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每個人在別人心裡,都是有價值的「身外之物」

長久以來,讀者來信問的問題中,人際關係方面一直占有很高的比例。

除了男女感情外,同事朋友間的相處和糾紛,是最多的,再來才是家人和親戚間的問題。

我說過,除非你住在孤島或深山裡,否則,如何和人相處,是一輩子的功課。

包括我在內,我的長期觀照歷程中,最耗我能量的,也是人際關係的問題。

畢竟,自我的修正和學習不難,但別人的認知和想法,是我無法改變的,所以我才說,一切隨緣不強求,因為,人跟人的緣分,往往是由無明的一方決定。

我常去的一家理髮店裡,有一位年近三十卻還在當助理的女孩,大家都叫她安安。

安安在工作上很勤奮又熱心,不管店裡來的是小朋友或老人家,她總是笑著接待,很有耐心的服務他們。

在我們這群老客人眼中,安安是個鎮店之寶,有安安在,我們就覺得很安心。

有一天,我的設計師告知下周他們要休三天,因為店裡辦員工旅遊,我笑著說他們很幸福。

然而,到了旅遊當天,他們的店竟然沒有關,還留著老闆娘和安安繼續營業。

看著安安一個人忙進忙出,我問老闆娘為何獨留安安在這裡忙成這樣?

老闆娘小聲說,安安得罪了全店的同事,尤其是那幾個設計師,所以大家要藉這次旅遊,好好教訓她。

我看著安安滿頭大汗的幫客人按摩洗頭,心想她應該待不久了。

幾天後,我到附近超商買東西,卻看到安安一個人坐在超商騎樓前的花台,滿臉愁容。

原來,她今天被開除了,她自認沒有做錯什麼,但所有設計師聯手要脅老闆娘,如果不開除她,就一起罷工或集體跳槽。

我看她年紀也不小了,做人也不錯,到底是什麼事,惹得設計師們要聯手趕走她?

當天,我也坐在花台和她聊了許久,我才知道,原來她的問題在於嘴巴亂說話。

或許安安自認為做人直率,有話就說,就是她的風格,儘管有人不喜歡,但喜歡她的人自然會覺得是優點。

但她很離譜的是,竟然把同事們私底下聊天的事,在店裡大聲嚷出來。

此外,幾個設計師和助理間的感情糾紛,或是某個設計師私生活很亂,喜歡上網找炮友之類的,她竟然逢人就說。

連我也聽過她的爆料,我還曾告誡她不要亂說話,但沒想到事情變得如此嚴重。難怪,她三十了還在當助理,因為沒有設計師願意帶她。

難怪,她沒有什麼知心朋友,因為大家都怕跟她吐苦水的心事,哪一天又變成公開直播的八卦。

她哭著說,她只是想要真心交朋友,她真的很寂寞,她想只要付出真心,無話不說,就能交到好朋友,沒想到她的直率,害她連個朋友都沒有,人人都排擠她,現在連工作也沒有了。

我要她將心比心,如果人家把她的心事和私生活都說出去,她會做何感想?

她說:「這次學到教訓了,但以後要如何做,才能不再讓人討厭,讓人真心把我當好朋友?」

我告訴她,每個人在別人心裡,都是有價值的「身外之物」。

如果她能把嘴巴看緊,真心為對方著想,在人家需要幫助時,不吝伸出援手,如果有緣,人家會把她當成「鑽石」。

次者,雖然無緣和對方成為自己人,但只要她和對方沒有利益衝突,也不去傷害人家,平時互動良好,偶爾聚會或活動她也夠隨和,那麼,人家至少會把她當成「水晶球」。

雖然「水晶球」的價值沒有「鑽石」高,但賞心悅目,放在角落也不礙眼,或許到了節日,人家還會邀她來裝飾場面,充個人場。

再來,價值最低的就是號稱山寨版水晶的「玻璃球」了。

本來,因為她的勤勞服務好,對店裡業績有幫助,人家沒事也不會去整她,但因她嘴巴不牢,人家只會假裝把她當成水晶球級的朋友,平時還會虛情假意的和她噓寒問暖。

然而,她又無明地處處傷到人家死穴,人家當然寧可把她這顆廉價的「玻璃球」砸碎,讓她被玻璃碎片割得滿身傷,也在所不惜。

她聽了,喃喃自語地說:「原來我只是顆玻璃球。」她沉思了幾秒又問:「那麼,我要如何成為水晶球或鑽石?」

我說,先把腦子裡那個「率直做自己」的錯誤認知刪掉,改成「將心比心」,再把嘴巴管牢,不要再去傷害人家,至少就能成為正版的水晶球。

接下來,要開始學習反省,反省自己是否又戳人家痛處,反省是否沒有考慮到人家的難處。

如果能不停反省,長久下來就能看清,人家其實和她一樣,都渴望有真心朋友,但又怕被人家傷害。

如果能看到這個層次,就能貼心地去為人家著想,而不是只是利用人家,玩那些虛情假意的交際遊戲,那麼,對方必然也會把她當成無價的「鑽石」,細心呵護這段緣分。老實說,當我進入深度觀照時,我總會想起年輕時,也曾在無明狀態中,不自覺地傷害朋友或同事。

