緊張兮兮,寶寶很快就會曉得這個家由誰做主。他會養成習慣,用哭來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但這些得到掌控權的孩童在長大後,卻反而容易沒有安全感。為什麼?因為他們其實不曉得自己要什麼,也不曉得什麼對他們有益。父母沒有為他們設定界線,他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因此會沒有安全感。相較之下,如果寶寶知道自己不管哭不哭,父母都會隨時照顧到他的需要,就會有安全感,因為寶寶自己的態度雖然反反覆覆,但父母的做法永遠一致,所以他能自由發展和成長。
最後的結果是,按規律作息、能夠一覺到天明的寶寶,早上醒來時不會再哭鬧,這些寶寶在早上醒來時,會喃喃自語或發出愉快的聲音。我們家的寶寶早上醒來時,常常在嬰兒床上唱歌,等家人來抱他們,她們已經睡了個好覺,而且根據過去的經驗,知道爸媽一定很快會來抱她們起床,所以幾乎每個早晨,寶寶都用開心的笑容以及歌聲迎接我和先生。因此,我再次強調,當孩子知道一切都是由父母掌控,而不是由他們掌控時,就會有安全感。
寶寶為什麼會哭?有些母親不餵母奶或是沒辦法餵母奶,但寶寶對牛奶或任何一種奶粉都過敏,這樣的寶寶會哭鬧不停,直到吃進合適的食物。有些寶寶是皮膚過敏、發癢,所以哭鬧不停、睡不著。有些寶寶在出生時受傷,比正常的寶寶容易哭鬧,醒著的時間也較長。有些寶寶穿太多、很熱,有些寶寶穿太少、很冷。有些寶寶身上擦油,覺得不舒服。有些寶寶一生下來就沒人要,他們似乎可以感受到自己不被接受,這樣的寶寶不快樂,也睡不好。但造成寶寶哭最常見的原因是仰睡,仰睡讓他們覺得害怕。
如果上述都不是寶寶哭鬧不睡的原因,這時就要記住,每個寶寶都不一樣,他們對快樂和痛苦的反應能力各有不同,這一點就跟成人一樣。我們不能斷言嬰兒應該會哭多久才對,但哭對嬰兒的發育非常重要,嬰兒一定要哭才行,用力哭可以打開肺部,讓肺部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所以請放心,要把哭當作是寶寶的運動,哭有助於發展他們的肺部,我們家五個孩子的肺部都很健康!若有必要,你可以打開電扇、除濕機或空氣清淨機,製造一點小噪音來蓋住寶寶的哭聲,以免吵到家人。我的做法是,剛開始訓練寶寶睡過夜的那幾個禮拜,儘量讓寶寶睡在離家人遠一點的房間裡(只有我聽得到寶寶的哭聲),這樣家人在睡覺時就不會被吵到。
很多讀者問我,疝氣是不是因為寶寶哭得太厲害才引起的。我在網路上查了一下資料,我讀到的八篇資料都堅稱哭不會引起疝氣。疝氣是先天性的,即使寶寶不哭,還是有疝氣,只是後來因為用力,或是哭得厲害時,我們才看出他原來有疝氣的問題。你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資料,下面有些資訊也可以參考看看:
1. www.hernia.org/paeds.html
2. www.kidsgrowth.com/resources/articledetail.cfm?id=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