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本錢,照樣創業賺大錢》銷售的第一步:認清客戶是誰?你是不是盲目的推銷員?每個人都能被說服,只是你用的方式他們喜不喜歡?每個人都能被說服,只是你能不能隨時掌握主軸不離題?每個人都能被說服,只是……有些人不管多信任你,他就是沒有決定權。當對方說,「不要再說了,我一點都不想要」,表示他不喜歡你的說法。當對方說,「所以你剛剛說要推薦我什麼」,表示你沒能堅持立場,鎖定主軸來發揮。當對方說,「我很喜歡,但是我必須去問誰誰誰……」不要懷疑,你根本沒有找到對的人。我過去在企業裡為銷售人員上課的時候,常常問他們一個問題:「你是不是一個盲目的推銷員?」大家聽到這個題目都笑了,理所當然沒有一個人會舉手說:「對,我是一個盲目的推銷員。」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了解產品、了解客戶、了解自己的責任和工作。接下來我會問一個小問題:「假設你歷經半個月的努力,終於獲准進入董事長辦公室,但是你只有十分鐘,你會怎麼開始?」我希望正在看這本書的你,也能好好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是你會怎麼開始?是先自我介紹?是先寒暄?還是直接切入主題推銷產品?假設你已經想好答案,那麼我告訴大家一個小故事:有個銷售員歷經重重困難,終於獲准進入某家大企業的董事長辦公室,就在他花了半個小時,又是自我介紹又是寒暄,最後終於介紹完商品後,坐在沙發上邊聽他說邊翻著雜誌的老先生慢條斯理開口了:「先生,我也很高興認識你,但董事長還在開會呢!」搞了半天,眼前這位先生只是個偷懶休息的清潔工。真是尷尬是不是?所以關於前面那個問題的第一步你想到了嗎?你必須先確定眼前這個人,真的是你想找的人。如果身為銷售人員的你辦不到這一點,和瞎子摸象其實是沒什麼差別的。銷售的第二步:搞清楚客戶要什麼?菜鳥業務的字典裡,沒有「客戶需求」這個詞。多年前,房市開始看漲的時候,我手上有一間房子想賣,就找了曾合作過的仲介公司來賣我的房子,不過之前和我來往的資深老鳥離職了,仲介公司就派了個上線才幾個月的菜鳥業務員跟我聯繫。這位菜鳥仲介跟我見面的時候,手上已經有我房子的基本資料,但一見面時他劈頭就說:「狄先生,我看過你這間房子,缺點很多,格局不夠方正、社區戶數也太多、離馬路太近、太吵,我勸你不要太在意價格,只要有人開價就盡快賣出去,對你是最好的。」聽到這話,我問他:「那你覺得價格要壓到多低,才有人開價?」他講了一個數字,我一聽很不高興,這個價格比我當初買的價格還低了一成,而我當初還是在房地產低迷的情況下買的,可見這位仲介根本沒有考慮到我的成本,以及當時房價看漲的趨勢,一味的想要壓低我的底價,讓這間房子容易出手。後來,我再也不接這個人的電話,也不再跟這家房仲業者打交道。還有一次,我想要買台二手車,我到了家規模頗大的二手車商去看車。接待我的業務員看起來很年輕,也很有衝勁,我一進門他就熱情的迎了上來,開始跟我介紹他們新入手的車款,但言談之間卻不斷跟我推薦國產車。當我問:「這款奧迪A4的性能如何?」他卻回答我:「先生,我建議你看國產或日系車種,裕隆日產或豐田都很受歡迎,它們的價格不僅比較便宜,維修和零件費也都不高,而且駕駛操作較靈活,更重要的是,二手市場的價格也都比較好,到時候要轉手也很容易。」我聽他自說自話講了半個小時,也沒聽到他問:「你的需求在哪裡?」、「你想找的這輛車是要做什麼用途的?」對二手車商來說,國產或日系車種的利潤可能較好,但我當時想找的是一輛安全性高的車子,聽說(只是聽說……)國產或日系車種的車身鋼板通常較薄,駕駛穩定度上也沒有像歐洲進口車這麼好,而這位業務沒有從我的問題中讀出我真正的想法,反倒一直推銷他想推銷的車子,於是,我二話不說起身離開,去別家二手車商,他也失去這筆自動上門的生意。為何菜鳥業務員都活不過三個月?如果你也是業務或銷售人員,看得出前面那兩個菜鳥人士,犯了什麼銷售或行銷上的大忌嗎?前面第一個房仲業務員所希望的,是想壓低我的售價,讓房子好賣,增加自己的業績,而後面那位二手車業務員是因為國產車的流通率比較高,市場對於低維修成本的國產車比較有興趣,因此斷定我買二手車也是這個原因。但他不知道的是,我要買的這台車不是給我自己開的,而是要給剛拿到駕照、不太熟悉路況的家人開的,因此車子的安全性是第一考量。上述這兩個例子其實說明了一件事,全世界每天有幾百萬個業務人員在爭取客戶,希望成交,然而每個月,也有不少人從業務圈被淘汰。