即使是十幾二十年前的事,但靜心觀照卻可以超越時間軸,讓過去已久的每個當下,如VR般地重演,讓所有細節歷歷在目。

我也曾沒有站在對方立場,說了不該說的話。

我也曾沒有顧及人家的苦衷,一味地指責對方的不是,硬是把鑽石級的好緣分拆掉。

沒錯,我也曾經是那個無明的一方。

安安也是,或許店裡的同事,也有潛在的有緣人,想把她當成好朋友,是安安的無明,讓許多善緣提早夭折。

我說過,緣分就是你需要的我剛好有,我要的你願意付出,如此而已。

即使如此,兩個人可以建立起互相信任的關係,可以相處自在,互相傾訴心事,沒有任何利益考量,不用擔心被出賣,這就是鑽石級的殊勝因緣了。

當然了,我不是主張人人都要放棄自我,戴上假面具去討好身邊的同事朋友或上司客戶。

我想說的,是要大家不要忘了,我們活在這個到處都是人的世界,尤其我們活在這個商業社會,為了生存,人人都必須互相合作,才能安穩過日子。

既然你和大家都是人,都想生存,也都想要有歸屬感,何不將心比心,把自己大腦裡的「錯誤認知」修正,不再以傷害別人來支撐自己的生存感,同樣的,別人也會以同樣的認知,來回報你的。

說難聽一點,從實相來看,除了願意為你無條件犧牲的家人之外,在社會中,在職場裡,每個人在別人心裡,都只是個有價值的「身外之物」。

所謂的身外之物,是指當彼此沒有利益衝突,人家是願意和你往來交際的。這時,你對於他人而言,等於是他人手上的寶石戒指或名牌包,沒事就沒事,一旦有事危及他的人身安全或生死存亡,他必然會先以自己的利益為第一考量,當然了,手上的戒指手錶或包包等身外之物,能賣就賣,不能賣就丟,先活下去是最重要的,除非你對他的生存和利益,還有利用價值。

因此,有緣和某人成為朋友或摯友,就心存感恩地珍惜吧!

但也不要妄想人家會為了你無條件付出,為你犧牲奉獻不求回報。

話說回來,你在朋友心中是鑽石、水晶球或玻璃球?你自己應該最清楚。

相對的,你也不妨靜下心來問自己,現在你心中有幾個鑽石級朋友?老實說,這種知己不用多,兩三個足矣,畢竟人生難逢知己,可遇不可求。

倒是你要清點一下,自己的水晶球和玻璃球朋友,各占多少比例。如果你身邊都是玻璃球級的朋友,那麼,你真該好好反省,自己到底哪裡很「無明」,才會在不知不覺間,拆掉許多好因緣,讓自己在心情最低潮時,找不到人傾訴心事,或在急診室時,電話不知要打給誰。

或許你覺得我很勢利和殘忍,把人跟人的關係,說成互相利用的交易。

但這是實相,雖然殘酷又傷人。

總之,活在這世間,我們都需要許多「身外之物」來做功課。在你大徹大悟,真正離苦得樂前,我們的功課就是去用心經營,那些我們無法逃避的感情、人際關係、健康和財務。

所謂的功課和修行,內容就是這麼務實的俗塵之事。

真能把這些凡塵學分修好修完,再來談得道或成仙,為時都不晚。

心境指數=客觀事實X心情參數

你的困境和天堂,都是屬於你個人獨有的劇院,因為,你就是這場戲的導演。

記得我剛進入社會,到一家小公司上班,有一天會計跟老闆說某客戶確定倒帳,聯絡不到人,後面還補一句,明天支票存款還差三十萬元,再不軋就會跳票。

老闆聽了眉頭緊皺,滿臉愁容。

隔天一早,會計打電話叫我不用上班,說老闆昨晚吃安眠藥自殺了。

幾年後,我在一家媒體製作公司上班,同樣的,某天會計對老闆說明天軋票缺一百多萬,老闆聽了笑笑說知道了,然後就嚷著要幹部載他去洗三溫暖,洗完他約了人打麻將。

當時我心想,明天可能又不用來上班了。

隔天沒事,我到公司時,會計說軋票過關了,她說老闆昨晚在牌桌上找到金主,那個金主竟然答應把錢借給老闆周轉,隔天一早錢也軋進去了,沒有跳票。

接著,她淡淡地說:「老闆一直是這樣,關關難過,關關笑著過。」

同樣是支票缺款的困境,但二個老闆的應對和結果,卻是天壤之別,一個演的是喜劇,一個則是大悲劇。

最近我在做深度觀照時,我也發現自己年過四十後,加上近年生了一場重病,對困境的抗壓力愈來愈差。

回想年輕時,我也和那位媒體公司的老闆一樣,不管面臨什麼挑戰和挫敗,總是充滿信心,日子再苦也總是開心地過,沒想到,難關也都一關一關過了。

然而,現在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哪怕只是身體檢查的數據差了一點,或是工作上不順利,就開始陷入焦慮和不安,總是會讓負面的念頭占滿大腦。或許是年紀大了,荷爾蒙漸退去,元氣也不如年輕時充足旺盛。這時,只要稍沒有覺察,就會掉入苦海裡。

某天清晨,我起了很早,繼續躺在床上,開始靜心觀照,不停地觀照,趁著清晨能量清淨充足,我把這幾天引起我不安的事情,同樣再輸入大腦去感受,發現沒有幾天前那麼悲觀和消沉,再往內去深度檢視許久,我終於看到了整個不安的運作模式。

原來,所謂的困境和悲觀,是一種客觀事實乘上主觀心情,成為一個占據大腦的虛實交錯的幻相。

為何說是虛實交錯?

當我們面臨來自外境的不順或挫敗,例如健康或感情財務上,有不利的狀況,這些客觀事實是真的,不是大腦幻想出來的,這就是「實」。

然而,面對這麼一個客觀不虛的事件,我們的心情和想法,可以放大事情嚴重性或大事化小,甚至在逆境中想出解決方案,順利過關,或者讓不安吞掉自己,直接跳入地獄。這些是「虛」的。

所以,所謂的困境指數,是客觀事件為1,負面心情為0到10相乘,由認知參數調製出來的心境。

當你很悲觀,你的困境指數就是1X6=6,極度悲觀時,指數就是1X9=9。

相對的,你很樂觀,心情也很好,充滿信心和希望,你的困境指數就會變成1X0.7=0.7或是1X0.1=0.1。

或者我們可以反過來說,所謂的快樂指數,也是從正向心情0到10,去乘以客觀事實的1,得出來的。

當客觀事實為1,你的正向心情參數為8,快樂指數就是8。因為,客觀事實只是中性的1,沒有大悲大喜,但因為你的正向心情參數是大的,因此,你可以賦予這個客觀事實,讓它變成是快樂或正向的感覺,你更可以放大它的正向參數,讓小事件也可以變成大快樂和自在。

這一切都是由你的心念和心境所創造出來的。

但是,對於那些完全不顧現實的人來說,當他的客觀指數為0,(就像有人逃避現實,自欺欺人,不敢認清客觀事實)他的快樂心情參數再高,也無法解決問題,更不用說可以改變現狀。

因此,如果你能靜心觀照自己的心念,或細心觀察人們的行為,你會發現,活在這個中性的客觀世界的每個人,內心卻都有一個專屬於自己,主觀且不理性的「心情劇院」。

當你內心的劇本早就寫成悲劇,你的所見所聞和所遭遇到的客觀事實,都會被你預設好的參數,演繹成悲劇。就像前面提到那位因為沒錢軋支票就自殺的老闆一樣,他的內心必然是把跳票和財務危機,當成人生的末日。

相對的,另一位不怕跳票的老闆,可能只是把這件事,當成人生的小插曲,或者是內心喜劇中的一個事件。

或許,也因為他的樂觀和自信,那位牌桌上的金主,才會願意把錢借給他。

因此,我們所認知的世界,是虛實交錯乘出來的結果。

當你有這樣的覺知,全然地看透這個實相,即使遭遇不如意或令人沮喪的事實,也可以不讓自己,被無明的悲觀情緒,放大恐懼和不安,打入101層的無間地獄。

相對的,當你懂得把自己的心情參數,設定成快樂或正向模式,那些生活中的中性客觀事件,例如家人的嘮叨,同事朋友間的誤會,或工作上的不順心,就可以因為你的心情參數是正向的,乘出減壓和大事化小的心境。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