從人力資源公司萬寶華之前對亞洲人才的調查報告中發現,大家都承認業務是個很重要的工作,但業務代表卻是全球人才短缺第二名的職缺,而且在亞洲地區,市場很需要業務,但業務卻是最難找的職務,而要找到優秀的業務人才,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業務員的缺口從未被填滿,就是因為業務人才的流動率太高,不管是保險業、零售業、房仲業、甚至是銀行金融業的業務員,幾乎天天都在徵才,而每十個進入業務領域的人,也都有一半以上心生退卻,甚至三個月就覺得自己不合適這個工作而離開。原因就是因為菜鳥業務員不懂得推銷的技巧,開始的幾個月沒有業績,心就先慌了,或是個性白目,一被客戶投訴講話不得體,就垂頭喪氣不想幹了,使得這些菜鳥業務員,通常熬不過三個月的試用期就陣亡。我想告訴這些菜鳥業務員的是,在賣東西給客戶之前,應該要先掌握公關銷售的第一個原則,就是「搞清楚客戶真正的需求」。無奈的是,我也碰過很多菜鳥業務員跟我說:「我怎麼會不懂這些道理?」他們自認自己研讀過很多資料,對公司產品瞭若指掌,也實地勘查過各種狀況,而且還接觸不少客戶了,已經知道客戶究竟想要什麼,可悲的是,根據我的多年觀察發現,這些人其實還真不懂業務究竟是要幹什麼的,甚至不懂到底要如何做,才能順利成交。〔I.H.I〕三點不露的銷售話術猶如江湖郎中或詐騙老手都有不為人知的殺手?一樣,那些專靠銷售吃飯及致富的公關專家,也有一套每戰必勝的祕法。這個不外傳的絕世功夫一旦苦學成功,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只要他鎖定目標,任何人都逃不過他的手掌心。說來諷刺,原本這些不外傳的絕世祕學,如今早被一堆心術不正的人士,拿去詐騙或坑殺消費者,有的甚至還大張旗鼓的開班授課,亂教一通。在此,筆者就要公開這些江湖術士的假功夫,以及,包括很多戰無不勝的公關專家及銷售高手,都在使用的這套祕笈,只要你用心領悟,你將發現,這些江湖祕訣及公關專家的銷售戰術及話術,並不如你想像中來得艱深複雜。事實上,所有靠嘴巴打天下的行業,包括行銷、公關、銷售、理專、保險,甚至是仲介或命理師,都一直在運用這套祕笈,只是有人用不同的名詞包裝,有人則是日用而不知。這個祕笈就是〔I.H.I〕三點不露的銷售必勝法則。簡單來說,當我們要銷售或推廣某個產品或理念時,在這個過程中,必然存在三個要素,一個是我自己(I),第二個是客戶(HE),第三個是產品(IT)。當一個銷售高手或公關專家在進行這個過程時,他心中早已盤算好這三個要素之間的利益關係,以及如何運用三要素之間的生剋消長,來達成目的。然而,這些盤算或操作的藍圖,永遠只能放在他心中,就像保護級電影三點都不能露一樣,這三要素的存在及相互間的關係,絕不能透露給客戶,也不能讓不相干的第三者知道,否則,整個銷售或推廣過程就無法成立。例如,某個命理師看見來求助的失婚婦女時,心中瞬間早已做好〔I.H.I〕的關係定位及戰術,他絕不能讓失婚婦女知道,他現在為她設計出來的解決方案,只有三成是真的(也就是說七成都是假的,純為心理安慰作用),他更不能讓她知道,他與她的關係,是一個不平等的關係,而造成這個不平等關係的原因,是她內在的需求,以及他的專業形象及表現。因此,命理師只要懂得運用〔I.H.I〕法則,就可以輕鬆的把產品,也就是他為她設計的解決方案賣給她,而且還讓她感激涕零,不但付錢爽快不殺價,日後還幫命理師宣傳口碑。例如,電器銷售員經常花了很多時間,為前來詢問冷氣或電視的消費者做說明,但往往都是說了半天,人家反而掉頭就走。有經驗的銷售員,或是經過〔I.H.I〕訓練的人,就不會浪費口水先做說明,因為當他搞不清消費者的需求,以及消費者擁有多少產品資訊值時,就等於在 HE 值上是零,就算他自己的 I 值和產品的 IT 值很高,也只能矇著眼睛亂槍打鳥。過去,在我輔導過的店銷人員身上,常看見一堆搞不懂〔I.H.I〕法則的銷售員,甚至連自己的 IT 值也不夠高,就開始和消費者雞同鴨講,不但浪費時間,也間接趕走了消費者。延續前面的例子,如果銷售員懂得先問清楚 HE 的需求及對產品的了解度後,發現消費者的預算不多,對品質也不是很要求時,銷售員就可以立刻運用〔I.H.I〕法則,把 IT 值降低,挑出一些價格不貴,但品質上有點瑕疵或功能比較低階的產品,介紹給消費者,並運用他和消費者對電器資訊的不對稱關係(I 值大於 HE值),說服消費者成交。相對的,如果今天來的是一位很懂電器、預算高又注重品質、品味的消費者,那麼銷售人員就必須調整他的〔I.H.I〕定位關係,提高 HE 和 IT 值,重新找適合對方預算和要求的產品,才能順利完成銷售的任務。依此類推,賣保險、車子、保健食品、房地產、美容保養品、藥品、專業知識……甚至是販賣愛情、命運和心靈寄託時,都可以運用這個法則快速達成任務。